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218节

除了这些官员,另有京师太学生黄自然、黄洪、周大同、徐士龙等人,现场黑压压一片人群,差不多有三四十人。

在场的官员成分很复杂,有史弥远原先的心腹亲信,如陈韡、史嵩之等,也有原地方军政一把手,如曾式中,郑损等,也有像王迈这样的清流,为官名声不错,但憎恨皇帝滥杀。

他们大部份人都有一些特点,即以前都身居高位要职,后来赵与芮掌权后就慢慢被退二线了。

曾式中在赵与芮一掌权后,立刻从淮南西路制置使,调往两浙,才干了一年,就被奉祠。

郑损就不说了,直接被赵与芮用崔与之替换,招回来奉祠。

梁丙是赵与芮灭李全后,把他调回来的,虽然没有奉祠,还挂了个兵部的郎中,但和陈韡一样,却没有分派事给他干,等于是闲置。

王迈原本在潭州,但朝廷改制,以前的观察使等部门都合并了,他这观察推官也没了位置,暂时先回京,同样在六部挂了个闲职。

现场最让人意外的是史嵩之,史嵩之是史弥远侄子,能力也不错,在史弥远倒台后,皇帝这两年并没有压制他,从干办公事升襄阳通判,因为据说史嵩之在地方屯田积粮有一手。

历史上,史嵩之在襄阳经营屯田,积谷达六十八万石,得到朝廷嘉奖。

可以说皇帝对史嵩之不错,但史嵩之今天居然也来了。

而现场的太学生黄自然、黄洪、周大同、徐士龙等人有部份刚刚通过二月的省试(又称春试),前天刚刚出榜。

其中黄自然是省试第一名,省元,其他几人有的上榜了,有的没上榜。

通常上榜后十天左右,会进行殿试。

南宋科举是三年一次,原本去年应该是赵与芮登基后的第一次科举,不过赵与芮以改制的原因推迟了一年。

这些太学生还有一个特点,即当年乔行简要联金抗蒙时,他们全是反对的,并一起跪在丽正门,请皇帝宁宗,斩乔行简。

现在这些太学生,和袁韶这些老臣们汇聚一堂,开始吐槽大会。

可能因为有不杀文官传统,这些人胆子挺大的,公然集合,也没把朝廷当一回事。

袁韶算是来的比较晚了,进入大殿时,里面已经吵的不可开交,他站边上听了会,大概听出这些人分成两派。

一派是以太学生为主,想联合更多上榜学子,一起再到丽正门,大伙和上次请斩乔行简一样,跪在丽正门,请皇帝斩钱宏祖。

理由是钱宏祖在福建,杀了好多地主和官员。

当然,这会新上榜学子里面很多都不是地主,所以大伙是为了防止皇帝以后乱杀官员,这样是逼皇帝表态,以后不能再杀文官了,咱们两宋不杀士大夫的优良传统要保持下去。

毕竟所有上榜的人,将来都会是官员,大部份也都会成为地主。(历史上最终参与殿试的这一届进士,有一百多人出身官宦家庭,三百多人是民间百姓,当然,这些平民百姓很多还是得到地主或商人的支持的,也有本身家里是小商贩之类,穷苦书生还是极少数。)

皇帝斗地主也好,杀官员也好,肯定与他们将来的利益起冲突。

但以郑损、曾式中等为首的老派官员觉得新人太稚嫩,这样逼皇帝杀钱宏祖不行的,皇帝以后还会杀文官和地主。

只有逼皇帝投降,下罪已诏,承认错误,以后不能再杀文官了。

丈量土地的事也不是对的,要停下。

他们还联合了两浙,江南,两广等很多官宦地主,要一起上血书,并希望这些太学生团结支持。

大伙一起到丽正门发声,如果皇帝不承认错,上榜贡生就不会参与殿试,也不要进士的身份。

郑损他们想用新学子来逼迫皇帝退让。

但黄自然他们也不傻,好不容易上榜,有机会殿试,岂能这么干?

双方在为如何逼皇帝而争论。

郑损他们说皇帝不在乎以前的官员,你们看我们都被奉祠了,但大宋必须要有新鲜官员补允,只有你们都强烈反对,朝廷和皇帝才会做出让步。

你们得让皇帝知道,皇帝你再杀文官,以后大伙都不做官,你看谁帮你治理天下?

两帮人在争吵,人群中的薛极、宣缯、聂子述等史弥远原心腹们一言不发。

袁韶见大伙争来争去也没什么名堂,简直是浪费时间,这边距离临安还挺远的,这么争下去,都不来及在天黑关城门前回临安城家里。

“都别吵了,听听薛相公们的意思。”

薛极官至副相,袁韶叫声薛相公,也算是尊敬。

薛极和宣缯对视一眼,心想你们这么闹有屁用,只有把赵与芮搞下台才有用。

但他们也不敢实说啊。

薛极见众人安静之后,果断道:“当今官家的想法和做事手段,与我大宋历代官家都不同。”

你们不知道嘛,这狗东西在成婚当天动兵夺权的。

“你们这种小打小闹,改变不了任何事情。”

“那依薛相公言,我们该如何做?”黄自然大声问。

薛极扭头看了眼聂子述。

聂子述厉声道:“只有给官家来个狠的,以鲜血直谏。”

“必须要有人愿意牺牲。”

“要让这事情,震惊天下,要唤醒天下的学子和天下的官员(还有地主)们,让所有人同心协力,声援咱们,这样官家才会忌惮,更要考虑公然对抗整个天下的学子和官员们的后果。”

听到血谏两个字,四周一片哗然。

林介马上又道,诸位很快就会陆续当官,福建能轻易的屠杀文官,以后你们都不能保证安全,这不是为我们发声,这是为你们自己。

以后你们也会有很多粮田,如果福建能轻易的丈量所有人的粮田,以后你们的财富也将一无所遁。

249.第249章 朕治不了金蒙,还治不了你们

林介和聂子述等人不停的蛊惑现场年轻的学子们。

不杀文官,保护粮田,是我大宋百年传统,我大宋以前历代官家,都没有这么干过,为何现在要干?

王相公(王安石)都没有干下来的事,为何现在要干?

你们还年轻,这不是为我们,是为你们,是为你们和你们的后代而争取。

说到最后,林介举臂狂呼:“不杀文官,不量粮田。”

“不杀文官,不量粮田。”现场的气氛很快被点燃,很多年轻人被说的热血沸腾,大伙举臂狂吼,声音洪亮。

“请斩钱宏祖,以正国法。”林价再叫。

“请斩钱宏祖,以正国法。”大伙疯狂迎合。

很多人认为,自己以后能当大官,能有很多田,这事确实不能让皇帝这么干下去。

林介他们的的话语,让他们产生了共鸣。

特别有些穷苦出身的学子,好不容易上榜后要参与殿试,无论中不中进士,都可以当官,以后肯定也要屯田,以前朝廷不管这些田,现在开始要丈量,还要交税,合着我这省试白考了?很多穷人突然得到机会,坐了这些位置,他们变的更加疯狂,更不愿意皇帝这么干。

人群中的袁韶有些幸灾乐祸,但史嵩之却目瞪口呆。

史嵩之是现场唯一单独见过皇帝的人。

当时他就认为赵与芮很圆滑,事后证明,赵与芮不但圆滑,还很阴险下作,更是心狠手辣。

他史嵩之自认为心智能力超人一等,居然没有看出赵与芮,这时他就知道赵与芮非常可怕,比他叔叔史弥远还要可怕。

这人在沂王时,这么隐忍,见到自己也是恭敬有加,低声下气,简直让人无法相信。

而一旦掌权之后的所做所为,强量田地,大开杀戒,大量更换官员,更让史嵩之意识到赵与芮的可怕。

他这次过来是想劝劝薛极等人,不要参与这种事,但现场群情激动,连新科进士们也被彭动,纷纷叫着要血柬皇帝。

但说说容易,谁肯出头?

最后还是林介提议,没上榜的太学生们抽签,谁抽签到了,来血谏

现场其他参与殿试的也好,官员也好,将来都要一起照顾这位中签者及家人。

梁丙更是叫道,我损赠五亩粮田。

接着郑损,包括袁韶等纷纷开口,现场官员最后合计捐出六十八亩田。

中签者徐士龙欣然答应,兴奋无比。

此举,无论成败,定将与荆轲剌秦一样,流芳百世,名垂青册。

——

这些人在洞霄宫串连闹事时。

皇帝赵与芮正在宫中查看礼部递上的参与省试名单、省元名单,以及孝宗、光宗、宁宗时的进士数据。

自他登基以来,都没有管到科举之事,等今年参与省试人数和省元出来,又对照孝宗、光宗、宁宗的进士数据,他才发现两宋的进士这么多。

孝宗在位27年,开考9届,保持着三年一次,共录取文举:进士3864人,武举:进士348人,文武状元各9人;另,皇帝特奏3044人,特赐第13人。

光宗在位5年,开考2届,文进士954人,武举进士99人;另特奏1223人,特赐弟1人。

宁宗在位30年,开考10届,文进士4732人武举进士471人,另特奏4763人,特赐第5人。

从前三位皇帝数据来看。

基本保持三年一届,每届文进士大概在四百多人,武进士大概在四十多人。

特奏的官员比正取的还多,光宗两年特奏了一千二,平均六百多一年。

特奏和特赐是恩科,算是皇帝大开方便之门,主要是给一些关系户和多次省试落举的人,还有勋贵皇族等封官。

赵与芮自己上台后,也特奏了很多心腹部下。

现在今年他的第一届科举,有九千多人参与了省试,约17取1,大概有五百多人能进殿试。

南宋只要过了省试,都可以当官,就算殿试不合格,成不了进士,也能成为朝廷正式官员。

赵与芮这次科举还算比较少的了,太祖时省试是两千人,太宗时就达到5000多人,真宗时最高达到两万人,以至于当时是100取20的比例。

南宋的贡院所以也非常大,可以同时容纳两万多考生考试。

现在宋室南渡,地盘和人少了,省试人数也少了,今年只有九千多人,以前上榜率约为17:1。

赵与芮看册薄时,吏部尚书邓若水,礼部尚书杨长孺都在。

他仔细翻查了看,缓缓道:“朝廷每年特奏官员,比正取官员还多。”

邓若水和杨长孺两人对视一眼,心想,不都是皇帝陛下你们批的。

“朕这几年,特奏了多少?”

邓若水立刻起身,道:“回陛下,截止昨日为止,陛下一共特奏了六百四十二位文武官员。”

首节 上一节 218/3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国运英灵榜:开局盘点十大帝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