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165节

  冲着下面一摆手,整个小院里瞬间一静,而后胡大老爷竖起了第二根手指。

  “第二个好处,名!”

  “今儿个既然咱们要说实在的,那本官就说点实在的。”

  “众所周知,真正能走到高位的官员,十不存一甚至是百里挑一。”

  “那么,上不去的咋办?”

  “于本官看来,搏一搏文名倒是个不错的路子!”

  “大明周刊,会分成小说、诗词、杂谈、时事等板块!”

  “你诗词好,你就赶紧把压箱底的诗词掏出来;”

  “你眼光独到,那就赶紧写篇文章针砭时弊,拿出言官的风采来;”

  “你见多识广,那就赶紧写一篇我大明幅员辽阔、偏远之地的奇闻轶事!”

  “这些东西,不仅有钱拿,还能把你们的大名给传扬出去!”

  “本官就问你们,随着每份报纸卖出去,送到一应官员、士子手上,还有陛下手上,你们的名气能不能打出来?”

  “能!”

  一应官员哪里见过胡惟庸这种上来就赤裸裸讲好处的啊。

  一时间,应者云集!

  关键是,胡大老爷可不是胡乱画饼,他说的事儿,可都是真的。

  这不,胡大老爷当场就把“奖金激励方案”给起草了出来,然后让人誊抄几份以后,挂了起来。

  简单明了,多干活多拿钱!

  发表的文章,到时候大家都要过目、讨论的,谁能上、谁能拿钱,那可都是看在众人眼里的。

  一应官员看着这条件,欢呼的愈发大声了。

  趁着这个机会,胡惟庸当场提出了几个主题,然后由在场的官员们开始分组撰写。

  而为了以后能持续性摆烂,胡大老爷也难得的耐住了性子,一个个的指导了起来。

  只是,说着说着,胡大老爷那狗脾气就开始搂不住了啊。

  “不是,你写你妈呢!你i这是啥玩意儿?”

  “是不是又忘记老子之前说的了?”

  “除了诗词歌赋以外,其他的都是要直接读出来就能让老百姓听懂的!”

  “你这份骈文,写得辞藻华丽、对仗工整的,有鸟用?”

  “重写!”

  ……

  “淦!老子让你针砭时弊,是让你这么拍陛下马屁的?”

  “你特娘的就没认识过几个言官朋友?”

  “他们平日里在朝堂上开骂的时候是什么模样你难道不知道?”

  “咱们拍马屁,不要紧,老子也拍,但你能不能拍得有水平一点?”

  “另外,除了拍马屁,你骂的部分呢?不骂你算个屁的针砭时弊啊?”

  “重写!”

  随着工作有条不紊的推进,第一份报纸的小样,慢慢成型着。

  而趁着这个时间,胡大老爷也没闲着,他起草了一份章程。

  部门规划、人员配置、开销、收入、分配……

  胡大老爷压根没想瞒着,直接写了个明明白白。

  反正主旨就一个,直接成立一个独立机构,专门负责此事。

  而第一任主官,自然就是他自己了!

第195章 创刊号定稿

  第一百九十五章创刊号定稿

  对于胡惟庸亲自送到宫中的奏报,朱元璋自然不会等闲视之,当即扔下手中的奏章,先行处理了起来。

  不过这一眼看过去,朱元璋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惟庸,明明这些官员都拿着俸禄,为何你还要给他们稿酬呢?”

  来了,他来了!

  一听朱元璋说这个,胡大老爷就当场露出了地铁老人手机脸。

  娘的,就知道这厮第一个得盯上这个。

  这人是真见不得钱啊。

  不过,该解释的还是要解释的,不然的话,这事儿岂不是就乱套了。

  他还指望着拿着批复好的文件,回去继续给人洗脑呢。

  “陛下,正所谓皇帝不差饿兵,哪有光让人干活不给钱的道理。”

  “陛下看臣那章程上面已经写明了,等连续发行了几期,大明周报的影响力上来以后,或许投稿的会多上一些。”

  “而眼下的话,肯定得咱们报社内部的编辑们一个个的亲自写才行。”

  “毕竟,只有他们弄出范例来了,其他人才会知道,咱们要的是什么稿件!”

  “因此,臣才许下了这么些奖金,就是让他们多用心、多干活!”

  眼见着朱元璋还是有些不满意,胡惟庸灵机一动,提出了个条件。

  “而且,只需一年时间,臣这个大明周报社,便能做到自给自足。”

  “届时所有官员的俸禄以及运营成本都由报社自己掏出来。”

  “所以,陛下你这等于等上一年就能得到一个光干活不要钱的衙门,多好!”

  朱元璋一听这话,乐了。

  得!

  还是惟庸了解咱啊!

  嘿嘿,如果能这样的话,那确实不错啊。

  想到这儿,老朱倒也没在这事儿上纠结了,等于就是默认了胡惟庸拿钱砸人了。

  不过,他又皱着眉头问起了另一个问题。

  “不是,惟庸,咱看这儿,你这主官伱怎么才弄了个四品啊?”

  “你这么大个事儿,咱也觉着挺好的,你不给自己弄个高点的品级?”

  “咱真觉着你弄个二品都没关系!”

  “你这……咱不能委屈了你啊!”

  胡惟庸心里一动!

  嘛的,就知道朱元璋这老小子要来这套。

  老子刻意只要了个四品官职是为了啥,还不是怕定高了,到时候又是一堆破事儿扔过来?

  而且,真品级高了,到时候你把老子调到其他部门当苦力岂不是更容易了?

  就这样,蛮好!

  朱元璋见胡惟庸沉默以对,还以为胡惟庸是替朝廷、替自己着想。

  毕竟,初设衙门一般人员品级方面都会留上一手,这样方便以后奖励的。

  只为对第一任主官有些不公平而已。

  而身为老朱家的“忠臣良将”,胡大老爷自然不在乎这点东西了。

  这不,拿到了朱元璋的批复,并且把老朱专门题字的刊头以及衙门牌匾带上以后,胡大老爷直接回到了报社。

  甫一告诉众人衙门所有章程通过的消息,官员们的欢呼声简直没停过。

  傻子都知道,这报社来对了啊。

  光冲着里头的“钱程”和前程,他们都挣大发了。

  当然了能不能挣得更多,那就得看前面几期报纸卖得如何了。

  显然,这些事情是跟是跟报社上上下下所有官员息息相关的。

  因此,在胡惟庸不断的洗脑之下,这些平日里养尊处优的官员们,简直被催得跟驴子似的到处扑腾。

  五天后,不断调整、不断改版之后的第一期大明周刊,终于被一众人给弄出来了。

  一众官员们,看着手里这一沓厚厚的,约莫两本书大小,墨香扑鼻的报纸,眼泪都快出来了。

  “瞧,这是我写的词,这是我的大名,哈哈哈”

  “写词算个屁,瞧瞧,咱的大名在这儿呢,时文不比你那酸词看得人多,哈哈哈哈”

  “真好,真好啊,咱们真弄出来了啊!”

  “……”

  一应官员们看着手里的报纸都不禁在感慨。

  历经千辛万苦,可算是把这东西给弄出来了。

  天知道这段时间他们挨了多少骂?

  天知道他们一篇稿子打回来写了几遍?

  苍天啊,谁能知道他们的苦啊。

  而如今,看着手里的报纸,他们觉着一切都值了。

首节 上一节 165/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在三国练神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