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汉王朱高煦家的鼍龙王

大明:汉王朱高煦家的鼍龙王 第163节

  “汉王谋反,牵连被诛!”听了太后张氏的问话,杨士奇一脸悲痛的回复道。

  “汉王都被圈禁了”听到杨士奇的回答后,太后张氏只觉的天旋地转,已经被圈禁的汉王还谋反?这个借口站不住脚的!也只会被人说是事后清算!而现在的朝野哗然想,显然就是这个原因啊!虽然心里焦急,但太后张氏的心里门清!

  “太后娘娘,御营樊忠将军求见!”就在屋子里陷入沉默的时候,门外的女官再次快步的走了进来,轻声的说道。

  “嘶~~”听到樊忠也来了,杨士奇只觉的头都大了。他知道,这樊忠也是来要说法的。

  而不仅如此。此刻,杨士奇突然想到了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

  那就是,如今汉王爷被皇上杀了,汉世子那边怎么个交代!

  太宗皇帝,和仁宗皇帝留下的遗诏怎么处理?

  汉世子要是借此契机愤然起兵,怎么挡得住?!!一念至此,杨士奇不由的倒吸了一口凉气!事情大条了!杨士奇知道,这次,真的是事情大条了!

  但杨士奇如此明显的失态,显然是被屋子里其他人看在眼里。虽然大家不知道此刻杨士奇想到了什么,但是众人能猜到,怕是后面还有更加棘手的事情等着呢!

  “进来吧!”经过女官的打岔,太后张氏慢慢的平复了一下情绪,扶着椅子重新坐了下去,吩咐让樊忠也进来说话。

  “臣樊忠,叩见太后娘娘。”进门后的樊忠虽然也是一脸的惆怅,但还是恭敬的对着对着太后张氏磕头行礼。

  “樊将军,起来吧。”看着樊忠那严肃的表情,太后张氏心里有一股不好的预感,但依旧是沉声让樊忠起身说话。

  但樊忠却是如同没听见一般,坚定的跪着一动不动。

  “杨阁老,此事,如何收场!”跪在地上的樊忠,很是怪异的没有直接与太后张氏说话,反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杨士奇问了起来,看向杨士奇的眼睛里满是惊慌和无措。

  “樊将军”杨士奇自然知道樊忠话语里的意思,但此刻,汉王爷已经死了!一时间,杨士奇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樊将军,这之中还有御营的事情吗?”对于樊忠的到来,所有人都很疑惑,昨天夜里虽然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情,但是这樊忠乃是执掌御营的,又没参与其中。况且,现在樊忠质问杨士奇这个内阁首辅是怎么回事?但,大家明显更疑惑的却是杨士奇此刻那避之如讳的态度。所以费解之下,急性子的于谦直接开口对着樊忠询问了起来。

  “太后娘娘,是那封诏书!”面对众人询问的目光,杨士奇抬头看向了太后张氏,迎着太后张氏那询问的目光,杨士奇也只好将话题转移到那封诏书上了。

  “那封诏书上,太宗皇帝有署名,仁宗皇帝也亲笔署名了!”别人不知道诏书里面的内容,但杨士奇相信太后张氏一定是知道的。所以,他开口提醒了一句。

  “嘶~~”经过杨士奇的提醒,太后张氏也是想到了诏书里面的内容。并且,此刻太后张氏突然想到了丈夫临终前的多次嘱托。此刻又听到那封诏书里有两任皇帝的亲自签名后,太后张氏也是不由的瞳孔地震,只觉的头都大了!牵扯到两个已故的先帝!事情大条了!

第320章 樊忠:杨阁老,汉世子闹将起来谁人能制!?

  而于谦等人,虽然不知道杨士奇所谓的遗诏到底是什么东西,但看见太后张氏和杨士奇的脸色,也是知道事情不简单!而且,所谓遗诏自然是涉及到先帝的,而通过杨士奇的话,于谦等人知道,那份所谓的遗诏涉及到了太宗皇帝和仁宗皇帝两位先帝!此刻,于谦等人知道,事情的走向变得更加复杂了!

  “杨阁老!你知道,我说的不是那件事!”但显然,并不是所有人对杨士奇的说法都认可的。就比如,樊忠对于杨士奇转移话题的说法就感到很是不满,毕竟,滔天大祸就在眼前!当即,樊忠就直接开口对着杨士奇的话语反驳了起来。

  “樊将军,太后在此,莫要放肆!”于谦看樊忠再次针对杨士奇,有些诧异的同时,心里也是不由的咯噔了一下,但还是不忘提醒樊忠,不要在太后娘娘面前放肆,要注意礼仪。

  实际上,于谦是在提醒樊忠太后娘娘在此,要将话说清楚,说清楚他们二人都避之如讳事情的前因后果。但显然,于谦是想多了,樊忠此刻满脑子的焦急,可是根本就不会搭理他。

  “太后娘娘,此事实在事关重大,一个不好,就是滔天之祸啊!

  容樊忠放肆了。

  事后,樊忠再向娘娘请罪!任何处罚,樊忠都认!”樊忠似乎也察觉到了自己对太后张氏的忽视,于是一脸严肃的对着太后张氏磕了一个头,以示自己的态度。

  这一刻,太后张氏知道,一定有一件连她这个太后都不知道非常严重的事情!而这件事情,只有樊忠和杨士奇这两个曾经太宗皇帝时期绝对亲信才知道!因为,杨士奇口中的那封遗诏是从太宗皇帝那里开始的!

  随即,太后张氏也没有说话,只是将目光转向了杨士奇身上,等待着杨士奇的解释。

  但此时,杨士奇却是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之中,显然是在思考什么事情。能让一个内阁首辅大臣如此当着太后娘娘的面失态,于谦敏锐的察觉到,事情怕是要闹翻天了!

  “杨阁老,此番汉王爷身死。末将本就有负太宗皇帝嘱托,末将以死谢罪事小以谢太宗皇帝,以求汉世子谅解。。

  但,要是汉世子由此为借口摒弃与太宗皇帝,仁宗皇帝不起兵的约定!直接闹将起来,请问该如何是好?

  试问,天下谁人能制啊?”面对所有人疑惑的目光,樊忠在向太后张氏磕头请罪后,再次将目光投向了杨士奇身上。并说出了一番让屋子里所有人惊掉下巴的话语。

  以至于,太后张氏直接惊讶的用手帕捂着了自己的嘴,不让自己因为失措发出声音来。

  樊忠此言一出,可以说是引起了众人无限的恐慌和遐想。并从中分析出了两件至关重要的信息来。

  尤其是有负太宗皇帝嘱托这一句,更是在明确的告诉房间里的所有人,我樊忠乃是受太宗皇帝遗诏,保护汉王爷乃至于汉王爷一家性命的!

  而樊忠的后面一句话,汉世子摒弃不起兵约定,谁人能制,更是引起了房间里所有人的无限遐想。大家此刻才知道,原来汉世子与太宗皇帝和仁宗皇帝都有约定,他不会起兵造反。现在看来,汉世子与两位先帝约定不起兵造反的条件之一,一定就是皇帝保护汉王一脉的人身安全了!

  而此刻,汉王爷身死,还是被宣德皇帝给炙杀的,现在朝廷还将这个消息肆意传播,可以说是广为人知,这显然已经是给了汉世子起兵造反的借口!

  “樊将军”杨士奇看樊忠情急之下,连这番话都说出来,一时间也是从凌乱的思绪中清醒了出来,感到有些头大。但杨士奇还是开口想让樊忠少说两句,不要说道太多,或者说防止让有心人听到。毕竟,在杨士奇看来,有些话实在是不适合说出来,否则是会引起朝堂恐慌,天下动荡的!

  对于樊忠和杨士奇的打哑谜,于谦早就看不下去了,于是乎,于谦决定开口试探一番,看能不能从樊忠这里打开缺口,以了解事情的真相。于谦也不确定樊忠会不会说,但于谦确信试试总是不会错的!

  “樊将军,汉王爷身死,朝廷自然是要对天下有个说法的。不过,你此言是否有些危言耸听了。

  汉世子远在云南,充其量不过执掌着一州之地;前番皇上又送去了那么多的战船以示恩宠;若是朝廷尽快再让汉世子尽快继任汉王之位,再予以汉王府一些补偿,想来总是能安抚好汉世子的。

  汉世子总不至于直接骑兵的!

  况且,朝廷对外,可还未追究汉王爷起兵谋反之事呢。”对于樊忠的倔强,于谦不知道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在于谦看来,只要给与汉王府足够的补偿,再让汉世子尽快继任王位,想必不会有太大问题的。毕竟,汉王府的体量在那里摆着呢,顶天也就一府之地而已,即使是起兵造反,面对朝廷的百万雄兵,也引不起有多大的动乱来!

  不得不说,于谦心思确实敏锐,仓促之间也想好了切实可行的办法。若是朱瞻壑真的没有鼍龙的话,那说不好还真的没什么办法,只能捏鼻子认下这个结果了。但于谦却显然是不知道,汉世子是有一头恐怖鼍龙的!

  “杨阁老以为如何?”对于于谦的说法,太后张氏心里还是认同的。毕竟,太后也不知道鼍龙的存在,于是太后张氏将目光投向了杨士奇身上,并可口询问于谦的办法是否可行。

  而杨士奇对于于谦的说法却是并未理会,只是默默地低头思考着策略,手上还下意识的转动着一枚黄铜戒指。

  “杨阁老,大家都等着你的回话呢~”眼看杨士奇再次低头沉思了起来,大家心里都有一股不好的预感。见此情形,樊忠更是满嘴嘲讽的对着杨士奇说道,以催促着杨士奇回复众人。

  在场的众人哪个不是人精里的人精,岂能听不出樊忠话语里面的嘲讽。但是,此刻大家更加在意杨士奇的表态。而此刻,杨士奇的沉默,却让大家根本不知如何是好!

  “杨阁老~!”对于杨士奇的沉默,于谦这个急性子的,更是直接开口催促起杨士奇来了。

  “太后娘娘,此事,需从长计议。”再次沉思了片刻后,杨士奇开口说话了,但他的话,却是让众人有些心惊肉跳。因为,从杨士奇的这个回答中,大家明显听得出来,杨士奇对于谦刚才那看着还不错的说法不认同,或者说杨士奇根本不看好于谦的办法!

  “杨阁老!有什么话要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想办法去解决!”看着杨士奇的沉默,和一旁跪在地上的樊忠,于谦这个急性子的人再次开口了。他焦急的要知道杨士奇隐瞒事情的前因后果,也好帮忙想想办法。

  并且,在于谦看来,当初在榆木川时候,那般凶险的情形下,杨士奇都没有放弃,依旧能想尽一切办法全力扶持彼时依旧是太孙的宣德皇帝一家,现在汉世子仅仅一府之地,怕个什么!!?大不了再打一场就是!

第321章 杨士奇割地

  “于大人,这件事解决不了!谁来都解决不了的!

  汉王爷死了,这件事就成了死局,谁来解决不了的死局!

  除非汉世子能咽下杀父之仇!除非现在汉王爷活过来!否则,一切都是妄言!

  汉王爷他根本就不能死!

  你死!我死!无论谁死!汉王爷都不能死!

  汉王爷死了,太宗皇帝和仁宗皇帝为大明朝之后百年的谋划布局,就都完了!汉王爷是关键,他就不能死!

  太宗皇帝曾亲口说过,即使赵王爷死了,汉王爷也不能死!”面对于谦的询问,杨士奇却是摇了摇头,表示此事不能说。但樊忠却是没有什么忌讳,于是他从另一方面进行了回答。并且,樊忠的回答可以说是惊世骇俗,因为其中牵连到了太宗皇帝,仁宗皇帝,以及赵王爷和汉王爷四个重量级的人物!

  并且,从樊忠的话语中,所有人还知道了另一件更加震撼的消息,那就是在汉王爷身上,有着太宗皇帝,和仁宗皇帝对大明朝未来长期的布局计划!

  可现在汉王爷死了,还死在了当今宣德皇帝的手里,这不仅仅是弑叔的丑闻问题!更重要的是,宣德皇帝亲手打破了前两任皇帝对朝廷的百年大计!这个问题现在直接捅破天了!

  一时间,略有些狭小的房间里再次陷入了无边的寂静。由于樊忠的这个话实在是太过惊世骇俗,大家都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而更重要的是,杨士奇和樊忠也不将话讲清楚,只说了事情的严重性,却没有说事情的前因后果,这样一来,大家即使是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也没办法使力帮忙,只能在现有的结果上想办法,这才是最难的!

  “樊将军,杨阁老,既然事态严重如此,您二位倒是把话说清楚啊!”过了片刻后,杨荣也是有些焦急的开口,他想让杨士奇两人把话说清楚,大家好一起想解决办法。毕竟,从目前能得到的消息来看,事情真的是有些石破天惊了!

  “二位大人,还是将话说清楚,我们好一起想办法吧”杨荣此刻也是坐不住了,因为于谦说的事情简直太大了,必须要解决。所以,他也开口想让杨士奇二人能将前因后果讲清楚了。

  “杨阁老,大家都在问,要不,还是你来说吧。”面对众人那满是求知欲的目光,樊忠再次开口将难题抛给了杨士奇。瞬间,大家的目光都凝聚到了杨士奇身上。

  “我来说?怎么说?

  这事说不清楚!

  也不能说清楚!

  这事儿根本就不能说!

  说了的后果,谁都承担不起!”面对众人那满是求知欲的目光,杨士奇苦着脸,一脸苦闷神色告诉大家,这件事不能说!杨士奇知道这件事根本就不能说!一旦说了绝对会引起朝野的动荡!乃至于天地倾覆!

  毕竟,汉世子有龙!那可是实实在在的龙!活生生的龙!一飞冲天几十丈的龙!

  这话要他怎么说?!难道要他杨士奇告诉大家就说汉王府有龙吗?

  还是要告诉大家汉世子有龙?

  要是说出来了,又真的要是证实了这件事,置当今皇帝于何地?!

  置仁宗皇帝于何地!?

  置太宗皇帝于何地!?

  群臣会不会直接推翻当今皇上,直接拥立汉世子为帝?

  甚至于,即使现在汉王爷身死,那些汉王爷的旧臣会不会再次拥簇在汉世子身边?甚至以一些投机的文官怕也会自然而然的聚拢在汉世子身边!这就是现实要考虑的问题!因为,那可是龙啊!

  所以,此刻,杨士奇也只能告诉大家,这件事不能说!一旦这个消息放了出去,必然是石破天惊!朝野动荡!难道,大明朝真的要再起一次靖难吗!?

  “有什么不能说的,这都什么时候了?!”面对杨士奇的迟疑,于谦急不可耐的反驳着。于谦想不明白,既然樊忠和杨士奇把话说的这么严重,那到底是有什么话不能说的?难道关键时刻,不是应该大家要一起想办法的吗?事到如今了,还有什么遮遮掩掩不便告知众人的?

  难道说,那件隐藏的事情,会比现在的情况更加恶劣吗?突然,于谦的脑海里蹦出了这样一个猜测来。霎那间,于谦直接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的盯着杨士奇,想要确认自己的这个猜测,却只看见了杨士奇那一脸惆怅,满眼决绝的神色!

  见此情景,于谦的大脑直接就宕机了,因为他已经从杨士奇的眼神里确认了心中的想法。那件被杨士奇和于谦隐藏起来的事情,一旦暴露出来,一定是比现在的这个情况更加的恶严重!更加难以掌控!

  “太后娘娘,诸位同僚。

  事到如今,我也只能告诉大家,那封遗诏是真的!

  我们大家一起先想办法稳定朝堂局势.”深深的吸了几口气,平息了心中的郁结之气后,杨士奇踌躇着语言开口说话了。但还没说完,就被樊忠给打断了。

  “杨阁老,朝堂之事暂且不论,也还好处理。

  我们还是先想办法平息汉世子的怒火吧。否则,一场大乱就在眼前呐”听见杨士奇的话后,樊忠直接焦急的打断了杨士奇的话语,将问题再次牵扯到关键问题上,汉世子会不会出兵!朝廷该如何处理!?

  众人看着樊忠焦急的样子,虽然不明白其中的缘由。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汉世子手里一定有着一个超强的底牌!让朝廷百万大军都无力招架的底牌!

  听了樊忠的话后,杨士奇也是默默地闭上了眼睛,因为他知道,汉世子的这个底牌是一头龙啊!一旦这个底牌出现,天下,民心都将易主!

  “哎~,我老了,也到了告老还乡的时候了。临走之前,就让我来背负这个骂名吧。”闭着眼睛沉默了片刻,杨士奇也是无奈的叹息一声。他理解樊忠的焦急,毕竟,汉王爷身死的消息已经传遍北京城,半个月内绝对会传播到云南!

  若是汉世子想要替父报仇,召集军队也稍微需要一些时间。这也就意味着,留给朝廷处理此事的时间,只有不足一月而已!

  “汉世子喜欢两广的船队,曾愿意每年支付十万两白银租赁两广。

  这个恶名,就由我来承担吧。”面对所有人那焦急的目光,杨士奇看似毫不牵连的回答,却是直接让人心惊肉跳。

  大家都清楚,杨士奇这是准备割让两广之地给汉世子,以求汉世子的原谅!或者说是杨士奇想用两广之地来换取汉世子不起兵!

  但是,所有人都想不明白,这到底是为什么要直接割让领土?难道朝廷就不能打一场吗?为什么不打一场就直接投降呢?不打一场,怎么知道打不过汉王府的?

首节 上一节 163/2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下一篇:凭啥说我是战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