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上京讨债,老赖竟是朱元璋

大明:上京讨债,老赖竟是朱元璋 第358节

“道衍大师,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僧道衍心中泛起一丝焦虑,他本来不该这么早跟朱棣坦白自己的心思,但是陈数等于一个无形的压力,一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他心中盘算过许多帮助朱棣造反的事,可是他隐约发现,他心中行想到的造反的方法,陈数似乎有意无意都给堵上了。

今天冒险跟朱棣说出心声,他也不怕朱棣怪罪他。

僧道衍不信,身为一个皇子,朱棣心中就没有登基的想法?

“殿下,心中就真的没有想法?”

姚广孝这句话刚出口,就被朱棣一拳,打得满地找牙!之.

第206章 姚广孝梦碎,疯子就是疯子

僧道衍没想到,朱棣竟然会打自己?

他从地上爬起来的时候,还不敢置信,他竟然看错人。

在道衍心中,他现在提议朱棣造反,他不指望朱棣能够心动,因为如今就算朱棣想造反,他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性。

道衍心中真正的想法,是要通过潜移默化,让朱棣逐渐接受他的想法。

最后,在时机来临的时候,他主动推上一把。

他笃定朱棣身上有成龙之相,这是他对于自己学到的本事的绝对的信心。

哪怕陈数曾经让它变得犹豫不决,可是在这点上,道衍从来没有怀疑过,怀疑这一点,等于怀疑他自己学来的本事,是假的。

可是,他唯独没有想到,朱棣对他造反这件事,偏偏就如此决绝。

在他说出去的瞬间,朱棣的拳头就招呼上来了。

这对于僧道衍来说,就是朱棣不按剧本来。

也难怪,他会一脸懵逼。

“先生说你身有反骨,果然是真的!”

“我朱家兄友弟恭,还不需要你来挑拨的!”

“这皇位,我想过,但我朱棣明白,我不会为了皇位去兄弟相残!”

“姚广孝,这就是本王给你的回答!”

朱棣坦然说出自己的心声,每个皇子,谁若是说他们心中没想到要登基大宝,那是在说谎。

可是姚广孝忘记一点,人可以想,但不一定做。

在陈数没有改变的历史轨迹中,至少燕王朱棣也是老老实实当着自己的燕王,若非朱允炆太过傻逼,朱棣也不会造反。

倒不是说朱棣是白莲花“六六三”,或者对朱允炆忠心耿耿。

而是大明朝的权利结构,在老朱在世的时候,他不敢想。

在老朱去世之后,他身为一个燕王,以一地面对一国,他同样不敢想。

如今,大明的储君稳如泰山,朱标对朱棣来说,是如父如兄的好大哥。

就算要争夺皇位,朱樉,朱棡哪个不比他优秀?

让他来争夺皇位,不是故意害他吗?

先生?

姚广孝听到这两个字,脑海中马上浮现出陈数的名字,这个阴魂不散的连山候,是什么时候窥破自己的野心的?

“我本来应该杀了你,不过念你在北方,给过我不少好的建议!”

“本王就不跟你计较了!”

朱棣收回自己的拳头,默默转身,离开原地。

姚广孝站起来,却失魂落魄。

陈数对他的评价没错,他是一个偏执的疯子,为了证明自己的本事,苍生皆可杀。

也是因为这份骄傲,姚广孝才能笃定朱棣迟早会被他蛊惑。

可是,他搞砸了。

他认为万无一失的计划,却在开始之前,就被无情的抛弃。

这对于一个偏执狂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事。

“陈数……”

姚广孝没有大喊大叫,而是喊出一个人的名字。

他表情虽然平静,但眼中却全是血色。

“此为吾道,阻道者,皆可杀!”

只有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黑衣僧人姚广孝,才透出自己丝丝的杀意。

“疯子!”

朱棣走出寺院的时候,还忍不住重复这句话。

不过他没发现,他离开的时候,却有一对香客,目送他离开。

“这不是燕王殿下吗?”

涂节对着朱棣的背影,喃喃自语。

朱棣从军之后跟过去不同,百官基本都认得他。

涂节身边,是胡惟庸。

这位当朝宰相,也是若有所思。

“这位殿下怒气冲冲,显然是这寺院中,发生了一些事!”

“他是从那边的小院过来的,你去瞧瞧,看发生了什么事!”

“等等,本相和你一起去!”

胡惟庸想了想,叫住涂节。

他跟涂节一起朝着那个小院走。

当走过去的时候,胡惟庸正好看到姚广孝,正在擦去朱棣打他的血。

朱棣的拳头可不轻,打的姚广孝满脸是血。

就这样,胡惟庸和姚广孝四目相对。

“是燕王,打的你?”

胡惟庸好奇地打量眼前的和尚,道衍和尚眼中闪过一丝异色。

他以前并不认识胡惟庸,他离开应天的时候,胡惟庸还不是大明的宰相。

不过此人,似乎让姚广孝看到了一种叫做野心的东西。

“贫僧姚广孝,见过这位大人!”

“你还没回答我家大人的问题呢!”

涂节见这个和尚不知好歹,答非所问,大声呵斥。

不过胡惟庸却拦住涂节,道:

“本相,胡惟庸!”

姚广孝听到这个名字,眼睛一亮,他低下头,说:

“道衍见过胡相!”

“胡相不是想知道我跟燕王有何恩怨,不知道胡相有没有时间,跟我一叙!”

“好!”

不知为何,胡惟庸总感觉,眼前的僧人似乎和他有种非常投缘的感觉,这大概是源于这僧人身上,有一种跟他一样疯狂的特质。

“涂节,你留在这里!”

“本相跟这位大师聊聊!”

胡惟庸跟着姚广孝,走向远处的凉亭。

……

几日后,济宁。

方克勤找上陈数,激动不已。

“先生,这济宁的税收,已经有二十一万两银子了!”

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心情还颤抖不已。

师爷将这份账目交给他的时候,他自己都不敢相信。

陈数闻言,呵呵笑。

其实方克勤知道这个答案之前,他自己早就知道了。

毕竟大明的税收体系是他一手建立的,而且济宁任城的工业体系,纳税大户,都和他有关。

他自己都能算出任城能收到多少银子的税银。

而且陈数知道这些税银主要来自哪里。

其一,是大蒜素,大蒜作为山东特产,陈数在冬天之前大量收购大蒜,将大蒜制作成农用大蒜素之后,被大量应用在农业种植之中。

虽然大蒜素的成本依然居高不下,而医用大蒜素还维持着价格,可是大蒜素的应用,确实给任城带来了很大的税收。

但大蒜素对于任城来说,只能算是小打小闹。

真正的税收大头,是玻璃工艺品。

没错,任城现在是不择不扣的玻璃之都。

本来玻璃这种玩意,应该是西方输入东方的。

首节 上一节 358/3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投资返寿命,祖龙心态崩了

下一篇: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