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第399节

  辛褎与陆子步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喜。

  他们急忙打开窗户,往楼下看去。但见六十四名汉军甲士骑着高头大马,簇拥着八杆白底红字的大旗,在大街上缓缓而行,高声宣告着这些消息。即便有人没听清楚也没关系,那八杆大旗上的红字,已将他们所要宣扬的事情写得清清楚楚。

  这有个名目,叫做露布飞捷!

  别看辛褎掌控着黑冰台,却还真不知这个消息。因为这“露布飞捷”的队伍,虽肩负广传胜利消息的使命,但速度要求极快,八百里加急。也就是到了中都城目的地后,他们才开始缓行。

  八百里加急,已是这个时代最快的传信速度。辛褎的黑冰台再厉害,传递消息的速度也不可能超过。

  “怎么样?现在陆兄还担心吗?”辛褎笑吟吟地向陆子步看来:“安南的高山密林又算得了什么?照样挡不住朝廷的大军。富良江大捷,我军斩首百万级,伏尸九百里。”

  陆子步闻言,从桌上拿起一杯酒,眼中闪烁着激动与欣慰的光芒,道:“不担心了,完全不担心了。今日,我华夏既确认澳洲大陆的存在,又有富良江大捷,可谓双喜临门,当浮三大白。干!”

  “干!”辛褎亦是豪情万丈,与陆子步一同举杯而饮。

  事实上,何止是辛褎和陆子步?

  随着露布飞捷的到来,中都城内一片欢腾。

  现在谁不知道,国家的命大与否,和他们的个人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前年那场江南大灾的饱和救援,就是明证。

  就更不用提,朝廷取了安南之后,安南的各种特产会更加便宜,工坊的商品获得了更广阔的市场,商人们也能大发其财了。

  而且,安南从秦汉时期,就是华夏领土了。从唐末以来,才分离出去。

  如今安南主力被歼灭,整个安南纳入华夏掌控之中已成定局,也算收复故土了。

  “哦?赫儿不仅斩首百万级,还修了九个巨大的京观?很好!这和马援当初在交趾立铜柱,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皇宫内的赵朔,看了详细的军报之后,也非常高兴。

  当初东汉初建,交趾地区爆发了征侧、征贰姐妹领导的“二征起义”。她们得到交趾、九真、日南、合浦等郡越人、俚人的响应,击败汉朝驻军,取得六十五座城池。

  东汉朝廷大怒,封马援为伏波将军,率领大军镇压。

  平定交趾征氏叛乱后,马援立下铜柱,并且铭刻“铜柱折,交趾灭”,象征汉朝南疆边界。

  这铜柱具体设置在哪里,已经找不到了,到了后世更是变得不可考证了。

  马援到底设了几根铜柱,也不可考证了。

  但不管怎么说吧,马援立下铜柱,立下了“铜柱折,交趾灭”的预言。

  现在铜柱已经找不到了,继交趾而后兴起的安南,也被汉军所灭。

  这么多人口的损失,安南已无复起的可能。

  赵赫的九大京观,将代替马援铜柱,成为汉人占领此地的明证。

  当然了,虽然安南主力覆灭,但是还有诸多南部郡县,在安南人的掌控之中,还有许多收尾工作要做。

  蒲寿庚,这个无论在历史记载中,还是赵朔改变的历史上,都进行了反叛的异族,都需要诛除。

  甚至,不仅仅是蒲寿庚,所有追随他们的色目人都要诛除。

  在历史记载中,元朝末年,蒲寿庚的孙婿割据泉州,妄图率领泉州的色目人,进占整个福建,独立于元朝之外。在他统治泉州期间,搜刮财产和掳掠民女,屠戮当地汉人,无恶不作,史称亦思巴奚兵乱。

  这些色目人,即便暂时屈服,也完全没有留着的必要。

  “赫儿,得知你富良江大捷,我心中很是高兴。但是,如今安南皇室未灭,色目蒲氏未灭,心中甚憾。你宜率领大军,趁势追击,全歼安南皇室,尽灭蒲氏,不留叛逆色目一人,将安南彻底纳入掌控之中,不为后世之忧。”

  赵朔亲笔,给赵赫写了一封信。

第306章 覆安南,灭蒲氏,诛尽五姓!

  事实上,现在无论安南皇室还是蒲氏率领的色目人,此时已经是瓮中之鳖。

  当初,汉军消灭安南军主力于富良江北岸。安南君臣得知之后,知道升龙府已不可守,仓惶向南逃窜。

  然而,哪里跑得了?

  这次汉军的副帅孟珙,可是世上军事史上赫赫有名“机动防御大师”。

  在两军还隔着富良江对峙的时候,孟珙和赵赫商议之后,已经对海军的三个万户做出了指示。

  他们表面上在白藤江口和安南南方诸港口外耀武扬威,威胁着安南沿海诸军。

  实际上却是有轻重的,这重点就是清化港。

  安南人当然已经在清化港“下椿”,也就是在港口中钉下无数木桩,只有涨潮时分,大船才能够出入。

  但是,华夏自有英雄在。

  历史记载中,元军兵围襄阳,为了阻止宋军,将水路封锁了连绵几十里,并布置了“撒星桩”,号称即便是鱼虾都不能渡过。

  宋军两员水师大将,一名“张顺”,一名“张贵”,虽然只是同姓而不是兄弟,却俱皆水性精深。

  他们率领精通水性的军士,潜入水中,将撒星桩用锯子全部锯断,让宋军船只得以通行。

  安南人的“下椿”,和元军的“撒星桩”,有什么本质区别?

  而张顺、张贵这两兄弟,如今就在海军正蓝旗中。

  清化港的那些“下椿”的木头,已经大部分被二人带水军勇士破坏。

  就在汉军渡过富良江之时,海军三个万户直袭清化港。

  安南朝廷得知清化港已失,退路被海军截断,只得死守清化城。然后,海军派出两万大军,将清化城团团包围。

  蒲氏家族是跟安南朝廷一起逃的,当然也一起被围。

  赵赫入驻升龙府,全军休整了一个月。毕竟,虽然在富良江北岸时,汉军的损失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渡江之后,在九百里的防线上追杀残敌,体力消耗甚大。而且,没有条件执行那么严格的防疫措施了,有六七千人沾染了时疫。

  直到接到赵朔的回信后,赵赫才率领大军从升龙府出发,来到清化城下。

  清化城,又名黄营,听名字就知道,是一座纯军事堡垒,周长不过八里。

  安南朝廷逃到此地,仅有正规军一万,辅兵三万,还有追随的以及附近的普通百姓、豪族五万多人。军民百姓加起来,不到十万人。

  而汉军围城的兵马,达到了八个汉军万户,三个宋军万户,以及两万海军。

  战力相差极为悬殊。

  不过,狮子搏兔亦用全力,赵赫还是做了周密的部署。

  首先用签军攻城。

  赵赫还是觉得,安南的人口太多了。他将从升龙府到清化城之间,所有归顺的安南男丁全部集合起来,共七万人,组成了签军,进攻清化城。

  十日后,七万签军伤亡殆尽,赵赫才在中军帐内,宣布了总攻的命令。

  海军的两万人,应该厮杀的地方应该是大海汪洋,此次就不必攻城了。他们将和孟珙麾下的那个万户一起,在外围布防,不让清化城一人漏网。

  其他人等,共十个万户。

  宋军三个万户,攻打东城墙。

  汉军原来广西、广东、福建三个万户,攻西城墙。新调来的广西、广东万户,攻打南城墙。新调来的福建那个万户和高达所部一起,攻打北城墙。

  清化城是个长方形,这个安排非常合理。

  最后,赵赫道:“破了清化城,安南之役就打的差不多了。也可以说,这是我们在安南的最后一场大战。此次破清化城,哪个千户能

  “谢世子隆恩!”

  攻破安南后,肯定要设置新的万户的。

  现在赵赫直接拿出了万户的赏格,将士们热血沸腾。

  当然了,攻破清化城太容易了,单凭这点功劳,万户长是没办法升旗主的。

  但话说回来,麾下的大将出一个新的万户,原本的万户长脸上大大有光不说,而且多了一大奥援,那些万户长也乐见其成。

  轰轰轰!

  翌日,随着一阵阵抛石车的轰鸣,汉军对清化的总攻开始了。

  轰天雷在城墙上爆炸!

  七斤半的石块,向着清化城墙上砸来!

  一枪三剑箭,带着死亡的呼啸,收割着安南人的生命。

  “冲啊!杀啊!”

  “攻破安南城,杀安南皇帝!”

  “先入皇宫者,为破越先锋!”

  ……

  汉军扛着云梯,推着攻城塔和冲车,向着清化城的四面城墙,同时发动了进攻。

  城内的安南守军本来就不多,又经过了汉军签军十日的进攻,还能剩下多少战力?

  功夫不大,就有一个汉军千户长带领麾下军士们,占据了一段城墙。

  这个汉军千户长名叫牛富,是高达的手下。

  牛富在历史记载中,也是宋末时涌现出来的汉人英杰之一。

  当时,牛富为宋国的樊城守将,与襄阳守将吕文焕共同抵御元军的围困。

  他多次分析元军“水陆并围”“长期消耗”的战略意图,指出若不打破封锁,襄樊终将失守。

  最后,元军采用分割战术攻破樊城,牛富率百余死士与元军展开巷战,身中十余创仍坚持抵抗,最终力竭投火自尽。

  顺便说一句,据说他是唐朝宰相牛僧孺第二十世孙,与南宋抗金名将牛皋同属牛氏家族。

  别管这传说是真是假吧,此时牛富使一柄开山巨斧,越战越勇。

  他第一个登上了清化城的城墙,率领本千户冲了下去,直奔皇宫而来。

  也就在这时——

  “南国山河南帝居,截然定分在天书。如何逆虏来侵犯?汝等行看取败虚。”

  随着一阵嘹亮的战歌,一支六七百人的安南军,皆披铁甲,一看就安南的正规军,向着牛富军所在的方向奋勇杀来。

  六七百人就不少了,清化城总共才一万安南的正规军。经过了七万签军的十日攻打,又要分兵守四面城墙,此时还能剩下多少机动兵力?

  甚至很可能,这六七百人就是安南人最后的机动兵力了!

  “兄弟们,随我来!”

首节 上一节 399/4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让你修长城你把匈奴灭了?

下一篇:大汉:陇西李氏,打造超级家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