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第214节
“呃……”
桂如渊心中有些忐忑,算来算去,宋军都是赢面为多。但是,万一输了呢?
赵朔攻城兵马展现的战力,着实让人吸一口冷气。曹友闻的解释是,那应该是赵朔最精锐的部队,八旗兵的平均战力肯定不可能如此强大。
他说的,应该是对的吧?
如果判断错了,四川精兵尽在于此,一旦战败,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当然,话说回来了,仗都打到这份儿上了,仙人关已不可守。
桂如渊还能临阵变卦不成?
桂如渊终于下定了决心,道:“传本帅的命令,全军举火!”
“是!”
曹友闻领命而去,
不到半刻钟,仙人关城墙上,三百支火把几乎同时被点燃。
紧跟着,
仙人关内,仙人关南方的营寨内,三十万支火把,几乎同时燃烧起!
陈仓道两侧的高山上,又是十二万支火把燃起!
“杀鞑子!”
“杀赵朔者,赏黄金万两!”
“九十年前,吴王破金!今日,桂大帅破蒙啊!”
……
宋军的呐喊声震耳欲聋,从仙人关内冲出,从两侧的高山上冲杀下来,向着赵朔的营地发动猛冲!
这么多火把,自然也是曹友闻的小伎俩。
每人两支火把,造成几十万大军的假象,令蒙古军心惊胆寒,一举建功!
然而,曹友闻的这番布置,注定是抛媚眼给瞎子看了。
赵朔麾下的主力部队,绝大多数都是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悍勇敢战之士。百战百胜的经历,更是给了他们超强的信心。他们从来不会畏惧敌军人数众多,只会嫌弃敌军的脑袋太少,不够立功的。
府兵也经过了一定的军事训练,知道宋国的厢军是什么德行。再加上有八旗兵撑腰,也能维持着镇定。
赵朔登上瞭塔,仔细观察后,更是勾嘴一笑,道:“有意思,宋人这是把我当太阳汗了啊!”
当初成吉思汗领兵攻打太阳汗时,就是命令蒙古人点燃三堆篝火,打击太阳汗以及他麾下大军的信心的。
宋军之计,和当初成吉思汗的计策,还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旁边护卫的塔儿浑提醒,道:“就算宋人的火把有诈,人数也相当不少了,王上还需赶紧传令,我军到底该应对。”
“嗯,宋军的人数的确不少,恐怕四川的主力部队都出动了。桂如渊这是要孤注一掷啊!”
赵朔想了一下,道:“传本王的旨意,深夜乱战,难辨敌我。今夜各部不需出击,死守营寨即可。待到拂晓时分,再听本王的号令,全军出击,一战灭他宋国的四川主力!”
“是!”
第180章 宋国:已老实,求放过
其实,赵朔之前也没想到,这次向宋国强行借道,仗会打到这个地步。
在历史记载中,拖雷强行借道挺容易的啊,没费太大力气,就用了七八个月的时间通过宋境,抵达金国境内。拖雷的损失,绝不会超过五千人。
这次赵朔攻打仙人关,无论攻击杀金坪还是二隘、仙人关,都是硬仗,只能动用八旗军强攻,死伤超过了八千。
不过,仔细想想,也不奇怪。
在历史记载中,张宣杀了蒙古的使者,拖雷直接率军攻打四川。
桂如渊不知如何是好,消极抵抗。
最后见势不妙,直接礼送拖雷的大军出境。
这次张宣没杀赵朔的使者,大宋朝廷直接下达了“联金抗蒙”的命令。
桂如渊得了明确的命令,可不得拼死抵抗吗?这才给赵朔带来了如巨大的伤亡。
当然了,这也不是什么坏事。
因为他本来是借道,但是现在他打算占领汉中,并入自己的国土。
汉中盆地四面环山,地形封闭且内部土地肥沃,有“小江南”、“鱼米之乡””之称。
此地既能作为进攻四川的物资储备基地,又可依托险要地形构建防御体系。正所谓:“汉中为蜀之咽喉,无汉中则无蜀”。
与汉中相比,八千的牺牲不算什么。
甚至于,他会视南宋的态度决定接下来的方针。
如果南宋还这样阻止他借道,那他就没必要管苟延残喘的金国了,直接全力攻打南宋。
反正金国失去了战马,没了野战能力,不可能对他造成威胁。
南宋不是喜欢跳吗?那就成全他们。
而且,他虽然损失了八千多将士,但是府兵中的精锐可以迅速补充,甚至会让八旗战力变得更强。
……
……
不得不说,曹友闻作为历史记载中的赫赫有名的大将,还是很有两把刷子的。
他献的夜攻之计非常好。
宋军如果白天从峡谷两侧的高山上向赵朔的大军进攻,因为山势陡峭的缘故,下山十分困难,会成为蒙古军的活靶子。
而现在的黑夜中,宋军集体点火后,宣告威势后,又陡然间火把熄灭,向着山下袭去。
蒙古军在黑夜中,根本不知宋军到了哪里。仓促放箭,根本就给宋军构不成多少伤亡。
还有,厢军不但战力不强而且胆气颇弱,残酷的血战派恐怕不上用场。
夜战只能看到一小片范围,厢军的士气不容易崩溃,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宋军人数的优势。
雀盲症的问题也好解决。
四川富庶,每年光上缴大宋朝廷的赋税,就高达三千多万贯,占了南宋朝廷收入的三分之一。
这次曹友闻征集民间药方,花了大价钱以动物的肝脏和决明子为士兵治疗夜盲症。如今大部分宋国军人,夜间已能视物。
曹友闻选的地方也非常好。
从陕西攻汉中,无论走哪条路,都要在崇山峻岭中穿行,赵朔势必会分兵。
赵朔二十万大军,凭四川的实力,无论怎样花样百出,都是无法战而胜之的。
但是,赵朔分兵,就给了战而胜之的希望!
完全可以说,曹友闻为了战胜赵朔的大军,不但自己已经竭尽才智,而且挖掘出了川军最大的潜力。
曹友闻相信,当初吴玠兄弟凭借三万五千宋军,在仙人关击败了金兀术率领的十万金军精锐。
那他曹友闻如今以近二十万大军,在仙人关击败赵朔的十万大军,也应该没什么问题。
虽然此战的主帅是桂如渊,但对他曹友闻言听计从。他定能凭借此功飞黄腾达,使曹家重归先祖曹彬的辉煌时期。
此时此刻,曹友闻站在仙人关城墙上,和桂如渊一起观看着战况。虽然黑夜中看不出什么,但是心中真是豪情万丈。
此时此刻的黑夜中,激烈的厮杀刚刚开始。
“杀赵朔,赏黄金万两!”
“杀鞑子,保四川!”
“冲啊!杀啊!一颗脑袋,赏十两银钱!”
……
无数宋军从山上冲下,向着赵朔连绵的营寨杀去。又有无数士兵,从仙人关杀出,一部分向着赵朔前方的军营中冲杀,一部分冲向两方山脊,作为那六万精兵的后援部队。
如果能看见的话,还真是势若排山倒海,勇不可当。
然而,他们勇,赵朔的大军更勇!
赵朔的大军作为训练有素的部队,虽然很少打过夜战,但对于夜战的训练并不缺少。
呼呼呼!
希腊火迅速将营寨前方堆积的柴薪引燃,给他们提供黑夜中急需的光亮。
哗啦啦~~
无数甲士冲出,将一筐筐的铁蒺藜,抛洒在营寨前面。
铁蒺藜,一种古代防御性武器,外形模仿植物蒺藜,由铁制成,多为四棱锥形或星形,无论以何种方式落地,至少有一根尖刺朝上,形成天然障碍,用于阻碍敌方行动。
金国是擅长使用铁蒺藜的。
在历史记载中,金国为了阻碍蒙古军进攻,在铁门关(居庸关)以北的道路上,铺设了百里的铁蒺藜。成吉思汗大为恼火,后来通过一条小路,绕开了这些铁蒺藜,才攻克铁门关。
不过,赵朔改变了历史,金国没有铺设这些铁蒺藜的机会。
但是,大量的铁蒺藜还是落在了赵朔的手中。
他觉得,这种铁蒺藜作为防御装备,还是很不错的,作为制式装备给八旗配发下去。
直到今天,这些铁蒺藜才派上用场。
嗖嗖嗖!
等宋军到了营寨前不远的时候,赵朔大军的远程武器,就开始发威了。
府兵们将上好了弓弦的神臂弓交到正规军的手中,给敌人最大的杀伤。
还有连弩!
还有普通弓箭!
手持巨盾大股冲来的宋军,不仅要冒着这些远程武器向前,还要对付脚下的铁蒺藜,可想而知要付出多大的伤亡。
熄灭了蒙古人的柴薪也不行!
上一篇:大秦:让你修长城你把匈奴灭了?
下一篇:大汉:陇西李氏,打造超级家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