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我能看见情报价值 第593节
又是在法租界。
江城站的人必定不敢动手。
可鬼子偏偏选择了程序最繁琐的方式。
他们这么做,到底有什么目的?”
宋应阁脑中灵光一闪,随即面色阴沉了下来。
“程序繁琐,也可以说是程序正当。
难道他们是想公开吴聚的特务身份,再编造假口供、假证据,以此来指责中国吗?
只有这样,才需要程序正当。”
宋应阁扔掉烟头,往肖威离去的方向发足狂奔。
如果鬼子真打算通过外交途径来指责。
那么外交馆便不能向先前那般出招。
否则就是陷入了被动。
“这步棋是谁的主意?石川夏依吗?还是旁人?倒是有些意思。”
宋应阁看见路上有人在骑自行车。
一把将人提了下来,然后跨上去。
“晚些时候,去汉口警察局提车。”
随后,疯狂地蹬了起来。
几分钟后,宋应阁终于追上了肖威的汽车,将其拦下后,把自行车扔进后备箱,道:
“马上去外交馆驻汉口办事处。”
“是。”
肖威按着喇叭不松,猛踩油门。
十来分钟后,来到江汉关监督公署。
1927年,江城国民政府成立后,外交馆曾在此处办公。
后来,金陵政府时期,此处仍被作为外交馆办事处使用。
宋应阁下车后,没等警卫开口,便亮出证件,道:
“我是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的宋应阁,有急事拜见陈特派员。”
陈鸣召是外交馆驻汉口办事处的特派员,亦称交涉员,同时,还兼任着江汉关监督。
去年杨永泰在码头遇刺之时,他便是随同人员之一。
警卫虽不认识宋应阁,但却听过特务处的名头,当即道:
“您随我来。”
很快,他被带进一间办公室,见到了陈鸣召。
做完自我介绍后,宋应阁道:
“陈特派员,冒昧请求,是有急事相商,还请见谅。”
陈鸣召不敢托大,邀宋应阁坐下后,命人奉上茶水,道:
“宋科长言重。
你的大名,即便我在汉口,亦曾多次听闻啊。”
没有过多寒暄,宋应阁将情况介绍了一遍,道:
“日本人带走吴聚,绝对没安好心。
我虽没有十足把握,他们会利用吴聚倒打一耙。
但先下手为强,总是没错的。
我建议您立即向日领事馆发出抗议。
指责他们利用吴聚策反江城行营人员。
并窃取我国机密情报。
如果你需要证据,我可以提供。”
打嘴仗,一定要先开口。
而且声音要大,底气要足。
至于证据,宋应阁是真有。
就算没有,也能伪造的天衣无缝。
陈鸣召五十多岁,已过了冲动的年纪,考虑事情比较全面,又或者是说畏首畏尾。
“宋科长,我很理解你的心情。
但这些只是你的一面之词。
并没有证据能证明,日本人就会利用吴聚攻讦。
我觉得还是谨慎些为好。
防止误判局势,掀起一场外交风波啊。”
宋应阁拱手道:
“陈特派员言之有理。
不如这样。
你我联名向外交馆,发封电报。
电报内容,需写清事情原委和各自主张的处理方式。
不知您意下如何?”
这招以退为进,直接将了陈鸣召的军。
万一事态真如宋应阁预测那般发展。
这这封电报,岂不是成了陈鸣召贻误时机的铁证?
这么傻的事,他才不会去干。
第292章 见石川夏依(求追读)
屁股决定脑袋。
陈鸣召所处的位置
决定他不会轻易冒险。
在中日关系如此紧张的形势下。
万一惹出外交事故。
谁敢保证它不会成为引爆局势的导火索?
于公于私,他都不会答应。
“宋科长,我知道你搞情报是把好手。
但这不是抓间谍。
外交无小事。
讲究个谋后而动,师出有名。
即便你的推断是正确的。
可我们连日本人手里有哪些牌,都不清楚。
主动出击,几无胜算。
不如我等会去日领事馆。
打听一下情报,再做决断,如何?”
宋应阁奇道:“陈特派员在日领事馆有眼线?”
陈鸣召哈哈一笑,道:
“倒也算不上眼线。
只是相熟之人罢了。
许多不明就里的人。
常指责咱们这些搞外交的。
总和外国人眉来眼去。
可外交除了唇枪舌剑。
还有人情世故啊。
平时将关系处好。
关键时刻,才好开口。”
宋应阁眼神变冷了几分。
陈鸣召的这番说辞,倒是冠冕堂皇。
“处好关系”这四个字,可不是吃吃喝喝,便能达到的。
旁边的不说,他江汉关监督一职,身负监督税务司的关税征收、口岸管理的重责。
他向外国人示好,便意味着国家利益受损。
“敢问陈特派员如何与外国人处好关系?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吗?”
上一篇:天幕:刷短视频,嬴政得了MVP
下一篇:谍战:开局偷听心声,识破日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