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三国练神功

我在三国练神功 第109节

  怨气几乎如有实质,冲击着王景的神识。

  带着法力的号角吹响,原本被冻得站都站不稳的白波军士兵忽然迸发斗志,嗷嗷叫地便往前猛冲。

  荀攸以军师身份,位列王景左侧,低声说道:“郭大看来是真打算拼命了,这是黄天道法中的声乐秘术,可在三刻钟之内,鼓起余勇,振奋士气。可三刻钟一过,体力就会耗尽,届时即便是稚童亦可轻易杀之。”

  话虽如此,寻常的官军想要撑过这狂涛怒浪一般的进攻,也非易事。

  只见白波军的士卒一个个体壮如牛,奋力冲杀,在黑压压的人潮面前,北军顿成为了一座孤岛,仿佛随时都有可能被巨大的浪潮所淹没。

  而在马背上的王景,此时此刻,神色恣意,竟还有心情和手下谈笑风生:“看来郭大与胡才也非草包,指挥调度倒是颇有章法,至少发挥出了白波军的兵力优势。以众击寡,此为兵法正道。”

  张辽则是豪迈一笑:“即便如此,面对吾等强军,仍是不堪一击。”

  冷兵器时代的战斗,士气和体力非常重要。

  没有士气的战士,连农夫都不如。

  而体力耗尽的人,则是连幼儿都不如,只能任由宰割。

  所以将领的指挥能力往往决定着战场的胜负,人数越多的战斗,越是要依靠将领的指挥和调度能力。

  而张辽显然对自己有信心,更对王景和北军有信心。

  “杀啊!”

  身处绝望境地的白波军,开始了他们的困兽犹斗,对死亡的恐惧,唤醒了他们内心深处的野性。

  张辽表情多了几分凝重:“河东人果然悍勇,这些人真是可惜了。”

  王景手按名剑纯钧,同样发出一声感叹:“确实可惜了。”

  两人都很有眼力,自然看出了河东人的身体素质非常优秀,而且斗志昂扬,若是能够组建成军,定能在战场上发光发热,大展身手。

  只可惜如今彼此各为其主,却是不得不拔刀相向。

  但是可惜归可惜,王景也丝毫没有心慈手软,抬手一挥便高声下令:“放箭!”

  两军还未接战,在王景的指挥下,北军后排的射声营弩手便举起弓弩,展开一轮又一轮的齐射。

  刹那间,箭矢密集如雨,在白波军的阵列中绽放出一朵朵凄艳的血花,仅仅是三轮齐射,就造成了数以百计的伤亡。

第79章 你们是来炫富的吧【改】

  “不好,官军配备有强弩!”

  “啊,救我!我膝盖中了一箭!”

  两军还未接战,白波军的前阵就劈头盖脸地迎来了一波密集的箭雨洗礼,缺少护甲的叛军士卒难免惊慌失措,惨叫连连。

  大部分的叛军士兵都只穿着布衣,御寒尚且不能,在面对穿透力极强的弩箭时,更是毫无抵抗之力,中箭之人非死即残。

  即便活下来,受到弩箭的贯穿伤害,命不够硬的,战争结束后也会因伤口感染病菌而死于破伤风。

  汉承秦制,继承的可不仅仅有仙秦的文治,更有帝朝的武功!

  因此汉军的序列中,强弩大量配备,曾在战场上让善于骑射的匈奴人都吃足了苦头,更遑论是组织度逊色了好几个档次的叛军了。

  郭大立于大阵中心处,坐在马背上看得眼皮直跳,可却是毫无办法,只能下令让手持木遁的前排士卒继续硬着头皮往前冲:“不许退!给我前进,违令者斩!”

  胡才此时也是一副气急败坏的表情,面目狰狞地拿着朴刀大肆砍杀逃兵,嘴里疯狂叫骂:“一群孬种,都给老子往前冲!只要接战,我军就可大盛!”

  两人亲自带兵压阵,总算是勉强弹压住了自军溃败的局势,他们此前都曾和官兵打过仗,因此很有战斗经验,知道只有冲到贴身肉搏才有取胜的机会,和官军对射就是找死。

  毕竟弩和甲都是朝廷严格管控之物,抓到就是抄家灭族的大罪,因此就连世家和豪族都难以提前大量储备,更别提白波军这样的草台班子了。

  且不提一把良弓想要制作完成,前前后后要耗费一年至三年的时间,且成本高昂,需要用到牛角和牛筋等资源,这些可是战略储备,有钱都难以买到。

  而一个弓箭手的训练,三年只能说是勉强合格,五年以上才能被称为精锐,甚至你还得有射击方面的天赋和才能。

  如此一来,弓箭手妥妥的就是高级兵种,在官军的战斗序列中都属于绝对的精锐,白波军号称十万众,能开一石弓的合格弓箭手,却是连两百都凑不出来,根本不可能与北军对射。

  要知道,王景麾下的射声营,就招募了上千名能开三石弓的精锐弓箭手,个个都实力惊人,有射杀猛虎之能。

  王景与荀攸一同坐镇中军,率领预备队不动如山,好整以暇地俯瞰战局,等待着决胜一击的机会。

  荀攸看向白波军那稀稀落落的弓箭手,轻声感慨说道:“河东本地果真多善射之人,区区一伙叛军,居然能招募到数百可开一石弓的的猎户。”

  王景则是说道:“可惜了,在远程打击能力上,叛军与我军差距之大,难以弥补,所以面对箭雨,他们只有硬扛的份儿,很伤士气。”

  不得不说,华夏的军事发展很早,是全世界唯一大量出产军事著作的古典文明。而华夏的军事统帅们,对于弓弩等武器的运用,也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在这片时空,自远古时代起,各种专门强化远程打击的武学功法,同样不少。

  荀攸笑着说道:“我军射声营将士皆习《飞羽箭经》,自然不是寻常猎户能比的。”

  《飞羽箭经》这一门功法,据传为武帝时飞将军李广所创,他在观摩了东胡人的镇国神功《飞弓神射》时,领悟了驾驭风雷的之法,射出的箭矢威力迅猛无匹。而后为了对抗匈奴的骑射,此门功法便被武帝在汉军内部大肆推广,专门用于训练弓箭手。

  按照箭经上的记述,能开一石弓者,为合格。

  能开三石弓者,可称精锐。

  能开六石弓者,可称神射。

  而能开九石弓者,可称猛将。

  普通的山民猎户,除非天赋异禀,否则训练一辈子,最多也就能开一石之弓到顶了,根本不是官军精锐射手的对手。

  而除了射声营的一千精锐射手之外,王景还将从武库中搜罗的大量强弩列装全军,前阵接敌,后阵可以用弓弩打击敌军后排,前后左右多层次的攻击,足以形成强大的交叉火力。

  眼下,白波军就在这上面吃尽了苦头。

  好不容易挺过前三轮的箭雨覆盖,可等他们冲到北军阵前时,却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一只铁刺猬。

  阎行怒声咆哮:“戟林!”

  随即战法发动,兵煞之气弥漫而开,前排的长矛兵开始列阵,如林的长矛斜指苍穹,与敌人的喧嚣不同,北军的阵地上,有着近乎死寂的平静。

  唯有鼓声阵阵,激荡着士卒心中的血气和豪勇。

  “杀!”

  叛军狰狞的面容,已经充斥在视野之中。

  然而北军依旧岿然不动,直至……

  轰隆,两军碰撞的瞬间,天与地,为之一暗。

  兵器交击撞出的火花,其光灿然,照亮长空。

  杀伐嘶吼的声音,逐渐汇聚成激昂的曲调,回荡在战场之中。

  “铁壁!”

  阎行不仅擅长指挥骑兵作战,久在西凉与羌族交手的他,同样学会了羌人的长矛战法,此刻率领两千步军列于阵前,他们身披寒光铁甲,手持足有一丈八尺的长矛,面对敌人汹涌澎湃的攻势,却是不动如山。

  任你大浪来袭,我自岿然不动。

  金属长矛轻易地刺穿敌人的血肉之躯,甚至把敌人串成了冰糖葫芦。

  然而敌人已经疯狂,不管不顾的猛推猛冲,前排的敌人甚至已经被挤压成了血肉模糊的状态。

  虽然平日训练酒肉管饱,并且训练严苛,但面对如此疯狂的敌人,前阵的士卒依旧还是出现了短暂的慌乱。

  “稳住阵线,不要惊慌!”

  阎行默运玄功,发出一声震慑三军的虎啸,声音化作气浪席卷了整个战场,总算是提振了士气。

  而阎行本人更是以身作则,挥舞奔虎错金矛冲杀在第一线,如此身先士卒,自能激励军心,让士卒为之折服。

  只见阎行以战矛运使天龙戟法,每一击都势大力沉横扫八荒,往往一撩就能轻松挑飞一个敌人。

  时而点杀,时而横扫,阎行奋勇的英姿,如同定海神针一般,成功稳住了北军前阵的士气。

  这就是猛将在战场上的作用!

  身为一军之主将,自然需要在关键时刻镇压全军士气。

  长矛如林,箭矢如雨,白波军虽然人多势众,却根本攻不破北军前排步军的防线,自身反而还要顶着射声营的箭阵输出,每分每秒都在承受着巨大的伤亡。

  而比伤亡更可怕的,是寒冷的侵袭!

  天气越冷,人的体能下降就越快,尤其是白波军缺乏御寒物资,体力的消磨更是惊人。

  黄天道法终有极限,被声乐秘术鼓起的余勇,很快就在饥寒交迫的两面夹击之下消磨殆尽,白波军的士气开始如春雪消融一般,飞快下降。

  郭大和胡才原本的打算是用炮灰不断消磨北军的体力,然后再率主力一战而定乾坤。

  别看他们是流寇出身,但手底下也有几千精锐。

  这些士卒不仅身材高大,而且身上穿着铠甲,手里的兵器也是汉军的制式兵器,战斗力并不弱。

  然而他们还是打错了算盘,王景练兵舍得下本钱,北军八营的士卒皆是经过层层选拔,汰弱留强的禁军精锐,不仅体力充沛,意志更是坚韧如铁,绝非叛军可以一鼓作气拿下的郡国兵杂鱼。

  三刻钟的时间转眼即逝,许多留在外围等候的白波军士卒,已经开始冷得打哆嗦了。他们的体力在寒冷的气温下飞速流失,哪怕他们一动不动,也无法保持体力和士气。

  只因为,天气实在是太冷了,而他们也是又累又饿,纵使有黄天道法压榨出了身体的最后一丝潜能,此刻也渐渐支撑不住。

  毕竟他们这些苦哈哈可没有北军人手一件的毛料大衣,更不可能顿顿都能吃饱,无论是精神还是体力,此刻都已经到达了极限。

  王景坐镇中军,自然将敌军的状态看在眼里:“这一仗,看来我军已然必胜。”

  “全赖主公运筹帷幄之功!”

  张辽这话虽有拍马屁的嫌疑,却也是他心中的真实想法。

  毛料大衣发下去之后,北军上下都有了抵御寒冷的能力,至少比叛军强得多,因此现在才能占尽天时的优势。

  原本寒冷的气温,对大家的削弱都是一样的。

  可北军有御寒衣物,叛军没有,那么寒冷就变成了对叛军的单方面削弱。

  等于是老天爷都站到了王景这一边!

  而更妙的是,王景此前不断压榨白波军的生存空间,又杀鸡儆猴,断了他们的粮草补给,逼迫他们不得不再北军选定的时机出战。

  能够如此这般善用天时,王景已经深得兵法精要,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而敌人就惨了,久攻不下,体力逐渐消磨殆尽。

  虽然北军不急着反攻,但是郭大和胡才苍白的脸上,此时此刻都写满了绝望。

  他们知道,自己败局已定,根本赢不了!

  然而就在这时,远方地平线上,突如其来的一支骑兵,开始加入战场。

  苍凉的号角声吹响,一股仿佛来自域外的蛮荒气息,随着北风一同袭来,那肃杀的气息,更是直接言明了来者不善。

首节 上一节 109/1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