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270节

与此同时,在太原在失守后,金国名将完颜娄室的这部分军队南渡黄河,西趋洛阳,封锁了潼关,把宋朝号称最精锐的西军关在潼关以内,断绝了其勤王之路。(当然,那会的西军经过前两次的支援战,基本被金国打残了,精锐和主力十不存一)

后面就发生了历史闻名的靖康之耻,金军攻克汴京,北宋亡了。

由于大军在宋国汴京附近,当时完颜娄室带领的金兵也就一万人左右,他又在半路上遇到了第三次去增援汴京的宋将范致虚。

范致虚据说当时率领着三十万大军,前去救援微钦二帝。

这时的西军经过前两次增援,俱被金军围点打援,精锐主力已经打光了。

这三十万肯定是号称的,大部份应该都是新兵或老弱病残,实际人数最多十万左右吧,反正也算是西部最强的一部了。

结果完颜娄室带着兵马一波冲锋,宋军直接就崩了。

接着就发生了一件比较有名的事。

宋军被完颜娄室一路追杀,金军杀到哪个城,哪个城就直接逃散。

有个城破时,前面逃走的宋军为了防止金兵追击,直接放火烧了桥,结果后面的宋军纷纷落水。

这个时候换成任何人都要痛打落水狗了,但完颜娄室派人把落水的宋军救起来,然后任用汉人地方官管理当地。

这下更是闻风而降,打都不用打了。

完颜娄室这时的兵马应该多了点,但也就二三万左右。

后面基本成了他的表演。

打崩范致虚三十万大军后,他又先下华州和同州,然后直逼潼关。

这时潼关的宋军几乎无心恋战,一触而溃,这样历史有名的天下雄关潼关就这么轻松的被金兵攻占,之后宋军再想打回来几乎是不可能。

贾似道听完后,忍不住扭过头再看看潼关东西两边的城墙。

做为仅能进攻的两个方向,连贾似道这种不懂军事人都认为,只要稍微用点心,真的很难打进来。

当年金兵破潼关这么轻松,无非就是兵无斗志,将无心思,大伙都拼着命投降。

皇帝姐夫想夺回潼关,如果成功,这必然会在大宋历代帝王中留下重重的一笔。

而我居然能参与其中,姐夫这是要送个天大的功劳我啊。

贾似道懂兵吗?

至少现在不懂兵。

但他一路从临安到潼关,又跟着全英走过整个金境,一路所见后,他肯定的认为,以现在大宋对这里的经营和投入,如果想突然发作,夺关的可能性很大。

宋军从荆湖地区进陕西不难,难的就是过武关。

贾似道自己也爬过了,相当雄险,甚至可以说比潼关还险。

但宋军前期用了六七年的时候在和金人搞好关系,全英和当地守将都是熟络如兄弟,见面都是谈笑风声。

他看全英那身上子有股狠劲,要是突然翻脸,金军守将根本防不住。

只要大军能过武关,潼关内有上百宋人藏在里面,再加上他上次看到那黑桶般的玩意,肯定不是什么好东西,年轻的贾似道一番琢磨,认为自己一定得捞上这功劳。

贾似道虽然才十七岁,但他从小就是堵徒,他喜欢堵的剌激。

这局我要压姐夫,贾似道默默的想着。

300.第300章 比郑和舰队还强大的水师(大章

贾似道做为历史上被骂的最惨的南宋宰相,很多人只会记得他最喜欢斗蟋蟀,像个堵徒,然后逼死良将向士壁、曹世雄,逼反刘整,错用范文虎等种种恶事。

贾似道对南宋加速灭亡自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也不能把所有的锅放在他一个人身上,除了前面几任权相已经给他留下一个巨大的烂摊子,南宋的皇帝烂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其实贾似道无论在军事和民事上都是有些自己想法和能力的,只是受限于那个时代,有的能做成了,有的没做成。

比如历史上的鄂州之战,贾似道从汉阳进入危急的鄂州城内督师,亲自指挥鄂州保卫战,为了防止蒙军挖地道进入鄂州,贾似道多了个在一夜之间在城墙内侧修筑起环城木栅,忽必烈得知消息后,为贾似道的军事才能震惊,说那句名言:“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

鄂州之战后,贾似道也没有同意蒙古岁币的要求,虽然掩瞒议和真相有错,但至少对史弥远、韩仛胄时代给付岁币强一百倍。

连当时的南宋官员、诗人刘克庄也赞:“投袂而起,倍道疾驰,身先将士,蒙犯矢石。以衮衣黄钺之贵,俯同士卒甘苦卧起者数月。汔能全累卵之孤城,扫如山之铁骑,不世之功也。”看这段描写,贾似道在战场上,甚至能身先士卒的。

便是与贾似道为政敌的文天祥,亦赞叹此役是:“己未鄂州之战何勇也”。

再说贾似道另一件没干成的事,就是有名的公田法。

贾似道这个想法非常超前,而且知道南宋土地兼并严重,当时南宋战争频繁,粮食需求极大,土地集中在权贵和地主手上,朝廷都收不到多少税,推进公田法,和明朝的一条鞭,清朝的摊丁入户,赵与芮的重丈田地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就是想为朝廷增收,打击地主。

为此,贾似道自己带头捐献出浙西良田一万亩作为公田。

就凭这条,你放后面几百年都没有人会这么干。

当然,他这么干严重得罪地主,自然也和王安石一样干不成。

贾似道这要是遇到现在的皇帝赵与芮,有赵与芮刀把子开路,这事就绝对能干成,南宋估计还能多活几年。

贾似道是个很有想法,很大胆的人。

正如赵与芮对他的观察后说他,此时的贾似道除了没杀过人,啥事都敢干。

你都敢弄全天下地主的田,还有啥事不也干?

潼关地处金境,贾似道居然也敢去,赵与芮就知道他是可以好好培养的。

贾似道遇到昏君,或许会成为权臣奸臣,但是遇到赵与芮,以后也只有好好替赵与芮卖命的份。

赵与芮把贾似道送到潼关后没几天,就来到临安造船厂。

临安原本就是南宋造船业的中心,不但有官方船厂,也有大量私人船厂,赵与芮掌权后,把大量原来定海的船匠都被赵与芮迁移到这边,使的临安造船厂成为当世最大的造船厂。

在赵与芮之前,临安造船厂按占地面积算,也是南宋最大的造船厂,船匠数也最多,但造的船却不是最多的,质量还不如私人船厂的。

主要原因还是官方不够重视工匠等遇,加上官员腐败,自然什么都干不好。

赵与芮各种改制下,工匠们待遇上去了,临安造船的产量质量也上去了。

在赵与芮改制前,临安官办船厂造的船种类太多,几乎什么船都造。

主要包括海船(远洋船、浅海船),河船(客货混杂船、货船、客船、纲船、家船、贩米船、寺观庵舍船只、粪船、渔船、撩河船),湖船(御舟、湖舫、车船、钓鱼船、渔船、瓜皮船、小脚船、采莲船、放生船)等。

赵与芮后来区分船厂,像临安最大的船厂,只造海船,其他船都不造。有的船厂只造货船,客船,也有的船厂只造纲船等。

然后大量的中小型船只交给私人船厂,官方主要造军中和民用的大型船只。

此时的临安第一造船厂,只造一千料以上大型船只,全厂有工匠两千多户,如果材料足够,全力打造,年造船只最少三百艘以上。

因为赵与芮大全国各地都新建了不少船厂,加上目前海上没什么压力,所以在他过去几年里,只保持每年全国新增五百艘千料大船,中小型船则随时向私人船厂采购,基本保证一年新增一千艘船以上,同时淘汰一些老旧陈船。

这次他到临安船厂,主要就是看三角帆的作用如何。

明朝郑和下西洋时的宝船也只有四边形的横帆,所以郑和下西洋路线基本都是沿着海岸线二十公里内走的,不敢去远海。

此时的四角帆易于操作,风量大,顺风时速度比较快,但反过来,一旦逆风,就要落帆,需要人力来辅助前进,不然会极慢。

赵与芮在宝庆四年就提出三角帆,船厂工匠们多番研究,最终造出了现在的三角帆。

等赵与芮到了岸边,现场已经聚集了部份工匠和官员。

一艘两千料尖底远海船正在岸边静静的等着。

三角帆布置和船身方向平行,所以又叫纵帆,他利用了类似于伯努利原理,竖帆之后,由于背风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快,压强就小,迎风面空气流动速度慢,压强就大,这样就会产生一个迎风面向背风面的推力,再因为是竖帆,就是船帆和船身是平行的,就会把船向背风面推。

但是一直这样推是会翻船的,所以小型的三角帆船走的都是‘之’字形。

可大型船只走‘之’字形也不行啊,所以就产生了多桅船。

采用横纵结合的方式,将方帆和三角帆并用,这样无论顺风还是逆风,都有不错的船速。

必要的时候,可以随时升降方帆或三角帆。

历史上从两桅到三桅四桅,都是逐步进化改进,经过无数代人的试验。

赵与芮现在也是刚起头,第一艘打造成功的多桅船是两桅。

主桅挂方形大横帆,后桅挂三角帆。

这也是著名的卡拉克帆船的雏形,是十四世纪第一种多桅两帆船。

这种船当时出来后,既能在大西洋的强风中高速行驶,又能在地中海多变的贸易风操控自如,很快得到了推广。

现场官员向赵与芮解说了之前他们的短距离试航,的确和皇帝所说的那样,顺风逆风都可以,速度比以前的船快了很多。

他们从临安城出发,到济州岛,来回两千四百里左右,同时用了两艘船,一艘老式船,一艘新式多桅船。

前者来回用了十二天,平均日速两百里,平均时速才八里左右。

新船来回用了八天,平均日速三百里,平均时速十二里左右。

当然,这只是当时的速度,在不同的时间,遇到不同的季风,速度体现也不会相同,总体来说,新船速度大增是肯定的。

赵与芮走在船上,一边听一边看,官员和工匠们对皇帝都是一脸钦佩的表情,因为这是皇帝提出来的,即便皇帝没有参与制造。

赵与芮这时拍拍一根桅杆,突然把四周的船监官员嵇安和几个匠官叫到身前:“这船既然可以两桅杆,是不是也可以三桅杆?四桅杆,然后添加不同的横帆竖帆?”

众人先是一愣,接着纷纷点头,嵇安道:“回陛下,是这个理呢。”

“你们再试试,先弄个四五百料小船试试,三桅或四桅的,然后试着竖横帆各种搭配,看谁最快。”

“是,陛下。”众人赶紧答应。

赵与芮应该知道可以三桅四桅,但不知道纵横帆怎么搭配。

后世的著名的盖伦帆船是前两桅横帆,后两桅竖帆,这也是风帆战船的巅峰了。

“等等。”赵与芮这时又捏了捏风帆:“这是单层的?是不是也可以多层?”

众人相互看了下,接着也纷纷点头,可以试试。

后世的发展就是多层风帆加多桅。

赵与芮只是就把后世知道的东西说了出来,但至于怎么弄,他就不知道了,全得靠工匠们自己琢磨和试验。

最后他抬头看看天色,想起这还是大清早。

这多桅船出来之后,从临安到定海,来回一天都不要,上午出发,晚饭还来的及回来吃晚饭。

他当即转身招呼身后的人:“走,咱们去定海水师大营看看。”

众人纷纷惊呼:“陛下。”

谁也没想到皇帝突然要离京。

首节 上一节 270/3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国运英灵榜:开局盘点十大帝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