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我能看见情报价值 第570节
在马站长的提示下。
我去见了汉口水塔。
它确实是我小时候见过的那一座。
但油盐铺子却始终寻不到。”
顿了顿,肖威继续道:
“寻不到铺子,我只能抓住水塔这条惟一的线索。
马站长告诉我,水塔由汉镇既济水电公司于1909年建成,并不对外开放。
我当年能登上水塔。
说明家人或亲戚,极有可能在既济水电公司工作。
但我走访了许多水电公司的老员工。
他们印象里,并没有那位同事家丢了孩子。”
“后来呢,如何寻到亲的?”宋应阁追问。
肖威笑道:
“其中有位老员工的一句话,给我提了醒。
他说,我的长相与他们公司的贺董事,颇为相似。
且他听传闻说,贺董事家在二十来年前,也确实走失了一位孩子。”
“这位贺董事便是你父亲?”宋应阁笑道。
“对。
经过那位老员工介绍。
我与贺董事见了一面。
他一见到我手臂上的疤。
便将我认了出来。
据他所言。
这条疤痕。
是我小时候顽皮摔伤而留。”
宋应阁欣慰道:
“过程虽曲折,但总归结果是好的。”
马慎听了半天,见肖威没说到重点,便接过话头道:
“宋科长可知这位贺董事是何人?”
宋应阁想了想,道:
“既是水电公司的董事。
想来也是位商人。
江城地界上姓贺的商人。
我知之甚少。
只记得江城商会的董事贺衡甫。
肖威的父亲总不能是他吧?”
马慎“哈哈”一笑,道:
“宋科长果然慧眼如炬。
您这一猜。
还真给猜着了。”
“真是啊?”宋应阁一惊,将目光投向了肖威。
肖威点点头,道:“确实是家父。”
好家伙。
贺衡甫可是位传奇商人。
他从学徒开始,到油盐铺,最后硬生生干成了“桐油大王”。
你以为这就完了?
1929年的时候,油市正旺,躺着都能赚钱。
但贺衡甫深感只有实业才能救国。
便将主动停办衡昌油行,改为由原职工集体出资,成立亦昌油行,业务也全部由后者接手。
同时,只象征性地收取少量租金,并留下一大笔现金,供亦昌油行周转使用。
办完这件事后,贺衡甫将全部资金和精力,全部投入到实业。
既济水电公司、裕大华纺织工业、大兴煤矿、源华煤矿……
同时他还是慈善会的会长、孤儿院的董事长,每逢天灾人祸,出钱出力。
到后来,全面抗战爆发之初,在他的牵头下,江城商界认购了150万的国债,并筹集了大量物资,送至前线,救济难民。
江城沦陷前,他又救助、疏导难民,并出资助其撤离。
这是一位真正的爱国实业家。
“科长,不知您今晚是否有空?
家严想设宴款待,向您表达谢意。”
肖威发出了邀请。
宋应阁点点头,笑道:
“那敢情好。
我啊,也想见见你父亲这位商业巨子。”
贺家在江城实力雄厚。
早晚有用得着的地方。
“马站长,不知您今晚……”
肖威话尚未说完,马慎便一口答应下来:
“有空、有空。”
“好,我这便去打个电话,通知家父。”
肖威离开后,宋应阁聊起了正事。
“这处米铺。
还是胡飞任站长之时所设。
早就暴露在日谍眼皮子底下了。
马站长,江城站是时候寻个新的据点了。”
“这……”马慎一脸为难。
“怎么了?”宋应阁皱起了眉头。
马慎叹道:
“宋科长,您有所不知。
如今,江城站捉襟见肘。
实在是无钱可用。”
“经费呢?”宋应阁奇道。
“江城站每月的经费。
仅有两千元法币。
但每月,至少花费三千法币。
徐量活着的时候,江城站尚能通过他做些生意,赚些钱补贴经费。
但毛主任上任后,这条线便断了。”
马慎这个站长,干得也是憋屈。
但经费不够用,在特务处是普遍现象,大多数的站,都需自筹经费。
想立功,除了不怕死,更得有钱。
钱,就是情报。
宋应阁想了想,道:
“毛人风已死。
新的书记室主任,悬而未决。
生意的事,估计要拖上一段时日。
不过江城位置这么好。
处长不会让你们这条路线,白白荒废的。”
“毛人风死了?”马慎诧异道。
“死了,由我亲手枪决。”
宋应阁咧着嘴,露出了一口大白牙。
马慎大惊失色,同时下定决心,以后决不能惹宋应阁。
“死得好。
上一篇:天幕:刷短视频,嬴政得了MVP
下一篇:谍战:开局偷听心声,识破日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