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97节

一是与各类物资运输有关的转运司、发运司、辇运司,二是与水军有关的沿江沿海制置司。

很显然,明州船场,就归赵与芮归。

船场最早设承务郎一员,这是文官中从八品,负责船场具体管理及查勘制船质量,后改为将作监主簿,变成从九品,也是南宋文官最低级的。

这种就是船场监官,目前明州船场监官为将作监主簿徐元。

官办船场实行军事编制,住营房。

除了监官外,其余的人分工役(工匠)和兵级(兵卒),甚至明州船场现在有多少人,那得问徐元,冯德山也不知道。

其中兵级是‘非自由手工业者’又称‘招剌’,其中有民间的工匠,从民间轮流征招,也有招兵时招来的有手工艺的人,进营后,就在脸上剌字(北宋时),后改为剌手上。

这些人进营后就以军事管理,没有自由,还要剌字,所以叫‘非自由’或‘招剌’工匠,这部份人按军队管理,发放钱、粮还有衣。

另一部份叫工役的,是官方可能感觉到人手不够时,就会再从民间征招,这也是强制性征招的,但官方只需支付工钱,不给粮和衣,如果工匠们不愿意,可以出钱赎免。

打个比方,你是个工匠,官方征招你进船厂造船,每月给你一贯钱,要用伱一年。

你说我不想去,可以,你反过来给官方十二贯钱,即一年费用,官方用你给的钱,去招另一个。

赵与芮对南宋工匠制度和造船业算是一抹黑,不过冯德山认真解释后,总算听明白很多。

他心中更是放心不少,因为就藩的地方有造船场,而且是南宋比较大的造船场,这是他最关心的事。

他不由再次看看那破旧的车船:“这船进船厂修的话,是-——本王出钱?”

冯德山不动声色,小心陪笑:“按规矩,该是制置司出钱。”

赵与芮是庆元府名义上的军政一把手,也就等于是要他出钱。

看这车船破成这样,赵与芮就知道许浦(苏州)那边地方官员是不肯出钱修的。

“买新船呢?”赵与芮没好气的道。

“庆元府和制置司朝廷三方出钱”冯德山再次道。

合着都是我出钱是吧?赵与芮无语之极。

这不是应该朝廷出钱吗?

谁让你是军政一把手,冯德山好像读懂他的心思,不着痕迹看了他一眼。

“你一共有多少水军,本王是指能打仗的,包括水手。”

“回魏王,现在浙西沿海制置司下有船七艘,水军一千三百十八人。”

冯德山顿了顿后,再次小声道:“每月支饷约一千六百四十贯。”

“。。”赵与芮。

“每月用粮,约一千五百石。”

“。。”赵与芮。

冯德山又道:“另有家属三千九百人。”这次先来的军人,等他们安顿下来后,还要回去许浦军营接家属。

“。。”赵与芮这时才知道,宋朝和明朝一样,当兵的有家属跟随。

两宋用募兵制,如果家中有几个兄弟,被招募了一个,可能没有家属跟随。

要是家中主要劳力到了军营,很多家属也会跟随。

赵与芮立刻想到,南宋军中没家属屯田的习惯,曾经搞过军屯,但收不抵支,这点是不如明初。

这意味着,家属也可能要他养。

此时众将都看向他。

赵与芮把他们从许浦调到定海来,以后这些开支,都是庆元府出,赵与芮是军政一把手,下面人肯定要推到他上,也就是赵与芮出。

不过,你以为这样就完了,就大错特错。

冯德山想了想后,又硬着头皮,再次道:“禀魏王,许浦那边,尚欠军饷约三千贯。”

“。。”赵与芮。

赵与芮头上无数个感叹号,不是说大宋很有钱的吗?为何缺饷?

等他了解到水军饷粮开支方式就明白了,原来这是大宋地方府和县支出的,但你要遇到一个好县府官还好点,遇到一个贪官,嘿嘿,有钱也不会支给你,总会找各种借口。

但一般来说,粮会保证有,总得让你们有的吃,然后会有各种手段,比如让你们做生意,租房子商铺给水军,等等,各种种手段来抵压和拖延。

冯德山这些兵马,已经快两年没领过正规饷银,以前全靠做生意补贴。

“咱们赚钱有两条路子,一是走两淮,帮运盐糖茶,二是往福广,帮商人运丝瓷茶等物。”

南宋有些商人跑海商,不用自己船,用官船,一来比较有安全感,二来若是海上遇到风险,损失官船也不用赔钱。

所以他们会找到水军,请水军帮忙运输,给点好处。

当然,也有水军主要将领自己单干的,比如吴英可能就这么干过。

总的来说,北方需求盐糖茶,南方需求丝陶为主。

冯德山来之前就听说这位魏王很喜欢做生意,说到这事时相当仔细,连什么货物大概的价钱都知道。

赵与芮一听就明白了,这事为啥要帮商人干,为何不自己干?

实际上有很多水军将领会自己干,但冯德山不能明说。

特吗的,都快亡国了,水军还在为饷银发愁,在外干活,赵与芮心中骂骂咧咧。

“水军将士们月饷多少?”

赵与芮很快又弄清南宋怎么发饷的。

这会大宋当兵按身高来,矮的五百文一个月,高的能达一贯以上,像行在皇城司的亲从官标准身高为(宋尺)五尺九寸一分六厘,约合今185~190公分,与明代锦衣卫之大汉将军相似,放后世也是高个子了。

这种起底都是两贯。

但因为现在皇城司里关系户太多,不达标的也多了。

周来和牛宝刚来到临安就特奏为亲从官,身高也不达标。

水军中普遍个子不高,大部份月饷只有五百文,相当廉价,但这会物价太高,所以很多百姓还是愿意当兵,至少可以吃饱,不然你在外面干事,每个月赚一贯还未必能吃饱。

想想赵与芮买只鸡要七十五文,一个大肉包子要三十文,一贯月钱也就每天够吃一个肉包子。

所以南宋时招兵还是挺容易的,关键是南宋征招兵的规则也先后改了两次。

先是把脸上剌字改为手上,极大提升了普通人当兵的士气。

接着在孝宗时,又改为七分军兵,三分效用。

效用的意思是不用剌字(但也有特剌效用),但这也没办法,你不这么干,招不到足额的兵员。

现在不是北宋开国太平时期,你要强征,还要往脸上剌字,人家宁可往北方跑。

北方到处都是军阀,你敢帮我剌字,我跑北方参加军阀,参加金蒙,打你大宋。

赵与芮一路与冯德山等水军将领聊着事,同时侧敲旁击听他们说话,感觉这冯德山几人还算有点水战经验,但长期缺乏训练,现在也无心在训练上,整天想着捞钱,还要养活底下的兄弟们。

冯德山几乎就差明说,请魏王带着大伙一起赚钱发财了。

当天天黑时,船队到了绍兴,赵与芮没下船,让舅舅全保长回绍兴老家。

他临走前,为哥哥赵与莒求了个登仕郎,文官正九品。

过段时间,朝廷可能会让其到阴山县当县尉,这也是两兄弟父亲干过的职位。

赵与莒当初在临安设计,想让其去不了丞相府,赵与芮其实相当恼火,不过转念想想,人不为已,天诛地灭,若是有机会让哥哥去不了,估计自己当时,也能这么干。

而且他想过了,赵与莒这人很有心计,史弥远也比较了解赵与莒,或许,可以有其他作用?他心中,已经想到一个利用赵与莒的妙计。

第二天船队继续,一天一夜后就到了定海县。

到定海时又是晚上。

赵与芮继续住在船上,等天亮后才下船。

第123章 可以拉拢下

他带着定海县知县李宗勉、鸣鹤场盐监杜范,水军几位将领,周来等人下了船。

先去观看原定海水军大塞,也是浙东沿海制置司官衙所在。

这是大宋设立的第一个水军衙门,驻军军营从定海县外西边江东寨到定海县都有,县西南方有船坞,可以用来修停战船,西北是原统制衙门(制置司衙门也在一起),再西是统领衙门。

据历史记载,当时规模极大,统兵官有统制,有统领,又有正将,副将,准备将,各三员,兵四千人……寨屋五千六百九十三间:其中定海五千三百九十三间,江东三百间。”沿海制置司除了少量士兵在州城外的江东寨,绝大部分寨屋在定海县。

看看,当时总共四千多人,有五千多间房子,规模相当大。

但这样也未必够用,因为有家属,两宋各营普遍缺乏营房。

史记“皆两人住一间,颇不聊生。”又言“军人自言家口稍多者,难以安存。”

“今有一家三名者,可起居两间,父子一家两名及一名者,却各照旧址起一间。”

简单说,基本是两人一间,或一户两间。

定海这边的几千间房屋,因为水军整体移驻许浦后,日渐荒废。

最后房子全被当地县衙收去,做为商用或民用。

赵与芮到了县里,召集县中官员看了一圈,发现只有原统制衙门和统领衙门还空着,其余基本都被当地官府征用了。

此时南宋与高丽和东本交易往来非常频繁,明州港做为主要登陆点,定海县正好在通往明州港的水道要口,每天来往商船无数,相当繁华,县城人口两万多户。

这只是官方统计数字,基本是以每户三人来计算,真实的人数,肯定不止六万,定海商贸发达,外来人口极多,估计最少十万人以上。

隔壁慈溪县,同期人口为:主客通计大小口十五万,没有户数记载。

这相邻两县,一个记载了户数,一个记载了人口数,很有意思。

赵与芮看后,感觉当地商业发达,商人商铺无数。

很多房子就是租给商人,放放货物,有的商人如果和官员关系好的,都不要出钱。

赵与芮看完一圈,脸色不怎么好,定海县县令胡鹏低下头也不说话。

他这县令当的好好的,还没满三年,突然一纸调令把他弄走,以李宗勉知定海县。

知县和县令不同,比县令高级,胡鹏自然不爽。

“冯副将。”赵与芮想了想后,突然道。

首节 上一节 97/3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国运英灵榜:开局盘点十大帝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