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我能看见情报价值 第21节
让杜鹃走的痛快一点,已经算宋应阁仁至义尽了。
至于柳月贞,宋应阁暂时还不想杀她。
命人将她关在了没有光亮也没有声音的小黑屋里。
通常只要五天,人的意志力就会崩溃。
而宋应阁直接关她十天。
哪怕这种折磨会把她变成一个疯子,但只要能开口就行。
从曹都巷回家时,天色已暗。
还是在巷口那个位置,许钟站在阴影里等着。
见到宋应阁后,许钟也并未开口,只是点了点头。
两人一前一后的走到小院中。
坐下后,许钟掏出几张纸,“这是近几日车夫收集的信息,我按照你的要求整理好了。”
宋应阁接过纸一看,还真不少。
密密麻麻的写了四页纸。
但一看内容,宋应阁直接抓瞎。
“住在盛路街的陈老太家里的猫丢了,悬赏十元寻猫。”
“西沿河的陈瞎子手臂断了,没去看医生,竟然不治而愈了。”
……
宋应阁看了几条就看不下去了。
这都是啥啊?
果然没经过培训的普通人对于情报的敏感度还是太低了。
“效果怎么样?”许钟憋着笑,努力装出认真的表情。
“你说呢?”宋应阁都懒得搭他的话。
宋应阁耐着心,继续看下去。
清一色的白色价值情报。
偶尔一两条绿色出现,已经算是鹤立鸡群了。
看到最后一页时,一条信息引起了宋应阁的注意。
“小船巷陈老汉说他祖宅藏着几箱金子,就是找不到。”
“情报价值:绿色。有一些价值。”
陈老汉这人是真能处,这种话也能告诉外人的?
对于正差钱的宋应阁来说,这条情报可谓是及时雨。
“这个小船巷的陈老汉什么情况?”宋应阁问。
许钟没想到宋应阁会对这条鬼扯的情报感兴趣,但还是开口道:“据说这陈老汉祖上阔过,但他父亲死的早,加上他染上了鸦片,很快家产散尽,成了破落户。”
“他祖宅在哪儿?”宋应阁问。
“好像是在中华门那块的大井巷附近。你不会真相信这个陈老汉说的吧?”许钟诧异道。
宋应阁并未回答这个问题,“这条消息谁提供的,赏他十元。”
许钟微微一想,便明白了,“你这是千金买马骨?”
“你说是就是。”宋应阁并不解释。
第二日,宋应阁乔装打扮成一番后,来到了大井巷。
一番打听之后,找到了陈老汉家的祖宅。
陈老汉祖上确实阔过。
这陈家祖宅虽占地面积虽不大,但靠近秦淮河,位置优越。
恰好这宅子现今无人居住,宋应阁便联系了房主,用假的身份证件租下了房子,房租每月一百元。
加上押金,两百元就这么没了。
宅子保养的不错,一些地方还有人生活过的痕迹,想必是上任租户留下的。
宋应阁边在院子里逛,边思考金子会藏在哪里。
陈老汉当初肯定也在家里找过,甚至掘地三尺都没找到。
那么金子藏匿的地方肯定让人意想不到。
这时,院子里的一口枯井引起了宋应阁的注意。
“会在井底吗?”
宋应阁说干就干,找来根麻绳,系在腰上,慢慢探到井底。
井底漆黑一片,好在宋应阁视力超群。
黑暗并不能影响他。
井底的的空间,比井口大了不少。
他还在旁边,发现了一个铲子。
想来当初,陈老汉也怀疑过会不会藏在井底。
曾爬下来挖掘。
但显然一无所获。
与陈老汉不同。
通过金手指的提示,宋应阁能确定,这老宅里有极大概率,藏着金子。
而搜来搜去,只有这座枯井,是最佳的藏匿之地。
当初陈老汉应该没有挖深,便停止了。
宋应阁在井外搭起简易的泥土运输装置,然后拿起铲子,一边挖一边外运土。
两个多小时后,他已经挖了两米多深。
但仍一无所获。
“难道不在这里?”
宋应阁亦忍不住得怀疑起来。
就在他准备放弃之时,铲子却突然触到一个坚硬之物。
“找到了。”
片刻后,三个锈迹斑斑的小铁箱,出现在宋应阁面前。
按捺住心头的激动,宋应阁分了三趟,将铁箱全部运出了井底。
而后迫不及待地打开铁箱,解开一层又一层的牛皮纸。
一个更小的铁盒出现在眼前。
将其打开后,他的眼神顿时亮了起来。
足足二十根金灿灿的大黄鱼。
整整齐齐地摆在铁盒之中。
三个箱子,一共六十根。
现在金价大概在三十五美元每盎司附近波动。
一个大黄鱼差不多能兑换一千二百元的法币。
六十根就是七万多元。
可谓是一笔巨款,果然是人无横财不富。
宋应阁清理了一下现场的痕迹,而后将箱子搬上了车,便扬长而去。
回到家,将箱子藏好后,宋应阁又去了曹都巷。
刚到情报科四组办公室,刘大志就迎了上来。
“组长,迎春楼那边处理好了。”刘大志道。
“不错,速度挺快的嘛。”宋应阁夸了一句。
刘大志这人比较圆滑,也很精明,让他去处理迎春楼那边的资产,肯定亏不了。
“有个同样开青楼的老板,把迎春楼租了下来,我又去郊区的粪厂敲了一笔,一共得了八千多元。”刘大志将装钱的布包递给了宋应阁。
八千多元分下来,宋应阁能得到一千多元,也算不错了。
“这事干的不错,以后这种事就交给你办了,别让我失望啊。”宋应阁最后一句话似鼓励又似敲打。
刘大志自然也听出来,赶忙打包票道,“组长你放心,肯定不会让你失望。”
宋应阁拿着钱去各科室兜了一圈,将钱给上供了,最后才去戴笠办公室。
戴笠这几日精神压力比较大,经常骂人,所以宋应阁也是小心翼翼的。
“科长,还在为蒋校长的事烦忧?”宋应阁不动声息地将装着钱的信封放戴笠办公桌上。
“昨日那复兴社元老竟让我自杀以谢校长。”戴笠闷声道。
“科长贵为天子门生,如今介公生死未卜,怎可轻生?”宋应阁道。
“说得好。”戴笠闻言,持笔染墨,写下八个大字,“未见领袖,死不甘心。”
“此为我遗书。我必赴长安见校长一面。”戴笠道。
几日后,戴笠果然坐上了去长安的飞机。
又过了几日,戴笠与蒋校长一同乘机返回金陵。
虽说戴笠到了长安,就被囚禁了起来,什么忙也没帮上。
上一篇:天幕:刷短视频,嬴政得了MVP
下一篇:谍战:开局偷听心声,识破日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