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第146节

  “何止是兵锋甚锐?说实话,我们亦思马因人有坚固的堡垒,有悍不畏死的战士,有精良的武器,还是有些自己的骄傲的。不过,我们知道驸马您手中床子弩的威力之后,才明白,我们那些依仗,根本就就不算什么。”

  “破甲舍施尔弯刀,充其量是锦上添花罢了。您的床子弩,可是破我们那些城堡的利器。在驸马面前,我们简直没有丝毫骄傲可言。”

  赵朔道:“你见过我那些床子弩的威力?”

  “实不相瞒,为了弄清楚驸马的实力,我派出了十个效死人。结果,七个效死人,死在了驸马的屠城中。只有三个装死,躲过一劫,回去给我报信。”

  所谓“效死人”,就是札勒丁哈撒手下,那些执行必死任务的死士了。

  “原来如此。”

  赵朔这才明白,札勒丁哈撒为什么那么容易服软了。

  床子弩!

  历史上,蒙古人第一次西征时,可没带着如此利器。

  很简单的道理,床子弩的作用,可以用临时修建的抛石车代替。床子弩太过笨重,带着太不方便。

  也就是赵朔,觉得床子弩虽然带着不太方便。但是,只要搬下来组装起来就能打,比临时修抛石车要快多了。

  还有,比如遇到类似鹰巢这样的山中城堡,抛石车摆不开,床子弩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事实上,在历史上,直到第三次西征时,才由郭侃将床子弩带到了中亚地区,将木剌夷国彻底消灭。

  现在,札勒丁哈撒知道了床子弩的巨大威力,除了主动归顺之外,难道还有别的选择?

  非得等赵朔破了木剌夷国,大肆屠戮吗?

  札勒丁哈撒又主动交代,道:“实不相瞒,那花剌子模苏丹摩诃末,十日前,主动派人和我联络,要我刺杀驸马。事成之后,允我两行省之地。不过,我是有自知之明的。”

  “我们亦思马因人的刺杀之术,看起来神乎其神。但是,驸马的大军和我们语言不通,相貌也大有差异。想要混到驸马身边,简直是不可能之事。还不如,主动归顺驸马,与摩诃末为敌,”

  赵朔摇头,道:“我不可能赐予你这些地方。”

  札勒丁哈撒赶紧道:“我们亦思马因人,只求归顺驸马,保全性命,不敢奢求其他。”

  其实,对于要不要留下亦思马因人,赵朔也有些犹豫,

  的确,亦思马因人既有无数死士,还能拿出破甲舍施尔弯刀这种利器,似乎有很大的价值。

  而且,先收了琐罗亚斯德教,后收了阿萨辛,还是挺带感的。

  但是,他们的主张太激进了。

  他们认为,穆神的女婿阿里,身上具有着神性。这神性临死前,又会灌注到继承人之上。

  巧了,“山中老人”就是阿里的后裔。

  所以,“山中老人”身具神性,就应该是哈里发。

  因为身具神性,所以山中老人是永远不会犯错的。

  他的一切命令,必须尊行。

  执行山中老人命令而死之人,死后必上天堂。

  上了天堂是什么样的呢?

  “山中老人”选一些十二岁到二十岁的年轻人,培训为优秀的刺客。然后,迷晕了送入一个伪造的天堂之中,美酒、美食、美钕应有尽有,让这些年轻人享尽世间美妙。三天后再把他们迷晕了送出来,告诉他们那里就是天堂。

  从那以后,这些年轻人就一直盼望着执行山中老人的命令去死,好再上天堂。

  这才有了赫赫有名的阿萨辛。

  这种洗脑培养死士方式,比任何一个教派都要激进,所以成了公敌。

  赵朔不置可否,只是淡淡地道:“你们做法太过极端,我本不打算留下你们。但是你主动投诚,我也不能不给你们机会。这样吧,如果你能为我立下大功,并修改出让我满意的教11义,就可以活下来。”

  赵朔之所以对札勒丁哈撒毫不客气,是因为他知道,阿萨辛组织在蒙古铁骑面前,根本翻不起风浪,历史上,蒙古人一路铲平了他们五六十座建立在悬崖上的堡垒,将他们连根拔起,彻底消灭在了历史长河中。这一次,除了蒙古铁骑,赵朔还带了河北超人,他们拿什么抵挡?

  所以硬气点没问题。

  “有驸马您这句话就好!”

  札勒丁哈撒松了口气。刺客在绝对实力的蒙古大军铁蹄下,是没有什么作为的,能投降就好。

  他已经暗下决心,要搞把大的!

  摩诃末,算你倒霉!

第135章 希腊火,血与火之下,即将灭亡的花拉子模!

  既然札勒丁哈撒归顺了赵朔,并且打算对摩诃末动手,赵朔就不必在呼罗珊地区继续停留了。

  他留下两千二百飞鹰军,以及在花剌子模五个万户中各抽调一个千户,总共七千多军守呼罗珊地区。

  其余近十四万大军,继续西行,进入祃拶答行省境内。

  此地是有平原,有草原,有高山,有森林,有河流,有瀑布,不仅农牧业都相当发达,而且风景极为秀丽,在后世有个称呼“伊朗天堂”。

  如今,这“伊朗天堂”,正在蒙古的铁蹄下瑟瑟发抖。

  在十四万大军的兵锋下,祃拶答行省境内的大多数城池选择了投降。有的在蒙古人刚刚到来之时,就开城投降。有的则是在蒙古人升起白帐篷没两天,就被城内的百姓们裹挟着投降。

  但也有些城池,仗着地势险要城池坚固,自不量力地进行抵抗。

  赵朔屠了答木罕堡、西模娘城等大小十二座城池后,到达了祃拶答行省的首府——拉伊城。

  拉伊城就在后世的德黑兰附近,也可以看做德黑兰的前身,有二十万人口,两万驻军。拉伊城以西,不到二百里,就是可疾云城了。

  拉伊城的守将是摩诃末的堂弟马合木汗,对摩诃末忠心耿耿,死不投降。

  赵朔命人按照以往的规矩,在城外搭起白帐篷,以此来给城中士兵和民众施加心理压力。

  就在赵朔兵围拉伊城的时候,“山中老人”札勒丁哈撒也在行动。

  他假意迎合摩诃末,和摩诃末达成了协议。

  摩诃末让札勒丁哈撒派阿萨辛组织去刺杀赵朔。

  札勒丁哈撒当然不同意,他表示赵朔身边守卫森严,他手下那些刺客和蒙古人、汉人语言不通,又相貌有异,太难下手。

  不过,为了可疾云和祃拶答两行省之地,他还是愿意站在摩诃末一边的。

  为此他会亲自率领两万精锐士兵,来可疾云城,帮助摩诃末。

  并且会带来大量的希腊火,帮摩诃末守城。

  本来摩诃末听到札勒丁哈撒只愿意派出两万大军,感到非常生气。

  他估计,虽然木剌夷国只有四五十万人口,但是全民皆兵,札勒丁哈撒拿出五万大军是不成问题的。

  不过,仔细想想,这样也好。

  如果木剌夷国派遣五万大军到来,他还真未必放心让他们进城。两万大军,还真是个让他比较放心的数字。

  札勒丁哈撒承诺的希腊火,更是让他喜出望外。

  因为希腊火实在太有名了。

  那可是拜占庭帝国闻名世界的武器!

  它们不仅可以通过抛石机发射,而且可以装在巨大的罐子里,利用虹吸原理,从一根铜管中喷射出神秘而恐怖的火焰。

  这种火焰别说水无法泼灭了,就是在水里都能燃烧,是海战和守城战的利器。

  四百年前,拜占庭帝国在保加利亚人的帮助下,依靠希腊火镇压了斯拉夫人的进攻。

  一百五十年前,又是希腊火,让他们在诺曼人罗贝尔·吉斯卡尔的进攻下化险为夷。

  不过,可惜,十五年前,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本来是打算打击真神子民的,结果却发现同为基督子民的拜占庭更好攻打。拜占庭帝国虽然用希腊火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中打败了威尼斯人,但是终究寡不敌众,拜占庭陷落,落入了十字军之手。

  希腊火的配方,自然也落入了十字军的手中。

  没想到,山中老人也趁着拜占庭的战乱,搞到了希腊火的技术。

  有了希腊火,再加上札勒丁哈撒带来的两万精锐,还愁守不住可疾云城吗?

  摩诃末对札勒丁哈撒的帮助感到很满意,当即再次允诺,击退蒙古人后,会将可疾云和祃拶答两个行省封给他。

  与山中老人札勒丁哈撒的结盟,让摩诃末把心放进了肚子里。

  他本来是很郁闷的。因为他派往鹰巢的使者,一直没有回信。

  巴格达城里的哈里发纳斯尔,更是直接拒绝了他出兵相助的请求。

  这并不奇怪。

  三年前,摩诃末还率领大军,攻向巴格达,打算另立阿剌·木勒克为哈里发,取代纳斯尔呢。要不是一场罕见的暴风雪,都要被摩诃末得逞了。纳斯尔恨摩诃末简直恨的牙根都痒痒,自然不可能那么容易说动。

  不过也无所谓了,现在有了山中老人答应的两万精锐,还有大量的希腊火,摩诃末觉得哪怕没有哈里发的援军也稳了。

  他甚至暗暗发狠,等击退了蒙古人,他一定要回过头来好好收拾巴格达的哈里发,彻底将巴格达收入囊中!

  五日后,山中老人札勒丁哈撒带着两万兵马,还有大量的希腊火和发射装置,抵达可疾云城。

  摩诃末立刻安排札勒丁哈撒,将那些希腊火的发射装置,运到城墙上。

  但札勒丁哈撒表示,这希腊火的喷发装置操作复杂,必须长时间训练,所以必须全部由他的手下操作。

  摩诃末稍微想了想,就答应了下来。

  他其实是想趁这次机会,弄懂希腊火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但是人家札勒丁哈撒费了那么大的力气搞来的希腊火配方和装置,显然不想白白便宜了他。

  摩诃末也就算了,只要札勒丁哈撒愿意帮他守住可疾云城就行。

  他将希腊火的布置全权交给了札勒丁哈撒。

  札勒丁哈撒很顺利地,将两万兵马中的三分之一,安插在了城墙上,并且获得了希腊火装置的完全掌控权。

  摩诃末看着再次获得升级的城墙防线,高兴的重新抖了起来,觉得自己不弃城逃跑实在太英明了。

  他甚至期盼着赵朔到来,打一个漂亮的防守反击战。让世人看看,他这个“第二个亚历山大”“地上真神的影子”,也不是浪得虚名!

  就在摩诃末获得了山中老人的“帮助”,踌躇满志的要打蒙古人一个措手不及时。

  赵朔这边,也将白帐篷在拉伊城外搭了七日。

  眼见拉伊城拒不归降,赵朔直接命在沿途搜集来的七万签军开始攻城。

  激战一日后,七万签军死伤超过三万,城内的抵抗也渐渐微弱。

  第二日,赵朔果断投入了巴鲁营和汉军八旗,不到半日,即破拉伊城。

首节 上一节 146/4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让你修长城你把匈奴灭了?

下一篇:大汉:陇西李氏,打造超级家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