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254节

第296章 诚意伯刘伯温离世

  第二百九十六章诚意伯刘伯温离世

  胡惟庸的忽然离任,终究还是没能瞒住官场上这些消息灵通人士。

  毕竟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堂二把手的位子不是?

  如果说以前,众人对于工部多少还那么一点嫌弃的话。

  那么随着水泥的出现,大规模营造能力的跨越式提升,那么工部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说白了,就是这地方,眼下容易出业绩啊。

  以前一个工程劳民伤财不说,起步就是五年、十年的,那多少人有这个时间耗在上面?

  这要是等一个工程出来当政绩,怕是等事情办好之后,原本才刚办满月酒的儿子都长大了啊。

  可如今,那多少有些不一样了。

  有水泥这神物在,原本十年的工程,可能一年就能搞定。

  哪怕麻烦了点、紧张了点,最多也就是三年绝对能干的比原本预设的还要好。

  那这就很值得认真考虑一二了啊。

  毕竟,耗费一两年的功夫,踏踏实实的去工地干干活,然后拿下一个毋庸置疑的政绩。

  这种事儿,有的是人想干啊。

  因此,胡大老爷的离任,众人只是感慨一句“胡相就是任性啊,反正他也不在乎这什么侍郎位子就是了。”

  然后就一头扎进对工部一应官位的争夺当中去了。

  可这件事落在不同人眼里,那就有些不一样了。

  就好比如今的诚意伯刘基,不知怎么就病倒了的他,此时躺在床榻之上面如金纸的苟延残喘着。

  此时的他,正勉强打起精神,利用最后一点时间在教育自家儿子。

  “吾儿,你看明白了吗?”

  “那胡惟庸实际上跟为父一样,都不想再在朝堂厮混了,都想走!”

  “可这点他做得比为父好啊!”

  “为父顾忌的太多,想这里想那里,最终的结果就是如今人都快死了,结果还是没走成。”

  “可他就不一样,什么名声什么风评都不管,反正就是要辞官!”

  “如今看来,惟庸比为父看得明白啊!”

  说到这里,刘伯温勉力抬起手摸了摸自家儿子的脑袋。

  “你啊,为人赤诚却又带着几分木讷!”

  “你这性格、心性,还是别进朝堂了!”

  “回老家去,踏踏实实的读读书教教后辈子弟,这样为父哪怕走了也能含笑而逝了。”

  刘家大儿终于还是没忍住哭出了声。

  他知道,这实际上就是他这位智绝天下的老父亲临终的叮咛了。

  而他,也确实打算按照刘伯温的吩咐回老家呆着去。

  作为诚意伯府的长子,他这几年可以说亲眼见证了自家老父亲的挣扎。

  那种想要离开而不得的郁闷、苦楚,他可谓是历历在目。

  而刘伯温也没有瞒着他,很多能说的都告诉了他。

  朝堂是何等的尔虞我诈、互相算计,部门与部门之间、官员与官员之间的各种倾轧,刘伯温都跟他说了个明白。

  而这,也让他愈发的不想在这朝堂待着了。

  不久之后,身在皇宫之中的老朱也听到了刘伯温重病的消息。

  听着宋利的禀报,老朱一时间也有些感慨莫名。

  他跟刘伯温之间的关系,很别扭。

  他对于刘伯温,既有那种对于顶级谋士的敬重、佩服。

  但与此同时,刘伯温身上那股子从未消失过的最典型的文人清高作派,让朱元璋很是不屑。

  可偏生,这君臣二人都是个倔种。

  一个明明想走,可始终不愿意服个软,宁愿装聋作哑当小透明也始终不开口;

  而另一个明明欣赏刘伯温的才华也没忘记刘伯温身上的功绩,可偏生就是看他那死倔的模样不顺眼。

  所以,这君臣二人就这么杠上了。

  而如今,君臣二人之间的对抗,终究要走到终点了。

  只不过,朱元璋没想到会是这么一种戏剧化的结局。

  感怀了片刻以后,朱元璋最终还是决定由李善长代表他前往探望。

  毕竟,李善长已经是百官之首的丞相了,同时跟刘伯温也是相识多年。

  由他去探望的话,无论是面子还是情谊,想必都足够了。

  可谁都没想到的是,仅仅只过了两天,刘伯温居然就这么真的病逝了!

  一时间,文武百官都是唏嘘不已。

  平日里诚意伯刘伯温不声不响的,似乎就是个朝堂之上的透明人一般。

  可等他这么一死,众人似乎就马上想起来了。

  哦,原来还有这么一位大佬来着。

  这可是真正的大佬,这可不是什么玩笑,刘伯温那军师的名号,那可不是自封的。

  可以说,当年朱元璋能一路打下这大明江山,中间可少不了刘伯温的指点。

  可结果呢,人就这么没了。

  众人难免还是有些唏嘘的。

  可没几天,忽然就流传出了这么一种说法。

  说是诚意伯刘伯温压根不是病死的,而是被上门慰问、探望的李善长害死的。

  本来这小道消息压根就没人信来着。

  可偏生传消息的人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还分析上了。

  “军师那年纪也不大啊,不过是刚刚过天命之年而已。”

  “之前固然病了,可有太医还有宫里赏赐的各种珍奇药材,有什么扛不过去的?”

  “而李善长这要是起了歹心就不一样了啊,他可是丞相啊,想要弄死个人还不简单?”

  “理由也简单啊,他想跟军师联手啊!”

  “毕竟军师的名声多好啊,这要是二人联手,那岂不是在朝堂之上横着走了?”

  “结果军师高风亮节,不乐意跟李善长同流合污,那李善长恼羞成怒之下可不就痛下杀手了嘛!”

  可以说,这理由编的那叫一个有鼻子有眼的。

  说得好像当时人就在一旁看着听着似的。

  但实际上,真正了解二人的,都知道这就是个扯淡的说法。

  不管刘伯温是否健康,李善长都跟刘伯温尿不到一个壶里。

  这是二人的出身就已经就决定了的。

  都是大佬,这要是还抱团,这不就犯忌讳了嘛。

  因此,朱元璋是绝对不会相信这个说法的。

  只不过,他转念一想,这要是真算到李善长头上,让他背个锅的话,似乎也不是不行啊。

第297章 让胡大老爷自己选个职位

  第二百九十七章让胡大老爷自己选个职位

  胡大老爷是到刘伯温离世之后,才收到消息的。

  毕竟胡大老爷可是个讲究人,说关门闭府在家待着,那就绝对不会跑出去。

  因此,之前他压根就不知道刘伯温居然重病了。

  结果,等他知道消息的时候,人已经不在了。

  对于刘伯温的离世,胡大老爷也是唏嘘不已。

  这个人,是胡大老爷少有的真心觉着可惜了的大才。

  没错,对于胡大老爷来说,这样的大才就此凋零,实际上真是可惜了。

  刘基刘伯温,这人的聪明才智是不用说的。

  可以说,这个时代他是少有的智商、见识、眼界都几乎拉满了的顶尖聪明人。

  对于局势的判断、对于人性的把握,可以说刘伯温都做到了跟其他人断层一般的超出。

  满朝文武当中,也只有刘伯温跟胡大老爷一般,满脑子想的就是赶紧离开。

  而离开的理由居然也是如出一辙,保命!

  二人实际上都明白,只有逃离朱元璋的掌控,辞官深居简出、归隐山林,才能过上些许安稳日子。

  只不过,二人的出发点虽然都是一样的,可二人的选择还是截然不同。

  刘伯温太过清高了!

  按理来说,你都当官儿了,还是朱元璋手底下的官儿,连爵位都有了。

  那么别说谄媚,至少别那么清高没问题吧?

  别说什么面子不面子的。

首节 上一节 254/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在三国练神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