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98节

  这名声不坏掉,到时候老朱那厮还是忌惮咱咋办?

  朱元璋可不是个好说话的。

  这年头很多事,讲究的可不是啥证据。

  当皇帝的一句怀疑,那便能寻个罪名把人抄家灭族。

  而自己既然要安安稳稳过小日子,那就必须得把能惹到人家的隐患全给灭了。

  只有这样,才能舒舒服服的过日子。

  嗯,就这么干!

  打定主意的胡惟庸,这几天也终于老老实实跑礼部上班去了。

  没办法,他终究是主考官。

  别看的时候,他可以摸鱼,但如今到了阅卷的时候,他也跑不了。

  这里头一系列事情可都是需要他主持和画押的。

  没他点头,那报上去的名单就是一张废纸。

  而且,秀才功名虽然被人说得一文不值。

  可实际上,这年头,哪怕就是在应天城里,那一个秀才放在普通人眼里,那至少也算是个不错的人物了。

  在应天府都是如此,那就更别说其他地方了。

  在某些小地方,一个村里没有秀才,另一个村里有秀才。

  那没秀才的那个村,见着另一个村的,说话就是没法大声。

  更别说,但凡考上秀才,那面对官员都多了几分底气。

  毕竟,这可就意味着,这批人离着官身可就更进一步了。

  因此,抡才大典、为国举才之事,可容不得半点含糊的。

  之前出题的时候,胡惟庸怎么胡来都行。

  只要符合规则,他说出什么题,那就什么题。

  其他礼部官员,听之任之就行了。

  可阅卷的时候就不一样了,这里面可是有连带责任的,一牵扯就是一大片。

  因此,胡惟庸也难得的在礼部老老实实地呆了下来。

  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最后的放榜名单,这个是必须要胡惟庸点头的。

  案首看似简单,可实际上背后的责任可一点都不小。

  不过,胡惟庸倒也没太在乎。

  因为他只要负责应天府本地的童子试罢了。

  大明其他地方可都是当地县令负责的。

  至于说为啥应天府明明有自己的府台,却要把这童子试的事儿交到胡惟庸手里?

  呵呵,这就是应了那句老话嘛。

  前世作恶,附郭省城。

  十世作恶,附郭京城。

  这应天府作为京畿重地、大明首善之地,六部三司以及整个大明朝廷都在这儿。

  那……这等为国选材的权利哪里还会被礼部放过?

  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的好处,这要是吃不下去,就白瞎礼部尚书那比应天知府高了两品的品级了。

  胡惟庸对于这背后的算计自然是清楚的。

  可他也不在乎。

  这事儿既然这几年都是礼部在弄,那么他自然曹随萧规。

  至于说应天知府的抱怨,怎么着也抱怨不到他这一届主考官身上。

  毕竟傻子都知道,这事儿只能是朝堂以及礼部部堂做主。

  当然了,胡惟庸也没想着傻乎乎的为了推脱点工作、偷懒就把这事儿放到应天府去。

  那样应天知府固然会满口感谢,但转头就会骂胡惟庸大傻子。

  更别说还会得罪礼部上下。

  毕竟,这是损害的礼部的利益。

  他胡大老爷固然不怕得罪人,甚至巴不得得罪几个。

  但也要分事情啊!

  得罪学子,败坏自己的士林名声,那是做给朱元璋看的。

  可要是得罪太多了同僚了,那特娘的到时候朱元璋没想着弄死他,估计一帮子得罪过的同僚都会弄死他。

  这事儿真不是玩笑!

  谁禁得住这么惦记啊!

  胡惟庸正是因为明白这些事儿,所以才这么“老实”的上班。

  眼见着应天府的榜单、成绩都弄好了。

  胡惟庸也终于松了口气。

  好了,这事儿忙活完,下次的乡试就得是明年了。

  到时候倒是可以好好弄一弄。

  如今已经是接近年底了。

  终于可以歇一歇了。

  而应天府的院试结果一出来,这放榜的日子可就热闹了。

  好家伙,一应考生这些日子可谓是煎熬得不行。

  尤其这次考的还是《论语》!

  一应学子当事后知道自己连个《论语》里的题都没搞定的时候,那叫一个苦逼啊。

  最惨的是那些碰上了严师的。

  娘咧,碰上脾气暴躁的,真就是上手就揍啊。

  不揍怎么行?

  自家徒弟连个《论语》,在贡院里居然都背不出来,这事儿甭管在哪儿说,也说不出花来啊。

  如今两个当夫子的凑在一起,开口闭口就是自家子弟这次院试如何如何。

  说白了,胡惟庸这道题居然机缘巧合之下成了夫子们验证自己教学水平和学生质量的招牌了。

  甭管平日里你怎么吹自己的水平,你学生连个《论语》都背不出来,那你不是废物是啥。

  老话是“说相声的盼着死同行”,可实际上哪行那业不盼着死同行?

  所以这段时间尤其是那些有些互相看不上的夫子,斗的那叫一个狠啊。

  而这在外边受了气,回去自然继续收拾自家学生了。

  不过,再怎么吹嘘,终究还是要用成绩做凭证的。

  伱说你学生学问好,做得文章漂亮,我说我的徒弟更厉害。

  你来我往的斗嘴不过瘾,干架的话又怕有辱斯文。

  到了最后还是得科举放榜见真章。

  而到了这天,应天府总共八个县,八个县同时放榜。

  这次放榜的时候,可就不仅仅是考生在看了。

  一应夫子干脆带着自家学生直接堵在了县衙门口,就等着最终的结果呢。

  而许多考生都在等着看自己是否榜上有名,他们互相对视了一眼,不约而同的叹了口气。

  今年他们这一届考生,可太不容易了啊。

第122章 院试张榜众生相!方孝孺落榜了

  !

  第一百二十二章院试张榜众生相!方孝孺落榜了!

  “陈老狗,哈哈哈哈,老夫的高徒排名第七,如何?服不服?”

  伴随着一阵猖狂得癫狂的笑声,一个须发斑白的老夫子,此刻正一脸得意的看着对面一位老头。

  那位老头此刻正半眯着眼睛,仔细的看着那张半人高的红榜,压根没功夫搭理自己的死对头。

  不多时,被叫做陈老狗的夫子,猛然间眼前一亮,而后原本古井无波的老脸之上布满了得意。

  转头看了眼得意洋洋的老头道。

  “张麻子,你个老狗犬吠作甚?”

  “你还好意思说自己会教书育人?”

  “得志便猖狂说得便是你这种人!”

  “瞧瞧,犬子高中院试十一不说,他那不成器的师兄还中了十九。”

  “哈哈哈哈,老夫三个徒弟参考,考中两个,这不是老夫教育得好?”

  “至于伱家那高徒?”

  “我呸,人家能中第六,那是人家天资聪慧!”

  “你五个学生参考,就中了这么一个,你还好意思吹自己会教书?”

  “张麻子,你果然就是个误人子弟的废物!”

首节 上一节 98/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在三国练神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