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庶子称雄

红楼:庶子称雄 第73节

  众盐商连忙大声喝彩,马屁如潮。

  贾琮回头给黛玉摆摆手,迎来一个大大的白眼,笑着对众人拱了拱手,走进船舱。

  “诸位,这便是林盐院的内侄,神京荣国府的琮三爷,如今盐院身子有些不爽,已全权委托了三爷代为理事,各位有什么话儿,就给三爷说说罢。”张宁大声道。

  顿时舱内热闹起来,有溜须拍马的,有诉苦陈情的,有告状喊冤的,有询问盐务的,有打听消息的,有邀请设宴的……林林总总,五八门。

  贾琮走到众人中间,一举手,往下一压,顿时一静,盐商们都凝神听着。

  “各位,听我一言。我不是青天大老爷,哪管得这许多事,今儿来就为给大家说一件事,盐院要增发窝本!”贾琮道。

  众人虽早已收到些风声,仍忍不住有些激动,顿时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由于都是没窝本的中小盐商,大家有共同语言,一时又热闹起来。

  贾琮走到专门为他设置的讲台上坐定,笑着压了压手,道:“窝本是个什么东西,各位比我明白,我就不赘述了。今儿来主要是和大家先通通气,免得时间仓促,准备不及,错过千载难逢的良机!”

第121章 白头仙翁

  “敢问三爷,这次增发多少窝本?”一个老者起身拱手问道。

  贾琮微微一笑,道:“具体多少,还在核算中,反正大家到时候把银子备好就行了。”

  “敢问三爷,这窝本如何卖?价格几何?”又一个盐商道。

  贾琮笑道:“价格我说了不算,你们大家定罢,大家说值多少钱就多少钱。”

  众人都是人精,面面相觑,心中明白,这是要众人竞价,价高者得了,倒也合情合理。

  “敢问三爷,这次推行的盐法,可有些新意思?”另一中年盐商道。

  贾琮点头:“国朝盐法始终以纲盐法为根本,本次重新核定了盐引数量,故而要修订纲册,并不是什么新法,不过是查漏补缺。要说新意思么,对八大盐商来说,没多大新意,对诸位来说么,倒也有几分意思。”

  众人闻言,忙坐直了身子,竖起了耳朵,生怕听漏一个字,角落里几个盐商雇佣的主文相公,正全神贯注拿着书册毛笔速记,要把贾琮的话记下来再慢慢研究。

  贾琮笑道:“其一嘛,自然是在座有人会破天荒拥有盐引,得以尝尝大盐商的滋味,日后扬州城就不只是八大盐商了。”

  众人吞了口唾沫,眼神火热,这是显而易见的事。

  “其二,盐务整顿,会设立盐业准入制度,许多资本不足、实力不够的小盐商会被淘汰。两淮就这么多盐,也不必这许多盐商去经营。”

  这一句话,顿时把众人从天堂打落地狱,舱内鸦雀无声,特别是小盐商们,都如丧考妣,惊惶失色,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被淘汰的对象。

  “其三,法理不外乎人情,我也不是要砸了大家的饭碗,自然也要给许多品行端正,本小利微的盐商们一条路走。”

  贾琮笑了笑,“一人力小,难成大事,若合在一起便不同了,自然也能干些事情,诸位以为如何?”

  “三爷所言极是。”

  “三爷一语惊醒梦中人。”

  “三爷高义,我等铭感五内。”

  众人缓过一口气来,忙大声附和,力图表示自己品行相当端正。还有心思转得快的已开始揣摩“品行”二字的深意,考虑是不是要先表示表示“品行”。

  贾琮抬手止住,道:“我要说的话就说完了,总而言之,增发盐引是关系大家切身利益的大事,上一次核定盐引还是开国之时,距今近百年,错过这个机会,可就再没有了,诸位好自为之罢。

  还有疑问的,不妨请教张大人。另外,把我今天的意思转告同行们。”

  贾琮说完,招呼徐清那条船过来,跃了上去。留下张宁被一群盐商围着叽叽喳喳问个不停。

  “说这些废话没用,盐引不是我的,是盐院衙门统一发的,窝本谁不想要?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是拿银子说话,还有半个月时间,你们自去筹钱,一家力有不济,你们几家联合未为不可。”张宁大声道。

  众盐商们见问不出新东西,忙撤了回去,相好的三五几人聚在一起讨论。

  “老李,这回机会错过了,定要悔恨终身。”

  “那不是废话么?老子决定了,砸锅卖铁,扒房子卖地,也把银子凑足了,弄点窝本顽顽。”

  “老孙,伱把银子光了,弄到窝本后如何贩盐?”

  “呵呵,老子窝本在手,怕什么?没窝本的人还不求着老子?”众人大笑,这就是窝本的作用了。

  “现在才想去卖房子卖地,已然迟了,如今不知多少人虎视眈眈盯着这批增发的窝本,大家都在四处筹银子,卖给谁?”一人道。

  “这如何是好?”

  “我看只能找晋商、粤商、闽商这群混蛋拆借些了。”

  “也只能如此了,不过也不用担心,只要弄到窝本,付些利钱算什么,这可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大事,万不可大意。我看八大盐商定然不想放过,我等也不是吃素的,何不联合起来,来个虎口夺食?”

  “哈哈哈,正有此意!”

  “小弟家财微薄,便出100万罢。”

  “我也出100万。”

  “我200万。”

  “……”

  张宁看着众人讨论得热火朝天,心中大喜,这次要发大财了,忙派得力官吏分别去各条船,宣讲刚刚贾琮说的意思。

  ——

  “三爷你可来了,我等恭候多时矣。”江川笑着把贾琮迎了进去。

  “三爷,这是江家的老家主,江别鹤老爷子,这是何家老家主,何生老爷子,这是杜家老家主,杜淳老爷子,其余几位先生你已认识,我就不赘言了。”徐清笑道,暗中给贾琮使个眼色。

  贾琮点点头,看向江别鹤,这人就是顶着太上皇御赐“义商之首”牌匾,领着光禄大夫衔的盐业巨鳄,八大盐商之首的江家真正掌舵人,人送绰号“白头仙翁”。

  江别鹤身形瘦削,拄着竹杖,头戴纱巾,白发如银,梳理得一丝不乱,身着宽松麻道服,足蹬布鞋,卖相上倒有几分出尘之意,就是不知道是否真如传说中那般能掐会算了。

  “老朽见过琮三爷。”江别鹤笑着拱手见礼。

  “我等见过琮三爷。”众人跟着拱手。

  贾琮忙扶着江别鹤,笑道:“老爷子可折煞我了,该我给您请安才对。久闻老先生大名,却无缘一见,今日总算得偿夙愿,老先生果然不愧‘白头仙翁’之名,一身仙风道骨,让人竟不由得生起向道之心,直想和老先生一同修仙了道去也。”

  众人笑着附和。

  江别鹤摇头笑道:“三爷过誉了过誉了,老朽风烛残年之人,不过喜读几本南华,哪里敢称‘仙’字?倒是三爷少年英雄,风采照人,实乃人中之龙,老朽生平仅见。”

  “江老爷子所言极是,三爷这般俊杰,即便在江南灵秀之地,也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众人笑道。

  贾琮呵呵一笑,道:“老爷子、诸位贤达这般抬爱,琮可无地自容了。”

  “不过据实而论,三爷何须谦逊。”众人道。

  贾琮微微一笑,也不和他们扯淡,道:“船上可有什么玩意儿没有?”

  众人笑道:“得知三爷要来,岂能不备?”

  江川拍拍手,一队身着轻透薄纱的妙龄女子并诸多年轻女乐师,从下面鱼贯而上。

  “哟,今儿瘦西湖四大魁都齐了。”徐清笑道。

  “见过琮三爷、徐大人,并诸位先生。”四女微微一笑,衣袖一拂,盈盈拜下。

  “这是瘦西湖上四位大家,吟风、恋、飞雪、弄月,合称‘风雪月’,比不得神京城四大行首,勉强服侍三爷罢。”江川笑道。

第122章 网开一面

  贾琮见这四人不过十六七岁,皆明眸皓齿,巧笑嫣然,论姿色绝不在蓝薇或秦淮河任何大家之下,只是居于扬州,名气不如她们大罢了。

  因笑道:“四位大家不必多礼,便请随意露一手,让我等一饱眼福罢。”

  “那奴家们就献丑了。”四人齐声笑道,领着众乐师去船舱一端的小舞台上坐定。

  四人或抚琴、或吹箫、或轻歌、或曼舞,演了起来。

  贾琮饶有兴致看着,却是充耳不闻、视如不见,心中盘算着盐商们会如何应付新法。

  众盐商对视一眼,他们如今哪有心思看美人儿歌舞,均面色凝重的各自思忖,待会如何说话。

  贾琮对身边的江别鹤笑道:“不意扬州美人竟别有一番风味,琮真想长居此地,乐不思京矣。”

  江别鹤笑道:“琮三爷说笑了,浅水难养蛟龙,三爷人中龙凤,久居于此,可不是太屈才么。

  若觉此间女儿稍可寓目,老夫便送几匹极品瘦马给三爷带回去,闲时把玩,也算领略扬州风月了。”

  “老爷子此言极是,三爷若有兴趣,我等自当供奉,咱扬州别的没有,瘦马姿色倒也不输于其他地方。”众人忙道。

  贾琮忙摆手,笑道:“诸位若有瘦马给我再留几年,等我武艺练成再送不迟,如今却是看得吃不得了。”

  老子要是再收几个美人回去,顰儿非弄死我不可。

  众人大笑:“既然如此,我等过几年再孝敬三爷便是。”

  贾琮点头笑道:“那我就先领了诸位的情了。既蒙厚赐,当投桃报李,各位对如今重修纲册一事,可有什么想法?”

  一谈到正事,众人顿时敛去笑容,均沉默不语,只把眼望着江别鹤,这涉及八大盐商根本的大事,他不出头谁出头?

  江别鹤笑道:“不瞒三爷,我们几位同行听闻此消息,都吃了一惊,增发窝本可是了不得的大事,毕竟如今的纲册是太上皇当年所定,这骤然更改,恐人心浮动,于盐业不利啊。”

  搬出太上皇就能吓住老子?贾琮心中冷笑,和声道:“老先生所言甚善,太上皇所定的纲盐法自是万世良法,岂容胡乱更改,这不是不忠不孝,大逆不道么?”

  众人均点头称是,等着下文。

  果然,贾琮续道:“只是当年太上皇所定纲册,乃依据开国初年盐引之数而定,经历几十年盐业发展,如今两淮盐业是什么情况,大家心知肚明。

  故而我等岂能一成不变、照搬照抄当年陈法,这不是违背太上皇纲盐法的本意了么?”

  徐清笑道:“三爷此言极是。纲盐法,便好比当年太上皇做的一篇锦绣文章,我等后人自当传承发扬,于其关窍处、精要处、奥妙处,也当应时、应势、应情而推陈出新,这便是我等科举考试代圣人立言的宗旨了。

  圣人文章摆在那里,光死记硬背不行,还得依据圣人经义,写出自己的文章,才算功德圆满了,各位以为然否?”

  众盐商哪里不懂这些道理,放不下的唯有利益罢了,只是唯唯诺诺,不置可否。

  何家老家主何生开口道:“三爷、徐大人所言自有道理,不知这增发窝本,是怎样章程?是只卖与我们八家,还是人人有份?当年太上皇钦定我等八大盐商,不知还算不算数。”

  贾琮笑道:“何老先生多虑了,太上皇钦定诸位为八大盐商,恩准诸位‘永永百年,据为窝本’,这自然算数,谁敢动摇?只是这纲盐法、纲盐法,归根结底在一个纲字。

  以何为纲,窝本也!各位手里有窝本,自然是八大盐商,可纲盐法却没规定,所有窝本必须为八大盐商所有。

  如今既有新的窝本,自然也要按当年的做法,修订新的纲册,至于以后会有多少大盐商,却非琮所能预料了。”

  众盐商自然明白什么叫纲盐法,简单来说便是认纲不认人,可是让他们难以宣之于口的是:

  一直以来他们手里70万引的窝本,实际上当了500万引来使用,如今盐院重新清查核定了盐引数量,他们手里这点窝本就没多大意义了。

  贾、徐二人对视一眼,对他们的阴私想法自然洞若观火,就是要让他们哑巴吃黄连,占便宜占久了,也该整治了。

  杜家老家主杜淳微笑道:“听了三爷一番讲解,老夫茅塞顿开,如今既有新的窝本,不知如何发放?”

  贾琮笑道:“这倒要请教江老、何老、杜老,当年的窝本是如何发放的?此事涉及纲盐法根本,却非琮可以妄言,还是按太上皇的老规矩办稳妥些。”

首节 上一节 73/1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全民投资:开局投资朱元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