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我能看见情报价值 第511节
宋应阁掐住一名重伤的日谍,将他提了起来。
重伤的日谍,面色涨红,无力地挣扎着。
喉咙里发出不甘的辱骂声。
宋应阁冷笑一声,掏出匕首。
然后没有丝毫犹豫,朝着他身体狠狠扎去。
“噗噗……”
连捅了十几刀。
鲜血顺着他的衣服往下,浸湿了裤脚,最后滴在了地上。
很快,屋内充满了血腥味。
见重伤的日谍,仍有一口气,还没死透。
宋应阁虎口发力。
“咔嚓。”
一声清脆的声音,在狭窄的房间回荡。
拧断小鬼子的脖子后,宋应阁随手将其扔到墙角,笑道:
“现在名额只有一个了。”
第259章 见武先生(求追读)
东亚同文书院,最初的学制是三年。
从1921年开始,改为四年学制。
每年毕业的学生数量,大概在50-150人。
除去毕业后,不从事间谍相关工作的学生。
这间学院,每年能为日本特务机关提供的学生数量,只会比这个数更少。
他们经过长期的专业培训,只需稍加历练,就能独当一面,成为各间谍机构的骨干。
譬如岩井英一,他早年间便从东亚同文书院毕业,如今已经是日驻沪市领事馆副总领事。
小鬼子不会舍得用这种“高材生”,来执行危险系数如此之高的匕现计划。
土房里剩下的二十五名日谍。
基本都是炮灰。
短暂的培训几个月后,便匆匆上岗。
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是被强行征召,而非心甘情愿。
他们不论是忠诚度,还是意志力,都很低。
在见到宋应阁如此残忍的杀人方式后。
许多日谍,顿时面色煞白,被吓破了胆。
趋利避害是动物的本性。
宋应阁话音刚落,便有一名日谍,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
“我、我愿意为特务处效命。
只要您不杀我。
让我做什么都可以。”
有他带头,立即又有四名日谍,争先恐后的站起身子表忠心。
宋应阁见状,顿感无趣。
反抗的力度太弱。
他还没使劲。
这群小鬼子就撂了。
宋应阁指着第一个站起身子的日谍,问:
“你叫什么名字?”
“长官,我、我叫中田一郎。”
“跟我出来。”宋应阁挥了挥手道。
“是、是。”中田一郎喜出望外。
二人出了土房,来到河边,宋应阁问:
“你上线是谁?”
“我不知道他的名字。
只知道他的代号是“刀鞘”。
在我潜伏下来后。
他便没有和我联系过。”
“刀鞘?”
宋应阁没有在意,想来应该是下犬木央的某个属下。
“你汉语不错,没成为间谍之前,在中国待过?”
“我母亲是中国人,父亲是日本人。
我出生在旅顺,所以从小就会说汉语。
土屋里的日谍,大多情况和我相似。
去年的时候,我们被强行征召。
然后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后。
被分批派去执行任务。”
“你们在哪里受训?”宋应阁问。
中田一郎摇摇头,道:
“是一所学校,但具体位置在哪里并不清楚,但应该还在伪满。”
宋应阁眼中精光一闪,追问道:
“学校在大山里?”
中田一郎回忆一番,道:
“学校一侧有山,但并不高。
而且,学校像是一处废弃军营改造而来。
我觉得应该不是在大山里。”
学校不在大山,便不是那所间谍培训学校。
这么说来,小鬼子又建了一个专门培养炮灰的学校?
“废弃军营?”
宋应阁记下了这个关键信息,继续道:
“还有什么情报要补充?”
中田一郎神情忐忑道:
“没、没了。
长官,我会说日语。
我可以去伪满潜伏。
为特务处打探情报。”
宋应阁原本就是诓他。
这种没啥专业能力,又没忠诚度的小鬼子。
不值得他招揽。
就算收入麾下,说不定他转头就跑了。
与其这样,不如送去金陵受审,而后一刀砍了。
如此还能为金手指的升级,提供一些能量。
随后,宋应阁快速审了一遍余下的日谍。
愿意招供的足有十来人。
但并没有为宋应阁提供什么有价值的情报。
天色破晓之际,一辆卡车驶进了小院。
特务处的队员们,从车搬下来二十多口木箱。
而后,将日谍塞进了木箱、装车。
朝着华界的中华煤炭码头驶去。
宋应阁打算通过赵耀辉公司的轮船,将这一批日谍送回金陵。
这个码头是中国商人所有,又在华界。
走水路,能最大程度规避小鬼子的眼线,避免节外生枝。
随后,宋应阁亲自押车来到码头。
今日,赵耀辉的公司,刚好有一艘货船回京。
卸货、装货,全程不假借人手,皆是特务处的人在做。
上一篇:天幕:刷短视频,嬴政得了MVP
下一篇:谍战:开局偷听心声,识破日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