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93节

  那妮子可没有一个系统傍身。

  凭借着肉体凡胎能跟胡惟庸打到这种程度,已经足以自傲了。

  因此,胡惟庸干脆就借口要闭门读书,不能天天沉迷美色,告别了如诗。

  结果反倒是把如诗给感动得不要不要的。

  毕竟小丫头真就相信他是个老学子,就指着他高中来着。

  不过,回胡府也不用当和尚啊。

  要知道,不说之前本就收在府中的姬妾了,光是宫中朱元璋赏的娜娜等人就足以慰藉胡大老爷了。

  这漫漫长夜,有了美人相伴,自然不会无聊。

  可体验过如诗那边的花样百出以后,再回到胡府这么一折腾,胡大老爷多多少少感觉有些不够劲儿。

  倒不是说府上的美人儿不用心。

  开玩笑,这些人这辈子都绑定在胡惟庸身上了,怎么可能不用心。

  关键是,这帮人没如诗那么放得开,没那么浪啊。

  如诗那可是所思所想都能付诸实践的猛人。

  而府上这些人了,有些花样倒是还行,但还有些就不行了,放不开。

  啧啧,胡惟庸原本还想着在自己府上也荡一回秋千来着。

  甚至他还想着来个双人秋千呢。

  可惜啊,没人配合啊。

  第二天,同样的香炉、茶壶,同样的神游天外晒太阳。

  可不巧的是,来了一群不速之客。

  一应礼部官员可能是觉着胡大老爷太过轻松了,着急忙慌的把院试要用的考题给送来了。

  不得不说,这帮人也是会揣摩上意的,胡惟庸还没开口呢,这边就连忙说道。

  “胡大人,这边还请您再出一题!”

  “您不来道题,这不是显得不完整了嘛!”

  “总不能让一众学子觉着越到后面越容易吧!”

  胡惟庸点点头,还真是这样。

  不过胡惟庸此时也有自己的考量。

  正所谓可一可二不可三,之前两次都是多多少少有些奇怪的考题。

  可如今到了秀才功名临门一脚的院试了,再胡闹就有些不好了。

  这次就来个正正经经的经义题吧。

  思前想后琢磨完毕后,胡惟庸也不耽搁,当即挥毫泼墨在空白处写了起来。

  等到他把笔往一旁一扔,一众官员立马凑了上去。

  毕竟事先他们就料到了胡惟庸定是要自己出道题的。

  但究竟会出什么题,玩什么花样,他们其实自己也挺好奇的。

  毕竟当初他们之中的不少人也是科举取士这么考过来的,如今更是在礼部工作,怎么可能不关注这个?

  只是这一看之下,众人也傻眼了。

  这次的考题倒是不那么奇怪了!

  只是……为何看起来有些不正经呢?

第116章 胡惟庸,这考题是认真的吗?

  第一百一十六章胡惟庸,这考题是认真的吗?

  对于一应礼部官员来说,他们是真不担心胡惟庸出什么怪题。

  毕竟,本次恩科的主考官是胡惟庸,而不是他们。

  也就是说,别说胡惟庸自己出的题了,就是他们出的题有问题,最终担责任的还是胡惟庸。

  谁让他是主考官呢。

  因此,对于胡惟庸出怪题的事儿,一众礼部官员早就不放在心上了。

  考生到时候骂不骂的关他们何事,只要陛下不责怪,那就不用在意。

  可眼下这情况有些不对了啊。

  貌似这位胡大人已经不再满足于出些怪题了啊。

  这题怎么看怎么不正经啊。

  这就不行了啊。

  要知道,每届科考的题目可都是会记录在史书上的。

  毕竟写史的都是读书人,这种事儿他们怎么会放过。

  出些怪题,后人无非就是腹诽一两句考官心思刁钻为难人罢了。

  可若是公然放上这等不正经的题目上去,那他们这些考官岂不是要跟着遗臭万年?

  这可不行啊。

  一位年轻的礼部官员,性子最急,直接开口道。

  “胡相,这题,是不是有些不妥?”

  他倒也不是初进官场的新丁了,倒也没直接说胡惟庸这题不正经。

  可胡惟庸同样眉头一挑,略有些不爽的看着对方道。

  “怎么?你觉着本官的题不合适?”

  “那你说说看,本官这道题,哪儿不合适了?”

  胡惟庸这还挺不客气的。

  可他还真有理由生气。

  娘的,老子这回可是出的正儿八经的经义题。

  若是你们觉得有问题,那有问题的肯定是伱们自己!

  这不,有位中年官员就看出内里的套路了,忽然一笑道:

  “胡相,别跟这小年轻计较了。”

  “他啊,怕是刚进衙门当官老爷没几天,就已经连四书五经写的什么都忘了。”

  “好好的一道经义题,偏生还别出心裁、饶有兴致,在他嘴里反倒成了不妥了。”

  这话就是妥妥的落井下石啊。

  一旁的年轻官员脸都白了。

  他也不傻,顺着对方的话稍微一想,再低头仔细一看这题……

  他顿时眼前一黑!

  妈的,草率了!

  一想到自己怕是从今日里就要背着一个“不学无术”的名号,他整个人都不好了。

  可又能怪谁呢?

  难不成胡惟庸出个题还得亲自跟他解释一下出题思路?

  他哪来的那资格?

  随即,一众官员事情办好了,又见证了一场内部的乐子,笑眯眯的告辞离开了。

  而随着考题的确定,院试的开考之日也越来越近了。

  而随着院试开考之日临近,一众考生们摩拳擦掌的同时,脑子里是既期待又忐忑。

  毕竟之前的两关,他们过得可一点都不容易。

  实际上,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是碰运气过来的。

  没错,真就是碰运气。

  第一关县试的圈圈,不少人真就老老实实地答了个不知道。

  然后踏踏实实的写了个,“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最后为了不让卷子空着,围绕着这句话絮絮叨叨的写了一篇策论。

  没想到最后那些挖空心思的同学没过,他们这些老实巴交的倒是过了。

  而第二次,这些老实人,中间又有一部分走运了。

  他们压根没想到那个“二”字,其实只有一个解题思路。

  他们纯粹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了,从那一片当中咬咬牙选了个勉强能写的就开写了。

  没想到,这样居然也过了。

  可正因为他们连续碰了两次运气了,他们不敢继续了。

  娘的,运气这玩意儿,哪里说得清楚的。

  因此,到了院试这一天时,各大贡院门口可谓是人山人海。

  偏生这次没有了往日里的高谈阔论,反倒是一个个的集成小圈子,不断地交流着。

  “陈兄,你最近在看什么书?”

  “还能什么书,杂书啊,不多看几本杂书为兄都不敢来这考场,贤弟,你呢?”

  “嗨,跟陈兄一样,也忙着看杂书呢,不下一番死力气,真要是在这上面栽了跟头,岂不是白瞎了?”

  “是啊,鬼知道这回那位大人又会弄出什么题目来,但愿别太难吧!”

首节 上一节 93/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在三国练神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