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379节

现在京师的名头,在整个大明,或者说天下都城,都是首屈一指,独一无二。

可对于经历过后世高楼大夏,道路整洁,房屋错落有致的朱英来说,真就是出了皇宫,便如入了贫民窟一般。

即便是繁华的秦淮街道,旁边也是一片片低矮房屋。

因为大多皆是木质,一眼望去皆是腐朽,陈旧的味道,也就内城的亲王府邸,富裕的豪宅大院,还有青石铸墙,看上去稍稍整洁一些。

其余地段,满眼都是污秽,更有些狭窄小巷,大小便都无人清理,臭味熏天。

加之土地没有硬化,除了皇宫内城附近有石板路,其他地方难以言说。

这就是现在,真实的大明京师写照。

南京如此,大明其余地方,更是不用多说。

听到太孙殿下有要修缮京师的意思,下面大臣顿时就极为安静了起来。

现在的京师,尤其是这样的雨天,可真是让人遭罪,不管是文人书生,亦或是贩夫走卒,苦其久矣。

只是这般多年,早就习惯了。

现在有太孙殿下提出,可以有更好的改善,这都是涉及到自身的,谁还能说半个不字。

朱元璋闻言,心下思索一番。

刚过秋收,国库充盈,内帑这边更是富得流油,似乎花点钱财把整个京师修缮一番,倒也是个不错的想法。

“行,这件事即是大孙提出,便就由大孙负责了,六部当全力配合太孙行事。”

朱元璋吩咐道。

“遵陛下谕旨。”

......

华盖殿,位于奉天大殿和谨身大殿的中间,相对来说面积要少上很多。

平日里这里也是朱元璋的办公场所。

不过当大孙政务需要处理的时候,朱元璋就会让出来,去后面更大的谨身殿处置政务。

往前十多年,这里也一直都是太子朱标办公的固定地点。

现在作为皇帝的权力,便如往前一般,朱元璋逐渐向大孙手里转移,这华盖殿,也是如此。

“京师内外,可有规划图纸。工部目前的营造,当以何为依据。”

朱英把工部尚书沈溍传唤到华盖殿中,详细问道。

这营造工匠,都归属于工部管辖。

沈溍躬身道:“回禀殿下,工部营造建筑,自有画匠出具图纸,而后工匠以图铸造,其中营造之法,便以典籍《考工记》为准。”

听到这里,朱英吩咐郭忠去拿本《考工记》过来瞧瞧,而后再次对沈溍问道:“京师内外,可有详细规划图纸。”

沈溍回道:“启禀殿下,有关京师内外规划的图纸,尽皆藏于工部书库中,若是陛下有需要,臣立即为殿下取来。”

朱英只是随口一问,没成想京师还真的有规划图存留。

其实这还真是朱英孤陋寡闻了,别说是都城建设,即便是其他城池,也都是有详细规划的。

只是现在的规划图,并没有过于细致,只有大致的方向和定位,而在建造过程中,因地适宜也会有许多的改变。

“即是如此,那便快快取来。”朱英吩咐道。

沈溍连忙道:“遵令。”

而后匆忙赶去拿图纸了。

对于京师的改造,朱英开始沉思。

首先是地面硬化,这个是必须要做的,但是若论全部都铺上石板,可就有点难了。

石板需要烧制,制作周期可不短。

把整个京师都铺上石板,这个中的花费,怕不是个小数目,即便是朱英现在确实有不少钱财,甚至还能动用宝钞提举司,这般大的项目,过于铺张浪费了。

‘看来,还是搞罗马砂浆,参以砂石,整个类似于混凝土的地面出来,才是王道。’

‘这地面硬化倒是个难题,人工夯实太慢了,要是有压土机就好了,来回滚上两趟,便就结实了。’

想到这里,朱英眼睛一亮。

压土机这玩意,说到底并不难做,无非就是个大滚筒,就是动力难搞。

‘动力的事情,没有机械,人力畜力多整点,还怕拉不动么。’

‘四头牛不行就八头牛,五个人少了就十个人,总得也要动手去压要快吧。’

想到这里,朱英直接就作画起来。

花了几张,朱英不满意,毕竟咱作画这块,朱英擅长写意,并非是写实。

只是当意境太过高深的时候,别人理解起来相对较为困难。

至少拿了图纸回来的沈溍看了半晌,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

“知道本宫这是画的什么嘛。”朱英收笔问道。

面前这幅画,算是十多张画作之中,最为得意之作了。

沈溍一听,额头上冷汗都出来了,这黑漆漆的一团,他能看出个啥来。

若是说看不出,岂不是得罪了太孙殿下,这往后的朝堂生活,还要不要混了?

情急之下,沈溍也只能硬着头皮猜测道:“殿下画作意境悠远,臣难以企及,不过臣观看下,似乎殿下画的是耕田所用之犁?”

连蒙带猜,画面上那个小黑团,好似是人,又似什么动物在前方,有几条黑线拉扯,跟耕田的景象,勉强能扯上几分相似。

朱英一听,愣了下。

这压土机的原理,好像还真跟牛耕田差不多。

不过一个是松土,一个是压土罢了。

想到这里,朱英笑道:“确实跟犁有些相似,不过在这方面的,并非是为了松土。”

“沈尚书你且看来,本宫这后面画的,是个巨大铁筒,其目的所在,便是如牛耕田般,把这地面给压实了,只需数人数牛,拉着这铁筒来回滚动,这地面可不一下就给夯实了。”

朱英停顿下,皱眉继续道:“只是这铁筒打造起来,倒是有些麻烦了,如此大的铁筒,工匠制作起来,怕是要花费不少时日。”

听到太孙殿下的言语,沈溍福至心灵的补充道:“殿下,若只是为了夯实地面,铁筒虽好,亦可用石柱,偌大的石柱中心掏空,亦是能作夯土之用。”

朱英一听,不由道:“好办法。”

这次,朱英算是对古人的智慧,有了个彻底的了解。

他所暂居的,是先见之明,落到实地实施方面,略有不足。

而沈溍作为工部尚书,掌控工匠,在这等事情上,早就是烂熟于心,稍稍点拨,就能举一反三。

单轮智商而言,能够考中进士的,可没有一个傻子。

那均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硬生生杀出来的。

“这个压土石的制作,便就交于沈尚书了。”朱英满意的说道。

沈溍连忙表态,表示三日内,便可成型数十架。

随后,便是关于京师内的规划建设了。

现有的图纸还算是比较详细,从图纸上可以看到,目前的大明南京城,大致可以划分为四大类。

分别是:手工业区,商业区,官吏富户居住区,风景游乐区。

至于贫民区,自然都是到外城去了,也没财力可居住在内城里来。

其中手工业区,又是城内大头。

如今的南京城内的居住者,以手工业者占绝大多数,元末时期的农民战争,让大多数的工奴成为了较为自由的匠人。

明初蓬勃兴盛的农业生产,成为手工业发展的扎实基础。

手工业的繁荣,也生出了不少新的行业,产品制作的各个阶段,也逐渐开始独立起来。

譬如造纸印刷,制糖售卖。

往前造纸印刷多是为一体制作,现在也慢慢分别开来。

而朱英之所以决定把造糖厂崩盘,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目前制糖行业的繁荣。

虽然制作稍显麻烦,但是糖霜制作,多数以家庭为单位,前店售卖,后院制作。

糖霜厂对于民间的冲击,将会使得许多家庭无立足根源。

朱英自然不想民营受到太大的打击,须维护住民营发展的良好环境。

像是酿酒,纺织,制衣,瓷器。

对于民营冲击不大,主要的方向,还是在于军户官员及外销。

如今的手工业发展,已有足足三百六十行之多。

隔行如隔山的话,在现在极为恰当。

每行每业,都是有自己的市语,不相通用,初一听去,甚至连何等语言都不清楚。

汉字一字多音,大明各地方言甚多,交流起来,也很是吃劲。

唯有淮西话,因陛下语之,当为学习之首。

这是从上往下的传递,陛下说这话,自然大臣们也得学这话,不然圣谕都聆听不清,岂不是自寻死路。

为京官者,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学习淮西话。

目前大明官办手工业轮班匠人,也已有六十二行之多,可见繁华。

手工业区在南京西南方,多为官府指定,使百工各有区肆。

匠人们也按行业分类而区。

居住地往往称作某某坊,如木作坊,织锦坊等等。

其中也跟地利多有干系,譬如染坊多布置在柳叶巷,船板巷这等靠近水源低端,方便使用。

另一个繁华地带,便就是商业区了。

京师铺户多非土著。

首节 上一节 379/4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我能在梦中练兵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