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让你死谏,你怎么真死啊

大明:让你死谏,你怎么真死啊 第299节

  老朱死死攥着拳头,指甲深陷掌心,剧烈的内心冲突让他脸上的肌肉都在微微抽搐。

  蒋瓛跪在下方,大气都不敢喘,他能清晰地感受到龙椅上那位至尊身上散发出的、如同实质般的痛苦、挣扎和凛冽的杀意。

  华盖殿内,时间仿佛凝固,只剩下老朱粗重而压抑的喘息声。

  过了许久,老朱才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缓缓抬起头,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里,充满了无尽的疲惫和一种近乎绝望的冰冷。

  他看向下方等待的蒋瓛,以及旁边的云明,声音沙哑得如同破锣:

  “你们……先退下吧。咱……咱有些乏了。”

  “臣等,告退。”

  蒋瓛和云明如蒙大赦,连忙躬身退出大殿,脚步匆匆,仿佛逃离龙潭虎穴。

  空荡荡的华盖殿内,老朱独自一人,望着殿顶那华丽的藻井,眼神空洞。

  他感觉自己就像一头被困在笼中的衰老雄狮,明明感觉到了四周潜伏的危机,却找不到撕咬的目标,只能无能狂怒,在猜忌和痛苦的泥沼中,越陷越深。

  “张飙……咱恨死你了……”

  一声带着无尽怨恨和一丝连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对真相的恐惧的低语,在寂静的大殿中幽幽回荡。

  求月票啊~~

第207章 震惊大明! 一场史无前例的舆论战!

  “蒋瓛!”

  痛苦的挣扎之后,老朱面色铁青的朝殿外喊了一句。

  很快,蒋瓛就从外面走了进来。

  虽然跟以往的老朱有些不同,他没有看见老朱大发雷霆,但他却比以往更加提心吊胆。

  因为不大发雷霆的老朱,在他看来,才是最恐怖的。

  却听老朱平静而淡漠地道:

  “根据你调查的线索,扩大调查范围,不再仅限于东宫,去调查吕氏家族,特别是与《空印案》有关联的吕氏族人。咱不信吕氏有那么大的能耐,可以算计宫内宫外。”

  “如果雄英和妹子的死,真与她有关系,她一定还有帮凶。”

  “甚至,咱怀疑……她可能都不是主谋!或有人利用了她的野心,谋害了咱的大孙和妹子!”

  蒋瓛闻言,心头一凛。

  他其实也知道,吕氏的确有作案动机,但就是太明显了,才无法让人相信这是事实。

  如果吕氏背后还有人,那就说得通了。

  她并非直接参与者,甚至只是“巧合”的劝慰了朱标几句,就可能达到她想要的结果。

  因为无论怎么查,她都是“无心之失”。所以,她才敢肆无忌惮。

  不过,现在最关键的是,皇帝如何看待朱允炆。

  是打算将他与吕氏剥开,还是将他打成吕氏同党,就看接下来的调查,能不能查到有关吕氏谋害皇长孙和马皇后的确凿证据。

  “还有!”

  老朱又若有所思的补充道:

  “标儿之死的幕后黑手,是否与吕氏有关联,也要查清楚。”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那股阴损劲儿,太像了!标儿之死,雄英之死,咱妹子之死,有没有可能是同一幕后黑手?”

  “这”

  蒋瓛迟疑了一下,旋即皱眉道:“经皇上这么一说,臣也觉得,确实有些蹊跷。”

  “每次臣调查到关键点,都会变成无头案。”

  “所以……”

  老朱瞬间捏紧龙椅扶手,身体前倾,直视着蒋瓛,沉沉地道:

  “一定要给咱查清楚。咱宁可错杀三千,但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凶手!”

  “是!”

  蒋瓛立刻躬身。

  老朱又嘱咐道:

  “记住!要秘密进行调查,不能打草惊蛇,东宫那边,还是照常看着,一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禀报咱!”

  “臣,遵旨。”

  “好了,下去吧。”

  蒋瓛恭敬领命,然后转身便离开了大殿。

  而目送他离开的老朱,则微微眯起了眼睛。

  【吕氏.老四】

  【如果你们真的是凶手咱绝不会手软】

  另一边,开封城。

  暮春时节,柳絮纷飞。

  曾经热闹非凡的周王府,如今门庭冷落,鲜少有人进出。

  周王朱橚被废黜爵位、囚禁京城旧邸的消息早已传开,封地暂由其长子朱有燉接管。

  这位新任的郡王,年轻而惶恐,面对老朱雷霆之怒后的烂摊子,以及虎视眈眈的监察御史,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而身为监察御史的李墨,则持着皇帝密旨,明面上雷厉风行。

  他用张飙审计六部时摸索出的方法,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着实查处了几桩积年旧案,扳倒了好几个盘剥百姓、欺压良善的贪官污吏和豪强。

  一时间,‘李青天’的名声在周王封地悄然传开,百姓拍手称快,新任郡王朱有燉也对他又敬又畏,极力配合。

  但李墨的心思,从未放在这些‘明面’的政绩上。

  他的桌案深处,藏着一份赵丰满偷偷抄录的‘铁盒’证据,还有他自己整理的、关于周王朱橚‘红铅仙丹’案的零碎卷宗。

  他真正的使命是,查清‘红铅仙丹’的源头,以及它究竟是如何流出周王府,最终被用于谋害太子朱标的。

  要知道,秦王朱樉虽然是直接进贡“红铅仙丹”的人,但他也是受了宠妃王氏的蛊惑。

  而王氏背后的人,肯定早就知道“红铅仙丹”的副作用,才会步步设局,害死太子朱标。

  另外,根据周王朱橚的供述,他确实改良过所谓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红铅丹,但他除了秦、晋二王,从未主动外传过,只有少数人知道。

  而丹方,更被他视若性命,藏得极其隐秘。

  【那么,是谁?通过什么方式,将这东西送出了守卫森严的周王府?并牵扯出了‘红铅仙丹’案?】

  虽然‘红铅仙丹’案是李墨与武乃大揭发的,但那个包裹,究竟是谁给他们的,一直都没有被调查出来。

  所以,李墨才将疑点落在了周王府。

  在他看来,送出丹方的人,与送给他们包裹的人,肯定有某种关联。

  于是,凭借其细腻的心思和抽丝剥茧的耐心,经过数月的暗中查访,他将目标悄然锁定在了一个人身上。

  这个人便是周王次子,朱有爋。

  与性情温和、醉心戏曲文艺的兄长朱有燉不同,朱有爋此人,表面谦恭,内里却极有城府,眼神深处时常掠过一丝不甘与野心。

  他对父王偏爱兄长、自己仅得镇国将军封号之事,早有怨怼。

  更重要的是,李墨通过隐秘渠道了解到,朱有爋在周王被废前,曾多次私下接触过为周王炼丹的方士,并以‘研习药理’为名,索要过一些炼丹的笔记和残方。

  但李墨却没有打草惊蛇。

  他反而利用监察御史的身份,主动与朱有爋结交,谈论诗文,品评风物,甚至偶尔‘不经意’地流露出对朝廷严苛、对藩王处境的一丝同情。

  朱有爋起初戒备,但见李墨能力不俗,在地方上颇有声望,且似乎对自己颇有好感,便也渐渐放下心防,与之往来,甚至将李墨引为知己。

  李墨则在一次次的交往中,小心地试探、观察,收集着蛛丝马迹。

  他几乎可以肯定,朱有爋与红铅丹的外泄脱不了干系,甚至可能知道更多内情。

  但他缺少关键证据,也摸不清朱有爋背后是否还有更深的黑手。

  他就像一个耐心的猎人,布好了陷阱,等待着最佳时机。

  然而,京城传来的一个消息,像一道惊雷,打破了他表面的平静,也重新点燃了他内心几乎快要熄灭的火种——

  【张飙,被皇上特赦,解除软禁了!】

  当信使将这个消息带到开封时,李墨正在整理衣袍,准备去衙署后园的凉亭招待朱有爋。

  他表面上依旧沉稳,但整理衣袍的手指,却因用力而微微发白,心脏狂跳,几乎要撞出胸腔。

  【飙哥他……自由了?!】

  这一刻,数月来的隐忍、孤独、潜伏所带来的沉重压力,仿佛瞬间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那个带领他们讨薪、查账、敢指着皇帝鼻子骂、最后掀起惊天大案的‘疯子’,被皇上特赦,解禁了?!

  李墨强压下内心的激动,不动声色地走向衙署后园的凉亭。

  此时,朱有爋正漫不经心的品茶、哼曲儿。

  石桌上摆着几碟精致茶点,一壶新沏的龙井茶香气袅袅。

  李墨神色平和的走进亭内,抬手拿起茶壶,为朱有爋斟茶,动作从容不迫。

  而朱有爋则嘴角噙着一丝温和的笑意,只是那笑意并未完全抵达眼底,偶尔掠过的眸光深处,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慎与计算。

  “有爋兄近日可有新作?听闻兄台于诗词一道,颇有心得,墨一直想请教。”

  李墨放下茶壶,语气谦和,仿佛真是与友人探讨学问。

  朱有爋微微一笑,端起茶杯轻啜一口,掩去眸中思绪:

  “李御史过誉了。不过是闲来无事,信笔涂鸦,难登大雅之堂。比不得李御史,代天巡狩,惩奸除恶,才是真正的大作为。”

  李墨叹了口气:“什么大作为,不过是尽些本分罢了。”

  “如今这世道,做事难,做人更难。有时候查案查到深处,难免触及一些……盘根错节之处,令人如履薄冰啊!”

首节 上一节 299/3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皇明

下一篇:红楼:左拥金钗,右抱五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