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上京讨债,老赖竟是朱元璋

大明:上京讨债,老赖竟是朱元璋 第296节

冬天,就在这热火朝天中,逐渐过去。

白雪皑皑之时,百姓修养。

如果遇见暖冬的天气,刘老爷子就招人出来干活。

百姓们对于这些老爷干活的路数,并不是十分理解。

不过,当看到一条条原型的石头柱子(百姓不认识水泥)被埋入地下,然后那些老爷们带着一份图纸到处走的时候,他们总感觉,这座被皇帝命令修建的城市,恐怕要让人产生大惊喜。

...... .. ...

可是惊喜还没来的时候。

关于陈数劳民伤财的奏折,还是如雪片飞向老朱。

皇帝揍了几个言官,也挡不住百官悠悠之口。

这些官员对于北方开发的恶意,清晰可见。

“方克勤有一分奏折!”

武英殿,老朱将自己看过的奏折交给朱标,朱标看了一下,喜不胜收。

冬天,在农业社会,本来应该是整个社会几乎停止运转的时间。

大部分百姓没有办法种地,冬天也就是随便做点营生贴补家用。

可是在济宁,整个冬天,居然迎来了一波税收小高潮。

而其中的原因,就是陈数大量征召任城的百姓,为他们造城。

他迁徙过去的部分江南百姓大约有三千多人,这是入冬之前的第一批,都被陈数征召走了。

这些人从陈数那里拿到工钱,又在济宁府中消费一把。

算上陈数足额缴纳的商业税。

济宁府的税收,居然是往年冬天的三倍有余。

虽然冬天的税收从来不是重点,可是方克勤这是报喜,是着实打了朝廷中那些弹劾陈数的官员的脸。

“这文书过中书省的时候,胡惟庸他们的面子不好看吧?”

老朱跟个孩子一般,笑得非常开心。

“以工代赈,向来是朝廷的惯例,这次本来陈数可以要求朝廷配合,以徭役的名义将人要过去,并不需要知府额外的成本!“

“可是他僵持雇佣这些百姓,百姓得了一份生活,朝廷多了一些税收!”

“也是因为如此,那些人才无法抓到陈数的把柄,还做了一份漂亮的成绩!”

朱标口中,全是溢美之词,此时这件事的始作俑者,还在应天府溜达呢,

可是他在数百里之外的事情,已经安排的明明白白。

朱标对陈数的敬佩,自然是发自内心。

“真正的成果,应该是在明年才能见分晓!”

“对了,科举的事情,准备得如何?”

北方的事情暂且放在一边,老朱对科举很上心。

如今临近年关,马上就要过年了。

应天府中,已经隐约出现了节日的喜庆,但是皇帝父子现在考虑的,不是过年的问题。

而是春节之后,科举的问题。

这是陈数的另外一个大的改革,算学入科举的第一年。

也是南北分榜的第一年。

效果如何,关系到明年皇帝改革的动向。

老朱和朱标,都很上心。

“李善长年后,会被锦衣卫关起来!”

“其他出卷的老师,也是如此!”

“一直到春试,都是如此!”

“接下来,就看陈兄说的东西,能不能实现了!”

朱标语气中,也有一些紧张感之.

第171章 这货太有钱了,朕好想薅羊毛

皇帝通过南北分榜,保证了北方士子的录取率,是为了避免朝堂之中南方官员为患的问题。

一个帝国,不能只有来自一个地方的声音,

尤其是大明这个南北分裂的帝国。

这件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看朝廷中百官的怨气,就知道南北分榜改革,已经触动了南方的逆鳞。

若非洪武皇帝推动改革,而是任由以前的历史轨迹演化下去。

就算是他朱标,恐怕也面对不了如此汹涌的民意。

但南北分榜容易,算学入科举,可是新一届科举的另一个重要改革。

皇帝对算学入科举的期许,并非只是改革本身,而是看陈数这招能不能将水搅浑。

什么算是搅浑?

过往的考试,考的是八股文,做文章,改文章,都是非常主观之事。

论考试,浙东,江西等南方州府,差不多能包揽进士的前几名甚至前十名。

这倒不是说人家作弊,是人家考试真的牛逼。

可是从皇帝的角度来说,当人才过分集中出现在一个地方的时候,他不能感觉到危险。

南北分榜,是他应对这种危险的一个手段。

而算学入科举,是他对分裂南方士子,尤其是打破那几个才子之乡对官员的垄断的尝试。

正常的打压自然是不行,他举行南北分榜,已经够让人心浮动了。

如果再将南榜来个分榜,估计天下士子都要造反了。

说起造反。

老朱隐约感觉到,最近朝堂中的官员对他,似乎不满加剧了。

而“六三零”某个人,正享受着官员们对皇帝这不满造成的变化,从中获利。

“胡……”

他在书桌上写了一个字,又随手将纸张撕掉。

对于朱标的自言自语,皇帝就一个一件,

“看!”

“陈数最近在做什么?”

将刘伯温放到北方去后,陈数好像又进入咸鱼模式。

他除了夜夜修仙之外,就是跟徐妙云谈恋爱。

就连他自己的农王府,陈数去的日子都少了一些,不过从朱樉反馈回来的消息,农王府果然在陈数打完地基之后,变得不一样了。

这座王府,大概也要到年后才能逐渐展现出真容。

可是让皇帝意外的是,北方那座新城市,造起来居然比农王府都快。

从方克勤最新的数据看,在钱粮的刺激下,所谓的新城市,已经将下水道系统和城墙的地基修好了。

那个叫做水泥的东西,彻底面世。

朝廷的官员,尚且不明白水泥的意义,可是老朱是见识过水泥的威力的。

解决粘合剂的问题,

修建城墙需要的的大石,在金钱的运作下,根本不成问题。

陈数需要的数量又不大,在他眼中新造的任城,不过是以容纳两万人居住,很一般的乡镇而已。

就算是乡镇,这也是陈数按照两万人的标准去设计这座城市的规模,这已经比以前的任城大了将近一倍的面积。

新城市,依山傍水。

方克勤如此稳重之人,子啊奏折里也极尽溢美之词。

“陈先生委托一支商队,带着陛下的批文,从山东另一边,运回大量的天然沥青。

“又因为铸城,他也申请审批收购了许多铁矿。”

“儿臣光是看奏折,就感觉到这新任城,就是个吞金的巨兽!”

“陈数他真的能回本吗?”

朱标和皇帝明白陈数赚钱的套路,他跟皇帝立下的契约,造城皇帝给他方便,他出钱造城。

可是他造城,只会给与官府原来任城的面积。

多出来的面积,都是陈数所有。

陈数对于这些土地,有售卖的权利。

可是这是大明,售卖土地和房子,如何能与投入的金钱相比?

那不是应天府,是任城,是人口稀少,却没有多少人的北方。

难道,他真能创造奇迹?

皇帝将这件事按下不表,但对于陈数的工程速度,却很是上心。

“走,去找他聊天去!”

自从遇见陈数后,皇帝出宫的次数大概比以前加起来都多。

首节 上一节 296/3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投资返寿命,祖龙心态崩了

下一篇: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