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为王十三年,方知是天龙 第294节
赵煦道:“希望如此,八弟对这件事有什么应对?”
赵倜想了想:“虽然眼下没有法器,但总有符箓道法存在,龙虎山、茅山道、福地洞天各处道门,总能够画些有用的符箓吧?”
赵煦道:“这个确实,讲法堂内就有人会画符,此番随军,在阵前派上了不少用场,十一弟身边的那个神霄道同样擅长此种,也是我思虑再三叫十一弟去西路军中协助的原因。”
赵倜道:“除了符箓之外,臣觉得虽然没有法器会有些掣肘,但还有个应对的办法,就是……夺取。”
“夺取?”赵煦闻言眼睛微微睁大,里面白色部分愈发明显,看起来十分空洞滞悚,有些死气沉沉之感。
“就是夺取。”赵倜思索道:“没有法器没关系,只要对方有,所谓没有枪没有刀,敌军给我们造,既然我军眼下没有法器,那就想办法取了对方的过来。”
赵煦点头道:“八弟说得好,此番燕云战事就都依仗八弟了。”
赵倜起身行礼道:“陛下言重,微臣必尽全力为之。”
两人接着又聊了片刻,多为天下变化,道法武学之类,随后赵倜出宫回府。
此时燕王府内颇为热闹,本来只有管家郑福寥寥几人看守,但知道赵倜归返,金风细雨楼商七任六候四朱三带了不少手下过来拜见,张罗酒席,一时喧嚣非常。
酒筵之上,推杯换盏,商七汇报这段时间东京市井消息,买卖商铺收入,众人谈笑风生,直到夜色深浓方才散去。
第二天早晨赵倜起来略做收拾,换了官服,白战驾车前往宫城上朝。
进了紫宸殿只见气氛沉重,兽炉青烟袅袅,一片鸦雀无声。
看赵倜走进,众臣目光全都望了过来,不少人露出松一口气的表情,纷纷冲他点头示意。
他一一回应,来至班首,就看章惇脸色凝重地道:“燕王殿下回来了?”
赵倜笑道:“陛下圣意,怎能不归。”
章惇叹道:“此番北伐受阻,恐得辛苦燕王殿下驾临阵前了。”
赵倜道:“我受封为燕,自当首冲于前,以收取燕云旧地为己任,哪怕遥领,可也总不好叫此地久悬贼手。”
章惇道:“殿下所虑极是,山前山后故地,必当早日收回为上。”
这时赵煦从殿后过来,于龙案坐下,谭稹唱班,接着开始议事。
待政务完毕,探讨前方军情,赵煦下旨封赵倜为河东河北宣抚置制使,东西两军兵马大元帅,权燕山云中诸州事,三日内出发,主持燕云军事。
赵倜自然领旨,隔天中午,点齐了三万兵马,出京畿北上而去。
第367章 多出来一个
江南,江宁府,清凉山。
大山深处,白云氤氲,仿若仙境。
三间茅草屋,矗立悬崖不远,逍遥子正在屋前木桌上绘制一件东西。
那是一张金光闪闪似锦似缎的物事,逍遥子拿着朱砂笔勾勾点点,边思索边用笔,神情颇为认真凝重。
远远看去,他此时仿佛与天地融合,与手上之笔融合,与那金光闪闪的物事融合。
他从早晨一直绘制到下午,直至王语嫣背着小竹篓,从山中采蘑菇归来,方自长长吐出一口气,停下动作。
“曾祖父……”王语嫣喊道。
逍遥子此刻脸色苍白,几息才开口出声:“嫣儿回来了。”
“嗯!”王语嫣点头,表情颇有担心地道:“曾祖父,你画了一天这……封神榜吗?”
逍遥子看着桌上金色锦缎一般的东西,道:“不错,但就不知道哪里的谬误,总是感觉不对,没有任何神异显现。”
王语嫣道:“曾祖父不过梦中所得此物炼制方法,并不好完全相信,还是身体要紧,莫因制造此物伤害了身子。”
逍遥子摇头道:“我如今武功登上十二重楼第五重,法力也已经跨入了这个境界,轻易受伤不得,虽说这样东西来自梦中,但我却感觉十分重要,极可能会通过此物恢复前世的记忆,所以必须要炼制成功。”
“曾祖父,就……那般相信梦中的事情吗?”王语嫣将身后小背篓放下,走上前道。
逍遥子负手沉思:“这些时日我仔细思索判别,梦中之事必然就是前世所经,不可能假,前世我名为始,有一个师兄叫做太,还有一个小师弟称为灵……咦,不对!”
“曾祖父,什么不对?”王语嫣疑惑道。
“我明明记得梦中只有一个师兄,一个师弟,怎么现在想想……”逍遥子忽然之间皱紧眉头。
“曾祖父之前确实说过梦里师兄弟三人,只有一个师兄和一个师弟。”王语嫣道。
“是啊,梦境之中如此,但此刻想来,怎么突然感觉似乎还有一个小师弟存在?”逍遥子脸色变化道。
“还有一个小师弟?”王语嫣星眸转动:“那就是梦中有误了?”
“不可能……”逍遥子道:“梦中师尊鸿蒙道人,门下只有弟子三名,曰太、始、灵,再无他徒,这段时间所历梦境全都如此,梦里清晰无比,但现在……”
“若梦无误,那是不是曾祖父的感觉有误呢?”王语嫣纳闷道。
“感觉有误?”逍遥子摸了把胡须:“是老夫感觉错了吗?可这感觉忽然之间便冒了出来,霎时就在心内扎根,似乎由来便是如此,笃定了师门有四名弟子,叫我容不得半点犹豫迟疑。”
“这……孙女便不懂了。”王语嫣想了想:“曾祖父是不是法力消耗太多,产生了幻觉,曾祖父还是好好歇息歇息,孙女去给曾祖父做蘑菇汤喝好了。”
逍遥子冲王语嫣挥了挥手,让她自行去忙,然后坐在椅子之上,双眉紧锁,一阵深思。
他越想脸色迷惑越甚,喃喃自语道:“不对,还是不对,之前梦里师尊还有师兄师弟都曾说过,鸿蒙一道传三友,一门只此三人,此刻多出来的那个小师弟又是谁呢?”
“真是法力消耗过巨产生的错觉吗?”
“还是什么别的原因,心绪出漏,思维不畅,导致了此种荒诞想法出现?”
“或者将要晋升十二重楼第六层,心魔提前出来惑我?”
“莫非……据说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有域外天魔降临,和心魔不同,同样能使出种种手段,叫人迷惘,最后不能持,乃至走火入魔断绝修行途径。”
逍遥子一想到此,脸现怒意,哼道:“不管你是什么,想乱老夫心境绝不可能,老夫向武向道之心坚如磐石,但凡前方有挡路者,神挡杀神,魔挡除魔!”
说着,他站起身形,目光落在桌面的封神榜上,拿起朱砂笔,开始继续涂抹勾画起来……
第二天天色刚蒙蒙亮起,山中鸟鸣林梢,猿猱啼叫,虎豹齐吼,逍遥子忽然一身冷汗从梦中惊醒。
他从榻上猛地坐起,脸色十分难看,颇有几分惊疑不定。
那个心有所感,多出来的小师弟居然在梦内被师父道了出来,师父鸿蒙仙尊竟然说之前漏下了这名师弟,门下其实一共四人,还有这名小师弟的存在。
可这又怎么可能?不对劲,这实在是太不对劲了。
逍遥子抹了一把额头汗水,两只眼睛眯起,这是一个悖论啊,是与之前梦境相悖的啊。
如果说梦中就是前世经历的真实返照,那么之前师尊也好,师兄师弟也罢,都说了一门三人,那就是真的,不可疑的。
而且自己照梦中道法修炼,又习法术,全都能够具现为现实存在,也证明梦中不假。
但此刻梦里师尊居然改口说一门四人,大师兄竟在旁点头。
这种突兀的反复无常,前后矛盾,是不是证明了之前梦里也并非完全真实?就不知哪个才为真哪个又为假,梦本身有问题,才会出现这种不一的情况吧?
尤其大师兄点头,一旁的小师弟却脸带疑惑,这也很不对劲,梦中小师弟不知道还有一位师弟存在吗?这怎么看怎么都有些古怪,自己是入梦,那梦中几人不是都应该知道此事才对吗?
逍遥子吸了口气,忽然又皱起眉头,多出来的这名师弟,会不会是师父刚刚收下的弟子?
倘若这样倒能勉强说通,可是岂不证明了前世的师父师兄等人还都存在?
如果存在那么眼下在哪里?是同自己一样转世了,或者隐身于什么地方苦修?
还有自己为什么会转世?梦中居住的仙山又在何方?梦里分到那些法宝都去了哪里?
逍遥子一时之间不觉头大如斗,双眼望向茅舍之外,目光之中一片茫然困惑……
河东路之北,雁门关外,十六州朔州城前。
宋军联营扎出极远,营盘栅栏比正常军栅要高出一半有余,上面绘制不少朱红符箓,在清晨的阳光下闪烁着诡奇暗沉的光辉。
此刻内里一座帐中,赵佶正脸带纳闷地看向身穿道袍,快步走入的林灵素:“灵素法师,怎么这般表情?”
就见林灵素脸色晦暗难明,复杂中夹带着愕然,低沉地道:“昨夜一梦,梦中师尊居然多出来了一名弟子。”
第368章 引蛇出洞
“多出一名弟子?”赵佶意外地道:“灵素法师之前和本王说过,贵师鸿蒙仙尊门下只有三人,名为太、始、灵,灵就是灵素法师自己,此刻怎么又多出来一名?”
林灵素摇头道:“我也十分疑惑,多出的这名弟子毫无征兆,十分突兀,梦中师尊忽然开口说起,大师兄还在旁点头,显然知道此事。”
赵佶道:“这梦怎还变来变去?如此看来灵素法师说梦境为前世真实具现,却有些经不起推敲了。”
林灵素脸上阴云密布,沉吟道:“确实令人生疑,而且转世之事到如今我也想不通,我既转世……那师尊师兄他们都去了哪里?”
赵佶思索笑道:“如今这梦既然不能笃定,我看灵素法师就不要琢磨什么多出的师弟了,还是想办法将城中那黑虎大将杀死,攻占了朔州城,也好凭借此功叫陛下赏识,将这西路军派给本王指挥。”
林灵素道:“那黑虎大将除了一手黑烟外,倒没旁的厉害法术,只要将他这手黑烟想办法克制,不愁朔州不破。”
“灵素法师不要忘记了,他可是还有一头黑虎为坐骑,要将这孽畜弄死,不然叫它驮着对方跑掉,即便下了朔州城,功劳也会少一半的。”赵佶道。
“那黑虎不过是一头畜牲,虽然吼叫起来会惊战马,不过却没看有其它特殊本领,不足为虑,到时小道有计策擒杀。”
“好好好,那此事就全靠灵素法师了,等本王取得大军的指挥……”赵佶得意洋洋刚说到此处,帐外传来敲门声音,他不由皱了皱眉:“什么事,进来说话。”
只见外面走入一名中军校兵,行礼道:“端王殿下,章相公有请。”
“章楶找我?”赵佶看了眼林灵素,哼道:“又不攻城,辽军也没叫阵,他找我干什么?军机大事他不都拿得死死吗,军将不给我调遣,不叫我染指分毫,没事找我做甚?”
小兵干笑道:“殿下,章相公说有圣旨传达,请殿下一起接旨。”
“圣旨?”赵佶闻言思索,脸上出现一丝喜色:“莫非是陛下叫我权兵事了?”
小兵低头道:“这……小的便不知了。”
“还不前方带路!”赵佶兴冲冲迈开步子,便往外走。
片刻之后来至中心帅帐,就看大门敞开,将领从门外一直排进里面,帐里正有个身穿内侍官服的人在与章楶说话。
赵佶行至门前,用力咳嗽了一声,帐内看了过来,章楶道:“端王殿下来了。”
内侍回头,是个五六十岁的老年宦官,笑道:“殿下既来,正好宣旨。”
赵佶见却认得,乃宫中掌管文墨书库的首领:“我道是谁,原来是王押班。”
宦官道:“殿下还请恕卑奴旨意在身,不好见礼之过。”
赵佶摆了摆手,心中只想是赵煦叫他统军,急促道:“宣旨吧,宣旨吧。”
军中不比地方,仪式没有那般周全,无香案可排,但都行了礼数,宦官在前面读旨。
旨意不长,但赵佶的脸色却由白转红,再次转黑,最后铁青一片。
赵煦的圣旨居然不是叫他统领大军,而是将燕王赵倜从西北调了回来,封宣抚置制使,掌河东河北燕云一切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