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15节

  然后联系上下文,确定这字在其中所表达的释义,最后再围绕这点进行展开论述。

  这就是往常单字题的解题方式。

  可眼下……

  解个屁!

  首先破题就出了问题。

  谁能告诉他们“0”这个从未见过的符号,这么个圈圈,到底是在哪本经义里出现过?

  为何他们压根没学过?

  之后,往常单字题都是出现在经义题中,哪有策论上这种题的。

  啥叫策论?

  只有与朝政、国政相关之事,才是策论应该写、应该讨论的。

  那么……围绕这么一个圈圈,他们写哪条朝政才是正确的?

  最关键的是,怎么把这题目跟那些朝政联系在一起?

  正好这时候考场里面也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呼喊巡考官的声音,一应考官手忙脚乱的开始应付起了一应考生。

  “大人,这题怕不是漏印了少许?”

  “大人,学生这卷子其他地方没问题,就是这最后面当是少了道题目,还望大人施以援手。”

  “大人,学生的卷子有大纰漏……”

  “大人,学生有要紧之事要问,这卷子……”

  “大人……”

  本来考生就多,还事涉考卷,哪怕巡考官们一个个如临大敌、来回奔走,可仍旧忙得脚底板升烟,最后不得不干脆在考场内大声的宣布了起来。

  好不容易把这个问题给压下去以后,一众考官也愁眉苦脸的凑到了一起,看着手里的考卷啧啧称奇。

  “还真是单字题啊!这策论本官自觉都有点无从下笔的感觉!”

  “确实,刘大人,这题是怎么定下来的?这才恩科第一关就弄出这等题型,这一众士子岂不得遭重?”

  被叫做刘大人的,乃是今年县里的主考,此时的他也是一脸的苦笑。

  看着围绕着自己的众人,也没什么好遮掩的,直接一摊手。

  “前面这些就不说了,都是刘某和礼部一众同僚一起参谋出来的,基本上都是往年差不多的路子。”

  “诸位都知道,我等礼部办事,图的压根不是什么锐意进取、高歌猛进,我等只想着四平八稳、不出差池便是好事。”

  “可没曾想,考题交到主考官手里的时候,咱们的那位胡大人随手给添上了这道题。”

  “你们觉着,谁敢把主考官弄出来的题目给否了?”

  众人听到这,哭笑不得的摇了摇头。

  怎么可能?

  不过一应人等这时候也明白了,原来事情的罪魁祸首是那位前任丞相大人啊。

  想到这位大人深厚的资历还有跟陛下亲密的关系,忽然有人提出个问题。

  “刘大人,这里间是不是有什么深意啊?”

  “毕竟胡大人虽然之前辞去了丞相一职,可瞧着陛下仍旧属意他担任恩科主考一事来看,那便是圣眷在浓啊!”

  “这考题里,是不是有什么深意在里头?”

  这位开口的,乃是一位年轻的官员,本来他是想靠着自己瞎想的这么个噱头,来个先声夺人的。

  可不曾想,他这问题刚提出来,便发现那位主考官,礼部清吏司郎中刘大人忽然一脸惊讶的看着自己,竟然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而不仅是他,其他人也是满脸惊骇,转而一脸便秘的沉思了起来。

  不仅仅是一众考官在冥思苦想,真正这会儿发愁的,还是那些考生。

  此时,不少人速度快的已经把前面的题都做完了,只是还没誊写到试卷上而已。

  可是这批最优秀的士子,看着最后一题却久久不知如何下笔。

  “嘶……直娘贼,这么个圈圈到底是啥意思?”

  “莫非本少爷漏看了哪本书?”

  “还是说主考官出题的时候,别有深意,让我等自行发挥?”

  “这到底如何破题方为正解?”

  差点挠破头的可不仅仅只有家境好的,衣衫破旧的士子比家境好的更在乎科举的机会。

  要知道,一个为了科举而奋斗的读书人,那基本上就没功夫下地了,只能靠家里养着不说,笔墨纸砚还得花钱。

  这一切的一切可都是压在一个家庭上的成本。

  所以,当发现最后这道诡异到压根想不出解题思路的题时,好几位出身贫寒的考生简直睚眦欲裂。

  这谁啊?

  这特么也太缺德了吧!

  这是特娘的科举第一关?

  如果科举都是这等难度,那些前辈到底是怎么过的科举?

  我到底这么些年学了个啥啊?

  怎么连个题都看不懂了?

  真不怪这些考生崩溃啊!

  在他们看来,但凡能写在考卷上的题目,那都是权威!

  你可以吐槽题目难,但你决不能交白卷!

  甚至不少人还觉着里面十有八九就是有深意在的,一边疯狂的抠脑壳一边咬牙切齿的琢磨着怎么下笔。

  最最无语的是,这道题还不能想什么写什么。

  因为这是策论。

  伱得结合朝政、国政来写,若是一不小心写了什么不该有的玩意儿,那可不仅仅是落榜那么简单,那是真会牵连一家人的。

  一时间,整个考场内简直哀鸿遍野,大批大批的士子愁眉苦脸的看着眼前的考卷疯狂吐槽着出题人。

  而此时的胡惟庸,若是有个什么情绪系统的话,怕是得赚翻!

  可惜他没有,他就是一条咸鱼精,只会看着美人吃着美食嘎嘎直乐!

  至于考生?

  管我鸟事!

第20章 考生们哭了:太难了!

  第二十章考生们哭了:太难了!

  考试的时间可是确定了的。

  甭管考生再怎么抱怨、再怎么抠脑壳,对于这题,你该写还是得写。

  没人会在那儿留空。

  傻子都不会!

  毕竟随便想点啥写上去,也比空着好啊。

  这年头,交白卷的话,那是真会出名的。

  那出的名比那些连中三元的还大!

  毕竟,谁都会想认识认识,脑子空空就来考试的,到底是个啥人物。

  一时间,整个考场都在咬牙切齿的对着最后一道题使劲儿。

  不多时,把握着时间的一众考生,哭丧着脸把草稿纸上的答案誊写到了试卷上,仔细检查一遍后,放在一旁静等着墨迹干掉。

  而此时考场里所有考生,仿佛情绪同频共振了一般,检查前面试卷的时候面有得色,可看到最后一题时,一脸便秘!

  实在是他们自己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没办法,硬写的啊!

  随着一声梆子响,一众考生终于可以走出考场了。

  可不同于往年有的趾高气昂有的垂头丧气的出来。

  这次,但凡从考场里走出来的考生,就没有一个不是骂骂咧咧的!

  “彼其娘之,这叫啥题啊,我特娘的到现在脑子都是嗡嗡的!”

  “我也是啊!往日里在下自觉才学尚可,可如今却发现,这遇到不讲理的,在下那点本事有个屁用!”

  “段兄,段兄,你乃是我县士子里才学最好的,能否给在下解解惑,那最后一题到底是何意?”

  被叫做段兄的,是位留着小胡子的男子,看年纪怕是二十多了。

  看这被一圈士子围着的模样,想必平日里在士子之中的威望不低,甚至听到这番话,还有其他士子往前凑呢。

  可被叫做段兄的男子,此时却同样一脸的悲愤。

  “才学?这是靠才学能解决的?”

  “段某不说学富五车,但段某自五岁启蒙伊始便跟着家祖、家父读书、习字至今,看过、背过的书不下百本。”

  “可段某敢断言,从未在任何一本书中见过这么一道题!”

  看着一众士子,段兄苦着脸一摊手。

  “若是诸位兄台当中,有人学问胜过我、文章胜过我,那段某输得心服口服,是段某才学不够。”

  “可如今这情况,段某我是真不甘心呐!”

  “谁能告诉我那个圈圈到底是哪本典籍哪段话里的?段某出五十两!让段某死个明白!”

  不仅仅是这位段兄,还有好些个同样家境不错的士子,也喊出了高价征集线索的话。

首节 上一节 15/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在三国练神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