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嘉靖:朕真的在修仙

嘉靖:朕真的在修仙 第154节

“杨首辅所言深得朕心,众爱卿以为如何?”

朱厚熜含笑问道。

“臣等无异议!”

“张爱卿,你认为呢?”

骤然被点名,依旧跪伏在地的张丰山心中一惊,他立马脱口而出:“陛下圣明,臣坚决拥护。”

朱厚熜点点头,他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心中闪过一道灵光。

“你有如此决心,朕深感欣慰”

他沉吟片刻,“着朕旨意命张丰山主管孔子祭典更换一事,胡瓒为副手辅助。”

张丰山头是跪着的,一双眼睛却睁得老大。

他此刻一张脸涨成猪肝,仿佛一口气梗在脖子里吐不出来。

让原本反对改圣号的他,主持圣号修改。

这合理吗?

这人道吗?

但他很快就把脸一换,神情仿佛春风拂面一般,“请陛下放心,臣一定办好此事。”

胡瓒心中还存有许多困惑,但也还是跟着一起拱手行礼。

张丰山看了一眼神情严肃的胡瓒,已经可以想到自己日后鸡飞狗跳的生活。

如果时光能够倒回,他一定狠狠地抽当时的自己几个大嘴巴子。

叫你出风头,叫你博虚名,聪明反被聪明误了吧!

廷问结束。

朱厚熜点了几人留在殿内,百官则纷纷告退。

费宏站在杨廷和的身侧欲言又止,杨廷和却淡淡看了他一眼。

“唉,费宏兄,我们不仅是读书人,更是大明的阁臣!”

费宏闻言身子一震,后方的毛纪也是若有所思。

站在读书人的角度,谁也不可能轻易答应更改孔子的名号。

这也是为什么从宋朝开始就有人提出祭典存在毛病,吵了几百年,还是老样子的原因。

但他们不同,他们是大明的管理者,必须要让自己从更高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如今修改祭典,利弊权衡之下,仍然是好处偏大。

杨廷和伫立在谨身殿下的台阶良久。

他的目光悠远地看向前方的宫殿楼阁,看向紫禁城外的天际。

他自问不是一个君子,顶多算个能干点事的人。

杨廷和知道,自今日之后,朝野上下定会有许多人明里暗里地骂他。

指责他墙头草也好,骂他唯利是图也罢。

他杨廷和做不了于谦,没有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气节

也做不了王安石,没有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气魄。

但他知道,自己要维护大明的稳固!

他笑了笑,自语道:“我杨某,无愧于这一身红袍!”

殿内,氛围倒是无比和谐。

朱厚熜笑着让几人坐下,自己则立身大殿中央。

“圣号修改已成定局,接下来的易礼才是重点。”

杨一清有些诧异,看着朱厚熜的神色满是好奇,改圣号如此重大的一件事,怎么就被陛下轻描淡写地带过。

他再看张璁的神色,对方也是一脸淡然,仿佛刚刚就真的只是讲了一堂寻常无比的课。

朱厚熜自始至终就认为修改孔子圣号没有什么太大的阻力。

毕竟,这是一种时代的潮流!

任何一种潮流在它发生之前,在一段很长的历史中,都处于潜在的状态。

而一旦这个伏流与可以借助的突发事件相遇,便会很快与之交融,瞬间逆袭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流。

孔子祭典千百年的流传,弊病越来越多。

大明开国之初,从宋濂开始就不断有人要提出改革,但最终没有实现。

如今能够进行的如此顺畅,无外乎天时地利,是政治革新的需要。

但,易礼不行。

礼法的修改,是逆着潮流向前!

朱厚熜显然知道这一点,但他必须这么做。

从自身的角度,要想成仙,必在人间炼大丹。

而要想练成大丹,那就一定要有真正的盛世气象。

他所需要的盛世,不是那种鲜花灼锦,看似绚烂艳丽实则一戳就破的泡沫。

也不是那种文人歌颂,后世传扬,而当世人却无所追求的盛世。

他想要,人人吃得饱饭,人人都有工作,人人都能有选择机会的盛世!

最重要,每个人都能有上升的通道。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大明的问题已经不是一剂猛药就能够解决的”朱厚熜神情坚决。

他沉声道:“如果再不改变,现在大明不亡,将来也一定会亡。”

杨一清沉默不语,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没有千年万年的王朝,那何苦为了一个看不到前景的未来去做不值当的斗争。

没错,在杨一清看来,新礼和旧礼都是政治的需要,都是统治的需要。

如果旧礼同样能够达到稳固统治,甚至让国家提升的目的,就没有改的必要。

此刻他站在这里,是支持朱厚熜这位皇帝,但并不意味着他理解了对方的想法。

张璁也不能完全理解朱厚熜,但他会全力支持朱厚熜的一切想法,即使会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王阳明的眼睛亮得出奇,就好像茫茫夜空之中,一颗从不曾坠落的闪亮明星。

朱厚熜和他的目光在瞬息间交错,彼此笑了笑。

朱厚熜并不是一个大公无私的圣人,但他不介意在完成自己目的的前提下,推这个时代一把。

第114章 难得糊涂

“朕已经决定,改元之后就开始推行新礼。”朱厚熜神色坚定道。

“臣也以为该尽早推行,迟则生变。”张璁缓声回了一句。

王阳明点头表示赞同:“时机已至,是该搞点大动作了。”

袁宗皋:“…”

杨一清:“…”

他们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深深的无奈。

就这么草率的决定吗?

不是如今阻力重重,稍微不留神就会动摇大明国本的改革。

怎么在这三人口中,就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

杨一清吸了口气,试探性地问道:“陛下,会不会太着急了?”

他解释道:“新礼初成相应细节还不完善,草率推广与陛下本意不符。”

“对,而且如今朝野上下也并没有完全接受新礼,恐怕到时候会遇到多方掣肘。”

朱厚熜笑了笑,二人的担忧并无道理。

但,时不我予。

缓慢地推进下去,再等个十年也没有什么变化。

王阳明沉思片刻,朗声道:“陛下,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治国则必须要有纲领。”

“沿一条主线,坚决而彻底地走下去,才能看到成效。”

他说话间挥动左手,在空中划过一条竖线。

“就好比焰火,从一个端点向无尽的远方发散。”

他转身对着杨一清和袁宗皋沉声道:“新礼,不仅仅是改革的重要举措,更是改革的纲领!”

几人闻言皆是若有所思。

“纲领”杨一清喃喃自语,一下子就联想到了自己正在负责修订的大明律。

如今他所做的工作,不正是沿着每一条根本性的条文,延伸出具体的解释和判断吗?

“啪啪啪”

朱厚熜两手轻轻拍击了几下,赞叹道:“王尚书所言高瞻远瞩。”

“陛下提出新礼,目光比臣看得远”

君臣相视一笑。

朱厚熜想了想,又问了一下,昨天官员清考的情况。

袁宗皋抚了抚胡须:“能人不少,可以干事的人很多。”

“哦”朱厚熜明白了他的意思。

能干事却干不了事,或者不想干事。

首节 上一节 154/1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