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199节

  那是真的!

  胡仁彬如果选了个肥差,那给了也就给了。

  只不过,这辈子就此为止了!

  甚至说不定哪天出了什么事儿的话,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当然了,若是选的不是什么肥差,而是踏踏实实干活的职位。

  那没说的!

  就冲着这番心思,只要能踏踏实实干上几年,那以后标儿上台,那必是肱股之臣!

  朱元璋、朱标父子俩,这会儿都暗戳戳的,看似不在意实则注意力都放在了胡仁彬身上。

  尤其是朱标,他对于自己这位大舅哥的印象还真挺好的。

  如果大舅哥能过了这一关的话,他以后还真不介意让自家大舅哥位列朝堂。

  毕竟,不都是给他老朱家打工?

  不过,胡仁彬是谁啊?

  那是被胡大老爷用藤条“教育”了整整大半年,硬生生把性子给教育过来了的试验品啊。

  因此,朱元璋这边才刚开口,胡仁彬几乎没怎么犹豫的,就略带些羞涩,但却几位坚定的给出了自己的选择。

  应天府下辖上元县县尉!

  说好听的话,倒也是上元县县城里面的三把手,仅次于县令、县丞。

  走在上元县大街上,那有的没的都得恭恭敬敬喊一声胡县尉。

  可他这选择一出,朱元璋和朱标都懵逼了!

  他们怎么想都没能想明白,胡仁彬怎么就选来选去最后选了这么个职位!

  要知道,哪怕没有今儿个这份功劳在。

  光凭着胡大老爷的面子,给胡仁彬谋划个县尉的位子,那简直就是进宫说一声的事儿。

  没错,胡大老爷就是这么豪横。

  这种芝麻绿豆大的官儿,他是真的可以给自己家逆子直接要一个的。

  而朱元璋则绝对会给这么个面子。

  因为这官儿,实在太小,再往下都已经不算官儿了!

  可如今呢,胡仁彬就要了这么个玩意儿?

  图啥啊?

  而胡仁彬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倒也没啥其他的,就是先从小处着手,干点实事,边干边学!

第235章 胡家父子的格局

  第二百三十五章胡家父子的格局

  “你这当个县尉,能干点啥,学点啥?”

  “咱怎么就觉着不信呢?”

  “还是说,这里面惟庸有什么旁的想法?”

  朱元璋这人,有时候是真不给人面子的。

  就好比现在,他心里有了疑问以后,他真就当场发问了。

  好在胡仁彬这会儿时间长了,慢慢也适应站在朱元璋面前的感觉了。

  倒也没说被朱元璋一句话给问得当场尿裤子。

  他直接躬身一礼,规规矩矩的答道:“回陛下,此事确实家父曾叮嘱过大概。”

  一听这话,老朱来兴致了。

  他对于胡惟庸,永远心底里是埋着一份警惕的。

  因为他总觉着胡惟庸太聪明了。

  对于这等聪明人,朱元璋甭管怎么喜欢、信任,但心底里总是带着一份最“淳朴”的警惕。

  这份警惕,同样来源于他幼时一文不名时,所看到的各路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恶形恶状。

  他骨子里认为好官绝对是有的,但不多!

  因此,面对官员,尤其是聪明的官员,先把对方当坏人看,没错。

  哪怕再怎么觉着对方是好人,那也得留一手。

  指不定哪天对方就堕落了,到时候就痛下杀手。

  这样不会让自己太过烦躁。

  而胡惟庸,就是他心目中好官、聪明人当中综合排行第一的。

  不然的话,朱标跟胡馨月的婚事,不会这么的顺利。

  如今能在教育子女以及胡府将来的问题上,听听胡惟庸的看法,朱元璋这要是没点兴趣才怪。

  胡仁彬既然在这里说这个,那自然就没想着藏着掖着。

  “回陛下,家父对于草民的将来,在问过草民自己的意见之后,提出了三点。”

  “其一,莫要做清谈官员,嘴上事事精通,手里事事稀松,于国于民一辈子也没干出什么真正有用的事情来。”

  “当这种官,不仅于国于民无利,最要紧的是,连自己都会慢慢废掉的。”

  “胡府不是什么顶尖勋贵,可也不是平民百姓,要想传承下去,还是得踏踏实实做事的!”

  “其二,莫要做大官,家父认为草民这辈子估计是没那个能力为宰为辅了。”

  “那么与其一门心思往上爬,最后爬到不该到的位子上一头摔死连累家人、族人,不如踏实一点。”

  “这辈子,努力能做到四品官致仕,那就是了不得了!”

  “其三,莫要做眼睛朝天的官,家父觉着草民既然学了那么些杂学本事,还有份想要做事的心思。”

  “那么,就不该一门心思想着怎么升官,反倒是去都道府县都走一遍,老老实实当个民生官,最好!”

  说到这,胡仁彬也是说出了自己的气度来了,他挺直着腰杆看着眼前这对身份尊贵的父子俩,笑着继续说道。

  “草民一直认为,家父乃是有大智慧之人。”

  “而且,这样的选择于国于民于胡家乃至于草民自身,都是有利且欢喜的。”

  “草民的家父乃是前任宰辅,妹妹乃东宫太子妃,这等身份,去了都道府县想必也是没人欺负的。”

  “那么,借着没人欺负的好时机,草民想踏踏实实的替百姓办点事!”

  “到时候,哪怕草民的太子妹夫觉着草民还堪用,想要升草民的官,那草民也经得住、当得起!”

  “以上,便是家父以及草民的一点心思!”

  听完胡仁彬这长长的一大串解释,朱元璋、朱标半点不含糊的直接笑容就印在脸上了。

  显然,老胡家这父子俩开门见山、大开大合的操作,太值得他俩满意了。

  朱元璋这人,也没什么好犹豫的,直接冲着宋利摆了摆手道。

  “宋利,待会儿拟旨,胡家仁彬,于国有功于社稷有功,特赐上元县县尉官身……”

  说到这,朱元璋顿了一顿,而后才继续说道。

  “…以及禁宫行走腰牌一副,以示奖励!”

  宋利明明脑子里一个字都不会错的能记住,可他却规规矩矩的快速在一旁用纸笔拟了个草稿出来。

  等到重新誊写到圣旨专用的纸张上,快步递给朱元璋检查后,宋利这才去一旁用印。

  胡仁彬听着朱元璋亲口念出来的圣旨内容,终究做不到喜怒不形于色,那眉毛都快飞起来了。

  自此刻起,他胡仁彬也不再是一介白身了,他也是有官身的人了。

  这不,他领旨谢恩,就不能自称草民了。

  “微臣胡仁彬谢过陛下,谢过太子殿下!”

  朱元璋笑着摆了摆手。

  “之所以赐你一块禁宫行走腰牌,倒也不是旁的。”

  “一呢,是方便你偶尔有空了,进宫来看看伱妹妹。”

  “你不同于你爹,你爹进宫从来不用腰牌,甚至连名字都不用报。”

  “看到他那张脸,禁军就不会拦着他,可你不行!”

  “其二嘛,咱也是想着,你既然到了县衙,看到的都是民计民生。”

  “那若是你有空,你便进宫跟太子好好聊聊。”

  “太子没空出宫,哪怕出去了,看到的东西也不一定是真的。”

  “你俩关系既是君臣也是亲戚,那自然就能说些不一样的东西。”

  “不要怕吓着太子,大胆说就是了!”

  “与其藏着掖着,还不如拉着太子跟你一起想法子!”

  听到朱元璋这交待,胡仁彬规规矩矩的躬身领命。

  之后,胡仁彬就被留在宫中了。

  倒不是为了让他们兄妹相见,主要还是为了红薯的事儿。

  这如今整个大明,亲自种过红薯的可就胡仁彬一人。

  这要是不让他手把手的把相关过程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给弄清楚,那到时候可是要暴殄天物的。

  天知道真出现那样的情况得死多少人。

  当然了,捎带手的,也安排人回胡府报了个信。

首节 上一节 199/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在三国练神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