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第252节

  “就是!如果窝阔台没事,蒙古军为何退军?说不定,蒙古军是秘不发丧呢!”

  “就算窝阔台现在依旧没死,恐怕也去了半条命,离死不远了。这依旧是大师你的功劳!”

  “我们高丽这次转危为安,大师是无可争议的第一功!”

  金允侯依旧谦逊道:“蒙古的领土何止是我高丽的十倍?能人异士,在所多有。贫僧那独门毒药能否奏效,并可不敢保证。而且,窝阔台只是撤了龟州之围而已。如果他再调其他兵马前来,我高丽的形势依旧不容乐观啊!”

  “那有什么?”

  朴犀的信心已经空前膨胀,道:“现在我们对付的,就已经是蒙古军的主力部队了。蒙古就算再调异族兵马前来,又有何用?”

  “朴将军说得好!”金庆孙也道:“充其量,蒙古人再调中原赵朔的兵马前来。那些汉人组成的兵马,还能强过草原大兵?简直是笑话!”

  “赵朔灭了金国又怎么了?那金国早就被蒙古打残了,赵朔只是捡了个天大的便宜而已。赵朔不来,还则罢了。他如果敢来,我亲自领军出战,定杀他个片甲不留!”

  说这话的,正是朔州防御使金仲温。

  此次龟州之战,他麾下的“别抄”士气不振,被金庆孙留了下来。金仲温自然也就没办法分润击杀蒙古大汗的荣光,真是分外颜面无光。

  赵朔的兵马再厉害,还能厉害得过草原战士?

  金仲温已经打定了主意,如果赵朔敢来,失去的面子就从赵朔身上找回来。

  说穿了,高丽人经过此次大胜,觉得蒙古人着实没什么了不起的。

  赵朔麾下的草原战士都不过万余,即便增援,又能掀起什么风浪来?

  然而,他们做梦都没想到,将对付怎样恐怖的敌人!

  “窝阔台求援,还真挑了个好时候啊!”

  九日后,赵朔在中都城内接见苏伦时,面上现出颇为玩味的笑容。

  汴梁之战后,宋军攻打河南其他金国城池,赵朔直接率领五万八旗精兵、两万巴鲁营回中都,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凯旋仪式。

  如果窝阔台的求援晚到几天,八旗军、巴鲁营各回驻地。赵朔光聚拢兵马,都至少要半个月的时间。

  现在,却是直接就可率领这五万精兵,两万金军组成的巴鲁营,再加上驻守河北的一个万户,共八万大军,直接前往高丽了。

  苏伦道:“所以,王上您是同意出兵了?”

  “当然。”赵朔轻笑一声,道:“蒙古大汗战死高丽,我也面上无光不是?”

  其实,还有句话他没说出来,高丽不但在这个时代,就是在汉唐时期,乃是于后世,都太恶心了。

  高丽不能和高句丽画等号,但是视为新罗人的后代还是问题不大的。大唐年间,唐高宗李治好不容易帮着新罗人,把他们的世仇高句丽灭了,新罗却趁着大唐与吐蕃开战的机会,向北吞并了大片领土。

  到了后世,更是各种小动作层出不穷,似乎连宇宙都是他们的了。

  不将其亡国灭种,赵朔简直浑身都不舒服。

  于是乎,赵朔一声令下,三日后,八万六千大军离开中都,向高丽杀来。

  其中赵朔以草原战士为主力的中军一万一千人,砲兵营五千,汉军八旗五万人,巴鲁营两万。

  砲兵营和赵朔的中军一起行动,走的并不快。

  最先进入高丽的是正黄旗第一万户以及镶黄旗,他们没有去西京和窝阔台会师,而是气势汹汹往龟州而来。

  龟州城北五十里,一处密林中。

  “启禀防御使,赵朔前锋大军的兵马,离我们不到十五里。”斥候向金仲温禀报道。

  “他们有多少人?”

  “应该是两个千户,两千人左右。不过,他们的后续兵马,距离此地不足五十里。首批进入我高丽的兵马,是两个汉军旗万户,总共是两万人。。”

  “这两千人,也都是汉军?”

  “是。”

  “好!干了!”

  金仲温率领三千军,在大道两侧的密林中设伏,为的就是消灭赵朔军的先锋部队,打个开门红。

  其中,他麾下的“别抄”四百,龟州普通精兵两千四百人。

  在金仲温的想法中,当初一千二百“别抄”都能硬刚蒙古大汗的怯薛军。现在有四百“别抄”为核心的三千高丽精兵,伏击两千汉军却失败了,那怎么可能?

  关键是要快,在汉军的增援到来之前,消灭这两千前锋,竖立起塔金仲温的赫赫威名!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就在此时,镶黄旗第二千户的郝端,也接到了斥候的禀报。

  “什么?前方十五里的密林中,有飞鸟盘旋不落?很好!你没有抵近侦查,打草惊蛇,做的相当不错!”

  郝端马上就做出了决断,道:“看来,高丽人是准备在此设伏了。你去和史千户说一声,让他们严加防备。今日我们就将计就计,让高丽人,见识见识大汉爷爷的威风!”

  “是!”

  大道两侧的密林,能藏多少兵马?

  郝端就不信了,他们能是两千武装到牙齿的八旗汉军的对手!

第205章 车轮放平,筑京观!

  大凡面对密林埋伏,无非采取三种策略。

  其一,派部分兵力诱敌,趁其围攻那部分兵力时,后续兵马跟上,与其决战。

  其二,突然放火烧林,烧死一部分敌军,逼迫另外一部分敌军出战。

  其三,派一部分秘密绕过密林,断其归路,同样是逼迫其出来决战。

  但以现在的情况,放火烧林是完全不可能的。

  现在正是夏季,高丽北方潮湿多雨,八旗军前锋又没有足够的引火之物,怎么烧偌大的森林?

  绕过密林也是不可取的,高丽人选的这片伏击地点很有讲究,两侧的密林之后,就是起伏不定的山峦了。

  那就只能采取第一种办法了,派部分兵马诱敌!

  郝端让人传话给后面的正黄旗千户史天祥,就是已经做好了以身诱敌的准备。

  在历史记载中,郝端是苗道润的手下,因为蒙古更不当人,苗道润站在金国一方。

  苗道润战死后,部众一分为二,张柔率部众投降了蒙古,郝端和靖安民一起继续与蒙古军作战。

  后来,蒙古军攻陷了他们的老营,俘虏了他们及其部下的家眷。部下们因为家眷在蒙古人手里,都想投降蒙古。郝端和靖安民仍然坚持与蒙古人为敌,同日被部下所杀。

  赵朔改变了历史,如今靖安民远在花剌子模,为色目正黄旗万户。而郝端,则是汉军镶黄旗第二千户。

  不管怎么说吧,像郝端这等连妻子被蒙古人抓了,都要宁死不降之人,心志坚毅之极,悍不畏死。

  他后面的正黄旗千户史天祥,更是汉军八旗中最能打的正黄旗的第一悍将!

  这也是率先进入高丽的两个八旗万户,选他们这两个千户为先锋的原因。

  不得不说,算金仲温倒霉,遇到了这两个杀神!

  哒哒哒~~

  郝端继续率领所属千户,缓缓前进,连行了三刻钟才行了十里多一点,距离那片密林不足五里。

  这也算正常。

  骑兵日常行军,是不可能不惜马力,纵马奔驰的。那样的话,别说遇到突袭了,就算正常与敌军交战,因为战马在旅途中积攒了大量的疲劳,都会战力大为降低。

  不过,很快就不大正常了。

  “全军换马,披全甲!”

  “是!”

  日常行军,为了保持士卒体力,只有少部分警戒部队才会披甲。随着郝端一声令下,他麾下的千名八旗兵齐齐穿上了甲胄,而且是披全甲。

  对于八旗兵来说,所谓披“全甲”,就是披两层甲胄。

  内穿铁罗圈甲,外罩扎甲!

  铁甲和铁甲也是不同的,各有应用场合。

  扎甲由多层金属片以铆钉或皮带串联而成,优点是抗穿刺性强,金属片重叠排列,能有效抵挡箭矢、矛头等尖锐武器的穿刺。

  缺点是抗砍劈能力弱,甲片的连接处就是其最大的弱点。

  另外,札甲沉重且关节处不好处理,士卒行动不够灵活,通常用于步兵。

  铁罗圈甲分内外二层,外层为铁网,内层为牛皮;外层甲片有如鱼鳞,密集分布。

  优点是抗切割性强,能分散砍劈力,对刀剑、战斧的劈砍防御极佳。

  而且此甲贴合身体曲线,灵活性高,穿上后活动自如,经常被骑兵装备。

  不过,铁罗圈甲抗穿刺性能就弱一些了,长箭、弩箭可能穿透环隙,尖锐枪头也有可能刺穿。

  赵朔早在十几年前,蒙古军第一次攻打金国时,麾下已经全员铁甲。

  时至今日,他麾下八旗军每个人都有三副铠甲:札甲、铁罗圈甲,以及棉甲。

  如果下马步战,士卒一般穿扎甲。骑兵出击,则穿铁罗圈甲。

  如果天气寒冷,里面还可以穿棉甲。

  但遇到这种可能有敌军偷袭需要严加戒备,或者攻城的时候,就可以穿两层铁甲,称之为“披全甲”。此举牺牲了一定的灵活性,增强了防御力。

  足足一刻钟,郝端麾下的官兵才披甲完毕。

  他们的马也换好了。

  八旗官兵一人三马,平时骑乘是一匹耐力甚佳的蒙古马,临战之时会再换一匹阿拉伯马。这匹阿拉伯马受伤、战死,或者长时间鏖战体力不支时,再换第三匹阿拉伯马。

  另外赵朔的中军所在,驱赶着大量的马群。平均起来,汉军能达到一人五马的程度。

  现在,这些八旗兵换上的,正是体力充沛、高大神骏的阿拉伯战马!

  然后,郝端命令道:“第一至第九百户,随我来!第十百户看护马匹。”

  “是!”

  轰隆隆~~

  郝端率领九百铁骑,缓缓向在密林中央的官道上行进。剩下一个百户,驻留原地,看护其他战马。

  在他后方三里处,则是史天祥率领的九百铁骑跟随,也留下了一个百户看马。

  只是史天祥的铁骑为了保证足够的灵活性,就不必披全甲了,仅仅穿了铁罗圈甲。

首节 上一节 252/4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让你修长城你把匈奴灭了?

下一篇:大汉:陇西李氏,打造超级家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