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第383节

  “怎么不能?”察合台自信满满,道:“草原上十二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动员。我实在想不出,天下除了赵朔汗国,谁能当此一击!另外……”

  “什么?”

  察合台眼中精光闪烁,道:“我已经决定了,这六万大军,由我亲自率领出征!”

  “不可啊!父汗您年纪大了……”

  “不必说了,我心意已决。”

  也速还想再劝,察合台却不想听了。

  察合台道:“我年纪大了,身体也不怎么好,恐怕活不了几年了。与其在酒色中归于长生天的怀抱,还不如在征战中死在马背上,这才是草原勇士最为荣耀的死法。”

  “此去欧罗巴,我能活着胜利归来最好。一旦不能活着回来,这察合台汗国,就由你继承!”

  在原本的历史上,察合台是属意木阿秃干的长子继承他的汗位。

  不过,现在木阿秃干的长子年纪太小。

  察合台还是把也速,当做了自己的继承人。

  ……

  ……

  又一个月后,东北地区,会宁城。

  “兄弟们,贵由要动员草原上全部战士,进行第三次西征。你们怎么看?”

  蒙哥目光灼灼,向着他的三个兄弟忽必烈、拨绰和末哥看来。

  如今,唆鲁禾帖尼年老,拖雷一系已经由蒙哥做主。

  旭烈兀、阿里不哥则远奔赴伊拉克,经营封地去了。现在留在会宁城的,只有他们兄弟四人。

  “还能怎么办?贵由毕竟是大汗,他下了旨意,我们也只能去了。”

  “是啊!要不然,贵由如果在欧罗巴打了败仗,说不得要把屎盆子扣在我们的头上。”

  “他是蒙古大汗,要动员全部草原战士,谁也管不着,我们也只能听命。但是,咱们在东北的女真兵,还有伊拉克地区的军队,可不能听他的。”

  “到了地方,还得防着他一手。父汗之事,再也不能发生了!”

  ……

  忽必烈、拨绰和末哥纷纷发言。

  贵由毕竟是蒙古大汗,一道旨意下,草原战士没有不听令的道理。

  “那就这么办吧。

  蒙哥道:“末哥,你和母亲,留守东方。我、忽必烈和拨绰,率领草原战士们西征。这次,我们不但要灭了欧罗巴,还要证明我拖雷一系就是比窝阔台一系强!

第295章 屠灭安南!不想做华夏人?也就不必做人!

  安南,升龙府,皇宫内。

  “尚父,这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啊!”

  安南皇帝陈煚拿着几份赵朔汗国发行的报纸,满面惊慌之色向自己的堂叔陈守度看来。

  公允来讲,陈守度对陈煚真不错。

  不仅在十五年前,将陈煚拥上皇位,而且一直忠心耿耿地辅佐。

  当初,宋王赵昀率二十万大军攻入安南,陈煚慌了手脚,就想干脆投了。

  结果,陈守度道:“臣首未至地,陛下无烦他虑”,率领安南大军坚抵抗,终于将宋军阻于富良江(红河)之畔。

  当然了,陈煚对陈守度也很不错,一直对其不称叔叔,而称“尚父”,把陈守度当成安南的姜子牙、诸葛亮。

  不过这回,这位“安南诸葛亮”似乎不好使了。

  当初,赵朔为了救江南之灾,派使者前往安南,要求安南献粮八十万石。

  陈守度不但严词拒绝,而且封锁安南各大港口,要求一粒大米都不准运出安南。

  他指望这场空前的大灾,给赵朔构成巨大的麻烦。

  结果,据那些报纸上所言,赵朔汗国的江南地区不但安然度过了这场大灾。而且,趁着这场大灾,普修了一遍江南的水利,来年必定实现大丰收。

  这可怎么办?

  当初安南把事情做绝了,来日赵朔兴兵来犯怎么办?

  陈煚彻底慌了手脚。

  “陛下,此事确实是臣的错。”

  陈守度现在真是郁闷极了。

  他觉得赵朔实在太坑了。

  好么,赵朔兴师动众,又是从全天下各大行省调粮,又是要求平民百姓献粮,又是开了异族用粮食换汉人身份的口子。陈守度还以为,赵朔汗国遇到了多大的困难,很难挺过这一关呢。

  结果,蔓延三省之地的旱蝗之灾,的确算是一场大灾大难。但话说回来,大灾也是分三六九等的。这场大灾绝到不了百年一遇的程度,差不多就是三四十年会来一次的样子。

  赵朔汗国的救援更是让他大开眼界。

  哦,合着赵朔之所以如此兴师动众,不是怕灾情太大,流民四起,动摇他的统治,而是要怕灾民饿着啊!

  古往今来,哪有这种救灾法?

  别说灾年了,就是太平年景,难以温饱的百姓都大有人在!

  何必如此?何必如此?

  这不是坑人吗?

  早知是这样,陈守度早就把八十万石头粮食备好,献给赵朔了。

  现在可好,大灾过后,江南的粮食储量比往常年景不降反增。赵朔能不来找安南的麻烦?

  陈守度无奈道:“但事已至此,我们只能想办法如何对付赵朔了。他每年向赵昀要两万安南奴隶,对我安南的敌意昭然若揭。恐怕纵然我们现在认错投降,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陈煚微微点头,道:“自从唐末以来,我安南已经独立于华夏近三百年。即便吾等想要投降,恐怕安南子民也不会答应。但问题是,我们能挡住赵朔的大军吗?人家都能跨海远征,把扶桑灭了!”

  “怎么不能?”

  陈守度自信满满地道:“赵朔虽然兵多将广,号称天下无敌。但是,我安南有三大优势。”

  “其一,赵朔最犀利的就是骑兵。但是,我安南丛林密布,河流众多,骑兵根本就无法驰骋。实在不行,我们放弃升龙府,在密林中和他作战。他的步兵,在密林中未必是我安南勇士的对手!”

  “其二,就是气候和瘟疫了。我安南气候湿热,北方人难以适应。赵朔如果只调南方的汉军万户和我军作战,那和宋军有什么差别?我安南的瘴疫更是恐怖,远不是他赵朔给麾下大军种个痘就能克服的。”

  “其三,陛下刚才也说过了。我安南无论朝廷还是民间,就是要自立于南方,不归于华夏统属。赵朔大军攻来,我安南军民百姓势必誓死抵抗。汉人有句话,叫做上下同欲者胜。今日,我安南人正是上下同欲!”

  虽然陈守度说得慷慨激昂,似乎理由非常充分。但是,陈煚还是有些含糊。

  他说道:“话虽如此,我们安南连宋军都击退不了,我总觉得……总觉得……胜算不大啊!”

  陈守度却摇头,道:“谁说我们击退不了宋军?”

  “尚父的意思是……”

  “你看,这是什么?”

  说话间,陈守度从袖兜里面拿出了一个小布包。把那小布包打开,一堆黑黝黝的粉末状物事出现在了陈煚的面前。

  “这是?”

  “火药!”

  陈守度直接揭开了谜底,道:“宋人的火药武器,对我们威胁甚大。但是,如今,我安南,也制成了火药!”

  陈煚眼前大亮,道:“太好了!尚父,这火药,究竟是从哪来的?”

  陈守度仔细解释道:“赵昀麾下的大军,号称二十万之众。其实,这里面包括着军士的家眷。真正的战兵,也就五万左右。另外,这五万战兵中,还有五千波斯人。”

  “这火药的制作法门,就是波斯人的领袖蒲开宗,提供给我的。非但如此,他们还要和我们里应外合,一举击破宋军!”

  陈煚不解道:“为什么?这些波斯人为什么要帮我们?现在宋国背后站着赵朔,为宋国效力才是他们最正确的选择。”

  陈守度道:“有两个原因。其一,这些波斯人,都信仰着真神教。而赵朔却要改变真神教的教义,宣扬汉人蒙古人第一。这对真神教之人来说,是万万不能容忍的。”

  陈煚依旧不解,继续问道:“那他们之前为什么不帮我们,而是现在反水?”

  陈守度道:“因为之前他们不敢确定,我们是不是要和赵朔对抗到底。如果他们之前反了,投了我们。我们却怕了赵朔,把他们卖了,那不是全完了吗?现在,我们和赵朔再无妥协的可能,他们才决定倒戈一击。”

  陈煚点头道:“也有些道理。其二呢?”

  “其二,就是蒙古草原全部动员,进行第三次西征了。真神教认为,他们和罗马教信仰的同一个神灵,称罗马教徒为‘得了天经的人’。在他们看来,罗马教诚然可恶,但比赵朔可要好了千万倍了。”

  “这次,罗马教将蒙古大汗贵由死死挡住,贵由不得不动员草原的全部力量,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他们觉得,我们安南山高林密,瘴疫遍地,未必就挡不住赵朔的大军。”

  陈煚道:“那他们就没有想过,我们真挡不住赵朔的大军怎么办?”

  陈守度道:“他们对于此事并不避讳。如果我们安南真挡不住赵朔的大军,他们就继续投奔南面的吴哥王朝,和赵朔周旋到底。或者,直接扬帆出海去欧罗巴。”

  陈煚眉头微皱,道:“看来,这帮波斯人有教无国,对我安南并没什么忠心啊!”

  陈守度却不以为意,道:“都这时候了,就顾虑不了那么多了。总而言之,这些波斯人和赵朔势不两立,就是我们最好的盟友。有他们里应外合,我们必能大破宋军。然后,再和赵朔的大军周旋到底!”

  “好吧,赌了!”

  其实,对于安南人来说,相信蒲开宗的话语,风险还是很大的。

  现在在富良江之畔,有三万宋军和安南军对峙,其中波斯人的大军五千。

  安南要一举击破宋军大营,势必会出动主力的精锐部队。

  如果蒲开宗是诈降,安南军一旦战败,恐怕升龙府都保不住。

  但话说回来,宋军长期在安南作战,已经积攒了丰厚的在安南地区的作战经验。如果现在安南人按兵不动,以后宋军和赵朔的大军合兵一处,将这些在安南的战争经验传授给赵朔的大军,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陈煚和陈守度,现在就是要赌一赌安南的国运!

  就这样,七日后的夜晚,安南五万精锐部队在波斯人防守的地段,偷渡富良江,在深夜中对宋军大营进行偷袭。

  宋军前线的主帅,正是名将曹友闻。

  其实,曹友闻早就觉得这些波斯人不可靠。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他要求不把他们布置在关键地段,并且严密监视。

首节 上一节 383/4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让你修长城你把匈奴灭了?

下一篇:大汉:陇西李氏,打造超级家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