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48节

  为了能把所有的土豆都给弄出来,不留一个死角,胡惟庸连吃饭都抛在一旁不管了。

  先是用铲子一路翻了个遍,而后又细细的用耙子在地里仔仔细细的过了两路。

  直到确实一个土豆都翻不出来了,胡惟庸才笑眯眯的让人过称。

  最终的结果很让胡大老爷满意,八十多公斤!

  啧啧,牛逼啊!

  看着眼前这一大筐土豆,胡大老爷笑得是牙花子都露出来了。

  美滋滋!

  他知道,这里边实际上系统的功劳占了一多半。

  毕竟系统奖励里可是明确说了,由自己亲自种植的话,种植奖励翻倍来着。

  也就是说,没有系统奖励在,这里纯粹的自然条件下生长出来的土豆,大概也就是四十公斤了。

  这种成绩,非常不错了。

  吩咐人好生照顾,并且一个都不许弄丢后,胡惟庸随手抓住两个土豆,笑眯眯的朝着厨房走去。

  今晚可以试试土豆丝的味道了。

  往日里谁记得这玩意儿啊!

  可没想到的是,到了如今这时代了,反而格外惦记这些上辈子随处可见便宜得要死的东西。

  到了厨房,胡惟庸干脆就站在一旁,叨逼叨叨逼叨的指挥厨子忙活了起来。

  削皮、切丝、泡水、爆炒……

  胡惟庸几乎就是一步一步的指挥着厨子把一盘金黄的土豆丝给炒了出来。

  抢先试了一筷子,嗯,还真是那熟悉的味道啊。

  真是记忆深刻啊。

  到了晚饭时,凑到胡惟庸跟前跟他一起吃饭的胡馨月看着眼前这一盘黄澄澄的土豆丝,一双大眼瞪得溜圆。

  “伯父,这是何物?”

  “哈哈哈,你先试试,这可是好东西,味道非常不错的!”

  “哦哦,我试试看!”

  胡馨月可是知道自家伯父的,当了宰相以后,最喜欢的就是美食和美女了。

  而且来府上居住有段日子的她,亲眼见到自家伯父教府上的厨子是如何弄出一道道美食的。

  因此,当某道菜胡惟庸开口说好吃的时候,甭管最后胡馨月喜不喜欢,至少试一试的兴趣,她绝对有。

  夹了一筷子土豆丝放在眼前认真一看。

  黄澄澄的土豆丝粗细非常均匀,一看便知厨子的刀工还不错。

  在烛光的照耀下,黄澄澄的土豆丝因为油性的原因,显得如同裹上了一层带着荧光的薄纱一般。

  放进嘴里,轻轻一咬。

  喀嚓~

  清脆、清爽,这是胡馨月的第一感觉。

  似乎这咬下的并不是什么听都未曾听过的土豆丝,而是平日里经常能吃到的凉拌萝卜丝一般。

  可明明是熟菜,为何还能如此清脆?

  而多咀嚼两下后,胡馨月却又感觉眼前一亮。

  整体的清脆,却无法掩盖内里的绵软,这道菜,似乎异常的好吃啊。

  很难想象,一道素材会有如此神奇的口感。

  胡馨月毫不犹豫的又夹了一筷子。

  一边美滋滋的吃着,一边毫不客气的问道:“伯父,此物之前怎么见都没见过?”

  “感觉吃起来好爽口啊!”

  “哈哈哈哈,好吃就行!”

  自己弄出来的新玩意儿能得到自家这小侄女的认可,胡惟庸还是蛮高兴的。

  “此物乃异域良种,伯父也是机缘巧合之下弄来的。”

  “你不是好奇我在后院那块地弄的是什么吗?”

  “你现在吃的就是!”

  “哈哈哈哈,此物可不仅仅炒着好吃,还有好多吃法呢!”

  “等以后丰收了,我让厨子再弄点其他作法给伱尝尝,保准你大吃一惊!”

  没错,胡惟庸今天只是试试味道。

  开玩笑,这东西的重要性还用说?

  这可都是他将来的护身符来着。

  等过了这几天,找个合适的时间,胡惟庸就打算将寻个机会这玩意儿献上去。

  依着朱元璋那性子,只要能证明这土豆的产量,那胡大老爷这辈子便不用愁了。

  而且,朱元璋作为农户出身的皇帝,对于农作物、对于种地,那是有来自骨子里的衷爱的。

  况且,土豆这玩意儿亦菜亦粮、不耗地力、不挑土地不说,最重要的是产量太过吓人了。

  对于一直想着让百姓吃饱饭的老朱来说,这就是天赐仙粮,他不高兴才怪!

第61章 杨宪再弹劾!胡惟庸献宝!

  第六十一章杨宪再弹劾!胡惟庸献宝!

  杨宪这几天很忙!

  那日在朝堂之上的铩羽而归,尤其是朱元璋视若不见的离开,不仅没让他觉着有问题,更让杨宪视胡惟庸为眼中钉。

  他没觉着胡惟庸有多了不起,更不觉着朱元璋对胡惟庸有多看重。

  在他看来,自己同样也是朱元璋亲自提拔上来的丞相啊,这不比一个退位的前丞相重要?

  况且,胡惟庸是出身淮西没错,是陛下的老臣子也没错。

  但淮西帮如今不是还有个李善长在当宰相、顶在前面嘛。

  而自己背后还站着一应江南系臣子支持呢。

  陛下难道真能把这些臣子视而不见?

  无非就是觉着证据不足、罪名不够,暂时懒得处理罢了,绝对不是不看重自己!

  一番脑补之下,杨宪认定了,只要把证据坐实、把事情闹大,那么胡惟庸就必然会倒霉。

  因此,这几日他连公差都先放到了一旁,精心的挑选了几位今科学子,细细的聊了起来。

  杨宪什么身份?

  当朝宰相!

  虽然前面还有李善长这个左丞相,他其实连指挥那几个六部部堂都有些困难。

  但学子们怎会知道?

  能被这等大人物找上门来,他们早乐得找不着北了。

  所以,当杨宪让他们在自己所讲述的一些话上面签字画押的时候,他们几乎想都没想的就同意了。

  于是,拿着几位今科学子“口供”的杨宪,扭头就美滋滋的冲到宫中了。

  作为宰相,杨宪要见朱元璋还是挺容易的。

  在宋利通传后,杨宪见到朱元璋的第一时间就把手里的东西递交了上去。

  “陛下,这是臣近日收集的关于今科学子的一些意见、想法,臣觉着有必要让陛下一观!”

  朱元璋皱着眉头拿起宋利转呈上来的小册子随手一翻,瞬间虎目一眯。

  他猛的抬头,看向了仓促间连脸上的得意劲儿都没来得及藏起来的杨宪。

  “杨宪,你弄这个,究竟是何居心?”

  杨宪一听这话,顿时就有点懵逼了。

  怎么的?

  我都把证据送到你眼巴前了,陛下你难道还要死保着那胡惟庸?

  “陛下,臣无非是一片公心而已!”

  “科举乃我朝一等一的要事,既是抡才大典,亦是文华盛事,如今却被胡学士弄得民怨沸腾、士林物议纷纷。”

  “臣身为陛下钦命的右丞相,岂能坐视这等大事不管?”

  “臣若是视若无睹,岂不是有负圣恩?”

  杨宪这话说出来时,激动得脸都涨红了。

  显然刚刚朱元璋那看都没仔细看,只是看到胡惟庸的名字就下意识维护的举动,彻底刺激到杨宪了。

  不然,往日里的他可不敢这么跟朱元璋说话的。

  不过,杨宪固然激动,可朱元璋倒也没特别在意。

  他仔细翻看了一下手里的册子,皱着眉头沉思了起来。

  册子上都是学子们的呼声,籍贯、姓名都写得很清楚,这方面朱元璋很肯定杨宪没这个胆子造假。

  或者说,杨宪不会蠢到在这些可以轻易查证的事情上造假。

  那么,这些学子对胡惟庸如此大的怨气,到底是因为啥?

  真就是因为胡惟庸如他们所说的“故意刁难”?

  这念头刚冒出来,朱元璋就本能的丢到一旁了。

首节 上一节 48/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在三国练神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