首页 > 军事历史 > 抗战:兵王的批量制造

抗战:兵王的批量制造 第43节

  陈安和李二娃他们都握紧了自己手中的步枪,紧紧的跟随在方东明的身后。

  而原先已经打空了榴弹的掷弹筒小组,此刻也已经重新将所有的榴弹补齐,甚至还拜托一些步枪手帮忙携带,为的就是能够多炸一炸小鬼子们。

  看着所有加强排的同志,都是一副想要将那些来犯的小鬼子通通消灭的模样,方东明也是握紧了拳头,心中同样泛起那一股冲动。

  但,他终究并不是普通的战士,不是只需要冲锋陷阵,杀鬼子就行的。他是一名指挥员,他的肩上肩负着几十个同志的性命。

  在带着加强排的战士快速前进的同时,心中也在仔细的思索,最后得出决定。

  此战,旨在拖敌。

  原因也很简单,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战斗,所有的战士其实都已经p累了。

  而他们此行想要的目的,其实已经达到,已经有一只鬼子中队覆灭,在他们的手里,缴获的武器弹药也将成为他们更加强大的资粮。

  那么此刻,就不必再冒险了,只需利用加强排精准的枪法,拖住那些来援的小鬼子就好了。

  想明白了这些东西,方东明的心中也是一阵的轻松,甚至都在思索回去要招兵多少比较合适了。

  之前李云龙可是没有说过加强排应该有多少的兵力,那么能够扩编多少就看自己的本事呗。

  2里多地,也就是一公里多一点其实并没多远,很快他们就快速靠近了。

  此刻,小鬼子掷弹筒还有轻机枪的反击在疯狂的爆发着,他们越靠近,那些爆炸声和枪响就愈发的清晰。

  方东明抬手示意队伍停下,低声向身旁的陈安、林志强、高明等班长交代:“咱们这次是拖延战,一会儿找好掩体,重点压制鬼子的火力点。”

  3人重重地点头,眼中满是自信。

  加强排迅速散开,借助周围的土坡、树木作为掩护,悄无声息地逼近战场。

  此时,他们距离战场不过两百米,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味和硝烟,小鬼子的喊叫声和枪炮声不绝于耳。

  方东明猫着腰,快速观察着战场形势。

  只见在他们侧右方的位置,一发照明弹在空中缓缓飘下,而借着自发照明弹的亮光,掷弹筒和轻机枪在不断的朝着一个小土坡倾泻火力。

  在那小土坡的左右两侧,还有两支小鬼子的小分队端着步枪快速的靠近。

  方东明一眼就断定,肯定是有人被压制在那小土坡那里了,所以小鬼子才会进行合围。

  只是方东明不清楚的是,为何距离如此之近了,这只来援的小鬼子部队还有闲心在这里准备围杀他们八路,而不是快速的赶去支援。

  难道这中间出了什么的情况,导致这些来援的小鬼子部队并不清楚求援的部队情况。

  再加上他们靠近后,并没有听到那个方向传来的枪炮声,所以他们才并不着急的?

  或许有可能吧!

  方东明摇了摇头,将这些猜想放到脑后,大声下达命令。

  “掷弹筒小组,给老子将所有的轻机枪全部敲掉”

  “陈安、林志强,你们带领10班和11班的同志,给我分散开来,在掷弹筒开火后,你们就开枪,但记住一个原则,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高明,你带着12班的同志,绕过去小土坡那里,接应被困在那里的侦查队同志。”

  命令一下达,战士们迅速行动起来。掷弹筒小组迅速就位,调整角度,装填榴弹。

  陈安和林志强带着10班和11班的战士们,如鬼魅一般分散开来。他们利用树木、土丘作为掩护,等待掷弹筒的开火。

  高明则带着12班的同志,快速而安静地朝着小土坡迂回前进。他们尽量避开小鬼子的视线,利用地形的起伏悄悄靠近。

  看着一切准备就绪,方东明当即大声对着三个掷弹筒小组说道:“开火。”

  随着方东明一声令下,三枚榴弹带着尖锐呼啸飞射而出。

  “轰隆轰隆!”

  几声炸响,小鬼子的轻机枪阵地瞬间被火光吞没,炸起滚滚烟尘,机枪手非死即伤,轻机枪也成了废铁。

  陈安、林志强瞅准时机,高喊:“打!”

  10班和11班战士纷纷瞄准开枪,刹那之间,就有十来个小鬼子因此而魂归他们天照的怀抱。

  随后,战士们迅速开始隐蔽起来,转移位置,不给小鬼子丝毫能够伤到他们的机会。

  12班这边,高明已经带着战士们靠近小土坡,在察觉到小鬼子已经乱起来的时候,高明果断下令:“杀!击溃他们。”

  “啪勾!啪勾!哒哒哒!”

  三八大盖和歪把子轻机枪同时开火,那些遭受到他们攻击的小鬼子,转瞬间就倒下了六、七个。

  这些小鬼子骤然遭到攻击,都有些没有反应过来,惊慌失措的就想要寻找掩体。

  但,加强排的战士们可是人均神射手的水平,而且随着经历战斗的越来越多,他们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了,对于一些复杂战场的处理也是能够得心应手。

  此刻,他们就突然意识到,正是痛打落水狗的时候,根本就不用方东明和几个班长吩咐,纷纷拿出自己最大的本领,瞄准开枪。

  几乎没有几分钟的时间,小鬼子小队的小队长突然间惊恐的发现,自己的小队已经没剩几个人活着了!

  “八嘎,怎么可能?这是一群什么样的怪物?快,快,战术转移,战术转移。”

  而在这个时候,方东明突然间隐约感觉到远方传来了枪响,再看了一下系统的提示,直接佐证了他的听觉。

  随后就见高明与另外一个战士,快速搀扶着张铁在靠近他。

  方东明眉头一皱,顿时明白,刚刚被困在小土坡的正是张铁。

  心中如此想着,他人也迎接了上去,随后马上问道:“怎么回事?”

  张铁挠了挠头,有些无奈的回应道:“为了防止小鬼子从别的方向靠近,我将侦查队的同志们都洒出去了。

  却没想到在这里翻了船,被小鬼子的三八大盖咬了一下大腿,不过没什么大碍,是贯穿伤。”

  方东明拍了拍他的肩膀,“命没丢就成,回去养一养,不用多久,就是一条好汉了。”

  就在这时,一个战士带着一个侦察队的同志快速跑来。

  随后就见那个侦查队的同志,在见到方东明后快速的汇报道:“报告排长。发现大约2个步兵中队。”

  方东明脸色一沉,情况比他预想的还要糟糕,两个步兵中队的鬼子,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ps:为lufen01大大加更第一章。

第72章 打得小鬼子怀疑人生

  方东明深吸了一口气,同时也观看了一下战场,发现这个小鬼子的先头部队已经处于覆灭的边缘了。

  在照明弹的照耀下,剩下的那一点点小鬼子,显得有些无助。

  见此方东明没有在多管,而是对着高明说道:“安排两个战士护送张副排长回去与警卫排进行汇合。”

  吩咐完这些后,他又转头看向了张铁,“老张,见到老胡后记得通知他们,顺便将这里的战场也给老子打扫了。但是一个小时内必须撤退,给老子撤的远远的。”

  张铁虽腿上有伤,仍坚定地点点头,“放心,排长,保证把话带到!”

  说完,两名战士一左一右,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张铁,在月色与硝烟交织的战场上,快步朝着警卫排所在方向撤去。

  方东明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直到三人身影消失在视线里,才转过头来,刚好枪声也是已经停下,所有的小鬼子通通被消灭了。

  当下也不迟疑,带着加强排的战士们就快步的迎着那小鬼子大部队的方向冲去。

  那小鬼子的大部队明显是察觉到了情况不对,沿途哪怕是有侦查队在不断向他们进行精准射击,仍就不管不顾,一昧的前冲而来。

  方东明带着加强排三个班的同志仅仅前行了不到一里地,就看到浩浩荡荡快速而来的小鬼子大部队。

  这小鬼子的大部队挂着无数盏的马灯,用于夜间照明,却也让方东明迅速的发现了他们。

  再一估摸,双方的距离已经不足200米,方东明当即下令:“给我散开,两两一组,自由射击。”

  “掷弹筒小组,跟着我。”

  加强排的所有战士早已配合默契,此刻听到命令就迅速的行动了起来,两两分散,利用黑夜和地形,快速的隐匿。

  掷弹筒小组则紧密跟随着方东明,他们猫着腰,眼神中透露出兴奋与嗜血。

  他们太享受这种躲在暗处朝明处的敌人肆意的发送榴弹的感觉了。

  方东明观察着鬼子大部队的行进队列,发现他们虽然人数众多,但队形略显慌乱,显然是被侦查队的骚扰射击打乱了节奏。

  “目标敌人先头部队,榴弹准备,放!”方东明压低声音发出指令。

  掷弹筒小组迅速操作,几枚榴弹带着尖锐的呼啸,划破夜空,精准地落入鬼子先头部队之中。

  只听

  “轰隆!”

  “轰隆!”

  “轰隆!”

  火光冲天,鬼子被炸得人仰马翻,惨叫声此起彼伏。

  原本紧密的队列瞬间出现了缺口,后方的鬼子被这突如其来的爆炸惊得停下脚步,第一时间寻找掩体。

  “走,我们转移。”方东明再次下达了命令。

  小鬼子从来都是不容小觑的,哪怕他们打了再多的胜仗,占了再多的便宜,一旦有所放松,必然就会吃大亏。

  方东明谨记这一点,所以在这一刻占到便宜并达到自己想要迟缓小鬼子行军的目标后,就立即下令开始转移。

  他们如同鬼魅般迅速转移,在黑暗中悄然消失。

  然而,小鬼子不愧是训练有素的部队,短暂的慌乱后,他们迅速展开了反击。

  鬼子指挥官挥舞着指挥刀,大声吼叫着下达命令,声音中充满了浓浓的怒火。

  鬼子们以惊人的速度重新集结,一部分人端着枪朝着掷弹筒小组刚才射击的方向进行火力压制。

  密集的子弹如雨点般扫射过来,打得周围的草丛和树木簌簌作响;

  另一部分人则在军曹的带领下,朝着掷弹筒发射的方向快速包抄。

  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配合默契,丝毫没有因为刚才的袭击而乱了阵脚。

  但,在这个时候,他们如此高效而有力的反击,却正好如了神枪手小组们的意。

  陈安和搭档隐匿在一棵粗壮的大树后,他紧紧贴着树干,双眼透过茂密枝叶的缝隙,死死盯着那些包抄过来的小鬼子。

  月光洒下,映出他冷峻的面庞和坚定的眼神。身旁的搭档碰了碰他,低声道:“陈哥,动手不?”

  陈安微微颔首,缓缓举起枪,瞄准了走在最前面的小鬼子军曹。

  就在军曹走进他最舒服开枪位置的瞬间,陈安扣动扳机。

首节 上一节 43/2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左拥金钗,右抱五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