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三国练神功

我在三国练神功 第29节

  “不然呢?”

  王凌皱眉:“黄豫州名满天下,品行高洁,应当不会故意栽赃陷害才对。”

  上辈子曾经见识过人心险恶的王景,可不像王凌那样被什么名臣光环给迷了双眼,轻蔑地笑道:“政治斗争永远都是血淋淋的,更何况要背后捅刀子,又不一定非得栽赃陷害,毕竟人无完人,找准弱点,就能一击毙命。”

  在王景看来,鲍鸿盗拿军饷这事儿吧,其实可大可小。

  一千万钱很多吗?

  曹嵩买三公之位,花了足足一亿钱!

  而且这位置他只坐了五个月,连半年都不到,意味着这个官职刘宏还能再卖一次。

  此时的东汉朝廷,卖官鬻爵直接明码标价,童叟无欺,价格都是刘宏这个皇帝自己填上去的,可想而知朝野上下的风气是何等稀烂。

  真要说朝中大臣一个个两袖清风,那请问买官的钱都是从哪里来的?

  所以说,刘宏压根就不会管你是不是利用职权偷偷捞钱。

  若是平时,就算黄琬举报,此事也是不痛不痒,最后不了了之。

  毕竟鲍鸿是给皇帝办事的,打狗还得看主人呢。

  可鲍鸿把皇帝的事情给办砸了,那么黄琬的这个举报,可就十分要命了。

  王凌也是聪慧之人,在王景的一番点拨之下,立刻就明白了黄琬此举的用意:“豫州牧这是要夺兵权?”

  王景点了点头:“检举鲍鸿,既能把兵败的责任推到他的头上,又能独揽兵权,可谓一箭双雕。不过这事儿和我们没关系,别掺和进去,在一旁凑个热闹就好。”

  王凌忽然有种梦碎的感觉,明明他以前所认知的儒门名士,不是这样的啊!

  当偶像光环消失,他眼中的这些名士,忽然间看着跟市井小民也没什么区别了,一个个都唯利是图,锱铢必较,彼此间算计来算计去的。

  果然,没多久就传来鲍鸿征战无功,死于狱中的消息。

  而豫州地界,黄巾各部此伏彼起,声势复盛。

  黄琬对曹仁委以重任,开始征集当地世家豪族的力量,绞杀汝南黄巾军的残余势力。

  本以为会有一场激战,结果“大贤良师”不见踪影,何仪与刘辟也没有继续进犯,双方似乎很有默契地维持起对峙的态势来。

  没了何仪与刘辟的掣肘,黄琬命令曹仁领兵四面出击,剿灭豫州境内的盗匪,威名大震。没多久便以任内政绩为天下表率,因功被赐爵关内侯。

  而王景也因为救援及时,并且举荐人才有功,得以晋升骑都尉一职。

  陈留,刺史府。

  “父亲。”

  “元旭,你总算是平安归来了。”

  王允捋着胡须,目光落在王景身上,露出一副欣慰的表情。

  顽劣的次子,如今成长了不少,可堪大任了。

  “此次出征,具体经过如何,你且与我说说。”

  “是,父亲容禀……”

  王景随即就将整个过程,详细告知,随后又聊起了关于王凌的修为:“彦云经此磨练,终于在昨日抱丹成功。”

  “当真?”

  “是。”

  “好,真是太好了!”

  王允闻言亦是大喜,甚至比王景升任骑都尉还要高兴。

  毕竟官职对于如今的太原王氏而言,无足轻重,不差王景这三瓜两枣的。

  唯有集齐三名能够修习《真阳九炼》的族人这件事,关乎家族的生死存亡。

  王景见状,也是颇为不解,忍不住询问起来:“父亲,其实景早就想问了,为何家族需要集齐三名能够修习《真阳九炼》之人?我太原王氏又并非只有这一门神功绝学,其他的功法,也可以拿来培养英才的吧?”

  见眼下没有外人,王允便将家族埋藏已久的一个惊天大秘密告知王景:“元旭,你可知我太原王氏来历?”

  “根据家规和族谱中的记载,我太原王氏出自周朝姬姓,乃王族贵胄之后。及至战国时期,先祖王翦、王贲父子入秦效力,率领大秦锐士东荡西杀,南征北战,横扫天下,相继消灭五国,立下赫赫战功。”

  “在仙秦帝朝一统天下之后,先祖王翦、王贲父子二人更是激流勇退,荣归故里,不再参与朝政。唯恐始皇猜忌,先祖王翦不惜将家族一分为二,太原王氏得《真阳九炼》,琅琊王氏得《鸿羽剑经》,两家从此明面上不再往来,各自分居。”

  王允微微颔首,似在回忆往昔,太原王氏曾有过辉煌的岁月,如今不过是暂时的蛰伏。

  “始皇二十二年,先祖王贲率领十万大军攻打魏国,当时秦军包围了魏都大梁,引黄河、大沟之水倒灌大梁,三个月后大梁城坏,魏王假请降,而后被处死,至此灭魏之战结束,大秦尽取其地。”

  王景不解:“此为史书所载,人尽皆知,父亲为何特意提起?”

  王允这才将秘密告知:“死去的魏王假,不过是替身。”

  王景这下终于露出了一副震惊的表情:“魏王假没死?”

  “至少当时没死。”

  提及此事,王允也是感慨唏嘘:“当时韩、赵已灭,先祖王翦深谋远虑,唯恐功高震主,受君王猜忌,因此暗中为家族的延续筹谋布局。灭魏之战中,先祖王贲领兵进逼大梁,意外发现魏王假已在城外秘密挖掘了一处地宫,囤积财宝、兵器和灵药,暗蓄武卒,图谋假死脱身,以求日后东山再起。”

  “彼时大秦如日中天,魏国必灭,然则地宫之事,先祖王贲并未上报始皇,而是暗中率领家族死士以神物丹羽封印入口,困杀魏王假以及八百魏武卒于地宫之中。而地宫之内的财宝和灵药,则可以作为我王氏底蕴。即便有不测之祸,也终有翻身的一日。”

  说到最后,王允叹气:“唯一的问题是,破解封印需要凑齐三名炼化了丹羽圣炎的族人,否则通道必毁。”

  实际上,通道就算毁灭,想要挖掘宝藏还是不难的,无非是多费点力气找人来挖而已。

  可问题在于眼下太原王氏最需要不是灵药和财宝,而是被用作封印法阵阵基的神物丹羽,强行破解会引爆作为阵基的丹羽,这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得知了这个秘密后,王景也终于明白家族为何对于《真阳九炼》这本功法如此看重了。

  “事不宜迟,只待彦云功体一成,我们即刻出发,去开启宝藏,取回先祖遗物。”

  “是,父亲。”

  七日后,王凌抱气成丹,将圣炎纳入心田之中,功体初成。

  王允再三确认之后,大喜过望,立即叫来王宏,带领家中死士,一同前往开封县。

  开封县,位于陈留成西北方向,两地相隔不过六十余里。

  曾经的巍峨雄伟的魏国都城大梁,如今已是不复往昔之气象,虽然依旧富足安康,却少了几分尊贵和王气。

  城郊西北角,王景跟在王允和王宏身后,来到一处水流湍急的河道。

  王宏手持一份用兽皮鞣制而成的地图,表情郑重:“依图所示,就是此处了。”

  “准备仪式吧。”

  王允说完,便招呼王景和王凌上前:“待我一声令下,你们立即运转功体,激活法阵。”

  “是!”

  王景和王凌相视一眼,便分别站到了王允的两侧。

  “就是现在!”

  三人同时运转功体,丹羽圣炎顿时从气海中喷薄而出,笼罩周身。

  王景正疑惑间,脚下土地传来轻微震动,随后就看见一座法坛破土而出,其上镂刻的法阵更是赤光涌现,流火如溪水,沿着法阵的纹路汇聚于三处,最终化作三轮金色烈阳,如旭日冉冉升起。

  其中一轮金色烈阳凌空自旋,产生一股强大的吸力,开始牵引着王景体内的丹羽圣炎。

  同样的状况,也发生在王允和王凌身上。

  轰~

  三轮金日各自从三人身上抽取圣炎,确认了血脉身份之后,封印终于成功解除。

  咔嚓~

  碎裂的声音过后,一根流动着吴彩霞光的红色翎羽,缓缓落下。

  其三尺余长,笔直如剑,正是神物丹羽。

  王允神情激动,连忙取出血色的琉璃玉匣,珍而重之的将先祖遗物收入匣中。

  王景看着已经开启的地宫入口,忍不住问了句:“此行目的已经达成,接下来的事情,该不会有什么危险吧?”

  王宏洒然一笑:“元旭你啊,什么都好,就是有时候谨慎过头了。如今四百年光阴过去,魏王怕是只剩下一具骸骨了,难不成你以为他还能活着不成?”

第20章 我才不是毒奶

  幽深地宫,终年不见天日。

  王景踩着人力开凿而成的石阶,才刚步入其中,立即就感到一种晦暗恐怖的氛围,向着自己逼近。

  人总是畏惧黑暗,因为未知的危险,往往最为致命。

  虽然并不觉得地宫之内会有什么危险,可小心谨慎的王宏依旧从怀中掏出了一枚似鹤又似鸡的玉制挂件,念诵口诀:“鹤知夜半,鸡应旦明。”

  这玉制挂件赫然是一件法器,只见其应声缓缓升上半空,随即发出亮光,照亮三丈之地,用于探路却是足够了。

  “继续赶路。”

  王宏手按剑柄,率领五名剑卫死士走在最前方,而王允则是走在中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准备应对任何突发事件。

  王景走在最后面,心中暗暗感慨:“果然我王氏都是深谙苟道之人啊,安全第一,这很好。”

  地宫的通道,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千余步,豁然开朗。

  出现在眼前的,是一片视野开阔的区域,高约十丈,面积则是极为广阔如同一座修建在地底的宫殿群落,规模堪称恢宏。

  “这是人力能开凿出来的?”

  王景是真的非常惊讶,这样的宫殿群落,修建在地上都算得上工程浩大,更何况是在地底开凿而成?

  他难以想象这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而如此巨大的工程,又是如何瞒过秦始皇的?

  王宏笑着解释道:“单靠人力自然不可能,此地宫乃是用法术修建而成,上古炼气士感悟自然之理,调动天地元气,移山填海或许力有未逮,可修建一座小小的地宫,还是手到擒来的,只要你出得起钱。”

  “原来如此。”

  王景若有所思,可走着走着,他便暗暗皱眉,觉得情况有些不对劲,便看向王允:“父亲,你曾说魏王假被困杀在地宫之中,可为何我们一路行来,却不见地上有任何尸骨残骸?”

  “嗯?”

  王允闻言顿时停下脚步,显然王景的这句话,提醒了他!

  “不好,快退!”

首节 上一节 29/1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