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第133节

  慕容英在世的时候,基本上是马不停蹄的翦除了好几个有异心的宗室,在加上此前他十多年干掉的,已经让慕容家从开国时候的人才济济,到现在为止,已经很少有能独当一面的宗室了。

  死了一个宗室亲王,这种大事让洛阳朝廷当即决定派遣重兵平叛,决不能放任这种豫州这种心腹之地乱下去了。

  以辅国大将军、令支王段义弘为都督中外诸军事,使持节,率中军精锐出洛阳,平定叛乱。

  但是。

  诏书拟好了还没发呢,就有情报来了。

  关中的西燕决定趁着豫州叛乱,出兵。这个月就会有动作。

  应该是不想给洛阳方面平定豫州的机会,大有趁你病要你命的架势。

  情报的真实性不用怀疑,并且也没人怀疑。

  虽然冬天出兵是兵家大忌,但这种战机,肯定是很难寻得到的。

  于是乎洛阳朝廷又陷入了争端当中。

  甚至有人提出了迁都。

  当然,没明着说,就说是要让皇帝去冀州巡幸。

  当即就被否定了,就连慕容超自己都听了直摇头。

  不过能有人提出这样的提议,也就说明了洛阳的人心已经开始浮动了。

  毕竟豫州跟司隶近在咫尺,那边声势那么多,还战死一个慕容王爷,这都得想着会不会下一部就打到洛阳来了?

  但幸好段世恒、慕容显宗、高士则等老臣还有余威,能够震慑朝廷。

  这才把这股声音压了下去。

  不过眼下的问题依旧十分严峻。西燕打过来要不要派重兵抵御?豫州的叛乱要不要加派兵马剿灭?

  两线作战是很难的,很容易就顾此失彼。

  最后还是慕容显宗开口拍板,让辅国大将军段义弘率中军进驻弘农。

  同时派遣信使联系李源,让益州、陇右出兵,威胁关中的后方。

  至于豫州的叛乱,调集大将军娄居士辖下的兖州军、裴敏之属下的徐州军,镇南将军李元徽属下的江淮军,赵翊属下的冀州军,会同慕容德舆所领的外四家军,围剿豫州叛军。

  以娄居士为大都督,总督军务。

  为了弥补兵力不足,慕容超将天雄军和天武军这两支河北精兵也派出来,归娄居士统辖。

  李元徽收到诏书的时间,已经是年后了。

  这个年,从地里位置上来说,淮河以南过的都还不错。

  尤其是江淮地区,有了一岁的积蓄,年过得很热闹。又没有遭遇兵祸。

  跟淮北豫州的兵荒马乱,形成了鲜明对比。

  “不仅需要出兵两万,还得每月供应三万石军粮,真是”

  李元徽放下诏书,又看了看娄居士发过来的军令,一阵摇头。

  郭风和道:“豫州本就无粮,所以百姓才聚众作乱,洛口仓虽然有粮食,但转运过来也费劲波折,荆州失守,只有从徐州和扬州调拨粮食可出兵两万,,我江淮防线尚有不足啊.”

  李青莲道:“江东去年厉兵秣马,精选青壮十万,于京口、采石、芜湖、于湖等地操练,如今士气恢宏,不可不慎之,待今年雨季,江东必兴师来犯,濡须、皖口、彭泽、柴桑的防备都马虎不得,以我之拙见,东魏必令沈尚法、慕容靖攻柴桑,曹元静自率大军进犯濡须,苗先云等别攻历阳、广陵.”

  “.将军当以遣一大将率重兵屯戍濡须口,历阳广陵闭城不出,可保无虞,至于将军可亲率水陆大军,往攻豫章郡豫章告急曹元静必往救之,可令濡须之军扰其后路.”

  李元徽听了李青莲的打法之后,默然不语。因为他觉得这么打有些冒险。

  濡须口是淮南防线的重中之重。趁着曹元静打濡须坞的时间去打豫章郡,从战略目标上根本不对等。

  豫章郡虽然富庶,并且控扼大江,但对于目前江东和江淮的对峙当中,根本就算不上什么战略要地。

  因为双方争夺的是大江下游的控制权。

  李元徽想了想历代从江淮出兵,夺取江东的故事。

  南方想往北面打,想要借助水军之利,就必须死磕濡须口这条线路,可以走巢湖、淝水入淮水。

  而北面往南打呢?

  历阳!

  历阳当江淮水陆之冲,左挟长江,右控昭关,梁山峙其东,濠滁环其北,为淮南之藩维,江表之保障,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长江下游渡口有二。一是瓜州渡,京口与对江广陵通道。

  二是横江古渡,历阳与对江采石通道。

  长江流向由西向东至境改为南北向,“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故名横江。

  凡自淮西来者,必趋渡江,进取京陵。

  南略北地,亦可由采石渡江而西。

  所以,江淮能不能先发制人呢?想到这里李元徽想起很多名字。

  侯景、孙策、赵大、老朱、韩擒虎、苏峻.这些人都是从历阳发兵,成功渡江的。

  现在历阳和老朱都齐活了,没道理不成功吧?

  为什么非得等着曹元静打过来?我就不能打过去?

  没这样的道理。

  咱也来把先发制人!

第204章 问题解决了没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刚鼓气雄心壮志的李元徽在跟幕僚、将领们提出自己攻取采石横渡大江的想法之后。

  除了寥寥几人响应之外,无一例外都是劝他慎重。

  “曹元静,人杰也,虎踞江东,不可轻也。”

  “曹氏父子,宽厚仁德,于江东威信大行,而百姓谈‘燕’色变,还请将军慎之”

  “将军三思,曹元静据江东二载,江东豪杰争相投之.”

  一众幕僚全都是反对意见。

  首先东魏目前拥兵二十万,曹氏父子在江东颇有人心,这一点也得过感谢李元徽的老丈人,先帝慕容英。

  曹氏父子是贩私盐的出身,知道老百姓日子苦。又有大能人张弘平做指导,所以为政宽仁。

  又提拔了顾陆朱张等江东大族为官为将,所以江东无论是百姓还是大族,都人心归附。

  反而是李元徽在江淮毕竟代表的大燕。

  现在江东的百姓们对于大燕当政这十多年的时间,可谓是深恶痛绝。

  不论是前朝大魏,还是自有半壁江山的南魏时期,更早可以追溯道孙吴,江东的日子从来就没这么难过。

  大燕对江东不仅苛以重税,还频繁征伐徭役,修运河,征讨高句丽.

  好不容易等慕容英死了,曹天子造反,这日子好过了些,这你大燕又来了?

  人心向背这个东西,得信,还得敬畏。

  李元徽是个听劝的人,在被手下人劝说之后,主动出击先发制人,就变成了“佯攻”。

  不能真打,还不能假打了?做做样子也吓你一跳。

  新一轮的备战工作又开始了。

  李元徽如同去年一样,开始巡视了沿江各个要隘的城防情况。

  第一站是广陵和江都。

  还特意让张嫣和张家兄弟都随行。

  张林听说李元徽要来,带着几个儿子和孙子在江都城门口迎接,还摆下酒宴为他接风。

  “李将军。”

  “晚辈拜见张公。”

  “将军折煞老朽了.”

  李元徽虽然以晚辈自居,但张林可是一点都没有摆长辈架子。

  两人并行入城,众人紧随其后,在张坚家的园子里吃了宴席。

  宴会散去之后,略微有些微醺的李元徽卧在榻上休息,张嫣端着醒酒汤过来,让他喝下。

  张家兄弟各跟着长辈们去了老宅说话。

  “李将军这次来江淮,咱们张家也得有所表示啊。”老大张共成率先开口道。

  老三张共平道:“这怎么表示啊?三郎和五郎都在李将军麾下效力,还把九娘嫁过去了,这还得怎么表示?”

  张共成道:“庐江郡的皖县乔家,舒县周家,李家,刘家,可都是举族相托,咱们张家家大业大,不能派几个子弟就简单了事。”

  张林道:“老大说的是,如今唐国公已经占据益州、凉州、陇右,李都督又在江北威望日隆,李家得势就在眼前咱们张家,不缺人,也不缺钱粮”

  李元徽从江都从的时候,张五爷张共烈率五千部曲投军,此外,还有江淮一地不少的绿林豪杰、强宗大族带着部曲投军。共有万余人。

  李元徽任命张共烈为虎贲郎将,统领万余新军。

  同时张家还投献了十万石军粮和两千石粗盐。搞得李元徽都感觉自己吃上软饭了

  他也明白,这是张家的投资。

  这说明张家已经非常看好李家的前途和未来,所以继续加注了。

  这其中。有绝大部分因素是因为老爹和二哥在凉益二州已经积攒了逐鹿天下的实力。

  目前,因为洮西之战的传播开来,李二郎率三千骑军大破两万凉州精锐,并随后驱使降兵夺取凉州的事情,已经是名震四方了。

  但去年一整年,既光平元年,无论是益州还是陇右、都没有大规模的用兵动作。

  其中原因不外乎有二,一是李二需要时间来掌控凉州军。

  毕竟他只是以护军的身份统率军队,名义上还是要受萧卷节制的。

  其二,就是前年大战粮食消耗不小。翻越祁山道从汉中一路运粮,并不轻松,其消耗也不小。

首节 上一节 133/2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科技与狠活,打造无敌军团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