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上京讨债,老赖竟是朱元璋

大明:上京讨债,老赖竟是朱元璋 第292节

“他们连成为朋友的资格都没有,那就干脆别亲近这种人,免得被蠢货连累!”

“放心吧,庙堂上什么都缺,就是不缺老狐狸!”

“你都能听出我的意思,何况是那些人!”

涂节闻言,若有所思。

“这皇帝决定开发北方,已经是定局,若再想在这里反对,只会惹下杀生之祸!”

胡惟庸将话题引回开发北方本身。

“可北方的资源倾斜,对我等南方士子无益!”

“` 」胡某的同乡,同窗,还有老师,都来信跟胡某反应过来这个问题!”

“想要逆转这件事,不能直来直去,只能从侧面,徐徐图之!”

说起北方的事,胡惟庸倒是没有多大反应,涂节义愤填膺。

“陛下此举,有失公平!”

“臣当抗争到底!”

胡惟庸洒然一笑,人皆有立场。

他不是不明白皇帝的立场,相反,他十分理解。

就如自己身边的这位心腹,他是江西人。

江西人在朝堂之中,也是一份中坚力量。

除了淮西,浙东,江西人通过科举,举荐,在朝中隐约已经形成一个不容小觑的势力。

胡惟庸拉拢涂节,也是打算在淮西一脉之后,再多找一些政治上的伙伴。

涂节对皇帝的政策不满,自然是因为他的出身。

南北分榜的科举也好,还是资源倾斜的开发北方也罢。

本质上,都是从南方士子本应该有的利益,都拿去反哺北方士子。

这让他如何忍得了。

现在朝堂之中,还是南方人当家。

如果未来随着时间流逝,朝堂之上,南方人未必会有如今的声势。

所以这场文官集团和皇帝的争斗。

他们争的不仅仅是开发北方的问题,还有如何废除南北分榜的问题。

胡惟庸对涂节的态度很满意。

皇帝越是让这些南方官员难受,他这个宰相,就能聚集更多的力量。

皇帝又如何?

没有士子官员的配合,他一样可以架空你。

“有些话慎言,本官当没听说过!”

胡惟庸小小提醒涂节一句,涂节赶紧告罪。

“其实皇帝让连山侯出来做事,是好事!”

胡惟庸将话题转到陈数身上。

“一个人如果藏于幕后,他就没有任何把柄,我等就算想要对付他,也无从下手1”

“这连山侯,有大功(王了好)德,大能力!”

“开发北方之策,应该也是处于他手,他在皇帝背后出谋划策,等于是驱使皇帝出来跟我等争夺利益,我们能奈何皇帝?不能1”

“=

“可是此人如果不满足于幕后,想要站在幕前,那就等于是皇帝驱使他出来咬人!”

“我们动不了皇帝,难道还动不了他?”

“人只要做事,就不怕抓不住他的把柄1”

“或者说,生我们都能给他生出一个!”

“今天奉天殿中那个蠢货的莫须有,并不是不能用!”

“可是他不该那样用,陈数不是想要改天换地,取那滔天之功?”

“让他去做,滔天之功,也有可能是天大的祸端!”

涂节闻言恍然大悟,原来这才是胡相心中真正的想法。

他一想也是,胡惟庸跟陈数的恩怨,在朝廷的官员中恐怕还要跟家深重。

宰相不亏是宰相,就算想要报复连山侯,胡相也有足够的定力控制自己的仇恨。

所谓狮子搏兔,也要倾尽全力。

这位大人是在等连山侯犯下致命错误。

“大人英明,涂节甘拜下风!”

涂节深拜胡惟庸,胡惟庸一笑,朝着中书省去:

“过段日子,胡某会举荐你为御史中丞,继承刘伯温的位置!”

“希望你,不会让胡某失望园!”

胡惟庸定下谋略之时,陈数也将刘伯温和三百人,送出应天府。

刘伯温一旦想做事,也是雷厉风行之人。

不过他的队伍中,还有一人出乎陈数的预料。

“方孝儒,你也要去济宁?”

“你这是两头赶呀!”

跟随刘伯温前往济宁的人中,还有少年方孝儒.

第169章 北方鬼蜮,面见方克勤

方孝儒见到陈数,恭敬行了一个师礼。

虽然陈数并不曾收他为弟子,乃至学生。

可是深知科举改革的一举一动,都离不开这位神秘的连山侯。

算学入科举,天下学子都可以算是陈数的学生,这也是方孝儒坚持对深处行师礼的原因。

“回侯爷!”

“如今春节快到来,孝儒想回家去看看父亲!”

“这刘先生刚好要去济宁,孝儒就蹭个车!”

陈数笑道:

“你这不是两头跑吗?”

“你父亲将你留在这里,就是想要你在国子监好好读书,直接在京城考个功名回去!”

“你倒好,先舟车劳顿去济宁,明年春天,不又要赶路回应天府?”

“虽然济宁离应天府也不算太远,可是终归比较麻烦!”

济宁在山东偏南,如果按照距离,确实距离应天不算太远。

但这个不远,只是地图之上的说法。

古人舟车劳顿,出门就是受罪。

如果方孝儒到春天又火急火燎赶回来,可能会影响考试的效率。

科举的会试,一般在每年的二三月举行,也就是所谓的春试。

方孝儒此时早就有举人的功名在身,是可以参加会试。

“不急,就算明年不中,后年也成!”

方孝儒对这件事,倒不是很忧心。

他回答陈数:

“相比起功名,孝儒更加在意的是,先生关于弥合南北的努力!”

“如今陛下选择济宁,家父刚好又是济宁的父母官!”

“孝儒也想领着刘先生过去,为刘先生居中调和一番!”

“这也不枉李师对孝儒的教导!”

方孝儒在国子监这段时间,跟历史轨迹不同,其中最大的一个变化,是帮助李善长推动算学入科举。

这件事对于南方学子来说,毁誉参半。

方孝儒预定的老师宋濂,就是这件事的反对者。

因为算学的事,宋濂对方孝儒的行动也颇有微词。

尤其是皇帝决定开发北方,选择济宁做为试点之后,方克勤受到了许多来自同窗的关照。

这些人明里暗里的意思,大概是让方克勤黄了这次皇帝的努力,

可是方克勤以一句食君之禄担君之忧,给否决了这些同乡的建议。

这放在以前,可能并不是大事。

可是北方一事,在大多数南方士子看来,就是站队的问题。

方家父子二人分别在两件623事上,惹怒了南方的士子集团。

宋濂收方孝儒为弟子一事,逐渐不了了之。

方孝儒虽然年纪不大,但也能看出老师态度的变化,虽然他不会忘记宋濂的恩德,却也淡了和宋濂的交情。

首节 上一节 292/3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投资返寿命,祖龙心态崩了

下一篇: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