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176节

  “可自从您上次把娜娜她们几个带回家以后,那就不一样了。”

  “我们宫中女子偶尔也是能出宫的”

  “采买一些东西或者办点什么差事”

  “机缘巧合之下,有姐妹就碰到了出来逛街的娜娜了。”

  “然后秋月、春妮儿、娜娜她们在老爷府上的消息就传出来了啊!”

  “然后好些姐妹就羡慕得不行。”

  “这传来传去的,老爷的名声就响彻宫中了!”

  “当然了,都是宫女们在传而已!”

  听着俩姐妹的解释,胡大老爷神色有些莫名。

  娘咧,怎么这一不留神的功夫,咱的名声都传到宫里去了?

  要知道,胡大老爷之前可就在醉风楼闯下偌大名声了。

  那儿的小妹妹,不知道有多少,现在对如诗、宛如可是羡慕得要死要死的来着。

  如今倒好,连宫里的妹子都惦记上咱了?

  啧啧,没办法,谁让咱魅力大呢。

  不管了,反正咱又没在宫里勾搭谁。

  不过些许名声罢了,怕个屁。

  有那个功夫,还不如回自己府上乐呵乐呵呢。

  这不,没多远便回到胡府了。

  刚带着桂花、桂枝进门,胡惟庸便看到了正转身要溜的胡仁彬。

  “逆子,往那儿跑?”

  这句话胡大老爷那可是脱口而出啊。

  没办法,太顺口了。

  胡仁彬这会儿实际上也很尴尬啊。

  作为家里的嫡子还是长子,他的生母乃是胡大老爷的原配。

  正如胡大老爷之前在马车上说的那样,早年间就过世了。

  一直以来,胡大老爷也没有再娶。

  也就是说,这胡府如今连个正经的当家夫人都没有。

  而胡大老爷的继承人,也就胡仁彬一人。

  其实对于这个,胡仁彬心里是非常明白的。

  说白了,胡仁彬比起他那些二代朋友,简直幸福得不知道哪里去了。

  至少他就压根不用去琢磨怎么跟人争宠、争继承权。

  但……有好处自然有坏处了。

  这不,胡大老爷如今“解放天性”之后,前赴后继的往府上带美人儿。

  他就很尴尬啊!

  毕竟这些美人儿一个个的,比他年纪小就不说了。

  关键是,自家老爹如今越来越沉迷女色不说,还被他撞见了,这就尴尬了啊。

  不过,胡大老爷倒是没有半点尴尬的意思。

  顺手把胡义叫过来,让其给桂花、桂枝安排院子、添置家用,又安慰了桂花、桂枝姐妹俩几句以后。

  胡大老爷看着胡仁彬,正儿八经的问道。

  “伱那红薯种得如何了?”

  “你这逆子得记住,那东西才是你将来能真正安安稳稳活一辈子的基础。”

  “咱到时候嗝屁了,今上也不在了,什么家世、圣眷都不在了,你得靠着自己的功劳活着。”

  胡仁彬如今也是个知道好歹的,当即认真的回答道。

  “暂时来看的话,儿子照料的还行!”

  听着胡仁彬这么一说,胡大老爷眉头一挑。

  “哟,你这么说,咱还真来了点兴致。”

  “行,那咱们去看看去!”

  “看看你究竟弄得如何!”

  说完,自己就当先朝着后院走去,那地方他简直不要太熟悉。

  毕竟他之前弄土豆的时候,在那边呆的时间可一点都不少来着。

  胡仁彬见此苦笑着叹了口气,然后赶紧屁颠屁颠的跟上。

  脚步不停的来到种植红薯的地方也看了一下情况。

  胡大老爷发现,貌似胡仁斌这逆子照顾的确实还行,都要成熟了。

  眼见着自家老爹没发飙,胡仁彬也松了口气!

第208章 胡仁彬种地有成

  第二百零八章胡仁彬种地有成

  “嗯,你小子伺候的貌似还不错!”

  胡惟庸这话一出,胡仁彬顿时松了口气。

  没挨骂没挨打,真好!

  胡惟庸暂时没功夫顾及胡仁彬。

  他小心翼翼的走到田地中,蹲下身子,仔细的看着这红薯的叶片、根茎的健康情况。

  作为已经成功培育出土豆良种的胡大老爷,结合自己上辈子所了解的知识,多少还是有点谱的。

  上辈子胡大老爷没事儿的时候,喜欢在B站刷视频!

  除了那些蹦蹦跳跳的小姐姐以外,他尤其喜欢看一些稀奇古怪的知识科普。

  虽然都是一些卵用没有的知识。

  但他除了刷一句“没用的知识又增加了”外,照样看得津津有味。

  当时真就是觉着有趣,知识内容有趣,UP主的科普方式也不枯燥。

  把原本枯燥的知识用生动有趣的形式表达了出来。

  稀里糊涂的,就让人把某些似乎根本用不到的知识给记住了。

  如今看来,知识就是知识。

  它可能暂时无用,可能暂时看起来比较沙雕。

  但它终究是正确的,真的就是知识,或许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悄无声息的帮人一把。

  其实胡大老爷很久以前,就因为这件事而感慨过。

  不到这个时代,是没法感受到知识获取是一件何等困难的事情。

  认字、找书、断句、解析……

  可以说,别看儒学被后世无数人骂成陈腐、酸儒什么的。

  也有很多很多人在高喊着儒家打压、摧毁了我华夏的工艺,把它们当做奇技淫巧给断了传承。

  这话对不对?

  自然是对的!

  可放在这个时代,却是不对的!

  因为,看似陈腐的儒家,却是千年以来中原大地上,唯一做到了有教无类的学问流派。

  管你是奴隶出身、农户出身、商贾出身还是番邦、异族……

  只要你想学,那么伱总能找着愿意教你的人。

  当然了,找的人不同,或许学到的东西、知识水平会有不同。

  但绝对不会出现说,某个儒家大儒站出来说不该教。

  反观那些手艺人,无论是顶尖的木匠、铁匠还是机关术、建筑等等。

  传男不传女、学艺先学人、师傅藏一手……

  太多太多的陈规陋习在里边了。

  关键是,这种传承方式,怎么把技艺传承下去?

  你自己给自己设门槛不说,一旁还有个占据天下大势的儒家在那儿哔哔什么奇技淫巧。

  这事儿啊,机缘巧合又或者说必然之中,成了之后的模样了。

  而到了后世,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让原本就便捷的网络世界愈发的畅通了。

  大量的知识、经验、资料,就那么免费的送到了所有人的面前。

  甚至,为了让人感兴趣,那些为了赚钱也好、出名也罢,甚至还有真心传播知识的学者。

  那真的是被倒逼着一步一个脚印、绞尽脑汁的琢磨着怎么把知识包装得更加有趣。

  这种情况若是让这个时代的人得知,怕是会惊讶得跳起来。

  知识,岂能如此对待?

  可甭管上辈子的世界如何吧,终究胡大老爷也只是缅怀一下罢了。

  更多的,还是靠着上辈子占的些许便宜,用那些“没用的知识”,仔细观察着眼前的红薯。

首节 上一节 176/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在三国练神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