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上京讨债,老赖竟是朱元璋

大明:上京讨债,老赖竟是朱元璋 第304节

“孝儒回应天拜过先生之后,也要闭关苦读了!”

“希望这次,孝儒能够高中进士吧!”

“你不但会中进士,还会高中状元!”

陈数嘿嘿笑,给方孝儒一个鼓励。

这鼓励,方孝儒只当是鼓励,能中进士就厉害了,更何况是状元?

这古往今来,能在如此年轻的年纪中状元的,屈指可数。

甚至中进士的人,一般也起码是二三十岁,甚至四五十岁的人为主。

方孝儒不过一个少年,他对自己中进士都不敢肯定,更何况是状元呢?

但陈数对他却很有信心,虽然因为他的干涉,这位读书种子,提前了不知道多少年科举。

但原来的方孝儒,就是三甲之选。

如今算学加入科举,他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陈数可没少给方孝儒刷真题,指点他解题。

方孝儒的算学水平,严格来说已经比那些出题的老师都高,他没理由不考个满分回来。

就算不是满分,九十分估计也是有的。

至于其他人嘛,陈数呵呵一笑,他相信第一次算学考试,估计会惨不忍睹。

因为能来顺天参加科举的学子,超过三十岁甚至四五十岁的不在少数,方孝儒这种少年反而是稀缺物种。

一个成年人,尤其是读了一辈子文科的成年人,一年时间来学习算学,水平肯定不行。

“嗯,看吧!”

陈数出门,看着热闹的应天府。

街头上来来往往的,已经有不少读书人的身影。

他路过书局,依然门庭若市。

陈数的真题卷子,就是这些考生们最后冲刺的日子,他估摸着,自己的卷子和教辅书,估计又要迎来一波大卖。

不过这些,陈数都不在意。

年后,在春耕之前,将任城造好一个轮廓,才是关键。

他有自己的渠道,刘伯温委托方孝儒送过来的信件,告诉他一切安好。

陈数也就安心,等着好日子来临。

时间,一闪而逝。

两个月,大明朝无数学子翘首以盼的科举考试终于开始。

方孝儒在陈数等人的期望中,走入考场。

三日后。

武英殿。

李善长,胡惟庸等人,都跪在皇帝面前。

“这次考试,成绩如何?”

皇帝询问道,下边一众官员,面沉如水。

胡惟庸等人,不停考试还好,一听考试,就气得不行。

朱元璋看着他们的动作,心中暗喜,却不动声色。

“回禀陛下!”

“按照您以前定下的规矩,文章和算学,分两边计算!”

“分数比例,为六四分!”

“这文章,去年和往年没有任何区别!”

“可是这算学成绩……”

李善长一本正经地站出来,为皇帝禀告。

他说到算学,欲言又止!

“你说!”

皇帝最不喜欢卖关子,赶紧催促,李善长这才叹息一声,说:

“这算学考试一共一百分,超过六十分者十人!”

“其中南人六人,北人四人!”

老朱闻言倒吸一口气,这特娘的有点离谱了吧?

诺大一个科举考试,算学成绩及格的人才十个人?

就算他对算学搅局的能力有期待,可是这未免也太劲爆了。

然后,十个人中,南人六个,北人四个。

这个比例,已经足够让皇帝惊喜。

在他的心中,北人这次能在前十中拿到一个名额,都算是算学搅局成功。

南北之间的差距,在洪武朝虽然不如后期离谱,可是确实存在巨大的诧异。

可是一旦算学,将所有人拉到同一个起跑线上的时候,南人和北人,居然分不开绝对的差距。

“将名单呈给朕!”

李善长赶紧将名单交上去,皇帝一看名单,差点笑出声来。

不过他用极大的忍耐力,将自己的笑意压制住。

十个及格的人,六个北方人,其中浙东人和江西人各两个,其余两个,却分别是苏州府和湖广一带的人。

他又将其他人的算学成绩大概略了一边,北榜不说,南榜虽然江西和浙东的学子依然占据大多数,可是已经不如以前一般,几乎是大半。

由此可见,在将所有人拉到同一个起跑线之后,大家的水平变得差不多了。

算学,这玩意等于开了另一条赛道。

你文章做得可以,不等于你算学厉害。

算学第一名,是一个老朱熟悉的名字,方孝儒。

做为李善长的学生,方克勤的儿子,方孝儒考出了一百分的成绩,不负陈数期待。

皇帝咳嗽,问:

“这方孝儒文试如何?”

李善长赶紧说:

“文章二甲,非常不错!”

“将他的卷子给朕1”

皇帝一声令下,官员们赶紧将评定好的八股文卷子,交给皇帝。

“不错,不错1”

“这孩子的文章,看着都不像是一个少年郎!”

“能在短短时间之内,居然做出这等文章,算上他的算学成绩,状元当之无愧1

“让朕看看,算学第二名,林飞凡,嗯,算学成绩八十六分……”

“他文章呢?”

“陛下,他文章一般,只在二等1

“不过因为算学不错,综合也进入一等!”

陈数在让算学入科举的时候,早就设计好一套算分方法。

李善长等主考官员,也早就将分数算好。

因为分数透明,别人也说不得什么?

这个林非凡,是山西人,如果按照以往他的文章,就算能进入殿试,排名也会靠后。

算学算是将他的命运,成功转折。

老朱看到这种改变,也是高兴。

正如陈数所言,帝国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不见得只是文章做得好,就一定是栋梁之材。

古往今来,状元最后能混到位极人臣的,同样是屈指可数。

综合的评价,也许能给许多人更好的评价。

“那原本应该文章第一的那位,综合评价如何?”

皇帝问起这个问题,胡惟庸等人,面沉如水。

于吉,江西人。

但同样是浙东某位大儒的学生,弟子。

论文章,他力压方孝儒成为第一,但算学考试,他只考了三十九分。

根据繁杂的算法,他因为算学拖后腿,最后也只勉强进入前十。

这就是属于南方学子之中,翻了大车的存在。

老朱将文章前十和算学前十都看了一遍,彻底乐了。

能够在文章和算学都入前十者,唯有方孝儒一人。

这间接等于,皇帝期望的搅局计划,陈数通过科举改革,已经超额完成任务。

他让人将综合评定交给自己,虽然南方依然压着北方。

但前十之中,赫然看到了三位北方人。

0 ········求鲜花····· ········

首节 上一节 304/3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投资返寿命,祖龙心态崩了

下一篇: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