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上京讨债,老赖竟是朱元璋

大明:上京讨债,老赖竟是朱元璋 第283节

“这小家伙,堪比武侯,不对,他这玩意的发明,胜过武侯!”

“陈数,这东西我也要!“

皇帝指着脚下的自行车,大声说道。

他就跟一个兴奋的孩子一般,抓着一个喜(王得赵)欢的玩具不肯松手。

陈数点点头,笑道:

“可以,你拿去好了!”

“除了我要,我还找你订购几辆自行车,这东西好用,我研究研究!”

陈数闻言不置可否,说:

“我玻璃工坊那边,应该还有四五辆,回头你找毛骧去拿就是!”

自行车,可不是那么容易造出来的,虽然看起来构造都很简单,可是想要生产,就会发现各种艰难。

轴承,滚珠,还有黄油,机油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可不是大明的人能仿制的。

陈数自己也就造出四五辆出来玩。

老朱不知道其中艰难,只是点头同意。

他下了马车的订单,又带着自行车走了。

一时间,接下来的十几日,皇城中都有一个身影,在紫禁城驰骋。

过几日。

胡惟庸等一众中书省大臣,来武英殿找皇帝议事。

当看到皇帝骑着自行车的样子,众人惊得目瞪口呆。

“陛下!”

“您这是?”

老朱早就熟练掌控自行车,从上边跳下来。

他身子骨还不错,颇有点当年战场上的风范。

“看看这玩意怎么样?”

“不用吃草的铁马!”

老朱拍着自己的自行车,表情得意。

此时胡惟庸等人,早就看傻眼了。

他们何时见过如此精密东西,胡惟庸等人原本的事情都忘了,就围在皇帝身边,看着自行车。

“这怕不是传说中的木牛流马吧时?”

“简直是武侯再世!”

众位大臣对自行车的夸奖毫不吝啬。

直到皇帝说了一句:

“这是连山侯的发明!”

“连山侯?”

胡惟庸等人的脸顿时垮下来.

第164章 皇帝不留隔夜仇,真当朕心慈手软?

如今朝堂之上,满朝文武,对陈数有好印象的人,几乎没有几个。,

尤其是胡惟庸等朝中大员,大多数是南方出身。

皇帝决定开发北方,这时百官对皇帝有怨气,但皇帝不可逆,他们的怨气总要有个出口。

陈数这个跟他们本来就有恩怨的连山侯,就成为百官宣泄怒火的地方。

哪怕朱亮祖之事后,关于陈数的弹劾,也没有停止过。

不过陈数不在朝为官,并没有职务上的把柄。

言官们最多,也就是弹劾陈数德行有亏。

但这种奏折,皇帝看了之后,就随意扔一边去了,压根就没理会这些人。

可是,这并不妨碍胡惟庸等人讨厌他。

尤其是胡惟庸这些跟陈数有过牵连的人,前阵子为了还钱,他们可是变卖了许多东西,最后落得一个让人笑话的下场。

“此物,朕试过了!”

“虽然不能真上战场,却能在部分时候,可以替代马匹!”

“若是运用得好,这玩意普及开来,也许可以改变生活许多!”

皇帝让太监过来,给大臣们演示了一下,用自行车装货。

一个熟练掌握自行车的人,也可以拉上不少货物。

胡惟庸等人看着,沉默不语。

皇帝已经把眼前的事物吃得透透的。

在古代,马匹可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别说老百姓,一般官员都用不起。

虽然官员出行有马车,但拉车的马已经是劣等马中的劣等,而且许多所谓的马车,其实是骡子牛在拉车。

同样的,牲畜是货物运输的主力。

可是牲畜有牲畜的限制,如果眼前的自行车能承担一部分的轻量货物运输,也是极好。

“可是皇上,这铁马乃是由金属制成,怕是……”

“成本下不来,且不便!”

胡惟庸一句话,马上打破了皇帝的幻想,他指出了关于自行车的最核心的问题,材料。

金属,在如今的大明朝,可是贵重物品。

百姓耕种的农具,都不是每家每户都有。

许多家庭,铁制的农具都要好几家一起共用,可想而知其中的麻617烦。

这其中固然是因为铁这种东西相对稀有有关,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安全。

老朱似乎早就料到大臣们会如此问,他回答。

“朕也曾经想过这个问题,所以后边又去找连山侯问了一下!”

“他说除了轮胎和联动部件,其他地方可以木制!“

“至于金属问题,这些东西,可以用特殊的合金降低成本!”

老朱虽然并不明白陈数说的话的意思,但他确实认真考虑到【铁马】这种工具,取代一部分运力的可能。

身为皇帝,他受限于时代,很多问题可能看得不如陈数清楚。

但一旦类似自行车这种东西出现,皇帝有足够的智慧,去尝试将它们实用化,去潜移默化改变大明王朝的点点滴滴。

“这车在载重方面不行,但如果是三轮呢?”

“还有,如果做成人力车呢?”

“其实这自行车真正的核心技术,是轮胎和轴承呀!”

“做成什么车子,问题不大!”

皇帝对于车子的问题,其实也是半懂半不懂。

不过他将陈数说得东西现学现卖,着实卖弄了一次。

三轮车,人力车?

胡惟庸等人一脸懵逼,不过相比起皇帝的兴奋,他们其实不以为然。

儒家之人,重道不重术。

对于这种技术的改变,他们始终认为只是小术而已。

自行车的出现,也许可以让胡惟庸这些人赞叹,震惊,可是如果说他们能看到这些东西对大明潜移默化的改变,这些士大夫看不到。

理由很简单,这些人脱离百姓太久了。

他们习惯高高在上,俯视,指导百姓,而不是真正正视百姓的方方面面。

老朱读出了诸位臣子心中的想法,顿时意兴阑珊。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他和这些人终究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朱元璋并不是门阀出身,从农民走到造反,再从造反走向帝位。

他读书识字,甚至是娶了马皇后以后,才跟着马皇后学的。

这导致了他的许多思维,注定和士子们不一样。

他可以认同(aifi)儒家的道理,但同样明白底层百姓会潜移默化的改变生产力。

生产力,是陈数经常挂在嘴边的内容。

老爷子前阵子从陈数那里拿了一本书,终究将这件事搞清楚。

“说吧,你们今天来,有什么事?”

皇帝让人将自行车推走,再次变回喜怒不形于色的朱元璋。

胡惟庸道:

“陛下,臣等来这里,主要有几件事1”

“其一,明年的开科考试,请陛下定夺主官!”

“其二,百姓的迁徙工作已经准备,我们已经做出方案,请陛下拿主意1”

“其三:您前阵子提议税改,臣等做了意见,还请陛下过目!”

首节 上一节 283/3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投资返寿命,祖龙心态崩了

下一篇: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