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家兄朱厚照

大明:家兄朱厚照 第66节

看着佀锺离开,众人无奈地摇摇头。

王恕缓缓开口,“看来啊,很多人对太子殿下以前的顽劣,还是有芥蒂啊。”

“这种事慢慢来,总会改观的。”

一直不说话的刘健开口,“太子殿下一心为公,咱们也别闲着了。正巧都在,研究研究李家村要建铁匠铺的事情吧。我现在严重怀疑太子殿下志不在铁匠铺,他一定在下很大很大的一盘棋。”

谢迁等人听闻,纷纷点头,从最近朱厚照的表现来看,绝对会有惊掉人下巴的大动作。

说话间,徐贯来了。

“正巧,都在。”

徐贯递上来一份名单,“诸位,帮我看看这份名单,我准备挑选这十人去李家庄,支持太子殿下建铁匠铺。”

三阁老和王恕眼睛瞬间就亮了,这尼玛妥妥的困了有人递枕头啊~!

第74章 血雨腥风

明朝是个圈粉无数的朝代。

上辈子在网络上面针对明朝的话题从来不会少。

很多人说明朝是一个“穷死”的朝代,也有人说明朝白银储备世界第一。

李牧也想知道弘治中兴这段时间内,朝廷到底有多少钱。

朱八八大神开局一个碗,结局一个国。

他给大明定下来的税收主要就是实物。

朝廷的收入一共分为16种,分别是:米、麦、丝、绵、绢、布、棉花、草料、户口钞、杂课钞、盐课、茶课、屯田收入、金银、水银、朱砂等。

很多说大明朝穷的人,往往看到的只是低到令人发指的银两,而忽视了实物。

其实亏库真正的收入来源,除了盐税、商税,就是这16种物资。

但明朝的计算方法和记账方法的问题,让算学变得十分复杂。

李家庄的各种产业都很多,也十分复杂,所以使用的一直是数字和复式记账法。

还专门做了一套模具,在招式印书局,印刷的复式专用账簿。

复式簿记主要用于商业及其他组织上记录金融交易的标准方法之一。

每笔交易都至少记录在两个不同的账户当中。每笔交易的结果至少被记录在一个借方和一个贷方的账户,且该笔交易的借贷双方总额相等,即“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户部的账目,都有人专门整理并分类。李向东和秦德赞只需要计算就好。

佀锺很好奇,能让三阁老和王恕看好的人,到底有多牛逼。

看着李向东和秦德赞手里的活,佀锺不淡定了。

人家自己准备了条理分明、归类严谨的空白账簿。

和民部不同,这俩人在账簿上写的全都是鬼画符一样的东西。

别说见过了,听都没听说过。

李向东记录,秦德赞复查,复查合格之后,秦德赞开始噼里啪啦的打着算盘。

民部很多人站在旁边,愣是帮不上忙。

不是他们不想帮,也不是他们瞧不起相看热闹,是压根就不懂,压根就不知道这俩人写的是什么。

尤其是,这俩人口中还时不时地地念叨着:三六十八、五六三十、七九六十三之类的话语。

给他们的感觉是,这俩人不像是来算账的,倒显得神神道道的,像极了掐算时候的张天师。

但是吧,看着倒是很专业的样子。

老话说得好,账目越草,数据越好。

一个人看不懂是李向东等人的问题,大家全看不懂就是民部的问题了。

“大人,有红笔吗?”李向东看向一名员外郎。

“有有有。”这名员外郎屁颠屁颠地取来红笔,亲手活了朱砂。

啪!

秦德赞一抖算盘,所有算珠重新复位,然后看向李向东。

李向东看向佀锺,“佀大人,算完了。”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看着李向东二人,满满的不敢置信。

只用了五天,就把我们整个民部一个月要完成的核算给干完了?

佀锺详细地打量账目:

现金收入约55万两白银。

农业收入粮食价值约3176万两、草料价值约78万两,茶叶约4.5万两,共计约3260万两。其中有800多万石粮免征,未计入。盐业收入约95万两;纺织业收入约50万两。

总计大约是3460万两。

这就是明弘治十二年的收入。这个收入既不是穷得叮当响,也看不出明朝的白银储量有多大。

但是,佀锺懵逼了,户部没这么多钱,账目和实际营收对不上。

“大人,这是为你留下来的,都做好批注了。”

李向东把十本账目推到佀锺面前,和秦德赞整理好算账用具,对着所有官员一躬身,告辞离开。

佀锺赶走了所有人,开始翻阅李向东留给他的账目。

在山东丢了十五万两的盐税,做假账的部分李向东标注出来,问题就出在山东盐铁司衙门身上。盐铁司衙门做假账的地方,有漏洞的地方,李向东一一指出。

江南有800多万石粮免征,但实际账目是只免征了三百多万单石,近五百多万石粮食被侵吞。

林林总总的加一起,弘治十二年户部的财政窟窿大概有五百多万两白银。

佀锺额头上青烟乱窜,咬牙切齿地切齿得就像杀人。

深吸了一口气,佀锺抱着账目去了内阁。

可走到了内阁的门口,佀锺有愣住了,山东盐铁司转运使是谢迁的亲侄子谢必空!

说实话,大明朝谁都不干净,别说三阁老不干净了,就连他佀锺也不干净,比的无非就是谁的良心好一点罢了。

犹豫了许久,佀锺又回到了民部,把账本小心地放起来,去了拱卫司,可偏偏牟斌不在。

一时间,佀锺懵逼了,可是在皇城内漫无目的的走动。

“急着找老夫吗?”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一个声音叫住了佀锺。

佀锺循声看过去,居然是笑眼迷离的谢迁。

谢迁也不是啥好鸟儿,佀锺很确定,可没办法,人家是内阁首辅。

“阁老,我……我……”佀锺深吸了一口气,“盐税丢了一点儿。”

“丢在了山东?”

谢迁说完,做了一个请的手势,两个人就沿着宫墙缓缓地向前走。

“对。”佀锺点点头,额头上出现大量冷汗。

“你家的亲戚在当地怎么样?”谢迁问。

“这……”佀锺不明所以。

谢迁笑了笑,“其实,不只是你我,内阁、六部就没有一个干净的。你位居高位,只能约束得了自己,却约束不了自己的亲戚。因为很多达官显贵,会过去攀附你的亲戚,老夫也是如此。”

“阁老,你说的下官懂,可是……”佀锺一咬牙,“可丢的实在太多了。”

“那就杀。”谢迁说得云淡风轻。

“可那是您亲侄子。”

谢迁停下脚步,用手拍拍佀锺的肩膀,“过了今年,你就致仕了吧?”

“是。”佀锺点点头。

“那就杀吧,也能在史书上留个好名。”

佀锺神色复杂地看着谢迁,“那下官把所有账目交给牟斌?”

“太子殿下亲自派人查账,就必须要见血。

佀锺,你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谢必空败坏老夫的声誉,老夫早就想弄死他了,无非不好亲自下手罢了。”谢迁顿了顿,凝视天空,“但本阁的条件是不能只杀我谢家一家。做得好,老夫保你致仕后不会有任何麻烦。”

嘶!

佀锺倒吸了一口凉气:因为天灾问题,弘治皇帝已经杀了一批,但都是小门小户。如今,谢迁的话就代表要杀一批高官,未来一段时间内,大明朝必定血雨腥风。

第75章 一封家书,九族陪葬

谢迁要开杀戒,佀锺琢磨了好几天,最终下定决心,在退休之前干一票大的。

为了避免出现疏漏,佀锺让户部的人重新核算了一下账目。

把人分成了两组,可核算的结果让佀锺一脸尴尬,两组人算的账目结果不一样。

也不知道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只能重新算,户部的人每天都在加班加点,各个都在心里面骂娘。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李向东不一定是绝对正确的,一定要几组的数目一致才好。

就这样,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无数次的核算,账目终于算好了。

佀锺仔细的对比,一共是三组数据,其中的误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最终,佀锺还是选择了李向东和秦德赞的核算数据为主,其余的核算为辅。

小心地从暗格内取出来李向东给他的有疏漏的账目,约好了锦衣卫扛把子牟斌,一起进宫面圣。

…………

“3460万两?”

“丢了五百多万两?”

首节 上一节 66/2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隋唐:开局从乌江签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