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255节

好吧,这才是我熟悉的那个三哥。

显然,里面的人早就准备好了,这艘船特别空置出来的甲板上,很快一个烤炉就被端了出来。

长乐这才注意到,他们脚下的甲板上都固定了一些铁板在上面,上面预留了不少恰如其分的凹槽。

很快一个特制的烤炉等等都被搬了过来,这烤炉的四条腿直接卡在了金属凹槽里面,丝毫不差。

同样一个桌子,也直接卡在了这些地方,这样的话,它们固定起来,即便是在这江水上,桌面也不会晃荡。

而且长乐还注意到,这桌子上也都是预留了一些凹槽,应该可以放置杯子,碗等物品。

杨安宁她们从船舱里面走出来,笑着先给长乐见了礼,“见过公主殿下。”

“安宁小娘子,别这么说了,我都说了,我们这一路上这么长时间,你难道见我一次就给我行礼一次。”长乐站起来,拉着杨安宁的手道。

“殿下,礼不可废。”杨安宁笑嘻嘻的开口道。

“殿下,你就别跟她较真了,她不会改的,这么久了她对我的称呼也没改。”旁边的李嫣笑着走过来,开口道。

“好吧。”长乐也是无奈,不过她也只能这样了,虽然她觉得这些女子跟三哥都有关系,日后没准就是自己三哥的妃子,都是自家人,没有必要这么客气。

“武珝,过来过来,站那么远干什么,不是介绍给你认识了。”李恪冲不远处的武珝招了招手。

武珝顿了一下,还是笑着走了过来,说起来,她跟这里面的也就是杨安宁比较熟悉而已,跟其他人都第一次见面。

“见过公主殿下。”武珝先是给长乐行了礼。

“好了好了,都见过了,来来来坐,我跟你们说啊,这次我们出去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给我好好玩!这个机会可不多,你们这些人啊,没有一个人见过广阔无边的蔚蓝大海,这次我就带你们去见识见识!”李恪得意的开口道。

说起这个,周围几女都是面色期待,大海的辽阔她们都曾听闻,但是从未见过,而这一次就像是三哥所说,她们要见到大海的辽阔了。

很快,旁边的烤肉香味不断的传来,一串串的烤肉也已经上了桌子,而李恪让裴行俭他们准备的葡萄酒自然也是端了上来。

其实这些这些葡萄酒都是李恪从仓库里面拿出来的,注意,是甜葡萄酒,而不是红酒。

李恪的心情很舒畅,过完年他确实是很久没有这么放松了,更何况现在的他头上留着短发,身上穿着的衣服也是用精致的布匹制作的,类似于后世的衣服,而不是大唐的传统衣服。

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快李恪觉得一股醉意就涌上了脑袋,其实这不是他的酒量,即便不用空间去除酒精对他身体的影响,李恪的酒量也很高,不至于喝点葡萄酒就醉了,虽然他没少喝。

倒是旁边的几女都是面色红扑扑的,她们平时可不喝酒。

酒不醉人人自醉,主要是周围的环境和他身上穿着的衣服让他有一种错觉,他带着一帮穿着汉服的小姐姐在郊游,仅此而已。他并不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大唐。

适宜的清风吹拂,今天的天气非常的温暖,站在甲板上看着河岸两侧的无边绿意,船只顺着河流正在不断的顺流而下,两岸的风景书写出一片绿意盎然的田园风光。

风一吹,李恪的醉意上涌,他突然感觉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豪放,“安宁,将我的吉他拿过来。”

“是。”杨安宁快速回舱,将李恪的那把吉他拿了出来。

吉他的复刻并不难,当然李恪手里面的这一把不是,这是他从仓库拿出来的,但实际上他名下的工匠已经复刻出了几十把吉他出来了,能做古筝,琵琶,吉他对大唐的制琴大师而言,没什么难度。

周围的风景让李恪突然感觉到了李白的那种孤独和潇洒,创作咱不会,但咱不是有很多优秀的“后代”吗?

手拨动吉他的琴弦,李恪站在那里,一首后世陈涌海教授版本的《将进酒》弹奏了起来,乐器并不难,君子六艺,李恪一直都会的!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李恪喝酒后略带沙哑的声音,伴随着吉他声在这黄河的支流渭河之上响了起来。

旁边是目光越来越亮的几女,原来,外界广为流传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诗句,居然有完整版本?这是乐府诗?!

第583章 秦王号

一首《将进酒》唱完,几乎在场的人都记住了。

“三哥,原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是一首诗啊?”长乐表情有些古怪的问道。

“额,不是不是,好几首呢,我随便写的。”李恪摆了摆手,他已经忘记了长乐念出来的这些他是什么时候读的了,好像是之前上朝那一次吧?

还好,自己缝合怪的时候,没有“自挂东南枝”。

长乐,李嫣几女都是有些无语,她们还从未见过这种一首诗只念一两句话的。

“三哥,岑夫子,丹丘生是谁啊?”长乐又问道。

“我也不知道,你管它是谁呢,就当我抄的吧。”李恪摆摆手道。

所有人都有些无语,显然李恪不想说,不过不想说也无所谓了,这种代号,随便一个人都有可能,就是不知道这是三哥跟谁喝酒的时候写出来的诗,如此的狂放,倒是也颇为符合三哥的心境。

甲板上的烧烤很快就落入了帷幕,但是船只却依然在绵延不断的前进,今天晚上的时候,估计就可以汇入黄河了。

李恪他们的行程很简单,进入黄河之后,会顺着黄河而下,直奔黄河的出海口。

图:黄河唐代和后世改道入海图。

路上的时间相对还是漫长的,但因为是顺流而下,加上最近的天气不错,也刚好晚上有月亮,所以晚上的船只也可以行进,以目前船只的速度配合顺流而下的船速,每日可以行进接近600里,大概四天的时间就可以抵达渤海。

李恪他们之所以要前往渤海,而不是由运河转往长江是因为宇文林那边给李恪建造了一艘全新的旗舰,刚好已经完成了海试测试,这一次李恪过去直接接收,而其他的船队则是在长江入海口附近进行更换船只的装船作业,按照目前的进度,李恪他们从渤海前往长江附近的时候,那边的货物装载也差不多了。

四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李恪他们也顺利抵达了渤海,当离开黄河之后,李恪他们所有人都站在甲板上看着面前的海天一色,以及蔚蓝的大海。

长乐她们这些从未见过大海的人都被大海的辽阔所震撼,而李恪则是被那蔚蓝的海水所震撼,原来,渤海并不是一直都是黄色的啊。

其实现在的黄河也并不是很黄,但黄河的水质已经开始变黄了,是因为黄土高原的树木被人们逐渐的砍伐,到了大唐已经破坏到了一定的程度,而贞观年间目前还好。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大唐人口的不断增加,黄土高原所在的地步,树木还是会被大量的砍伐。

李恪沉思了一下,要不要从这个时候开始就执行植树造林计划?因为现在救,还来得及。

如果说李恪现在救仅仅需要出一分力,那么维持现在的情况在一千多年后的话,出一百分力恐怕都不行,要出一千倍才能救的过来。

现在的黄土高原虽然说树木砍伐也严重了,但是水土流失不是几年内完成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这些地方的气候还没有那么坏,这个时候如果开始种树的话,这里的降水还不错,树木很快就可以成活。

所以很容易就可以稳固住,不用太久,再过一二百年,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控制了。

哎,《二十二条》进化!《二十三条》。

其实目前的大唐不缺少耕地,因为连年征战,从汉末三国迄今为止,整个中原地区就没有多少休养生息的时间,人口已经非常少了,所以黄土高原这些地方的很多耕地也没有种植。

即便是大唐稳定之后,人口开始暴增,但李恪觉得后续大唐的国土面积会飞快的增加,李恪肯定是会迁徙移民的。

至于如何移民也不难,只要给出相应的政策,你要相信自古以来百姓对于耕地和美好生活的渴求。

所以,在未来很多年,大唐的人口一直都会处于短缺状态,不用担心耕地不够用,更何况黄土高原本身严格来说,并不太适合耕种,只是因为这里距离长安较近,所以聚集的人口相对较多。

实际上大唐未来的经济等中心可以向东转移,毕竟长安这个地方怎么说呢?其实并不太适合充当首都。

长乐她们在那里叽叽喳喳的讨论,而负责操控船只的人已经快速跟等在入海口的领航船只汇合,接着驶向了船坞所在地。

位于后世的潍坊莱州市附近的海域。

实际上,后世潍坊市区现在都基本是海洋,因为现在这片区域的海洋海岸线要比后世深入内陆的多。至于说为什么后世海岸线推后那么多,这就不得不说黄河这条千百年流淌的河流到底天然铸造了多少陆地了。

黄土高原每年海量的泥沙都在汇入这里,在出海口附近几次改道,宋朝、明清时期几次改道,都是因为这里的泥沙大量堆积导致的。

李嫣一边在跟长乐他们讨论,一遍看向了旁边安静的殿下,她知道殿下肯定又是在想事情了,也许又是在想大唐的国策吧。

哎,殿下真是一个操心的性子呢。

又花了大半天的时间,船队才来到了港口附近,等他们到来的时候,港口外面一艘巨大的船只出现在了所有人的视线当中,如果说李恪目前这一艘1200吨的船只在长乐她们眼里都是巨无霸的话,眼前这一艘船只要他们乘坐的这一艘还要大一圈!

下了船,早已经守候在码头的工人迅速开始搬运货物,而李恪则是去见了一下宇文林。

“殿下。”宇文林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极好,给人一种熠熠生辉的感觉。

“怎么样?”李恪笑着问道。

“殿下前所未有的好,臣觉得再有五年,臣可以将帆船的体积推进到3000吨排水量!”宇文林认真的开口道。

“外面那个大家伙多大?”李恪有些好奇。

第584章 舰队

“1800吨!这是目前能做到的极限,以我们目前的技术,向上最多能造出2000吨的巨船,但是性价比不划算,如果说建造1800吨的船只大约需要4万贯成本,2000吨就会直线上升至8万贯左右一艘船,这是建造成本。这里面没有算建造时间。”

“2000吨的船只所使用的工人只要要多100名熟练工人,300名辅助工人,而且时间至少要比1800吨的船只多2个月。”宇文林给出了一个大概的答案。

李恪默默的点了点头,船只不是一味的大就好,实际上1800吨排水量的船只在这个时代来说,已经是巨无霸了,绝对的巨无霸,任何一个国家目前都无法建造出如此规模的船只。

“这个你们考量就行了,性价比很重要,如果可以的话,你找一个合适的吨位直接大规模开始建造就行了。”李恪点了点头道。

“那其实1200吨的排水量就都不错,不管是建造时间,还是所需要的花费。”宇文林开口道。

“那就主要建造1200吨的船只。”李恪果断下达了命令,别说1800吨,就是1200吨都已经足够了。

因为1200吨宇文林说的是空载排水量,如果是现代设计的话,这个空载排水量的木船不考虑自身船体材料强度的情况下,载重都能超过自重,估计满载就奔着3000吨去了(作者君不是学船舶设计的,只懂物理原理,勿杠,现代专业货轮载重都能超过自重,而同等排水量、正常设计的木船体积肯定是要超过钢铁船只的。)。

但是现在这艘船肯定是做不到的,因为它的容积限制了它的装货数量。但专业的战船和货船肯定是不同的,宇文林已经接触了现代的造船知识,他虽然学习的很慢,但是他已经知道船只不同舱室的排列可以携带的货物重量自然不同。

“是。”宇文林很干脆的答应了下来。

“目前我们可以一次建造多少艘船只?”

“目前船坞数量已经扩充到了十三个,一次性可以建造十三艘船只,但熟练工人数量较少,还需培养,至少还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才能达到最大化的生产。”

“你培养出来的徒弟有多少?能跟的上你进度的?”李恪看着他问道。

“其实不少,我的两个儿子和两个侄子都可以,他们是从小进入悦来商行学习的,学习的数学等文化都是从小跟上的,而船只方面他们从去年开始学习殿下你给他们带过来的船舶设计方面的知识,他们跟我这样的陈旧学派的人不同,他们从开始接受的就是最新的事务,所以他们的思维甚至比我更加灵活。”

“不瞒殿下,在最新的船只设计当中,他们给了我不少的启发。”宇文林指了指自己的脑袋道。

“很好,这样的话,你这次跟我们一起前往扈(晋朝的一种捕鱼工具)渎(江入海处称之为渎,故唐代的上海称之为扈渎,后扈逐渐演变成沪,现简称沪。上海一名则由南宋咸淳三年设立上海镇),在那边也建立一个大型船坞造船基地,相关的人员设备也已已经提前到位了。”李恪开口道。

“这个,殿下你不能让其他人去吗?从无到有建立一个新的船坞基地并不需要我吧,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就是组织调度能力,我擅长的是研究船只能力,我推荐一人陆塘。正好他出自吴郡陆氏,目前负责这里的后勤组织工作,在这方面做的非常不错。”宇文林皱了皱眉头道,显然他并不想挪窝。

李恪想了想,“也可以,等到那边的船坞建成之后,你再过去。”

“可以。我不想停下我自己对船只的研究工作。建成之后就没有问题了。”宇文林点点头道。

“对了,这次过来我还带了几个郎中,还有一百套《赤脚医生手册》,一会儿让那个陆塘挑选合适的人员让他们学习,人员聚集较多的地方容易产生疫病,虽然未必是瘟疫,但也要重视起来。”李恪开口道。

“是!”对于这方面宇文林倒是不含糊,大部分人生病了,造船就要停止,他可不想造船停止了。

跟宇文林这里建完之后,李恪就很快回到了船上,不过这一次他去的是这一艘秦王号,船只的名字都已经在船舷给写上去了,李恪有些无奈,说实话造这个船他还真不知道。

李恪上来的时候,长乐她们所有人员都已经登上了这艘船只,整艘秦王号长达107米,甲板最宽为14.8米,吃水线深3.2米,空载排水量1800吨,满载排水量2800吨,满载吃水深4.5米。整艘船行进所必须船员为80人,最大可容纳乘员为600人。

满载600人,满载物资可持续自持航行时间为45天左右。能达到这个时间,已经算是设计的非常出众了,里面的淡水存储装置、雨水收集装置,甚至还有蒸馏海水收集淡水的装置,只是蒸馏这种办法就是应急的。

古代远航最缺少的就是淡水问题,所以大部分古代船只几乎都是沿着海岸线前进,即便是横跨海峡最多也不能太长的时间。

当然,这个满载人员之所以这么少,是因为这艘船是为李恪设计的,里面很多船舱不敢说很奢华,但是比普通的运兵船都要强。

比如空载1200吨的运兵船,如果只维持十天左右的自持航程的话,它设计的最大成员数量可以达到1000人,如果搭配补给船,它能塞进去1500人。当然,条件就别指望有多好了,现代船只的条件都没多好,更何况古代。

再说了,古代也不会长时间在海上远洋,都会隔一段时间靠岸寻找补给,尤其是淡水资源补给。

李恪他们不会在这里停留太长时间,等李恪等人的随身物品转移在秦王号上之后,他们很快就会离开这里。

第二天大早上,整个船队补给完毕,随着一声低沉的号声,船队再一次离开港口,而这一次总计有10艘船只组成的建队,1800吨排水量的秦王号一艘,1200吨排水量的其他船只4艘,剩下的都是800吨左右的船只。

首节 上一节 255/5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在大唐普及精灵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