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家兄朱厚照

大明:家兄朱厚照 第120节

很多答卷就是打嘴炮,一点实质性的东西都没有。

甚至是还有人在卷子里指责历代的皇帝。

很快,弘治皇帝又看到了王守仁的卷子。

“嗯!”

弘治皇帝看完之后,满意的点点头,在卷子的末尾写了一个大大的优字。

卷子随后被何鼎递给了三阁老,三阁老正在看徐经和唐伯虎的卷子。

很明显,这俩货提前刷题了,无非就是把之前的策论加以优化,总体而言也算是中规中矩。

徐经在三阁老的眼里,是一个经商奇才,辽东茶马司的带头大哥肯定要选兵部的人,但司丞的人选非徐经莫属。

再看看王守仁的卷宗,和丰熙写的差不多。

毕竟都是一个村子出来的,有李牧和朱厚照给开小灶,提前预判也是情理之中。

王守仁主张的是兵、商共进,现在马市开了一个好头,借此机会驻军建州卫最好的选择。

一来可以牵制女真,二来也可以监视高丽、辽东各部的动向。

出现犯上作乱者,也可以迅速做出反应。

李东阳和王华是故交,二人的关系一直都不错。

见过王守仁很多次,在他的眼里王守仁是个可造之材,唯一不好的就是这货性子太过于古怪。

“王守仁的卷子不错,因地制宜。”

李东阳捋了捋胡须,“他父亲王华是成化年间的状元郎,教导出来的儿子也还不错。”

王守仁的卷宗没有引用什么经典,也没有什么高谈阔论。

他详细的分析了马市失败的原因,那就是特许商人、收支不平衡。

人家十两银子的东西,特许商人只给一吊钱。

一次两次还行,时间久了,饭都吃不上了,换成谁谁不造反?

针对女真,王守仁还说出了一句经典,非平其身,而在于平其心!

毕竟,王守仁的父亲是南京兵部尚书,认识的朝堂大员很多。

耳目渲染之下,事物的本质看得也比其它的贡生强很多。

大明朝的皇帝和官吏都很有意思,全都不把加班当回事儿。

天色渐晚,何鼎在火炉里面填了几块煤球。

悄悄的安排太监准备参茶和膳食。

内阁三老喜欢吃炖羊肉,王鏊、杨廷和喜欢吃腊肉,王鏊喜欢吃醋芹,弘治皇帝喜欢吃饺子……

一人一碗参茶,先暖暖胃。

“陛下,膳食已经准备好了,现在端上来吗?”何鼎小心的询问。

弘治皇帝抻了抻腰,看看天色,才知道已经傍晚。

弘治皇帝脸上也出现了疲惫之色,“端上来吧,大家都歇一歇。”

随后一个个托盘摆在众人面前,每人都是四个小菜、一碗白饭。

谢迁看看碗里的炖羊肉,“还是何鼎想的周到。”

何鼎轻轻一躬身,“诸位大人才是真的辛苦,一定要注意保重身体。”

对于何鼎,弘治皇帝也是十分的满意,有时候不用说不用使眼色,何鼎就知道应该做什么。

虽然媳妇张皇后有时不着调,但幸好何鼎这个贤内助还在。

一边吃饭,众人一边说着殿试名单的问题。

殿试这东西本来就是皇帝挑选人才的。

人才,首先要合乎皇帝的眼光。

弘治皇帝也知道,伦文叙是大明朝立起来的坊,不能自己把坊给砸了。

但是,弘治皇帝很记仇,略微琢磨了一下,就决定给伦文叙一个翰林院修撰。

三年后考试合格者,再授予翰林院检讨,就是不给他实权,也不让他下放。

在弘治皇帝心里,伦文叙这样的老学究,做官也不是什么懂的变通的好官,还不如一辈子留在翰林院。

至于唐伯虎和丰熙,按照惯例是要赏翰林编修的,但丰熙这个人有大才,再加一个右谕德也没毛病。

唐伯虎和徐经被人兵部、户部给内定了,暂时不用管。

剩下的王守仁,弘治皇帝心里也早就有了打算。

接下来的几天,都是表面上风平浪静,但贡生们却紧张到爆。

唯独王守仁四人,吃喝玩乐,忙得不亦乐乎。

李东阳几次来到李家村,想要进去最后都放弃了。

虽然说疼孙女,可就是拉不下脸面,逼着李牧娶他孙女。

这件事也不能再拖了,外面的风言风语很多,对孙女很不利。

李东阳不好意思一个人进去,立马就想到了谢迁。

急匆匆的上了马车,赶往内阁。

拱卫司。

牟斌最近是意气风发。

先是砍了谢迁的侄子,现在又砍了马文升的族弟,赵禅的堂弟……

环视一圈,牟斌悲催的发现,好人都是被人做的,坏人全都被他做了。

内阁三老、六部尚书家的亲戚,被锦衣卫砍了一个遍。

最搞笑的是,张延龄和张鹤龄兄弟,也送来了投名状。

张皇后示意牟斌,砍了张皇后的一个堂弟。

吴用把拱卫司的全部卷宗整理好,瞬间就懵逼了,冷汗直流。

“指挥使大人,得罪人的活全让咱们锦衣卫干了。”

“得罪一个人是罪,得罪三个人是重罪。但朝堂大员们全都得罪了,这个叫相安无事。”

牟斌笑了笑,“安南那边怎么样了?最近有消息吗?”

安南猴子趁着岭南道叛乱,试图染指大明边境,最近锦衣卫无数的探子赶往边境查探消息。

“暂时还没有消息传回来。”吴用顿了顿,“但我估摸着快了。”

“李文旭现在属于腹背受敌,难啊。”

牟斌顿了顿,“现在朝廷一直不打算临阵换将,让锦衣卫盯紧了,凡是有诬告李文勋造反、想做岭南王的,不管是谁,立刻拿入诏狱。就算是想要李文旭的脑袋,也要等打完仗再说。”

第141章 安南作乱

还有一天就是殿前策论的日子了。

可兵部却收到了八百里加急奏报:

大明军队换防,边军从红河退到元江府休整。

安南猴子趁边军换防,土司作乱,祸乱宁远州,纵兵包围了莱州城。

马文升看到奏报,立刻赶往内阁,内阁震怒。

小小的安南猴子,安敢染指我大明边境?

众人立刻聚集到了文华殿。

弘治皇帝见到奏报,也是大为恼火,恨不得立刻就发兵,直捣安南老巢。

让人找来英国公张懋,张懋看到奏报也是一脸懵逼。

“他们是怎么敢的?”

“陛下,臣愿意带兵远征安南!不灭了安南誓不回京!”

张懋脸色一沉。

安南一直被大明按在地上摩擦,原以为已经把他们打服了打怕了,谁成想这群狗东西还是不服教化。

这个国家也挺有意思的,最初的时候,是大秦的领土。

始皇帝在云南以南一带设立了三个郡,安南是秦国象郡的一部分。

秦末大乱,安南人觉得自己行了趁机立国,反抗中原。

汉武帝一看当时就火了,这把你能耐的,老子把匈奴都锤的找不北,还差你一个了?

立刻发兵安南,一战灭了南越国,设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

在之后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安南北部一直是中原的的直属领土。

到了隋朝的时候,安南这地方盛产各种玉石珠宝。

隋炀帝做皇帝初期,隋朝的群臣、皇帝都闲出屁了。

人只要一闲着,就要搞事情。

一个小机灵鬼,都鼓噪杨广:时天下无事,言安南多奇宝。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陛下咱们太闲了,得找点儿事情做了,臣正好知道安南多奇珍异宝,要不咱们揍他吧。

天朝上国,打架是需要借口的,隋朝的文臣们开始翻阅古籍,眼睛全都亮了:你丫的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领土,你还敢自立为国?锤你丫的!

至于统帅的人选,是驩州道刺史刘芳,这人在隋唐不是啥名将,就是一个州的刺史。

刘芳也是牛逼,带着不到一万人的军队,像是游山玩水一样,就把安南给灭国了。

历史上记载,刘芳还团灭了安南引以为傲的象军!

安南自此老实了也消停了,一直持续到了宋朝。

首节 上一节 120/2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隋唐:开局从乌江签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