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275节

  “胡爷,您在老奴面前再怎么不客气,咱一个阉人都无所谓。”

  “可您在陛下面前怎么就不能恭敬一点呢?”

  “您这模样,要是让其他人看见,还指不定怎么怨怼呢!”

  胡大老爷听着这话惊讶得眼睛瞪得溜圆。

  “不是,老宋,你几个意思?”

  “我怎么就不客气了?”

  “我这进宫以后,一路上可是规规矩矩的,既没有大呼小叫,也没有去什么不该去的地方。”

  “而且,我在陛下面前还不够恭敬?”

  “你难道不知道我这性子?”

  “我都被逼着又接了个差事了,还不够恭敬?”

  宋利听着自己劝一句对面还过来一大堆,顿时整个人都不好了,赶忙连连摆手道。

  “老奴错了,您恭敬、您恭敬,好吧?”

  “快进去吧,陛下早就说过了,只要是您来,不用通传直接进去就行!”

  胡大老爷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才对嘛!

  给老朱家当马仔埋头干活,若是连点礼贤下士的待遇都没有,那未免也太寒心了不是。

  冲着宋利颇为随意的拱了拱手,胡大老爷一撩衣摆便大步的朝着殿内走去。

  谨身殿内,老朱一如既往的坐在御案背后处理着一堆堆的奏折。

  “臣胡惟庸见过陛下!”

  “嗯,来了,赐座,宋利,泡茶!”

  朱元璋面对胡大老爷那是真不用客气,直接头都没抬,就直接安排了起来。

  朱元璋不客气,那胡大老爷就更加的不客气了。

  其他人赐座,那谁不是坐得战战兢兢,那是恨不得蹲个马步就为了保持个造型。

  可胡大老爷呢,压根不管那些潜规则,一屁股就坐得踏踏实实的,甚至还不忘随口吩咐宋利一句,让他记得茶泡浓一点,他口味重。

  等胡大老爷茶添了两次水以后,朱元璋手头的工作终于告一段落了。

  他看着已经自顾自的让宋利把点心都送来了的胡大老爷,极为无语的撇了撇嘴。

  “惟庸啊,你这今日里大张旗鼓的来找咱,可有什么事么?”

  胡大老爷点点头:“主要就是有件事需要陛下拿个主意!”

  “那便是本次招考定在何时为好?!”

  “毕竟大明幅员辽阔,这总得给其他地方的考生进京的时间不是?”

  “但如果时隔太久,又耽误了朝堂的运转!”

  “因此事关系重大,臣不敢擅自做主,还请陛下定夺!”

  朱元璋闻言一脸恍然,原来是这事儿啊。

  难怪胡大老爷来找他,这事儿其他人还真不方便拍板。

  毕竟这事儿最终还是得他这边用昭告四方来着。

  朱元璋沉吟片刻后,略有些犹豫的问道:“惟庸,不如定在三月后,如何?”

  “圣旨用八百里加急昭告四方,再给学子一些准备和赶考的时间,三个月倒也足够了!”

  胡惟庸不置可否的拱了拱手。

  “既如此,还请陛下尽快下旨。”

  “礼部这边的准备倒是轻车熟路,就是一应学子确实需要时间准备才是!”

  显然,胡惟庸对于什么开考其实压根没什么想法。

  伱老朱说啥时候就啥时候就是了,咱无所谓。

  朱元璋看着胡大老爷那一脸无所谓的倒霉模样也是无语了,干脆嫌弃的摆了摆手,直接让胡大老爷赶紧滚蛋。

  看见这么个摆烂玩意儿就烦!

  不过事情办妥了茶喝了点心吃了的胡大老爷,他还真不乐意在宫里继续待着呢。

  极为敷衍的拱了拱手,喊了声“臣告退”,然后也没等朱元璋回话,扭头就大摇大摆的走人了。

  看着胡大老爷那嚣张得仿若在自家一般的背影,朱元璋先是一愣,而后失笑了两声。

  最终却一句多话都没说,重新埋头处理起工作来。

  翌日,朱元璋签发用印的圣旨,终于正式公布了。

  而随着这道圣旨,朝廷要选拔底层官员的事情,也逐渐从应天府开始向着天下扩散。

  一应得到消息的各路人士,纷纷开始向应天城聚集。。

  而此时的教坊司内。

  方孝孺看着正笑呵呵的听着“新式音乐表演”的胡大老爷,委婉的问道。

  “胡相,您说我这等虽然入职了,但却无品无级的,还能参加本次考试吗?”

  胡大老爷那也是个听话听音的,一听方孝儒这话就知道,这小子这是动了心思了啊。

  显然,这小子话里的意思是嫌弃眼下这教坊司的职司没有品级,不算个正经官职呗!

  不过……胡大老爷玩味的看向了方孝儒,直看得小方汗毛都竖起来了,总感觉是不是犯忌讳了。

  实际上,胡大老爷就在考虑一件事。

  方孝孺这厮不是最最正统的儒生嘛?

  怎么着,如今居然连你都不打算参加科举,想要直接当官了?

第321章 胡大老爷是个正经人

  第三百二十一章胡大老爷是个正经人

  对于方孝孺这想要报考的想法,胡大老爷自然不会阻拦。

  他之所以把方孝孺先拉到报社而后又弄到教坊司,纯粹是看在之前大家一起青楼欢聚的面子上。

  当然了,多多少少也有点为子孙后代铺路的意思。

  但……胡大老爷如今的身份、地位,他难不成还会拦着方孝儒上进?

  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而且,他现在忽然冒出一个很有趣的想法来。

  如今的方孝孺居然为了做官都能放弃他坚持依旧的科举之路,那是不是说,实际上在方孝儒心中,做官比儒学更加重要呢?

  这可真是个好消息啊!

  啧啧,胡大老爷玩味的看了会儿方孝儒后,直言道。

  “行了,想去考的话,那就自己抓紧!”

  “这次的考试对尔等倒是个不错的机会。”

  “但凡考过,那么会在最短的时间内直接安排上任!”

  “毕竟傻子都知道如今的大明缺人缺到了什么地步!”

  “你呢!本事、才学都还不错,这次考试对你绝对是个好机会!”

  “自己好好把握就是了!”

  一听胡大老爷这话,方孝儒兴奋的连连点头。

  他之所以要参加这个选拔考试,看重的就是可以不用通过科举了!

  这一下无形之中可就省了三年时间啊。

  甚至要是运气不好的话,剩下的远远不止三年。

  说不定这次考试就是逆天改命了呢。

  胡大老爷不明白,实际上若是原本的方孝孺,他绝对不会做出这等选择。

  若是依着方孝儒原本那自负、木讷、古板的性子,那绝对看不上这等“歪门邪道”!

  东华门外唱名方是好男儿嘛!

  嘿嘿,可如今呢?

  为了个官位,居然想着直接走捷径了!

  好!

  真好啊!

  本就爱看乐子的胡大老爷,见到此情此景,这不来劲儿才是怪事呢。

  他其实也很想知道。

  这方孝儒若是没了历史上那股子木讷、古板的劲儿以后,到底能弄出什么动静来!

  搞快点,他爱看!

  实际上,不仅仅是方孝儒。

  随着朱元璋的圣旨昭告四方,无数尚在书屋、私塾里埋头苦读或者因为科举失利在家舔舐伤口的学子,这会儿眼睛都亮了。

  毕竟,像历史上方孝儒那般死板的读书人才是少数。

  对于绝大多数学子来说,真当他们多爱读那些个四书五经?

  真当死记硬背、穷经皓首是种非常有意思的体验?

  说白了,要不是因为只有靠这个才能通过科举,才能当官儿,傻子特么都不学这个。

首节 上一节 275/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在三国练神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