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116节

按宋制,这笔钱由制置司、朝廷、庆元府按4:2:4分摊。

制置司的钱哪来的?

制置司分管水军,除了打仗缴获,缉私抓禁,没收所得就是他们可以分配的钱。

这意味着,你如果没抓到私禁,没仗打,没缴获,就没有钱造船。

当然,历年很多沿海(沿江)制置司,都自己用船做生意,赚到的钱可以用在这上面。

庆元府的聂子述等人纷纷摇头长叹,这下开支又多了不少。

但魏王要添船,大伙也没办法,再不情愿也得出钱,还不能慢,要快,你在钱的事情上和魏王拖拖拉拉,马上魏王能打上门信不信。

四月十五,庆元府船场就开动马力,一边新建船坞,一边开始造船。

与此同时,船场上招工匠的步伐并没有停下,继续招工,方圆百里,甚至几百里外的工匠都有闻迅而来的。

——

定海县四海商铺店内。

赵与芮、秦卓、严康、秦越、陈小刀都在屋里。

牛宝和李明业守在屋外。

秦家一共有九条船,平时跑高丽和日本比较多。

现在九条船都回来了,暂时都在附近码头。

“你们九条船,分九个方。”此时赵与芮正在说话。

“分去两淮(淮南东路、淮南西路)、两江(江南东路、江南西路,两荆(荆湖北路、荆湖南路)、两浙(浙江东路、浙江西路)、福建路。”

“最远到泉州就好。”

众人认真听着。

“去了这九个地方后,专门招募工匠,包括铁匠、会制火药火器匠、木匠、大夫、少量会晒盐的,会种甘蔗的,会种田的,会养马的--”

“有多少要多少,我要你们回来的时候,船上都是满满的人。”

众人脸色严肃,没想到魏王要招这么多工匠,除了大夫,放古代全是玩奇巧银技的下流人。

“各府都留两个人,长期招募。”

除了庆元府外,这九路共有府州军七十七个,意味着赵与芮要在外面至少放一百多人。

但好在秦家在很多地方都有据点和店铺,所以省了很多人。

而一下,赵与芮要把人手放到县,各县都要有人去长期招募。

陈小刀这时问:“该出价几何?”

赵与芮早就想过了,按他在临安里招募的标准,南宋的各类工匠都愿意跟着他。

临安城已经算南宋物价最高的地方之一,赵与芮给工匠们月钱五贯,12、3岁以上,能干同样活的家人们还有两贯,一家子基本能给到十贯,且是铜钱,折会子三十贯,相当于最低级亲民官的俸禄。

赵与芮还包吃住,绝对是从者如云。

考虑到以后还要建房,屯田,包吃,赵与芮便道:“家中成年工匠,每人三贯,其他人,无论老弱妇幼,人均一贯。”

“上船后,另每户给十贯搬家费。”

这个条件远远超过普通百姓家,基本上拒绝的人不会很多。

有些人家里有田的,让其直接卖掉,将来到了济州岛,可分配给更多的田。

一番商量之后,赵与芮看向秦卓,还有件事情,要秦卓亲自去干。

即到日本设点,安置人手,然后用铜钱,换日本生铜和硫磺。

南宋朝廷缺硫磺,赵与芮自己也要大量囤积。

日本还盛产木材,赵与芮还要囤积木炭。

“我为卓叔买条新船,大船,亲自带人去趟日本,安排这项事宜,卓叔可有什么计划?”

秦卓道:“我已经和日商刘成联系好了。”

刘成祖上是北宋商人,后住藩日本,滞留不归。

熙宁五年(1072年),日本僧人成寻率七名弟子,偷偷坐宋商船只来到北宋。

然后去灵隐寺拜见了寺主慈觉大师云知,刘成祖上刘琨是临安商人,与另一名宋商李诠在灵隐寺设斋,因而结识成寻。

有次刘琨父子去日本时,朝廷令其带回十万斤硫磺,还先付了钱,结果刘琨父子一去不回,借成寻帮助,全家迁居日本。

宋廷派遣使者黄政至日本,要求遣返刘琨父子,被拒绝,至此,刘家一直住在日本,到现在已经有上百年历史,刘家亦成当地著名富商。

秦卓在日本做生意时,与刘成多有合作。

就在前些日子,赵与芮在整顿定海县各衙门时,刘成家的商船又到定海,寻秦家商铺,秦卓赶紧和他联系上。

“日本国内生铜现在是出场价80文每斤,出口价120文一斤,大王若想省钱,可派人跟随刘家人,到各矿场收购,若怕麻烦,则直接120文一斤,刘家会帮忙收购,并负责送到码头港口。”

赵与芮立刻道:“能省则省,就120文。”这铜价便宜啊,比国内便宜多了,就是生铜,还需铸炼,不然打造的钱很容易断裂。

但这生铜还是要抢的,南宋这会很多人私铸铜钱,会和日商交易。

“你们在购买时,看看谁和咱们抢,都记下来。”赵与芮这时道。

“大王放心,大部份商人都只在本地收购,咱们在日本本土,就优先了一步。”

赵与芮又说了几样,硫磺、木材,都是需要大量采购的,其他的黄金啊、工艺品别管,有顺手就收购,没有就算。

秦卓以前经常收购黄金,因为回国能赚几十倍,但赵与芮没功夫搞这些,主要精力还是生铜、硫磺和木材。

秦卓又道:“如果能得到济州岛,开发济州岛,还需要大量粮食,大王最好准备一些。”

南宋时期,宋日之间有互补趋势,宋朝是资本和技术大国,主要承担铜钱、丝绸、瓷器等生产,日本是资源大国,承担了木材、硫磺、水稻的生产。

然后两国物资交流,相互互补,所以南宋时,日本出口粮食比较多。

赵与芮刚开发济州岛时,必然很缺粮食,他还要养马,还需要豆类为饲料,这都是前期需要先准备,后期才能自给自足的。

“不但粮食,经营济州岛,牛、羊、农具,粮食油盐,俱要考虑,还有船,从五月开始,就要往日本跑了。”

秦家一共九艘船,此次分配九路去招募人手,还需要另外的船再跑经营。

好在这是南宋,海贸发达的南宋,造船业巅峰的南宋,买船,赵与芮财大器粗,下令再买五艘船,其中两艘用多桨战船,可以护航,三艘为两千料大船。

但战船只能官方买,所以他要等定海水军拿到新战船后,用商船替换过来。

这样的话,他今年要新买九艘船,且具是大船,花费也不小。

第145章 南宋人口问题

赵与芮给秦卓的任务,就是现在开始准备物资,购买牛羊农具油盐等物,同时要开始想办法移民。

百姓们好好的住在南宋,谁愿意往济州岛去。

古代的百姓愿意背井离乡,通常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天灾,没的吃了,只能往外迁移,第二种是兵祸人祸,也很难生存,只能往外迁移。

简单说,只有活不下去,百姓们才会迁出去。

当然,在南宋还有第三种,大量的商人感觉到国外生活好,更容易赚钱,就会带着财产离开南宋,移居到海外,南宋两浙路这样移民走的商人还挺多的。

两浙这边移民还有个特点,通常会一群一群的移,所以人口流失会比较大。

哪怕后世,温州人做生意,也是抱团成群,带着同村同族,一起去外面干,这是有传统的。

我们看下两历史上两浙江人口数据对比,可以看出移民巅峰就在嘉定十二年后。

乾道九年(1173)两浙户数为二百二十九万户。

嘉定十二年(1219)两浙户数为二百八十九万户。

四十五年间,户数增了六十万,平均一年增十几万,这是看起来很正常的。

但到嘉定十六年(1223)也就是现在赵与芮刚到定海县的这年,两浙户数突然降为二百二十万。

短短四年时间,整个两浙江,少了六十九万户,两三百万人。

要知道,从嘉定十二年到十六年,两浙这边并没有大规模的战役,受到战争波及影响很小,但居然出现这么大规模的人口变动。

接着再看到宝庆元年(1225),两浙户数降为一百九十七万户。

仅两年间,又少了二十三万户。

赵与芮来到定海的时候,正是两浙大规模人口外流的时候。

一个国家的人口快速外流不外几种因素,大伙觉的国内不好,大伙觉的国外好,大伙觉的国内不安全,大伙觉的国外安全,大伙觉的国内不好赚钱,大伙觉的国外好赚钱。

此时南宋具体人口外流是什么原因,历史学者们不在现场,自然也只能靠猜。

但‘住蕃’占据了大多数,很多村落家族,都是举族迁移。

赵与芮说到移民,当地大户严康有话要说。

“回大王,下官发现,这几年整个两浙,人口外流比较严重,下官有个仆人告诉下官,他老家村落举族迁移,一下子走了上百人。”

严康虽然不是本地人,但家里好多仆人是本地人,这几年深有体会,甚至有仆人契约期没到,直接悄悄跟着族人跑了。

赵与芮则问:“百姓们为何要移民海外?背井离乡?”

严康愣了下,欲言又止,下意识看了眼秦卓。

秦卓立刻道:“大王开明,当我们如——自己人,严干办有什么就说。”

秦卓本来想说,视我们如兄弟,然后想想,自己将来会是赵与芮岳父,这个兄弟两个字,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

严康这才说道:“百姓的田越来越少,大量的田都被官勋和富商士绅收到手中,百姓们生活艰难,甚至无田耕种,只能离家出走,另寻生路。”

严康说的就是两宋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

两宋分主客户,主户就有田的,客户就是没田的,也就是佃户。

当然,历史上各朝各代土地兼并都很严重,明朝田地比南宋还多,粮食产量估计不如南宋五分之一。

明朝有几百万亩几百万亩的大地主(主要是蕃王勋贵们),南宋没有,但南宋几千几万亩的很多,比明朝多,好比丞相史弥远,就拥有良田两万多亩。

但同样丞相级别相比,明朝的徐阶有田二十四万亩,你看看,大伙级别相同,老史放到明朝都不够看的,排不上号。

严康是从平江府移民过来的,主要的生意在海上,所以对田地不重视,当然,他重视也没用,因为当地很多田产已经有主,这么多年下来,他才在定海县买了五百多亩。

现在定海县的情况是,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田,除非你远超市场高价。

首节 上一节 116/3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国运英灵榜:开局盘点十大帝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