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第329节

  赵朔决定,把在西方对他们进行限制使用。

  从原则上讲,他们只能管收钱的事儿,不能管花钱的事儿。只许管理异族,不能管理华夏人。

  让他们把这番聚敛和镇压之能,用在异族的身上吧!

  既能减少异族的人口,又能为赵朔的开疆拓土积攒大量的军资,何乐而不为?

  如果他们能将这些异族,管理成一群尚文轻武的沉默羔羊就更好了。

  不管怎么说吧,赵朔对江西降官的政令一出,产生了极好的效果。

  对于大多数士大夫来说,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当官,当哪里的官,给谁当官,完全是无所谓的。

  再说了,人家赵朔手底下的进士们,也有很多是去西方做官啊!不算委屈他们!

  那些有追求的士大夫,更是想在异域建立自己的功业。

  赵朔大军开进江西,在这些地方官员的配合下,均田之事进行的非常顺利。

  此事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就是带动了其他地区的归降。

  本来,对于余玠和赵范、赵葵等人来说,直接背叛大宋,真有些抹不开面子。

  而且,大宋一直行“大小相制”之策,他们拥兵自重也就罢了。如果投降赵朔,内部会有很多反对的声音。

  不过,江西易帜的消息一出,余玠和赵范就有些坐不住了。

  很简单的道理,大家都按兵不动,那是表明了对赵朔的善意。但是,如今陈韡直接投了赵朔了,不就把他们对赵朔的善意比下去了吗?

  陈韡现在受封江西安抚使,他们待赵朔破了临安之后再投降,又能得什么职司?

  恐怕来日的位置,会在陈韡之下!

  早投晚投都是投,这是何苦来哉?

  还有,他们手下的官员,特别是文官也坐不住了。

  这些士大夫当然对赵朔要分他们的田地,非常不满。但是,这不是人家赵朔的刀子快,而他们又豁不出命去吗?

  既然拦不住赵朔分他们的田地,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以求日后的良好待遇了。

  主动归降之立功者,原职留任!

  一时间,不知多少有头有脸的文官亲自去帅府,劝说赵范归降赵朔。

  武官也蠢蠢欲动,开始串联,联名上书。

  当赵范破获了一桩“谋反”之案,有几个军官联合起来,准备杀了他投降赵朔后,就再也坐不住了。

  对于这几个军官来说,既然投降赵朔是人心所向,他们杀了赵范后,振臂一呼,万众响应,这荣华富贵不就来了吗?

  对于赵范来讲,早投降几天晚投降几天,已经不仅仅关系到自己的前途了,还关系着自己的身家性命!

  相对而言,名声算什么啊!

  于是乎,赵范和兄弟赵葵,以及两淮主要文武官员商议以后,一边主动易帜,一边向赵朔派出使者,请求赵朔派出大军进入两淮地区,收编两淮的宋军,在两淮地区进行均田。

  两淮易帜的消息传到四川的第三天,余玠也携四川文武官员,宣布四川易帜!

  然后,湖南安抚使李埴,也不再率军装模作样的搜剿王文的叛军了,直接易帜!

  至此,整个江南地区,湖南、湖北、江苏、安徽、四川、江西,已经全为赵朔所有。

  南宋朝廷,只剩下了大半个浙江,福建,广西和广东而已。

  发生了这么多事情,赵朔要不断调兵遣将去易帜的地区建立统治,也就暂时没顾得上南宋小朝廷了。

  他现在驻在江州,主持着全国大局。

  ……

  ……

  江州行宫中。

  “启禀王上,如今江西的均田诸事,已经完成。江西降官有七成的人愿意举家迁往西方。另外三成,或者年纪老迈,或者文弱不堪长途跋涉,愿意归于故里,为大王安善子民。这是名单,请王上御览!”

  这是陈韡第二次觐见赵朔了。

  当初他改旗易帜后,曾经率江西十七名主要文武官员,觐见过赵朔。

  赵朔给他们都封了官,并且派汉军正蓝旗三个万户随他们入江西,进行均田诸事。

  如今,江西大体消化完毕,赵朔又正好驻在九江,直接招陈韡来九江述职。

  “很好。”

  赵朔接过那份名单几眼,放在御案上,道:“江西是大省,我仅派了三个万户过去,你就能在两个月内完成均田,真是足见才干了。”

  陈韡赶紧躬身道:“主要是王上威名所致,地方官员配合,臣才能幸不辱命。”

  “坐,不需那么拘谨。”

  在宋朝,自从赵匡胤“撤椅”之事之后,宰相就没有汉唐时在皇帝面前“坐而论道”的权力了。

  但赵朔没有那么多规矩,除了见面时的叩拜之外,还是允许重臣坐着回话的。

  他从几案上拿起一封书信来,道:“这次招你来江州,除了让你述职之外,还是有件事情想问问你。你先看看这封信,是世子写给我的。”

  “是。”

  陈韡接过那封信,仔细看了一遍后面色微变,再次站起来跪倒在地,道:“臣斗胆妄言,此事万万不可啊!”

  赵朔道:“有何不可?”

  “世子意欲以不惜埃及叙利亚百万性命,修建运河,连接地中海和红海,臣以为万万不可。秦始皇一统天下,修阿房宫,修万里长城,天下皆反。隋炀帝修京杭大运河的前车之鉴,更是殷鉴不远。王上,不可不慎啊!”

  赵朔却微微摇头,道:“本王却不这么认为。陈韡你想,如果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以华夏百姓为根基,南抓百越人,北俘匈奴人修他的万里长城和阿房宫,六国子民会不会反?隋炀帝在华夏元气充足时征高丽,以高丽百万百姓修京杭大运河,百姓又会不会反呢”

  “这……”

  陈韡还真被问住了。

  是啊,秦人能够崛起,是因为特有的军功爵制。但扫平六国如此大功,将士们得分出多少土地田宅?得让多少华夏子民为奴隶,才能满足将士们的胃口?

  秦始皇还真下不了狠手。

  没办法,秦始皇只能赖账,把五十万精兵猛将调离中原,打发去开拓岭南了。

  对华夏百姓怀柔没关系,但你别让这些精兵去种地啊!

  更别在六国百姓人心未附的情况下,大规模征发百姓建庞大的工程啊!

  到了秦二世的时候,天下皆反,五十万精兵也对秦国没了效忠之心,秦国不亡简直没天理。

  那换个思路呢?

  如果秦始皇不用这些精兵猛去开拓岭南,只是让他们征服岭南,去征服匈奴呢?

  以百越和匈奴人的资财,满足这些骄兵悍将的胃口。让这些掳掠的奴隶,去修建长城和什么阿房宫,又有什么问题?

  还有隋炀帝,先把高句丽征服了,再用高丽奴隶修京杭大运河多好!

  百姓们吃饱了撑的造反?

  有着灭高丽的武功,那些世家大族又能翻过天来?

  想着想着,陈韡脑袋中仿佛一道闪电划过,豁然开朗。

  他再次叩首,道:“臣方才出言无状,实在是愚钝之极,未能明白王上和世子的深意。现在我明白了,这天下的无数异族,实在是上天赐予我华夏的资粮。以异族的资财,养我华夏的虎狼之师。以异族之民力,建我国华夏之基业,才是华夏永兴之道!”

  赵朔点头道“你能这样想,非常好。以后,要多将这番道理对外言讲,让他们明白,本王愿与汉人和蒙古人共天下,将寰宇握在手中。能跟上我的步伐的,能力强的未必不能封侯拜相。就是能力弱的,也可得个富裕安康。”

  “臣遵旨。”

  赵朔继续道:“我刚才让你看那封信的目的,其实是向让你帮我推荐个人选。你觉得,谁能主持这条运河的修建工程呢?”

  “呃……”

  陈韡想了一下,字斟句酌地道:“如此大的工程,堪称亘古未有。要说谁肯定能建好新运河,微臣还真想不出来。不过,臣可推荐一个人选,供王上斟酌。”

  “你说。”

  “此人名叫胡榘,是宋国名臣胡铨之孙,如今官居宋国的工部尚书之职。”

  “九年前,胡榘为庆元知府时,曾经主持重修东钱湖。当时,东钱湖内葑草为患,淤塞达二万余亩,蓄水锐减,民不敷用。胡榘向宋国朝廷请钱十二万贯,动用当地军民百姓清淤。自修成之日至现在,东钱湖再未见葑草之患。”

  东钱湖是浙江最大的淡水湖,比杭州的西湖还要大三倍。

  胡榘能将此湖治理好,也真是足见能力了。

  但很显然,清理东钱湖的工程,比起修建苏伊士运河要差远了。

  到底该派谁去呢?

  郭守敬现在也不知出生没有?

  郭守敬的老师刘秉忠,现在也应该不到二十岁,而且赵朔也不知道此人现在在哪里。

  不过,也不着急,赵赫得全取了埃及,才会开修苏伊士运河。而且,十九世纪开凿苏伊士运河,都要花上十年时间,死上十二万人了,更何况是这个时代?

  如此浩大的工程,指望短时间建成是完全不现实的。

  赵朔决定再问问其他人,看看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实在不行,就先把胡榘派去埃及,进行一些准备工程。

  当然了,胡榘现在还在临安当他的工部尚书呢,赵朔得先把宋国灭了再说。

  陈韡告退之后,赵朔命人将宋国求和的使者贾似道找来。

  江西、四川、两淮、湖南全部落入赵朔之手,宋国朝廷无计可施,当然有了求和之意。

  他们甚至选了一个身份特别的使者——贾似道,贾美人的兄弟。

  贾美人在四年前被宋人送给赵朔了。虽然宋国不知贾美人是否得赵朔宠爱,但有这层关系,总比没有好吧?

  赵朔的大军很多被派去接收地方,实行均田,整编新的八旗了。

  赵朔也不着急灭宋,先谅了贾似道几天,直到今天才召见。

  “贾似道参见王上!”

  贾似道今年才二十岁,眉目间有些他姐姐的影子,英俊的面庞带着股阴柔之气,恭恭敬敬地跪倒在赵朔面前。

  对于贾似道,赵朔还没想好怎么安排。

  在历史记载中,贾似道的名声不怎么好,害死了不知多少大宋忠臣猛将。

  不过,既然此人能权倾朝野,即便有贾美人的因素,也肯定相当不简单了。

首节 上一节 329/4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让你修长城你把匈奴灭了?

下一篇:大汉:陇西李氏,打造超级家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