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汉室麒麟,开局迎娶蔡琰

三国:汉室麒麟,开局迎娶蔡琰 第152节

刘协有能力就罢了,没有能力,又没有足够的根基,连孩子都生不出,偏偏时不时的就忍不住要打压刘琦。一碰了石头,刘协骨子里的软弱爆发,下意识的又退缩。

吃亏的,都是刘协。

荀彧回答道:“回禀陛下,大将军封王,不能比曹操和孙坚差了。一旦曹操称王,极可能是魏王。孙坚在江东扬州成王朝,极可能是吴王。大将军的王爵比他们低,就会让人笑话朝廷无人,也会笑话朝廷赏罚不明。”

刘协不耐烦的说道:“你直接说,封什么王最合适?”

荀彧有一瞬间,想着推诿,干脆交给贾诩、

李儒等人去提议。可是昨天宴会结束,宾客散去后,刘琦亲自送他离开,还向他道谢。

以刘琦的身份,没必要这么做,却又做了,就是刘琦的仁义和器重。而且封王的讨论,刘琦也专门询问了他的意见,这是刘琦的尊重。

事已至此,他怎么能避嫌呢?

更何况刘琦是自己人,还是他的妹夫。

荀彧一念及此,没了杂念,掷地有声道:“回禀陛下,古有周公摄政,践阼而治。如今大将军摄政,臣认为应该加封摄政王,总揽朝政。唯有如此,才能位列诸王之上,代天子讨伐不臣。”

刘琦眼中掠过了笑容。

不愧是荀彧。

摄政王的身份,远超吴王和魏王之类的,对目前的刘琦非常合适。

荀爽老脸上也露出笑容,站出来表态道:“陛下,老臣认为封大将军为摄政王合适。”

蔡邕躬身道:“老臣附议。”

杨彪表态道:“老臣附议。”

其它的黄琬、士孙瑞等朝中的老臣,都支持刘琦称王。刘琦是汉室宗亲,也是刘家的人。刘协不能生娃又快死了,再加上刘琦大势已成,何必做恶人呢?

徐晃、张辽、张郃和赵云等武将,以及贾诩、李儒等文官也都纷纷表态。

大殿中全是喊着封刘琦为摄政王的话,支持刘琦当摄政王。

刘协气得脸色铁青。

摄政王!

这不是普通的王爵,而是假皇帝,更进一步就是真皇帝,到时候他怎么自处呢?

刘协在这一刻,很想吐血昏死,剁掉今天的场景。可是,他的身体却不配合,一点都没有咳嗽吐血的趋势。刘协咬着牙,看着伟岸威严意气风发的刘琦,又看了眼自己干瘦的手臂。

一瞬间大受打击。

比不了,刘琦太强了。

罢了!

刘协气愤过后,很快选择了妥协,他一贯擅长自我安慰,既然阻拦不了,就走一步算一步,至少刘琦不敢明目张胆的篡位,他仍然是大汉朝的皇帝。

刘协想清楚后,压下了内心的怒气,不疾不徐的道:“诸卿说的对,皇兄要振兴大汉,必须有更大的权威。加封摄政王,是非常合理的建议。”

他看向刘琦,浑然忘记了刚才的冲突,高声道:“刘琦听封。”

刘琦再一次行礼道:“臣刘琦听封!”

刘协说道:“汉室刘琦,鲁恭王刘余之后,丰姿峻嶷,仁孝忠勇,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封摄政王,位在诸侯王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

第240章 世子的人选

刘琦听到刘协敕封的话,没有任何迟疑,站出来行礼道:“臣刘琦领旨。”

刘协看着意气风发的刘琦,看着满朝喜色的百官,忽然就颓然坐下,精气神都仿佛被抽干了,眼神落寞,再也提不起力量,很随意的摆手道:“退朝!”

他撑着站起身,踉跄离开。

刘协离开,大殿中顿时就变得热闹了起来。

朝中的文武官员纷纷来道贺,恭喜刘琦成为摄政王。刘琦一一回应,不卑不亢,既没有因为成了摄政王就骄狂,也没有瞧不起谁。

刘琦清楚今天的朝会,是他正式踏出取代刘协的一步,刘协已经退居二线。

几乎是替身皇帝。

摄政王和大将军,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当满朝官员都拥戴刘琦成了摄政王,意味着忠于刘协的人没了,刘琦朝皇帝的方向踏出了坚实的一步。

刘琦交谈了一番后,主动说道:“诸公,现在的大汉朝四分五裂,叛贼无数。虽然有危机,但是在我看来,也蕴藏着更多的机遇。”

“只要重整山河,大汉的旗帜就能重新飘扬在每一个角落。”

“在这个过程,只要文官不贪财武将敢拼命,我们众志成城,就一定能稳步的达到我们的目标。大汉重塑的过程,也是诸公重塑的过程,必然立下丰功伟业。”

“昔日光武再造大汉,有云台二十八功臣,各个封侯,名垂青史。”

“今人更胜古人,我相信在座的诸公也能。”

刘琦直接画饼,言语也有些露骨。可是在某些程度上,提出了目标,描绘了蓝图,才让这些人知道跟随刘琦能封妻荫子,这是最现实的问题。

荀爽捋着胡须,笑吟吟道:“摄政王睿智通达,一定能重整山河。”

杨彪接过话,说道:“摄政王深谋远虑,必然能扫荡乱臣。犬子杨修,虽然没什么能力,却也勤勉,可否让他跟着摄政王历练一番?”

刘琦笑道:“杨公太谦虚了,杨修年少聪颖,孤早有耳闻。如果他愿意来王府做事,孤求之不得。”

杨彪老脸上露出笑容,拱手道:“能追随摄政王,是犬子的福气。”

他心中松了口气,颇为振奋。

杨彪所在的弘农杨家,也是累世三公,名望很大,丝毫不比袁绍所在的汝南袁氏差。可以说,两家几乎是并驾齐驱的,至少在杨彪这一辈,杨家丝毫不弱袁家。

可惜,杨彪子嗣不旺盛。

杨彪三十三岁的时候,才有儿子杨修,就杨修这么一个儿子。

在杨修出世时,袁绍已经二十多岁,同期的曹操也二十来岁,早就是风华正茂。黄巾之乱的时候,袁绍和曹操都开始崭露头角。等到董卓祸乱洛阳,袁绍和曹操已经大放异彩。

可惜,杨修却还在读书。ap.

今年的杨修,才十六七岁,没有足够的机会。就算杨家名望大,可是没了时代的机遇,杨修只能按部就班出仕。

恰是如此,杨彪对杨修的要求,就跟上刘琦的步伐建功立业,未来延续杨家的名声。

杨彪达到目的后,黄琬和士孙瑞这些老臣顿时明悟,纷纷希望让各自的子嗣进入刘琦的王府。刘琦来者不拒,把这些人收下。

统战是很必要的一步棋。

刘琦如果清高自傲,瞧不起这些老人,把这些老臣的子嗣排斥在外,等于拒绝了这些人的影响力。人家才拥护你当摄政王,转眼你就翻脸不认人,谁愿意和你一起搞呢?

关键是老臣的家族子弟都不差,刘琦可以从里面挑选人才。

能用的就用,能力差一些的就养着。

刘琦长袖善舞的应对着每一个老臣,交谈了许久才离开大殿,带着下属回到府中。

大厅中,宾主落座。

贾诩、荀彧、李儒、张辽、赵云、徐晃等文官武将,一个个喜气洋洋,都为刘琦欢喜。

刘琦高升,意味着他们未来有了前途。正如刘琦在大殿中说的,光武帝刘秀有二十八功臣,刘琦再一次中兴大汉,不得几十个大臣吗?

刘琦看着兴高采烈的众人,却没有什么狂喜神情,反而是提醒道:“诸位,孤虽然成为摄政王,进一步掌权。可是,这不是我们骄傲自满的时候。”

“袁绍还在,刘焉还在,刘虞和陶谦都还在。”

“这些都是要剿灭的。”

“如果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变得骄狂自大,变得自以为是,变得贪图享乐,那就会被人击败。今天拥护我们的人,都可能反对我们。”

“所以,我们必须一步一步的走稳。孤更希望和诸位一起,一步步的走到最高,走到最后。大浪淘沙,丝毫容不得骄傲和自满,请诸位谨记。”

一个个纷纷赞同,纷纷点头。

都称赞刘琦圣明。

贾诩神色平和,不急不缓道:“大王成为了摄政王,还是要通知刘使君。”

刘琦顿时会意,明白了贾诩的意思,笑说道:“文和的提醒,孤知道了。”

李儒站起身道:“大王成为摄政王,理应册立世子,安定人心,以正法统,请大王明鉴。”

刷!

一双双的目光落在李儒的身上。

蒯良和贾诩等人若有所思,李儒这家伙狗鼻子真灵,立刻就提出册立世子。因为首倡的人,必然得到最大的话语权,自然得到好处。

蔡瑁若有所思,却是无奈。

蔡雅嫁给刘琦这么长的时间,始终没怀孕。他也问过蔡雅,刘琦从来没有特殊对待,都是一碗水端平,经常和蔡雅酣战,偏偏蔡琰和貂蝉都生了孩子,荀采也怀孕,蔡雅就是没怀上。

荀彧眉头微蹙,涉及到这事,他的身份敏感,没有主动表态。

大厅中,众人各有所思。

刘琦看到这一幕,略作思考就明白了原因。

他身边的几个女人,蔡琰是正妻,实际上蔡琰没有力量扶持。荀采背后是荀家等力量,蔡雅背后是蔡家乃至于荆州系,这些人是可能为了下一代的权势发生冲突的。

这是要彻底杜绝的。

这件事更拖延不得,越是拖延躲避,迟疑不决,下面的人就会分裂。必须早早的定下伦序,减少自身的内耗,把所有的力量一致对外。

如果一开始内部出现了分裂,对以后的发展不利。

刘琦下了决定,今天就定下世子。

第241章 立嫡立长

刘琦已经想清楚,却没有表态,看向荀彧,道:“文若,文优提及册立世子,你怎么看?”

荀彧打起精神道:“世子的册立是大王家事,全凭大王做主。”

刘琦心中一笑。

荀彧以家事推诿,真是老辣,避开了世子的表态。

刘琦又看向其它的人,问道:“世子人选,诸位有什么想法呢?”

李儒抓住机会,继续道:“大王,继承人的选择必然是立嫡立长。择贤而立有一定的可行性,可是考虑到择贤带来的隐患,毫无疑问嫡长子最好的,请大王明鉴。”

蔡瑁看到这一幕,心中蠢蠢欲动,想出来掰扯一下,提前说下立贤的好处,为蔡雅以后铺路。

首节 上一节 152/2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自爆穿越后,老朱心态崩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