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三国练神功

我在三国练神功 第87节

  吕布捧着玉匣,惊讶地看向自己手中的指骨,他顿时明白缺少的部位在哪了。

  在董卓的提醒下,吕布将缺失的指骨安放回去。

  蚩尤的右臂骨开始共鸣震动,片刻后,指骨归位,而整只手臂的力量也再次变得完整起来,给吕布的感觉,与单独的一截遗骨完全不同。

  “义父,这便是蚩尤的遗骨?”

  吕布望向黑棺中的蚩尤右臂遗骨,只觉得神异无比:“兵主死后数千年,遗骨仍有这般不可思议的力量,真不知他活着的时候,又是何等强悍。”

  董卓大笑:“今人未必不如古人,不过神话中的兵主蚩尤,确实强悍绝伦,乃是当之无愧的第一高手,更是兵家炼体神通的开创者。你可知兵家传承至今,法门万千,但最根本的道路是哪两条吗?”

  吕布点了点头:“天下兵家炼体之法,归根结底,不过是外炼筋骨皮,内炼一口气。筋骨皮只是打基础,内炼之法,才是开启武道之路的关键,天下武功,到了高深之处,不是炼罡便是炼煞。”

  对于吕布的回答,董卓很是满意:“不错,武道炼体之路,便是洗经伐髓,易筋锻骨,由内而外,肤若金石。而后以自身为容器,承载外力,踏上炼罡和炼煞之路。炼罡强己,炼煞杀敌,此乃兵家斗杀之道。而此道之路,便是蚩尤所创,由他而始。”

  此等上古秘闻,吕布并不知晓,因此听得极为入神。

  董卓虽是出身寒门,但祖上到底曾经阔过,因而留下不少藏书,保存着珍贵的秘史和不少知识。

  而这些信息,对于帝朝的大部分平民而言,都是被严密封锁的,纵使他们花费千金,也难以买到只言片语。

  这也是为何许多崛起于市井的豪商大贾,对于出身如此看重的原因,他们再有钱,也只能去投资那些落魄了的贵人,成为对方的附庸。

  一切都因为贵人手中掌握着的东西,是他们花多少钱都未必能买到的,纵使买到了,也未必能守得住。

  随后董卓又问吕布:“《不死元功》分为九生与九死二篇,其中的龙罡甲木与虎煞金刀这两门神通,你练成了哪一门?”

  “禀义父,布已经练成了九死篇中所记载的虎煞金刀。”

  “好,当真是百年难得一见的练武奇才啊,不过数日,便已有所成就。”

  董卓闻言不由露出惊喜的表情,看向吕布的目光,更是带着赞叹和欣慰,感慨自己真是白捡了一个习武资质无人能及的宝贝儿子。

  而为了拉拢吕布,董卓不惜向他透露了另一个秘密:“传说中,兵主蚩尤自创《不死元功》,炼化都天神煞之气入骨,鬼神之躯已至不可思议的境界,坚不可摧,不死不灭。即便黄帝以天人共铸之术,借诸神之力,引天地之势,铸成神剑轩辕将兵主斩杀,可兵主的残躯仍然无法被彻底摧毁。甚至被斩下的头颅、双臂、双腿以及躯干,六个不同的部位,每一个都自带一门神通异术,可供人参悟。”

  吕布得知如此秘史,亦是震惊不已:“传闻中境界突破了武道六境的强者,便能够踏入鬼神莫测的境界,纵使身陨,神念亦可不灭,驻留尘世。难道说兵主蚩尤便是踏入了这等境界,因而尸身死后数千年,所留遗骨仍能烙印生前的意志和记忆?”

  董卓点了点头:“我董氏先祖就曾借助炼制山河社稷图而迈入过这一境界,万古以来,能以凡人之躯,踏足此等境界者,可谓凤毛麟角。武道六境之上的境界,难如登天,而一旦登上,便是与天同寿,谓之天人。”

  “天人!”

  “不错,正是天人三境。”

  董卓说罢,双眸亦是燃起了熊熊烈火,那是他的向往与渴望:“登天之路,对还未踏入极境的你我而言,暂时有些遥远。不过境界不能跨入天人境界,不代表我们不能获得天人境界的力量。”

  “提前掌握天人境界的战力?这种事能够做到吗?”

  吕布一脸震惊,天人境界对他而言,已经是闻所未闻的惊天秘密,而如今董卓居然告诉他,武道之路居然还有捷径可走?

  一时间,吕布捏紧双拳,双目喷火,整个人都激动得难以自抑。

  他是个纯粹的人,渴望财富,渴望地位,渴望美女,但最渴望的,仍旧是强横无敌的武力。

  从小就在边境长大,吕布目睹汉人与胡人之间为了生存而不断厮杀,让他深刻地明白到了这个世间最为残酷的生存法则。

  只有强者,才能生存。

  而弱者,只会被强者支配。

  董卓本身就是一个充满野心的人,因此他在吕布的眸光深处看到如烈火一般灼烧的野望时,非但没有忌惮,反而露出赞赏的表情,大笑起来:“吾儿奉先壮志凌云,你有这样的眼神真的很好,人活着,就该像虎狼一样凶狠。”

  说罢,董卓指了指黑棺内散发着不祥气息的蚩尤遗骨:“奉先,蚩尤的遗骨中,霸王项羽曾经得到的是左臂骨,他从中参悟到了力拔山河这一门神通,因而拥有万钧之力,一人便可敌一国,摧城拔寨,破军斩将,神勇无敌。”

  “而我手中的这具蚩尤右臂骨中,所遗留的神通名为铄石流金,威力不下于力拔山河。奉先,你可愿意与吾一同参悟其中玄奥?”

  “义父在上,请受孩儿一拜!如此大恩,布必铭感五内,日后上刀山下火海,万死不辞!”

  “好好好,就让你我父子二人,一同称霸天下,将那些高高在上的世家和名门,统统踩在脚下!”

  董卓此刻万分得意,只觉得胜券已然在握。

  而在另一边,太傅府邸。

  袁基出现在了袁隗面前:“叔父,昨日深夜,吕布受董卓贿赂,刺杀丁原,欲一举吞并丁原所部,却被王景所阻,功亏一篑。至此,王景与董卓二人已势同水火。”

  此时他长身而立,容貌虽不如袁绍俊美,却也称得上是气度雍容,卓尔不群。

  袁基是袁逢之子,袁术的同母兄,在袁逢死后,袁基便袭爵了安国亭侯,如今官至太仆,是汝南袁氏当仁不让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只要他还活着一天,汝南袁氏的财富和权势,就轮不到袁绍与袁术这两兄弟来继承。

  袁隗得知王景与董卓起了冲突,瞬间便露出笑容:“此二人皆是桀骜不驯之辈,让他们互相撕咬牵制也好,省却了我们不少功夫。”

  随后袁基又提起一件事:“本初与公路那边,似乎不太认可废立皇帝一事,对此颇有异议。”

  听到这里,袁隗脸上的笑容随即消失不见,目光一寒:“哼,别以为我不知道他们打的什么主意,我还没死呢,袁家轮不到他们来发号施令。”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世家大族是由人组成的,内部自然也有着利益之争带来的各种不满和龃龉。

  一直以来,袁绍和袁术忙前忙后,出工出力,甚至为了家族的计划干了不少脏活累活。

  如今汝南袁氏大计将成,两人却并未得到多少好处,反倒是袁基什么也没付出,就可以坐享其成。

  一切,都只因为他是嫡长子。

  对此,袁绍和袁术当然不服。

  可惜有袁隗在,他们就算不服也只能憋着,顶多是为此发发牢骚。

第62章 不甘寂寞袁本初

  洛阳外城,东郭大营。

  “文远,接着!”

  “主公,此物是?”

  张辽接过王景抛来的铁戟,随即便忍不住睁大双眼:“龙骨为锋,其气浩荡,这是画龙擎天戟?”

  “哈哈,文远好眼力,正是春秋第一勇士南宫长万的手中神兵,其上锁着一条蛟龙残魂,唯有真正的猛士,才能让其乖乖认主。都说宝剑赠英雄,如此神兵,自然只有文远你这样的绝世猛将才配持有。”

  王景将丁原的兵器交到了张辽手中,并无半分不舍。

  毕竟再好的宝物,放在仓库里也只能吃灰,唯有交到最合适的人手中,才能给自己带来最大的价值。

  此举倒是让张辽再次感动不已,画龙擎天戟这样的宝物,王景说送就送,能遇到这样大方的主公,张辽暗暗感慨自己的幸运,同时也坚定了要追随王景征伐天下的想法。

  跟着这样的主公混,日后才有远大的前程啊!

  一连数日,王景都亲自坐镇东郭大营,完成对丁原麾下旧部的打散重组,将他们重新整编。

  而荀攸和史阿等人,则被王景安排在洛阳城内查探情报。

  不一会儿,荀攸便前来向王景复命:“主公。”

  “公达,洛阳城中情况如何了?”

  王景刚刚练完剑法,精赤着上半身,在演武场旁边的石凳上随意坐下,貂蝉很快便拿着干净的湿毛巾过来帮他擦拭。

  对于自家主公这等放荡不羁的豪迈作风,荀攸也是见惯不怪,笑着回道:“董卓仍在收拢何进所留旧部兵马,至于太傅,袁家内部最近似乎不太和睦,司隶校尉袁绍和虎贲中郎将袁术,此二人皆有怨言传出。”

  “呵呵,无非就是分赃不均罢了。”

  王景自己也是次子,自然明白袁绍和袁术为何不满:“为了家族大业鞍前马后,眼看着果实即将成熟,结果却没自己的份儿,是个人都难以接受。汝南袁氏,怕是要要出大乐子了。”

  历史上的袁隗和袁基,就是被袁绍和袁术这两兄弟给坑死的。

  董卓废了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登基称帝,这件事可是亲自请示过袁隗的,而且袁隗还答应了。

  作为硕果仅存的辅政大臣,同时还是董卓的老上司,由此可见此事根本就是袁隗的谋划,董卓只是执行者和背锅人。

  结果关键时刻,袁绍和袁术纷纷站出来公然反对,这就知道为何董卓后来会那么愤怒了。

  不过王景很好奇,这个世界的汝南袁氏可是很强的,不仅仅是名声和家世,单单是实力而言,汝南袁氏也堪称世家中当之无愧的第一。

  家传绝学《孟氏易》脱胎于《易经》,在谶纬学派的诸多功法之中,亦可被称为翘楚,又有炎汉帝朝的官气加身。

  作为辅政大臣,袁隗甚至能够动用山河社稷图的力量,镇压董卓怕是易如反掌,董卓拿什么反杀袁隗?

  就在王景思索之际,愤怒的小金乌跳到了他的脑袋上,用力扑棱着翅膀,发出不满的叫声。

  叽叽~叽~

  “你这臭鸟,把我的头当鸟窝了吗?给我下来!”

  叽叽~

  小金乌的三只小短腿死死抓住王景的头冠,就是不可能下来。

  荀攸见状,则是笑着恭维道:“主公,金乌乃是上古神兽,对气运命数最为敏感,之所以如此躁动,应当是因为主公你成功消化了丁原的旧部,气数大增的缘故。”

  “气数?是官气吗?”

  王景面露疑惑之色,《紫微帝气篇》有传授望气之术,却缺少相关方面的基础内容介绍。

  荀攸家学渊源,对此倒是略知一二,所以便为王景解释起来:“官气乃是朝廷赐予,如同俸禄,一般都是按月发放。然则气数却是不然,所谓气数,其实本质便是集众,为了共同的志向和目标,彼此命数交织,气运相连,便谓之气数。”

  这么一说,王景就听懂了,恍然道:“原来如此,所以我地盘越大,掌握的人口越多,气数就越强?”

  “大体如此,不过人数是虚的,气数的强弱,还得看人心向背。是众志成城,还是众叛亲离,结果自然大不相同。”

  荀攸不会望气术,更不是相士,可却依旧能看得出王景运势惊人,绝非常人能比。

  王景则是若有所思:“天驷曾言我夺取了魏王假身上的魏武天命,没想到这份抢来的气运居然这么强,简直就是心想事成。”

  但是随后王景有些担心,毕竟任何事物都有代价,魏武天命真要这么无敌,魏王假就不会死了。

  由此可见,这玩意儿肯定是有后遗症的,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爆发。

  不过王景摸了摸头上的小金乌,忽然又放心下来:“还好我已经提前将魏武天命转移到了小家伙身上,到时候若真有劫数,就把伱丢出去挡劫。”

  叽叽~

  小金乌似乎感受到了王景不怀好意,又生气地叫出了声,以表不满。

  不过即便如此,它也还是赖在王景的脑袋上不肯下来,只为多吃几分气数,让自己尽快获得成长。

  良久,王景忍不住询问荀攸:“公达以为,袁隗和董卓,谁能笑到最后?”

  “主公,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攸自然是希望你能笑到最后啊。至于太傅,他自以为是的秘密,实际上世家中人,大多都猜出了几分。只不过此事对世家有利,故而大部分的人都在隔河观望,打算坐享其成。”

  “秘密?指的是儒门天下吗?”

  王景心思一动,随后问道:“道家有道之一国,儒家亦有儒门天下,难不成诸子百家,都有类似的大计划?”

首节 上一节 87/1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