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季汉刘璋

三国:季汉刘璋 第17节

  “董公,你一向不是给人望气,就是帮人相面,事务繁杂,如何得了空闲,来我这州牧府坐上一坐。”

  刘璋打趣着今日过府拜访的董扶,他知道这个以益州有天子气说动刘焉,让刘焉放弃自请交州牧的打算,而是请求了益州牧位置的神棍最近有些不太好过。

  这和他嫂子吴苋有关,董扶给吴苋相面,说吴苋有大贵之相,所以刘焉让刘瑁娶了吴苋,但现在登上益州牧位置的是他,这让董扶的相面之术变的有些不可信了。

  前些日子,刘璋听庞阙说董扶家的门槛都少有人踏了,本来一段时间更换一次的门槛,现在还在用着。

  听到刘璋的打趣话,董扶不以为意,抚须说道:“使君,今日临门,乃是有一桩喜事。”

  “老夫听闻使君府中久无内主,寡凫单鹄,着实有些不好,所以为使君相得一女子。”

  “此女有大贵之相。”

  “大贵之相,我嫂嫂。”刘璋下意识的反应,脱口而出,对于大贵之相的人,府里府外、成都城里谁人知道,他嫂嫂吴苋有大贵之相。

  这让他不由皱起了眉头,看着董扶的眼神带着无以言表的怪异,这神棍也太不靠谱了吧,为了他的相面灵验,竟想弄出这等事情,整出嫂子嫁叔叔的戏码。

  不待董扶说话,他言语中带着抗拒,开口吐槽道:“董公,一女岂能嫁二夫,况且我兄长还活着呢,你怎么能做干出这种事情。”

  董扶被刘璋的话整的脑袋犯晕,心里想到,这都是什么混账话,现在的年轻人怎么这个样子,上次他登门拜访的黄权也是,当着自己的面说吴苋有大贵之相,当面打他这张老脸。

  老而弥坚的他很快平静下来:“使君,天下大贵之相者岂止一人,此女非是使君嫂嫂。”

  刘璋松了口气,这董扶还不至于那么离谱,但是听董扶这话也不怎么靠得住,他这是对大贵之相搞起了批发,这大贵之相从他嘴里说出来整的忒廉价了。

  他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却不一样:“不知哪家的小娘,又得了董公青睐。”

  总算进入正题了,董扶也松了口气,然后说道:“此女使君也是认得的,前些日子使君在市集上回护了一名女子,使君可还记得。”

  黄小娘,刘璋脑海里浮现了她的姿容,虽是年少,却是端庄大气,遇事不惧。

  他点了点头:“自然记得,她的兄长黄公衡现下在我府里任主簿一职。”

  “那使君应当记得,当时你送了一匹蜀锦给她,如今成都内外都在等使君上门提亲,可迟迟不见使君动静。”董扶眯着眼睛,看向刘璋的眼神像是在打量一个浪子,脸上表现出一副伱败坏人家闺女清白,现如今还想置身事外,当真可耻的表情。

  刘璋不由沉思了起来,向黄家提亲这事他嫂嫂吴苋提过一回,如今董扶又来提上一回,看情形,外人都认定他相中了黄小娘。

  对黄小娘他没有什么反感,更多的是欣赏,娶黄小娘倒也不无不可,但有个情况他想问下:“董公既然做媒,当知黄家女芳龄几何。”

  “实岁十五,虚岁十六,老夫已算过八字,使君和黄家女乃天作之媒,契合如珠壁。”董扶听到刘璋的话,知道有戏,抚着胡须,加上了一把火。

  刘璋闻言心中计较片刻,有了决定,他端正容色,对董扶说道:“董公,我两位兄长方死于李榷、郭汜贼手,先君又因悲痛遇害的两位兄长刚刚离世,这一时间,我心忧国仇和家恨,日日哀痛父兄。”

  “而今我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手刃李榷、郭汜二贼,将二贼首级悬于城头,否则我何以为人子,何以为人弟。”

  “现下我实无娶亲的心思,然听董公所讲,黄小娘实乃良配,愿先约婚书,以三年为期,三年内容我先报父兄之仇,再思娶亲之事。”

  “当然我也不会蹉跎黄小娘年岁,三年之后,不管事情成与不成,定娶黄小娘为妻。”

  求推荐!求收藏!求追读!

第30章 天使到来

  刘璋用三年之约打发走了董扶。

  现在州牧府里刘瑁才刚刚被他压制住,北边有汉中张鲁,面上忠顺,暗里只怕是谋划割据汉中,南中地区叟夷时不时叛变,几天前,越嶲郡上报来一条消息,说是有叟帅作乱,他还需要和王商讨论下,派谁去平定。

  肘腋之间,又有帐下司马赵韪包藏祸心,益州不少大族也是作壁上观,想观察一下他这位新任益州牧的成色如何,再做下一步的决断。

  目前刘璋的处境可谓是风雨招摇,此时他只想多多招揽人才,抚平东州人和蜀人之间的隔阂和仇视,先坐稳益州牧这个位置。

  况且他父兄刚刚去世,就算娶亲也要等上一段时间。另外作为一名现代人,虽说来到古代要入乡随俗,但对于十五岁的小姑娘,他心中多少有些下不了手。

  综合各种因素,刘璋索性立了个三年的约定,三年后黄婉十八,正是合宜的年龄。

  根据《礼记·曲礼上》记载:‘男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三十而娶,女十五而许嫁,二十而嫁。’在现代人眼里算是比较正常的嫁娶年龄,只是到了战国时期,战争频繁,为了补充男丁,齐桓公曾令:“女十四岁出嫁”,而越王勾践则令:“女十五岁出嫁”,将女子嫁娶年龄提前了。

  但是女子不到十五岁就结婚生子,对身体健康的危害非常大。据史料记载,曾有大臣谏言,说此举对女子有危害。但是,并没有被皇帝采纳。可见古人并不是不知道这一点,而是因为这样,能够让人口数量快速增加罢了。

  他从董扶处得了黄婉的闺名,知道这位黄小娘单名一个婉字。

  至于和董扶说的三年内诛杀李榷、郭汜这两个贼子,是刘璋心里最近盘算的计划,他计划三年之内,坐稳益州牧的位置,拿到李榷、郭汜这两颗祸乱天下的贼子人头。

  只是欲成大事,需要人才,当然这东汉末年最不稀缺就是人才了,只是眼下在刘璋幕府里的人才就不多了。

  想到这一点,刘璋不由有些苦恼,苦恼他父亲刘焉没有给他开一个好头,反正给他挖了不少坑。

  第一个大坑自然是东州人和益州人之间的矛盾,这个就不用详细展开。

  另一个大坑就是他这个益州牧和蜀地士人的隔阂,刘焉为人强项,不肯分割一点权力给别人,尤其不相信蜀中士人。

  当然这也是有缘故的,平定益州黄巾动乱的州从事贾龙,也是迎接刘焉进入蜀地的人,因为刘焉派遣张鲁去往汉中断绝关中和蜀地的道路,以及诛杀了巴郡太守王咸和巴郡大姓李权立威,所以贾龙怀疑刘焉对朝廷不忠,有异志。

  于是州从事贾龙和犍为太守任岐合谋起兵反叛刘焉,虽然刘焉靠着东州兵和招募的青羌击败了贾龙和任岐,但刘焉对蜀人的信任一落千丈,对蜀地士人很少接见和招揽。

  算起来,在文职方面的高级职位,蜀地士人也就一个王商凭借着忠心和能力,得以出任治中从事,但刘焉对王商的谏言也还是很少采纳,今年刘焉和马腾合谋,王商就曾多次劝谏,说这是与虎谋皮,为害不浅。

  文职方面如此,刘焉手下的武职就更不要说了,刘焉部署了前后左右四部司马比作天子四军,统兵,位皆二千石。

  在这四部司马中,左司马杨怀、右司马高沛以及从后司马改为督义司马的张鲁,都不是蜀人,唯一一个统兵的蜀人司马,是同刘焉一起进入蜀地的赵韪,和刘焉关系亲近,担任前司马,后改为帐下司马。

  “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刘璋不由叹了口气,刘焉的这种谨慎小心,固然避免了蜀人篡权的行径,但同时也绝了蜀地士人之望。

  再者刘焉的能力固然很强,可以在蜀地士人不合作的情况坐镇巴蜀大地,但刘璋不一样,他可没这个本事,况且天下大乱,以得人者胜。

  因此这段时间刘璋在不断招揽人才,笼络人心,出身不好的、寒门的、外地来的、与他有隔阂的,通通招入囊中,但也不到十人,他的幕府里还是缺人。

  “时不我待。”刘璋叹了一句,为了心中的目标,他需要加快速度了。

  ——

  “使君,该出发了,朝廷派的天使快到了。”

  庞阙通知刘璋,车驾已经准备好了,是时候出发去迎接朝廷的使者了。

  ‘总算来了。’刘璋对朝廷的使者并没有放在心上,什么朝廷的天使,不还是他这个益州牧派出去的鸟人,现下有哪家天使敢经过汉中到蜀地,只怕是活腻味了。

  他父亲刘焉放在汉中的疯狗张鲁可不是吃素的。

  “走吧。”刘璋大手一挥,州牧府的车驾出发了。

  陪同的是益州的名望董扶,重臣治中从事王商和帐下司马赵韪,至于其余人等,各安其分,接见朝廷使者也需要身份贵重才行。

  一行车骑行驶在成都的街道上。

  刘璋知道朝廷过来宣读旨意的使者是他派出去的张肃,或许他在府里坐等也不是不可以,但他的身份是宗亲,必须保持对大汉朝廷的尊重。

  非宗亲的诸侯可以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但作为宗亲的刘璋还是得做出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朝廷的威严和他多少有些关联。

  车辚辚,马萧萧,在有扈从前方开路的情况下,一行人很快到达了成都外。

  远远的,刘璋眯着眼睛可以看到使者的轺车。

  同样的,远处坐在轺车上的张肃看到了出迎的益州众人,尤其是最前的刘璋。

  一看到刘璋,张肃就想起了他面见大汉天子刘协的场景。

  他向天子禀告了益州群臣推举刘璋继任益州牧的意思,但天子还没回话,居于武职上首的车骑将军李榷开口问道:“不知刘益州二子品性如何。”

  张肃据实回答,三公子刘瑁酷似其父,勇于任事,四公子刘璋则大不类其父,为人温仁。

  在听到他的话后,有一中年文士在朝堂议事的时候,和李傕郭汜密语了一番。

  紧接着李傕立即跳起来肯定益州群臣推举的刘璋:“这个好,这个好。”

  后将军郭汜朝着坐在御座上的大汉天子喊道:“陛下,我们就要这个。”

  “让刘季玉出任益州牧。”

  大汉的天子刘协唯唯诺诺的应道:“可,可,皆如将军意。”

  大汉天子出席的朝堂,本该是安静严肃,但却乱糟糟的如同菜市场一般,当真是威严扫地。

  而刘协身为天子,却受这些凉州贼人胁迫,指东往东,指西往西,不敢出一言违逆。

  ‘特娘的,大汉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张肃当时内心粗鲁的骂了一句。

  对于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的文士,张肃顺势打听了下,那人姓贾名诩,字文和,是凉州人的谋主。

  张肃对贾诩有些佩服,不亏是谋主,眼光毒辣,一眼就看出让四公子刘璋继任益州牧,关中可少一面敌,而不是根据才干让三公子刘瑁继任益州牧。

  看着车驾已经快到了刘璋这位新任益州牧的近前,张肃不敢拿出为朝廷宣读旨意的使者身份托大,下了马车,向刘璋致礼。

  “君矫一路辛苦。”刘璋亲切的叫着张肃的表字。

  张肃拱手推辞道:“为使君行事,不敢称辛苦。”

  接着是提高声调的一句:“此行幸不辱命。”

  求推荐!求收藏!求追读!

  周末空闲时间多,两章一并写好发了。

第31章 功曹张肃

  “君矫,请。”

  “使君,请。”

  入夜,刘璋在州牧府单独宴请张肃。

  朝廷的诏书还没有宣读,张肃刚刚到成都,需要洗一洗风尘,等到明日聚集益州文武再行宣读诏书。

  “君矫在长安,有所见闻,可与我一说。”刘璋开口询问起了张肃在长安的见闻,他想知道关于当前朝廷的信息,同时也是考察张肃这位使者是否称职。

  张肃放下酒杯,片刻思索组织了下措辞,讲起了他这次出使长安的所见所闻:“禀使君,当前朝局由车骑将军李榷和后将军郭汜把持,朝廷政务和关中地方民事,皆由李郭二贼掌控。”

  “李榷、郭汜二贼跋扈甚于当年的权臣梁冀,当今陛下只有唯唯诺诺画押而已。”

  说完当前的形势,他给出了对李榷郭汜未来的判断:“肃观凉州群贼,非有远志,不过是得过且过,今朝有酒今朝醉罢了。”

  “贼军中的一应军需索要的太多,民间的税负不足供给,他们就常常掠夺关中百姓,致使关中百姓离散,不复鸡犬相鸣。”

  “如此下去,肃认为就算没有他人去讨伐,凉州群贼也迟早自相残杀,早晚必败。”

  刘璋点了点头,张肃是个聪明人,对当前长安朝廷的局势能看个大概,历史上李榷、郭汜也的确是自相攻伐,授首于关中。

  “君矫所言,正合我意,凉州群贼不事生产,只知劫掠,如此岂是长久之道。”

  “只是关中百姓受此辈戕害,就算凉州贼人落败,只怕关中也是不复行人。”刘璋此刻有些悲天悯人。

  历史上李榷、郭汜最后的确是被杀了,但是偌大一个关中,也被李榷、郭汜戕害的人口十不存一。

  所以刘璋才把李榷、郭汜当做首要目标,他要把关中百姓从李榷、郭汜的暴虐统治下解脱出来,并给关中父老一个交代。

首节 上一节 17/1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