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墓中讲课,始皇挖地道偷听

大秦:墓中讲课,始皇挖地道偷听 第181节

恐怕商业诸事很难以长江为核心去推广开来。

那这个事儿在始皇的面前,能叫事儿嘛?

人不够!

就迁……

从关中、楚地、齐地分别迁出一部分人口,去填充和开发长江中下游!

反正尹公的【龙脉经世】必须得贯彻落实下去。

出现困难便解决困难!

就是这么简单!

“.〃 好了!”

嬴政深吸一口气,他的耐心已经有些被消耗到了极致来。

“黄河金堤的预算增加,长城的预算短期减少,茂陵城邑的预算保持不变,驰道的预算增加,灵渠的预算缩减,还有……长江的修筑预算也得增加!”

始皇最终还是让军事向国家建设进行了妥协!

……

第一百四十四章 度日如年的始皇!!

财政预算以后肯定还是得搞出来一个较为详细的章程,让百官诸公在大朝议的时候,能够有所依据。

但这个事儿是短期内搞不定的。

长期可以根据每年的基建进程,以及财政赋税的增加,进行调整。

很快。

十天后。

九卿奉常和宗正选好了太子加冠册封的日期。

当然。

挑好了日子,也没法立即就去册封。

宗正需要安排立储大典中,宗亲和百官们的站位排列。

可别小瞧了位次之别。

古人最是讲究这个。

传到后世便是请客吃饭的时候,有主桌、主位、客位。

就连照相留影也分C位和陪衬。

更何况大秦的储君册封大典之上,谁该站在哪里,穿什么服装,何时行何种礼仪,都是有讲究和章程的。

那么问题来了。

谁来当册封太子的主持之人呢?

名义上肯定是嬴政操办大局。

实际上则还需要一个靠得住的老臣,去妥善安排典礼过程中的统筹协调问题。

比如。

这册封太子的典礼,究竟是走儒家的风格,还是走阴阳家的路线!

嬴政为此也头疼了很久。

储君乃是帝国的未来,大秦之根基。

嬴政推扶苏上位,不仅是因为扶苏得到613了尹公的点拨。

更重要的是……

扶苏可以成为关中与中原的政治桥梁。

试问!

除了扶苏。

大秦诸位公子之中,还有谁同时身具中原和关中之民意、民心。

没有!

唯独扶苏从小获得儒家的蒙学,才让中原的士大夫阶层,把扶苏视为希望。

倘若嬴政在对扶苏的太子册封大典上,强行使用阴阳家的礼仪规制,诚然可以贯彻尹公的【天意的三权分立】方案。

但副作用明显更大。

那就是扶苏的这个册封,到底能否得到天下臣民的认可!

古之禅让。

为何要三辞三让?

让来让去的,会不会显得太过于虚伪?

然而!

这就是自古传下来的规矩!

唯有三辞三让过后,天下臣民才会认为,你已正式承接了天命!

说白了!

三辞三让的流程。

为的就是九州人心。

同理。

扶苏的储君册封大典,如果搞的不伦不类,未来帝国的根基必然会被动摇!

这个时候……

嬴政就不得不做出些许的让步了。

“渭阳君,扶苏于雍城加冠册封,一应礼仪诸事,由你居中协调。”

嬴政顿了顿,接着道:“至于典礼的礼仪规制,仍沿用偏向于儒家的周礼规范。”

“陛下英明!”

渭阳君拱手道:“推行和重用阴阳家的礼仪制度,以后每年开春的祭天、祭地、祭祖之时,都可以再行安排。”

“而储君的册封典礼,事关大秦的国祚延续,万万不可冒险。”

“唯有延续周礼旧制,才能够让九州万方的民心归附。”

……

渭阳君并不知晓尹公的【天意三权分立】方案。

但嬴政之前宣布过,未来民间的婚丧嫁娶,包括国家的祭天、祭地、祭祖都得启用阴阳家的礼法。

为此。

七十二博士可没少冒死进谏。

然而那段时间嬴政直接就不见儒家的七十二博士,使得淳于越等人甚为无奈,不得不认清现实。

那就是皇帝的诏命旨意,只要不是在大朝议上颁布,就没有任何弹性空间!

君命岂能随意折中和驳回?

“哼!”

嬴政轻哼一声,道:“朕就是不想看到淳于越那张脸,稍微给他点好颜色,他就敢重提封邦建国……当年朕要是知晓他是这幅德行,绝不会让他担当扶苏之师。”

嬴政做事极少后悔。

哪怕是重用昌平君,导致了二十万关中精锐一战沦丧,嬴政也认了。

可抬举淳于越为扶苏之师却不一样。

嬴政当年的一个看走眼,差点就让扶苏误入歧途,使得整个大秦国祚的延续出现动摇!

这可比战场上损兵折将要更加的严重。

至于现在嬴政为何不把淳于越一撸到底。

首先。

没有一个太好的由头。

淳于越平时做事,想来一板一眼的,极守规矩。

嬴政不可能随便找个理由,就把淳于越一撸到底。

就算服得了朝堂,也无法服天下。

总而言之。

嬴政让淳于越担当扶苏之师,考虑的乃是九州之大局。

更何况……

秦国内部的庙堂之上,也有许多大臣支持封邦建国,只不过淳于越表现的比较出挑一些。

所以,就算考虑到朝堂内部的稳定,嬴政也不会轻易处置淳于越。

以免显得他这个始皇,半点容人之心都没有。

“陛下若是看淳于越实在有些不够眼,其实可以取天下之才为博士,诸子百家,不论出身。”

渭阳君顿了顿,道:“而博士更进一步,则可以入内阁,御前行走,出谋划策。”

渭阳君的一句话,便直接改变了博士制度的根本形态。

原本的博士,公认必须由大儒担任。

后面发展成……博士变为了有一定荣誉职称的味道,但依旧是儒家专属,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获得的标准开始不断降低。

现如今。

首节 上一节 181/2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七进七出入敌营,看呆曹操

下一篇:大明朱元璋:开局见证马皇后之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