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第304节
明末这个时代,士兵这个职业名声一直不怎么好,将门的压榨让士兵成为了农奴,穷困潦倒至此,以至于普通的百姓不愿意与他们结亲。
同样是因为贫困,明军士兵出战在哪里,祸害就到哪里,有兵过如剃的说法,对大明的百姓而言,朝廷的士兵,那是比土匪还要土匪的存在。
只有徐晨建立的大同军才强烈的改变了这个时代百姓对军人的看法。在他们看来,大同军的士兵,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他们遇到困难,这些大同军的士兵也会想办法帮他们解决。
徐霞客这些人知道的信息更多,在他们看来,徐晨要求士兵的标准,已经勉强能达到君子的标准了。最起码很多读书人的品德都不如大同军的这些士兵。
大同军士兵的道德水准,甚至超过了西汉时期的良家子,如果真要有士兵来和他们对比,可能就是三代和春秋时期的士可以对比他们了。
所以徐霞客早看出冯默对自己的长女有意思,但也没有阻止,一方面是他认可大同军士兵的品德,认为冯默对自己的女儿来说是一个好的归宿,另外一方面他也希望自己女儿逃离这个蛮荒之地。
徐屹愕然,而后不由得苦笑,是啊,出了村子就是蛮荒之地。大妹想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非常难,这里不是农户就是土著,冯默队长对大妹来说却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徐屹再也没阻止自家大妹和冯莫队长交往。
有了冯默时不时的指点和技术支持,徐家开荒的进度快了不少。更重要的是,持续的重体力劳动和每隔五日雷打不动的民兵操练,极大地改变了徐家三兄弟。
他们的皮肤变得黝黑粗糙,手掌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但身体却肉眼可见地强壮结实起来,原本单薄的肩膀变得宽厚,手臂也有了肌肉的轮廓。那种读书人特有的弱不禁风的气质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属于劳动者的精悍。
尤其让徐霞客感到惊讶甚至有些陌生的,是他的长子徐屹。在一次村里组织的集体围猎中,徐屹竟然用一杆老式的火绳枪,一枪命中了一头野猪,他这才发现自己三个儿子转变。
而徐霞客自己,也找到了在新的环境中实现价值的方式。冯墨不知从何处给他弄来一本《赤脚医生实用手册》。徐霞客本就对各地风物、草药感兴趣,有着丰富的野外经验,如今得了这本“宝书”,更是如获至宝。他对照着书上的图文,尝试着辨认山中的草药,为村民治疗常见的头疼脑热、腹泻外伤。他丰富的阅历使得他很少出错,几次成功的治疗之后,“徐先生懂医术”的名声便在村里传开了。
谁家有个不舒服,都会来找他看看。他渐渐成了下溪村不可或缺的“赤脚大夫”。
熟悉了环境之后,他的老毛病又犯了,借助行医之时,探索四周的风土人情,甚至在冯默的保护下,去高山族的部落,甚至还去看了日月潭。
而后他把沿途所见的风土人情一一记下,东宁的富裕,土地一年三种的富饶,价格低廉甜美的白糖,繁华的港口,赚钱的白糖贸易,他一一详细记述。
一次意外徐霞客的游记被县令叶汉知道,叶汉观看了他的游记大喜。
这不就是最好的宣传手册,他当即请徐霞客,把这篇东宁岛游记,改的通俗易懂,最好是那些粗通文墨的普通百姓也能读得懂。
徐霞客照办,没过多久之后,一篇东宁岛游记,通过大同报在整个中原流传。东宁岛这个名字,开始被中原的普通百姓知晓。
第411章 ,身份互换,现在士绅才是贱民
大同十二年(1636年)十月十八日,南直隶,金陵城。
虽然战火远离金陵城不过两个多月,但这个城市却已经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清洗南直隶士绅给大同社带来了天量的财富。
李岩用这笔钱,建设了大量的砖窑厂,水泥厂,钢铁厂,蒸汽机械厂等官营作坊,大范围的招收工匠。
同时以工代赈,在整个南京城内,大拆大建,原本的贫民窟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新式的砖房,砖石不够,李岩请示徐晨之后,把南京城墙给拆了,把这些砖头用于修建民宅。
南京城内壕沟重新挖掘,路面也开始水泥化,这些工程吸纳了好几万流民,整个金陵城也成为了一个工地。极短时间内让流民遍地的南京,变得人人有差事,金陵的局面顿时就稳定下来。
张溥走在金陵的大街上,看着四周忙碌的土木工匠,和街道两旁遍布的手脚架感叹道:“金陵越来越像江北了。”
张采苦笑道:“江南士绅也算是自食恶果了,终究还是用自己的血肉,供养了大同社,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后悔往日的决定。”
张溥冷笑道:“后悔也晚了,现在这些人不是被关押就是去了发配东宁岛的道路了。”
战争还没有结束,但大同社的清洗却已经开始了,从松江府开始,大量江南士绅土地被分,全家被发配到东宁岛,这段时间江南士绅可谓是哀嚎连连,他们的样子反而让张溥狠狠的出了一口恶气。
我们说大同报上的内容是别有用心,好了,现在让你们亲身体验一番。
他们俩运气不错,两人为官所作所为也算是清廉,张采在南明最后一刻也在想办法,便宜粮价,所以南明覆灭之后,他们只是罢官,沦为百姓,并没有受到俘虏的待遇。
李岩甚至询问他们,愿不愿意接受文史类的官职,说了要考虑一段时间,他们也需要一段时间,来观察天下的局势变动。
两人一路走到钱谦益的府邸,钱谦益因为帮助大同社救了李岩等人,不但受到优待,还成为金陵学府的山长,在新朝也算是站稳了脚。
而他们来这里,还看到了很多老熟人,像黄道周,刘宗周这些大儒,方以智,冒襄这些青年学子。
“天如,你们来了!”钱谦益热情招待张溥两人。
“见过牧斋先生!”两人也行,来到方以智他们这边坐下。
钱谦益看着众人笑道:“各位知道元首给老夫一个差事,要建立一所金陵学府,李巡抚已经给某20万两办学经费,新的学府已经在建设当中,各位不是一代宗师就是青年才俊,老夫想请各位英才加入金陵学府成为夫子。”
钱谦益想要招揽夫子,但众人关注点却不在金陵学府,而是这段时间大同社对江南士绅清洗的行为上,不亲身很难感受其中的残酷,他们这一路看到太多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士绅大族了,他们的遭遇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同身受,心有戚戚。
黄道周皱眉头说道:“牧斋,你现在受元首器重,应该劝说元首,多行仁政,江南已经是元首治下之民,江南士绅固然有罪,但也不应当如此赶尽杀绝。”
钱谦益内心暗骂,你当老夫真是元首的心腹,当年我们去关中就劝说过了,哪里劝得动。
元首难道没有正大光明的说自己要干什么,你们既不想出钱对抗大同社,又不顺从大同社政策,被元首镇压不是你们自己的选择。
钱谦益为了坐稳自己这个金陵学府山长的位置,付出极大代价,最起码在他看来是这样。
他把钱家的地给分了,钱家也分家了,他花巨十几万两银子修的沸水山庄也主动上交给大同社,让他们安置流民。甚至钱家的历代先祖,也响应大同社的号召,挖出来重新树葬。
自己做了这么多事情才得到大同社的信任,那些人明明知道大同社的政策,却还不改变,现在却只知道怨天尤人,这怪得了谁?
但这话肯定不能说出口,他只能含糊道:“改朝换代都是这样,新朝怎么会用前朝的人。”
刘宗周也无奈道:“元首一到江南,就免税均田,江南百姓无不沐浴元首仁义当中,为什么元首就不肯分一点仁义给士绅。”
他的话引起了现场不少人的共鸣,以前也有改朝换代,前朝勋贵士绅沦落为普通百姓的事情也不是没有。
但像大同社这样是对士绅全面清洗,几千年来就从没有这样的事。即便徐晨已经说了要清洗士绅,他们也没想到大同市社做的这么绝。
张溥冷笑道:“起东先生,您终究还是没有把思想给转换过来,现在民朝,您以为大同社说天下是百姓的天下,这是虚言吗?
如果您把这话看成是实话的,您就会发现大同社做的这一切非常合乎道理。”
大明的天下既是朱明的天下,也是士绅的天下,这不是虚假的与士大夫共天下,就这一句话,而是有实实在在的法令在支撑的。
在大明,士绅可以见官不拜,士绅与百姓产生纠纷时,地方无权进行拘审。
官绅不纳粮,不交税,不服劳役,百姓告官,先要三十脊杖。就是这些大明法令保护士绅的利益。
但现在百姓是民朝主人,他们自然可以制定有利于自己的政策。
比如百姓没有地种,那么就均分士绅的田地。
士绅规定奴仆,贱籍不能科举,现在百姓就规定士绅不能上学府。
大明规定百姓要承担徭役,现在民朝规定士绅要移民实边的徭役。
“东起先生,你只要把百姓看成士绅,把士绅看成是贱民,大同社做的这一切不很合乎天理纲常。”
“这,这!”刘宗周一时间竟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四周也被这番言语惊得瞠目结舌,还能这样解释的吗?
张溥继续道:“起东先生,您与其继续为士绅鸣不平,不如拥抱新的时代。”
张溥这番话让这场宴会不欢而散,不过方以智等年轻人还是愿意加入钱谦益的金陵学府,他家早就落魄了,这些年在江南他也饱受人情冷暖,所以他非常务实,学府的夫子好歹算是个受人尊重的职业。
而在另一边,大同军军方的高层,也汇聚招待所当中。
因为今年的战事尚未结束,加之又要保证秋收,大同军在攻克赣州之后,暂时停下兵锋,以秋收为重。
同时今年的议会在也改在金陵来开,所以大同军的高层,和军方没有在前线的将领都来到金陵。
一众老朋友几年没相见,现场的气氛自然热烈,众人把酒言欢,好不畅快。
张献忠询问道:“元首还没有回来吗?”
王二摇头道:“元首去了一趟南昌县,据说在那里待了3日,寻找了许久,但终究失望而归。”
张献忠皱眉头道:“也就是说元首的老家在南昌,难道元首的家人都不在了吗?”
赵胜小声道:“这个话题我等还是不要聊了,这可能是元首的伤心事。”
众人一想,这非常有可能,要是元首的家人在,这些人早就应该出现了。
张献忠马上换一个话题道:“看到你们征战万里,俺老张心都痒。”
赵胜叹息道:“估计也就这一两年时间,天下就要统一了,以后就真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
王二安慰道:“这点兄弟们倒不用担心,前段时间吕宋的海商找到元首告状,说西班牙人压榨他们不说,还肆意吞并他们的货物,屠杀他们,居住在吕宋汉人受尽欺凌,苦不堪言。他们请求元首出兵,夺下吕宋岛,赶走西班牙了。
苏禄王国的使者也来到金陵告状,告西班牙人杀戮他们的百姓,他们请求元首保护他们,元首已经在探查西班牙人的情况,要不了多久只怕会发兵进攻西班牙人。”
张献忠也跟着说道:“北方朝鲜的商贾也在控诉日本王国欺压他们,俺老张已经打听到了,现在的日本君不君,臣不臣,他们的国王叫什么天皇,但掌权的却是什么征夷大将军,一个乱臣居然还敢拒绝我大同县社的贸易,俺也觉得这日本人也应该教训教训,不然他们不知道天高地厚。”
王耀文听到众人都想出兵,马上说道:“哥几个,给小弟一个机会啊。你们好歹已经从关中打到了中原江南了,小弟在西域吃沙子已经吃了六七年了,每天就是带着人种树,种草,修道路建城,小弟的人马都快成土木队了。
以前我也认了,毕竟中原跟江南更重要,但现在你们好歹让小弟有点发挥,要先收复西域。
最近准格尔极其嚣张,叶尔羌汗国,哈萨克汗国也是废物,有我们支持的火枪火炮,居然还是被准格尔压着打,现在准格尔居然要我们大同社承认西域是他的领地,叶尔羌汗国,哈萨克汗国是他的属国。”
张献忠听到准格尔居然敢说西域是属于他们,怒道:“这个蒙古蛮子的确是要教训一番,今天他敢说西域是属于他的,明天就敢说蒙古大漠,这种野心勃勃的枭雄不能留。”
第412章 ,功臣心思各不同
夜幕初垂,华灯初上。孙可望与张献忠等人在招待所酒酣耳热之后,独自一人漫步在金陵街头。
虽已是深秋,但金陵城的夜晚却丝毫不显冷清。街道两旁,新安装的煤气灯发出柔和的光芒,与尚未完工的工地上篝火交相辉映。空气中混合着水泥的尘土味和远处传来的饭菜香气息。
孙可望沿着新铺的水泥路前行,不时避让着夜归的工人和运送建材的马车。街道两旁的四合院墙上还统一刷着白灰,写着“讲卫生,树新风”的标语。
他不禁哑然,辽东也有这样的标语,这已经成为他们大同社的一大特色了。
转过鼓楼西大街,他来到一个三进四合院前。这处宅邸虽不奢华,但位置幽静,门楼修缮得整洁大方。孙可望抬手敲了敲新漆的朱红大门,铜环撞击在门板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来了!”院内传来一个青年男子的应答声。大门吱呀一声打开,露出刘瑜清秀的面庞。他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惊喜道:“你孙大伯?”
孙可望微微一笑点头道:“来看看孙磊。他在家吗?”
“在的在的!姐夫刚回来。”刘瑜连忙侧身让路,朝院内喊道:“姐!姐夫!孙大伯来了!”
孙可望跨过门槛,走进收拾得干净利落的庭院。只见院中种着几株金桂,正值花期,暗香浮动。西厢房隐约可听见孩童的玩闹声音。
正房的门帘猛地被掀开,孙磊快步走出,见到兄长先是一怔,随即激动地迎上来:“大哥!真的是你!信上不是说还有三天到?”
孙可望仔细打量着弟弟,拍拍他的肩膀:“我错误估算了火车的速度。好小子,比在陕西时壮了不少。”
孙磊不好意思地摸摸微凸的腹部:“金陵水土养人。快进屋说话!”
这时,西厢房的门也开了,刘氏领着三个男孩走出来。孩子们穿着整齐的棉布衣裳,脸上红扑扑的,一看就喜庆。
“快叫大伯!”刘氏轻声催促。
三个男孩好奇地打量着这位从未谋面的大伯,老大虽然有点印象,但也极其模糊,听到母亲的话,三人怯生生地齐声道:“大伯好!”
孙可望看着这三个白白胖胖的侄儿,心中涌起一阵暖意。他从随身行囊中取出三个用银子制造的长命锁,挨个给孩子们戴上:“这是大伯给你们的见面礼。”
接着他看了看刘氏,他在身上摸索片刻,掏出一颗鸽蛋大小的东珠:“弟妹为孙家开枝散叶,劳苦功高,这是我的一点心意。”
刘氏受宠若惊,连声道谢。
上一篇:最强合成旅
下一篇:魂穿刘关张,诸侯们被整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