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197节

他暗暗摇头,知道下面这些人和各地主豪强们,还是和以前一样,以为朝廷不会认真办这事。

当年王相公(王安石)也算厉害了吧,清量北方五路粮田,后来还是不了了之,王安石下台后,朝廷再次丈量北方五路,粮田数一年比一年少,朝中有谁敢吭声。

“报,老爷。”就在这时,外面有家仆进来,原来是台州钱家老家有家信到了。

朝廷正在改制驿站,经过招标后,只有秦家愿意出钱开设顺风快递。

顺风快递还在筹建中,目前私人信件,朝廷还在送,但过了明年,就可能改由顺风快递。

钱宏祖打开信一看,家中堂弟问,两浙路要开始丈量土地了,让咱们上报,堂哥啊,咱们少报了很多,你身为朝廷一路主官,可得帮忙打声招呼。

“草”钱宏祖当时就爆了粗口。

全勇他们在两江的套路,他已经知道,更知道这后果有多严重。

只是没想到家中也会少报。

他当即写了封回信,然后算算时间,福州到台州可不近,生怕两浙已经开搞:“快,请快驿司的人,以八百里加急,送至台州。”

地方快驿司现在归朝廷管,但目前地方官员也有部份管理权,所以钱宏祖还是能指挥的动。

等顺风快递出来后,快驿司不送私人信件,那钱宏祖也没办法了。

当天他召集了知府衙门和制置使司所有官员,开个短会。

郑重其事说了些话,他不敢明说,就是表示这次丈量朝廷很重视,下面的官吏千万不要徇私,更要劝说地主们老实上报,也不要掩瞒。

但两宋地方没有开会传统,开会的时候,很多官员都不在现场,问都是下乡丈量去了。

福州通判杨幕德从泉州调过来的,也算半个本地人。

杨幕德见钱宏祖有些着急,散会后找到钱宏祖。

他鬼头鬼脑左右看看,最后压低声音道:“钱制府,若是瞒报?朝廷会如何?”

钱宏祖沉默了会,也压低声音道:“定然重惩。”

他重重说了后面两个字,意思表达的很明显。

但杨幕德又问:“朝廷如何知道瞒报?难不成是锦衣卫干这事?”

锦衣卫不是说好,不管其他事的吗?

“茂治(杨幕德的字)应该知道福州现在有了锦衣卫,锦衣卫都头冯通说过,凡地方政府执行朝廷公文得不得力,就归他们管。”

杨幕德不信了:“锦衣卫才几个人?冯通那里好像才二三十个人,他能量得了整个福州几百万亩田?”

朝廷以前也有这样的事情,有吏役想认真办事,去地主家丈量。

地主家召集了上百佃户,看到有人上门就一顿打,役吏都被打的到处跑,根本没办法。

把状告到知府或知县那也没有,都是帮地主的。

就像明朝中后期,朝廷曾经想收地主们的田税,地主们能把朝廷办事的人打的抱头鼠窜,最后不了了之。

杨幕德显然认为,仅凭锦衣卫几十个人,不可能丈量得了福州几百万亩田,他们敢上门,地主们就能打死他们。

到时佃户们一哄而散,知府衙门只要说找不到事主,也不知道是谁打的,或者打人的已经跑了,这事就能不了了之。

以前全国都是这么干的。

钱宏祖见杨幕德还沉浸在以前的好日子,不知道现在的皇帝有多可怕,他想到杨幕德平时也算尊敬自己,终于再次郑重其事道:“茂治可没参与这些事吧?”

“茂治现在每年月钱近数百贯,一家四口,用之不尽,你还年轻,前途不可限量,可千万别做错事。”

杨幕德这次终于变了脸色,感觉到钱宏祖的暗示。

原来也有当地主找上他,愿出多少钱,帮忙掩瞒粮田数。

杨幕德当时觉得钱不少,现在想想,自己年收入数百贯,为了几千贯做这种事,实在划不来。

杨幕德回去后,果断拒绝了这个地主,但表示自己不知情,也不参与这事,毕竟丈量的事,他不用亲自去。

他既不包庇,也不反对,反正当不知情。

229.第229章 陛下的法就是王法

之后的两个多月,福州甚至整个福建各地到处都在上报和丈量。

说来也奇怪,百分之九十的上报和丈量面积都是一模一样,特别是大户们。

只有少数自己上报的面积和丈量面积不同。

凡数据不同者,按以往惯例,都以丈量为准。

但古代量田和后世可不一样,往往实际亩数与丈量亩数差距比较大。

一般上等粮田,可能用尺子去量,差点的,地形不好的,可能用脚步走着量。

最难量的是福建的山田。

“闽郡多山田,素无亩角可计。乡例率计种子,或斗或升;每一斗种,大率系产钱十余文。”

福建有很多山田,也无法用尺子或走路去量,于是就算用了多少种子,来估算多少田亩数。

除了以种粮定顷亩外,各地乡俗还有以秧把、用工定顷亩,以钧、秤、杠等特殊计量单位定产量以纽计田亩等法,在南宋经界、计税租实践中曾广泛行用。

这些用秧把,用工来估算田亩数,简直就是毛估估了,所以实际田数,和上报田亩数肯定有差距,而且不会小。

时间一转眼到了宝庆元年十一月。

距离年底越来越近,经过近三个月的上报和丈量,整个福建各府州的田地数基本出来了。

钱宏祖所在的福州,在嘉定十七年汇总还有三百多万亩,这次直接变成两百六十万亩。

从淳熙孝宗年间到现在宝庆二年,也就过了四五十年的时间,福州粮田从四百多万降到两百多万,你说气不气人。

关键福州人口还越来越多了。

十一月初四,制置使司突然又下发公文,全省已经收上来了,要重新制做“砧基簿”,并且田产和房产分开。

砧基簿是两宋的产权证,全面记载了户主的田产、住宅面积,四至、来源等土地状况,内中还有地形图,由县府的经界所验收确定后,交给户主,另留一副本在县、府,或转运司。

两宋砧基簿不但是产权证据,还是朝廷征税课役的根据。

当出现田产和住宅交易时,双方都要带“砧基簿”到县府办理‘批凿’才行。

所以此时再想想北宋时,北方五路能瞒报一亿多亩,可以说地方官员肯定全部参与了。

如果不参与,相关数据不会写进“砧基簿”,那很多田可以算无主田。

之所以王安石能查出来原始数据,也只需要把“砧基簿”找出来就行。

赵与芮这招重制“砧基簿”非常狠毒,而且以后的“砧基簿”只列房产和商铺,没有粮田在里面。

粮田单独制做“大宋私田证”。

握草,这消息传出去,整个福建的大地主们惊呆了。

他们数据全部报完了,像林远山这种两万多亩只报五千亩,如果制到‘大宋私田证’里,那另外两万三千亩,以后就等于是无主田了?

这公文上午贴出来,当天晚上制置司全省各县,各府的仓库帐房全部离奇发生小火,原先的全省“砧基簿”存本被一把火烧光了。

第二天上午,大伙还关注着福州知府衙门发生大火的事。

一队甲兵约一百多人,浩浩荡荡来到林远山的田地里。

随行有四名当时帮他丈量的吏员李琛,吴广明,周得路,袁奎。

另有税部主事李继文。

李继文这会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的,不明白为什么带甲兵出来。

他不时扭头看身边的都头方铁山。

方铁山表情严肃,一路上都不怎么说话。

两人出来前,李继文已经接到制置使的命令,一切,听福建都司安排,制置使司只需配合即可。

此时他们已经来到一大片粮田里,这里是福州最好的田地之一,眼前全是上等的粮田,一眼看去,最少好几千亩。

“方都头,咱们到这里是干什么的?”李继文终于忍不住,小心翼翼的问。

方铁山看了他一眼,道:“去把这片的保长,大保长,都保正都叫来。”

李继文赶紧看了眼李琛,不一会,当地保长,大保长,都保正全来了。

方铁山拿出本帐薄,大声道:“我们最近观察了整个福州上报的私田四址,发现这片粮田三千多亩,居然是无主的。”

“说来也奇怪,这田里势这么好,到底是谁种的?”方铁山回过头,笑吟吟的问李继文。

李继文表情极为难看,陪着笑道:“下——下官——也不知道啊--”

他其实官阶比这都头还大,但惊慌之下,有点语无伦次。

袁奎这时小声笑道:“会不会是当地百姓自发屯种,发掘的新田--”

“那为何不上报?”方铁山猛的转过头,盯着当地都保正等人:“你们是当地保长大保长,既然有新田出现,为何不上报?”

“啊——”几个保长大保长等人面面相觑,也不知说什么好。

方铁山身边一名副都头这时道:“管他新田旧田,既然没有上报,就是无主田,李主事。”

“下官在。”李继文赶紧应了声。

“将这片田划归官田,收为官有。”

“啊。”李继文差点一屁股吓的坐倒在地。

李琛等四人更是脸色难看到极致。

方铁山可不管他,当即带着人圈了好几千亩,表示这是无主田,收为官有。

还和部下道,咱们福建都司的武官们的在职田,都等着呢。

原来朝廷答应过给他们在职田,正准备年底兑现。

李继文等人惊恐失色,不知说什么好。

接着方铁山带人到处圈田,福州大量所谓的无主田被圈为官有。

大概两个时辰不到,正午时分,某田边远处一大波人匆匆跑过来。

李继文等人扭头看去,却是大地主林远山带着大量的家丁佃户过来了,将近两三百人,黑压压的一片,还挺吓人的。

首节 上一节 197/3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国运英灵榜:开局盘点十大帝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