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上京讨债,老赖竟是朱元璋

大明:上京讨债,老赖竟是朱元璋 第321节

陈数提议将大蒜和棉花一样,列为战略物资,扩大种植规模。

以法令的形式,推广下去。

“准了!”

老朱想都不想,就批了陈数的奏折。

他既然答应过陈数,让他放心大胆去北方折腾,就让他折腾好了。

最后,陈数还给老朱贡献一些种子。

种子名曰:海水稻!

一种可以种植在盐碱地里的东西。

这玩意若是能推广开来,大明朝广阔的海岸线,都可以是种植。

皇帝瞬间想起方孝儒,前阵子他将这个少年安排到地方任职。

说起来,他去的地方,正好是海边。

“让方孝儒找陈数要种子,朕要看看这海水稻的效果!”

在陈数的浑身解数之下,老朱终于撇开了心中被拿走三千人的不舍。

他也很好奇,让陈数折腾,折腾个一年,他能折腾出什么东西来。

他继续翻奏折,陈数给他提的建议挺多。

还有一条,赫然是关于运河的。

“让朕修运河?”

老朱感觉自己有些跟不上陈数的节奏。

所谓运河,并不是指隋朝之时隋炀帝修建的那条运河,其实历史上那条运河虽然有名,却早就荒废了。

后世之人所熟知的运河,已经是另一条。

这条运河,是元朝人开始修建,燕王朱棣得了天下之后,才彻底将之修建完整的京杭大运河。

陈数给老朱的提议,并非建议老朱现在就开始修建,毕竟这条运河如果要修建成功,起码要调动二三十万军民。

他提一嘴,只不过是提一个想法。

但老朱却被陈数这个想法,深深吸引。

其实往北方运粮的问题,一直是困扰老朱,甚至困扰大明的大问题。

哪怕皇帝颁布开中法,也只是解决了一部分问题。

粮食运往北方,无非几条。

陆路,河运和海运。

没错,老朱虽然海禁,但运粮还要靠海运。

这其中的风险,可想而知。

其实运河,就是古代人最安全的运粮方法,可是元朝修建的运河实在太狭窄了。

运河的运量,一年也就是三十万石粮食而已。

这点粮食,够干什么?

陈数提出重修运河的规划,也是一条让大明贯通南北,经济发展的国策。

“这小子,有一手!”

老朱欣慰笑了。

陈数的提议,并非只是提议,这家伙直接送给老朱一套地理探测图和修建运河的方法。

老朱将图收好之后,对朱标说:

“你还愣着干什么,拟旨呀!”

朱标很快将圣旨拟好,皇帝盖章,送到中书省。

当皇帝的决定,呈现在胡惟庸面前,一群官员差点昏过去。

“子敬兄!”

“没想到我这些同窗流放,竟然还要受到如此屈辱1”

陈数要走的这些人,大多跟中书省的大人们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有些人是他们的门生,同窗甚至晚辈。

但被皇帝流放之后,如今都是贱籍。

他们心里本来已经接受了,可是那个导致他们如此悲惨际遇的人,居然要再次主宰他们的命运。

胡惟庸和百官关注的点不同,他看中的是陈数从皇帝那要走三千人的计划。

一个集合了各种工坊的城外城,陈数这是准备做什么?

“对了,最近准备迁徙北方的学子,多不多?”

胡惟庸问了下身边人,周围的官员,瞬间安静下来.

第185章 沈万三的必死局,再来任城

胡惟庸看这些人的表情,估计自己想听到的消息是不会好的。

果然,这些人都变得纠结起来。

胡惟庸有种不妙的感觉,事情已经这么坏了,不会更坏吧。

直到有个人说,沈万三也加入了申请前往任城的消息,甚至他已经在任城置业。

胡惟庸大吃一惊。

沈万三这个人,虽然是下贱的商人,可是名声是名动天下的。

他在前元,就是巨富。

又帮助过张士诚,却在老朱得了天下之后,依然没事,m

由此可见,此人的情商和~关系都很硬。

尤其是他的生意,以周庄为核心,辐射扬州,苏州,-吴江等地。

皇帝海禁之前,他在海上也有不小的生意。

这样的巨无霸,虽然名为商人,但其实他也是个大地主。

他在江南的跟脚,算得上是雄厚。

为什么这种人也要离开江南,前往任城?

“沈万三,有点不知道好歹了!”

“他是不是想找死?”

能在中书省内坐着的,都算是朝廷大员。

其中一位官员听到沈万三的事,有些气急败坏。

他们这些人老实说,都受过沈万三的“照顾”或者“间接照顾”。

沈万三是商人,地位下贱,他自己也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大明朝建立之后,他保护自己的方式,就是跟各地的官员保持不错的关系。

这其中他花了大价钱来打点,才维持他庞大的关系网。

若不然,江南那些士族豪门,就不眼红他的家产吗?

无非是,因为他平衡做得好,大家都动不了他而已。

但是,他如果带头迁徙北方,就不要怪大家无情了。

世人都知道如今宰相和朝中大员,都因为南北分榜和开发北方的事,和皇帝闹得沸沸扬扬。

你不站队,或者选择站队皇帝,皇帝可不认识。

这些大人物要搞死你,还不是分分钟的事。

提起这件事,大家伙杀气腾腾。

就想要剥了沈万三的皮。

沈万三本身不重要,但是他的名声和他带来的后果实在太严重了。

如果连他都走了,他会动摇一些因为产业和土地而舍不得离开故土的人。

科举,谁都明白。

对于某些人来说,就是鱼跃龙门之事。

进士,对于这些坐在朝堂上的大佬而言,好像微不足道,可是放在偌大的华夏,能考取一个进士,都是十万分之一的几率。

不是你说你家有钱,就能培养出进士。

出过进士的家庭,就是书香门庭。

社会地位会急剧飙升。

所以老朱才说陈数的这个高考迁徙政策,是绝户之计,是妥妥的阳谋、

有些人不稀罕进士的功名,但有些人求了三代,五代,都出不了一个进士。

所以,陈数预测的商人和寒门子弟,必然会因为功名,而选择迁徙北方,就是算透了这些人的心理。

陈数明白的道理,胡惟庸他们这些南方士子是最理解的。

所以他们疯狂的攻击皇帝的政策。

民间有大量的童谣被编撰出来,就是为了反对皇帝的声音。

在他们的压制之下,许多本来犹豫不决的人,又不想走了。

直到,第一批去过任城的人回到江南。

首节 上一节 321/3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投资返寿命,祖龙心态崩了

下一篇: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