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上京讨债,老赖竟是朱元璋

大明:上京讨债,老赖竟是朱元璋 第171节

陈数一口酒捧在朱标脸上。

朱标:……

“对不住,你说什么?”

“皇帝打算,让算学进科举!”

“我去,老朱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激进了?”

做为始作俑者,陈数都佩服老朱的激进。

不愧是心心念念,想要干掉宰相制度的男人。

算学进科举这事,陈数自己都没想过。

虽然他明白,算学,也就是所谓的数学进入科举意义有多大?

数学是自然学科之母,只要是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免不了要用到数学。

这也是算学这种学科,被放入君子六艺之中的原因。

可是以华夏自古以来重道不重术的传统,这算学放在六艺之中,也只是当个摆设。

科举不考,平时自然也不会有人去学。

但偏偏,如果不会数学,其实问题是蛮严重的。

尤其是在设计复杂的国家管理之后,算学会成为管理水平的掣肘。

譬如朱木兄任职的六部之一的户部,掌管天下钱粮。

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要算清楚不知道有多难。

但从古至今,虽然历朝历代的日子也这么过下来。

户部只有它一套可以逻辑自洽的算账方法,看似也没有大问题。

可在陈数看来,其实所谓的没有问题,只不过是没有出现问题而已。

当问题真正出现的时候,那就很大。

譬如号称洪武年间四大案的其中一个案子,发生在洪武十八年的郭恒案。

一个户部侍郎,伙同手底下的人,竟然能贪墨大明朝一半的税收。

一半呀,整整一半的税收,在朱元璋眼皮子底下不见了。

而皇帝,户部尚书,中书省竟然毫无所觉。

这其中固然又郭恒等人做账做得好,官官相护的原因。

可是能贪墨朝廷一半收入,这账是不可能做得圆的。

但凡有对数字敏感的官员,提出一点质疑。’

这案子也不会搞得如此之大。

可以说,目前户部的那些官员,在进入户部之前,几乎就没有受过算学训练。

他们大约是进入户部之后,现学现用。

没有出问题,是因为户部用的那套数学方法,就仅仅是够用的水平。

封建社会,经济水平底下。

大概也就够用。

可是一旦出现某个数学天才,在算学之上有独特的天赋,他想要做假账糊弄上面,几乎易如反掌。

因为封建王朝管理天下的那套数学模型,本身就有很多错漏。

陈数估计,大明朝的算学水准,大约也就是她前世高中左右。

而大部分官员,可能在数学上的水平,也就初中生的水平。

这还是因为这些进士官员本身个个都是人中龙凤,学习能力强的缘故。

换到下边,更是惨不忍睹。

用陈数后世的观念理解,就是因为教育的问题,

整个封建社会,技术官僚体系并没有完整的建立起来。

大明有没有技术官僚,有!

户部那些人绝对算。

可是因为缺乏培养的体系,那些技术官僚自学成才,全靠运气。

如果将算学入科举。

这绝对是对华夏产生天翻地覆变化的改变。

这种改变,不独大明王朝,后边的封建王朝也要跟着受益。

陈数还想到一件事,资本主义萌芽,也会在不远的将来出现。

到时候面对更加复杂的世界,如果不做好准备,大概大明又会走历史的回头路。

“` 」这是好事呀!”

“好事!”

“可是无从下手!”

朱标带着苦笑道:“因为这件事是我惹出来的,皇上将这件事交给我!”

“算学这东西,我是真的不会!”

“求陈兄你帮帮我,救救命!”

皇帝一句算学入科举,说得倒是简单,可是实现起来,到处都是问题。

教材从哪来?’

老师从哪来?

还有其他的问题,一大堆!

当然皇帝也不是让朱标现在就拿出一个解决的方案,但至少要有个解决的方向。

“这个简单!”

陈数说出了他经常说的口头禅。

“你想要人,还是要教材,我都有!”

他前阵子得了一千个人才。

里边还有几个是数学方向特别好的。

比如钱庄的掌柜老黄,还有另外一个被陈数安排起来的人。

这些人可以给大明提供最初的数学启蒙,至于数学教材?

他系统仓库里的垃圾那么多,总能翻出一些。

陈数对这件事很在意,毕竟这是关系到华夏福祉的大事。

他跑了一趟书房,就给朱标带回不少东西。

《九九乘法表》和各种数学教材,陈数挑出一些能给古人看的书籍交给朱标。

有些不方便直接交出去的,他准备让黄掌柜以大明朝合适的文本形式写出来。

陈数还将如何铺开数学教育的规划,跟朱标说了一遍。

朱标点头如捣蒜,干脆拿起笔开始记。

一顿饭下来,太子殿下满心欢喜离开。

夜晚,皇帝父子看着陈数的规划,彻夜未眠。

“朕不过是随口说说,陈先生却给朕拿出完整的方(李好赵)案!”

“这若说是他平时没准备,朕是不信的!”

皇帝看了许久,幽幽道了一句。

朱标深以为然地点点头,也许陈先生心中,早有许多对现状的不满和改变的方法。

就如算学入科举,他一定有过很详细的想法。

不然一顿饭的功夫,就能拿出一套方案,这未免也太恐怖了1

“一字不改,就按陈数的方法推行下去!”

皇帝下了决定,然后让朱标拟旨。

第二日早朝,百官都等着跟皇帝据理力争,争取让他收回南北分榜的决定。

可是在奉天殿中,皇帝还没来的时候,圣旨就先到了。

“算学入科举?”

听太监读完圣旨,上至中书省宰相,下至七品的芝麻官,全部傻眼了。

他们还想争取跟皇帝争取让皇帝退让呢?

结果皇帝反手,又给他们来了一刀。

不但如此,皇帝还有详细的细则颁布下来。

一字一句,听得百官冷汗涔涔。

这细则表明,皇帝想要改革这件事,绝对不是心血来潮。

他连步骤都给想好了。

官员们绝望了,他们伺候的这位洪武皇帝,他们自己心里清楚。

一旦那位决定做一件事,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所谓的反对,如今成了笑话。

但这些官员们,又从细则中听出一些问题。

首节 上一节 171/3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投资返寿命,祖龙心态崩了

下一篇: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