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想勾栏听曲,别逼我当国师

我想勾栏听曲,别逼我当国师 第245节

他们是曹靖的奴才,曹靖早上让你办的事,你要是不办,午饭就别吃了,因为中午之前你就会被曹靖找个理由咔嚓了。

没办法,内侍省四名大太监中排名第四的那名内侍,就摊上了这个活。

因为上面三位地位比他高,下边的又没有资格提出这个建议。他这个位置承上启下,真正好。

于是,那名内侍也是硬着头皮在朝堂上提出了他的建议。

这下好了,魏国的御史台和宁国的都察院一样,抓住了那名内侍鼓动魏王卖官鬻爵,一阵开喷,还有太监不得干政等等。

一时间喷的是引经据典,言辞犀利,气势磅礴。没点文化或者思路慢一点,乍一听,还真有点反应不过来。

曹靖才不管那名内侍,他只是让人提出这个办法,有了这个开头,他才好推进。

他只是说了一句,“不如此,如何赈济灾民。”

御史呆住了,他们只是反对,让他们拿出具体措施,他们却一个也拿不出来。

魏王带头默认,后面的三省官员,也就半推半就的同意了,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不这样办,百姓现在就要造反了。

至于卖官鬻爵产生的恶劣后果,那还要一,二年才能产生,咱们先把这个时候渡过去再说吧!什么叫拆东墙补西墙,这个就是。

政策通过,马上下发下去。卖官鬻爵这个主意虽然馊,但却是立竿见影,有些想当官,想发财,想光宗耀祖的人,马上捐钱,捐粮。

虽然被官员中间捞了一笔,但还是有不少用在灾民身上,这让要暴起的百姓被安抚下去。

这些被安抚的都是靠南边一点,受灾没有北方那么大,当地的乡绅历年存储,还是有点粮食的。

可北方的百姓就苦了,灾害就从他们开始的,十几年了,年年都有灾害,一年比一年大。

别说百姓了,连乡绅都没有粮了。你鼓励乡绅捐粮捐钱出来,乡绅自己都在家里啃窝窝头,他哪有粮食捐出来开粥铺啊!

洛风府就是这样,怒火也在百姓们的心中积聚,就像一堆干柴,只要有一点火星,马上就会燃起冲天大火。

这个情况被内卫司传回宁国,孙诚一声令下,宋河带领着大都督府挑选的精锐军官潜入了洛风府。

宋河见到洛风府哀鸿遍地,易子而死的凄惨情形,不禁潸然泪下,他对魏国没有赈灾而心中怨恨。至此,他才是真正的归附了宁国。

按照计划,他以自己的声望招募豪杰,百姓,然后由宁国军官训练,时机一到,就可以起事。

洛风府因为受灾,官府也只能管到府城,县城。广阔的乡间已经全然放弃,宋河的作为根本没有引起魏国官府的警觉。

一句民谣也在儿童中流传出来,这是民间童摇,历代的起事无不从此开始,这有三大好处。

一,提高知名度。二,有神秘感,三,传播成本低。

最后一点,只要让小孩背熟,给他们一点吃的,他们就能替你传播。

洛风亡,一曲肝肠断,明日可望之。朱中元,吃土豆,夏族兴。

这句童谣一般人还弄不清楚什么意思,但有些人还是能看出这是什么意思的。

洛风亡,那就是洛风府要亡了。一曲肝肠断,明日可望之。

这里面一、曲和日,这三个字可以组成一个曹字,意思就是说洛风府要是亡了,姓曹的肠子都要断了,如果不信,咱们走着瞧。

后一句好理解,朱中元,那是宁王,他姓朱,又出生在中元节。吃土豆他们虽然不知道土豆是什么?

但夏族兴好理解,曹家都完了,朱家当然夺得了天下,统一夏族故地,让夏族复兴。

聪明人看懂这民谣后也是大惊,这是有人要起事啊!难道宁国又要开始北伐了?

于是,有忠心魏国的人去洛风府报信的。也有的中立的,不叛国也不卫国,就当作不知道。

还有的人看到魏王不赈济灾民,任由洛风府陷入地狱而心怀不满。

也想趁这个机会干一番大事的,他们在等待,等起事就过去投奔的。

洛风知府罗章当然看得懂童谣是什么意思?也收到消息有人想起事,投靠宁国。甚至这就是宁国自己弄出来的。

但他也无可奈何,本来洛风府还有三千府兵,但长期缺粮欠饷后跑的都差不多了,

剩下几百名老弱病残,也就在那里做个样子,想让他们打仗,就不要开玩笑了。

他也为难,要底是投靠宁国,还是继续忠诚魏国。若那些起事的是洛风府自己人,他是宁可战死,是不会投向那群起事的人。

因为他知道,这个天下,不为宁即是魏,是不会让那此小民夺得天下的,他们的格局太低。

第三百五十八章 孙诚一通马屁

正在洛风知府罗章脑袋疼的时候,宁国通过商会将一批粮食,装备偷送到了洛风府,自此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宋河还是按照孙诚的计划,派人给洛风知府罗章一封信,约他到城外相谈。

罗章看此信才知道准备起事的是宋河,他想起宋河是洛风府乡绅中名气最大的,豪爽之风令人钦佩,也是第一个开粥厂的人,有着古之孟赛之风。

只是这宋河家中粮食吃完后,他率百姓求朝廷赈济,却被当地县令以率众闹事为由关了起来。

好像还被劫了几次狱,都没成功,却吓的县令将他送到府城,在路上被人劫走,事情干的是干净利落。

现在他又回来了,难道是被宁国的内卫司救走了?现在宁国要北伐了,所以让他来打个前站?

罗章沉吟了半晌,还是应邀了,反正这洛风府是守不住了,去看看有没有后路也好?

他带着人来到约定的地方,看见了宋河,宋河在洛风府还是有点名气的,也曾经拜访过罗章,罗章还是认得宋河的。

宋河揖手,“见过罗知府。”

罗章回礼,见宋河还是一副豪爽模样,“宋员外多日不见,风采依旧啊!”

宋河笑笑,“请房中详谈。”

两人进屋后,罗章道:“那个童谣是你放出去的吧!”

宋河点点头,“是我?”

“你想造反?”

“不是造反,是起事。”

“是你自己干,还是宁国派你来的?”

“这有区别吗?”

“当然,若是你为自己干,是绝对不会成功的,你的格局太低,就是以你的威望召来的兵也是散兵游勇。

而且你们没有后勤,你们就是打下了府城也没有粮食,府城的府库早就空了。到时候,魏王大军压境,剿灭你们是易如反掌。

若是你的后面是宁国,那就不同了,有兵有粮有武器。守住洛风府应该不成问题,以后宁国北伐,你们也能接应一下。”

宋河笑道:“罗知府不愧是大才,兴盛侯也曾对你颇有褒奖。”

罗章眼睛一亮,急道:“看来你真是宁国派来的,你说的兴盛侯是那一位兴盛侯吗?”

“天下间还有两个兴盛侯吗?这是兴盛侯的书信,请罗知府观看。”

罗章打开书信,开头就是一段彩虹屁,什么罗兄大才,兄之才华令人钦佩等等。然后就说天命在于宁王,有土豆神物为证,劝罗章归附宁国。

罗章看了此信,也不觉得肉麻,只觉得心有戚戚焉,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要是换一个人说同样的话,他会认为那些话是拍马屁,恭维,奉承,阿谀,令他恶心,肉麻。

但这可是天下闻名的兴盛侯对自己的评价,那肯定是发自内心的,毕竟以兴盛侯的地位会拍他的马屁吗?

至于那神物土豆,兴盛侯都打包票了,自己当然相信,以他的地位会骗人吗?

罗章有些激动,有了这封信,也奠定了他大才的地位,如果不信有兴盛侯的书信为证,谁敢不服?

再说了,自己归附宁国,也是为了百姓,只要把洛风府交于宁国,那洛风府的百姓就有救了。

他定了定神,“好吧!既然兴盛侯这么看得起我,我也不能让他失望。但……。”

罗章有些为难。

宋河知道是什么事,“你放心,你的家眷兴盛侯会安排内卫司接过来的。”

“既然如此,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仕,既然天命在于宁王,那我归附了。”

宋河大喜,他自己是什么货色?他当然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吉祥物,小事还行,大事是不行的,还是需要一个政务老手协助。

有了罗章的协助,事情好办多了,洛风府童谣的事也被千牛卫报到京城,京城下公文问询。

罗章只是随便说了一些话,也就糊弄过去,至于说什么话,罗章先说此事有,但自己已经迅速剿灭了那些暴民,然后一通邀功。

京城见事已经摆平了,注意力也就放到了别的地方,毕竟现在要造反的人还是有很多的!

在这个空档期,罗章派人加固了个个要冲,宋河招来的人在宁军军官教导下拼命训练,你不拼命,你就得饿死,因为训练成绩和吃多少饭是相等的。

在山海关防线,蒙毅见到朝廷是真的没粮了,竟然连卖官鬻爵的事也干出来了。

这可是饮鸩止渴的事情啊!一、二年之后就会产生恶果,那些捐出财产做官的人,绝大部分可不是去做父母官,为百姓做主的。

而是捞钱,拼命的捞钱,要把自己的本钱捞回来,顺便还要捞利息。

这个时候,百姓哪还有钱呢?就是有钱也早买了粮食了。那些人也只能敲骨吸髓,刮的天高三尺才能把钱捞回来。

这样势必会造成百姓的全面反弹,各地都会造反,魏国会陷入更大的内乱。

但蒙毅也知道,如果不实行卖官鬻爵,现在这一关还不知道能不能过去,还用考虑到一、二年以后的事吗?

蒙毅这里是北方,天气也格外的冷,当地别说百姓了,乡绅也没什么粮了,哪怕拿出了卖官鬻爵的政策,乡绅也拿不出粮食。

蒙毅要守住山海关防线,不但要让官兵吃饱,官兵的家眷也要照顾到。最好自己防区的百姓也要照顾到。

毕竟人一饿,为了活命,什么事都干的出来,跑到匈奴那里去,作个带路党也是常有的事,所以百姓也要救助。

好在蒙毅早就有此想法,在孙诚那里多拿了些粮食,虽然不能保证百姓吃饱,但喝粥保证活下去还是可以的。

但在施粥之前,要先把军队牢牢的握在手中,不然一施粥,大家一看是大米粥,那与宁国的事马上就会暴露。

暴露之后,有可能会发生内乱,内乱一起,山海关防线就完了。

蒙毅招来了项立,“你和他们谈过了吗?有谁不愿意中立?”

项立道:“三人我都旁敲侧击过,二人不语,但在表情上看来已经默认了。毕竟谁都知道,现在魏国形势堪忧啊!”

“那个不愿意的是谁?”

“右领军卫将军郑中,他是魏王的心腹。那天我故作喝多了说出来要中立,他就大骂了我一顿。

好在他以为我喝多了,一时胡言乱语,他也没放在心上,但我看他应该是不会中立的。”

“看来此人要拿下了。”

第三百五十九章 蒙毅说服部下中立

首节 上一节 245/3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悟性逆天,始皇求传长生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